1944年,日军大举进攻桂林。桂林保卫战进行到第六天,漓江东岸的阵地,只剩下了七星岩。 131师参谋长郭炳祺少将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那些激战的日子:11月5日,他在象鼻山上的炮兵对七星岩方向的敌人展开猛烈射击,但敌人以燃烧弹回应,将象鼻山的树木和建筑化为焦土。到了11月6日,七星岩及其周边山头均沦陷,桂军被迫退入山洞,继续展开顽强抵抗。11月7日,敌人施放烟幕弹和火焰喷射器,烧毁了防御工事;紧接着,敌人又施放了毒气…… 郭炳祺少将在日记中的字句充满沉重,他写到:“师部无计可施”,“我们真没有办法了”。到了11月8日,七星岩的联系已经中断,但枪声仍在继续,意味着桂军的抵抗尚未停止。11月9日和10日,七星岩方向的情况变得扑朔迷离。 从郭炳祺少将的日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七星岩战斗的激烈,391团1000名战士如何顽强地抵抗,直到阵地完全沦陷。字句虽短,却如重炮般撼动人心,透露出不屈的中华魂。 为何七星岩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未能获得师部的及时救援?答案是,131师已经无兵可派。师部的一个补充营,原本是由每个连中选出的精锐战士组成,战斗力强悍,但在桂林保卫战中,也被迫承担起了防守任务。 在日军的重火力攻势下,补充营在中正桥阵地上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抵抗。整个营仅剩下包括营长蒙世恩在内的几名战士。蒙世恩营长带领着仅存的几名战士,发起了冲锋,这时架在高处的日军机枪响了,补充营全部壮烈牺牲。 老兵骆首瞻作为桂林保卫战的见证者,他的记忆虽然模糊,但对于七星岩的情景记得非常清楚。在敌人的狙击、火攻和毒气攻击下,391团的战士们在岩洞内互相搀扶,用尽最后一丝力量抵抗。团长覃泽文本想与七星岩共存亡,身边的战士劝说。与其这样做无谓的牺牲,不如突围出去归队,还能多杀几个日本人,等他率众突围回到漓江西岸时,仅剩三人了。 七星岩失陷后,漓江东岸的阵地纷纷落入敌手,日军开始过江。漓江虽然狭窄,但成为了日寇不可逾越的红线。当密集的日军用快艇和竹筏渡江时,桂军和民团士兵陈兵在西岸,展开了英勇的阻击。桂军士兵凭借好枪法,尤其是那些神枪手,瞄准了日军的划艇手,一枪一个准,逼得日军只能用尸体来阻挡子弹。 老兵骆首瞻回忆,若是有炮弹,那些竹筏和快艇就是好靶子。可惜的是,炮弹已所剩无几,甚至有很多都是臭弹,里面填充的竟是沙子,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漓江战役中,日军企图用机枪和竹排强行过河。但在这紧急关头,来自上游的民团战士乘着竹筏勇猛冲击,他们手持长矛和土枪,准备与敌人拼死一搏。 面对这样的抵抗,日军只得调转炮口对准勇敢的民团士兵。竹筏被炮火打成碎片,士兵们落水,但仍然奋不顾身地向日军冲去。此时,西岸的桂军趁机组织反击,逐渐将日军逼回河对岸。 据桂林城的老人们所述,那一天,漓江上漂满了中日双方的尸体,血染漓江,河水几乎凝固,水流不动了,死尸也不动了,日本人的竹排和快艇划不过去,就又退回了东岸,桂军和日军隔着漓江互相射击。 日本的历史资料记载,当天强渡漓江的日军共有两个大队,只有300余人逃回。而在那一天,1700多名日寇与无数民团战士的尸体共同漂浮于漓江之上,那些无名的广西民团战士,他们的姓名虽不为人所知,但英勇的事迹却永载史册。 如今2023年,岁月如梭,抗战老兵们仅剩4000人。在此,也愿这些老英雄们能够安享他们的晚年。抗战时期的老兵们,他们的身影或许已远去,但他们的精神永远不会消逝,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