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泊头寺门村高氏族谱(先祖尽忠)

 沧州家谱穆国联 2024-01-03 发布于河北


  
泊头寺门村高氏族谱(3则)
  1、高氏宗谱序
  谱者,普也。注序世统,事资周普。谱固非为夸门阀、侈富贵也,诚学娅之梦衍,实本一人之留遗,脱无谱以系之,将世次紊乱,讳字湮沦,其于敬宗收祖之道,未或尝也。我高氏之居交邑也,二十余世矣。其间祖德宗功、贻谋燕翼,以遗厥子孙者,何可胜数?倘不及时序述,后必有数典忘祖之讥,甚至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支派愈远而情谊愈疏,年代弥久而事迹弥湮,常甚惧焉。独是吾家旧谱缘遭兵燹,散失已久,惟先世神主犹存,老年文书未泯,并各院分券有在。先君子尝欲使修成宗谱,以垂久远,惜未及搜访而捐馆舍。今勉成先志,恭录成册,以考世系。嗟乎!父母吾之天也,兄弟吾之手足也。支虽远,然情无二也。是谱也,于亲亲之义,固为有补,且祖宗之遗型不泯,子孙之绳武有方,而宗遮支派、世次讳字、□□以有考,子孙世世守之,永保无僭也夫。
  时
  光绪十二年(1886)岁次丙戌春正月谷旦 八世孙 凤阁 谨序
  2、序
  家之有谱,所以详世系、序本支,动霜露之思,守亲睦之道也。吾家自播迁山东,四百余年矣。旧谱遗失,祖宗之嘉言懿行杳无可考,吾心抑郁抱憾良多。窃念自古帝王有本纪,卿侯有世家,孔子亦有世家。至炎宋苏氏有族谱引,又有《族谱亭记》。类乎此者,枚不可举。盖因水有万源皆归一本,木有万枝皆归一本,本源之义明,而亲亲之谊笃。故苏子云,观吾谱而孝悌之心油然而生者矣。吾闻是语,心窃慕之,然追不及远,是亦生平一大憾,再不自今叙之,又经年洇代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将祖宗之创业垂统佑启我后人者几淹没而不彰矣。扪心清夜何安乎。我辈食德服畴,不忍坐视其沦灭,凡阙疑者以俟再考。考稽兹于,不文不备,同族略详数世而不能。坚□家祠,广治祭田,殊难谦然。后之贤知如鉴此意而创治焉。余虽未逢其会,必单独预嘉承先启后之功,而乐其所成之大矣,能不企予望之。
   十二世孙 高世杰 经办
  3、序
  宇宙浩然沧海横流。国有史记方知发展变革,家有族谱方显族人脉支。我高姓氏在百家姓中为十六大姓氏之一,人丁兴旺,遍及华夏。
  寺门村高姓氏始祖自大明永乐六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至寺门村,已六百有七年矣。惜自清顺治二年,上溯明永乐六年以至更早之家族记载,先宗谱失于早年战乱兵灾,上述年代之始列讳祖列宗之名讳无所稽考而遗憾于后世。现存宗谱讳,原于七世祖讳凤阁于咸丰六年谨志,光绪十二年续修。八世祖讳春泽,光绪廿四年续记。奉清顺治二年生讳尽忠,为先祖。这部宗谱也一度失落,20世纪80年代才重得已现,历尽沧桑风雨,有很多名讳字迹泯漠难辨,百年有余未正式续修。只有讳九成祖支脉有详细记载,其余各支脉均无记载,有春字辈、树字辈的已失名。这次重修高氏宗谱,欲达到空前统一,但还很难完善,因现寺门村高姓在外居住甚多,现知者有清咸同年间迁往静海、塘沽,民国期间至解放初期迁往天津、北京、广东、博山等,诸多本族后人已和老家失去联系。这次重修宗谱仍以七世祖讳凤阁所修宗谱为基准,能看清名讳者,尽量抄写。
  树固千枝万叶有远近之分,但毕竟一本同源一脉相承,尊崇先辈祭拜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蒙当今盛世,鉴于先祖光前裕后之叙述,为后辈作出疏戚之分,虽凡经沧桑,但仍存联情睦族之基本。使我后世不忘祖德,敢以重修族谱而明支脉。
  十世孙 炳汉 十一世孙 万省 谨序
   公元二一五年农历乙未年春
   (张海波提供 苏家庚 校录)


  
《沧州谱牒序跋集》目前已经编辑完成,书稿已送审,现向社会各界寻求赞助商。根据赞助费用的多少命名为理事会副理事长和常务理事、理事,赞助单位或个人将会在本书予以彩页介绍。

沧州谱牒序跋集赞助商排行榜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五名

......
......

穆国联电话:13931790137(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