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烦恼的根源:格局太小

 富书 2024-01-08 发布于北京

文|向阳而生
一个人格局越大,做事就会看得越长远,考虑得越全面,越不会在小事上纠缠
       
多年前,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心脏学系主任埃利奥特心脏病发作,在住院的三个月时间里,他回顾过往,总结自己的人生,得出了两条人生经验:

第一,别为芝麻小事白耗力气;

第二,所有事情都是芝麻小事。

这两条经验,能化解人生中大部分的烦恼。

心中有江海,眼里无是非,格局决定结局。

格局越小,烦恼越多

稻盛和夫说:一个人之所以会烦恼,是因为他没有高度。高度不够,看到的都是问题;格局太小,纠结的都是鸡毛蒜皮。

格局会影响人的心态。

格局大的人,心胸宽广;格局小的人,自寻烦恼。

电视剧《梦中的那片海》中,肖春生和叶国华是发小,好似亲兄弟。

从小,肖春生就罩着叶国华,有事帮他出头,处处护着他。

叶国华一边接受帮助,一边为肖春生抢了他的风头而苦恼。

部队演习,叶国华踩到地雷,肖春生为了救他,把他推开,自己踩在地雷上,结果受了重伤,被迫复原。

叶国华却冒领肖春生的荣誉,当了战斗英雄,跟着英模团四处演讲,风光无限。

叶国华从来不承认自己的自私、懦弱和虚伪,也不承认自己不如肖春生,他张口闭口都是别人的错误,别人的问题。

肖春生复原后做医疗器械生意,生意越做越大。叶国华特别不服气,也复原做了医疗器械生意。

出于嫉妒,叶国华和肖春生的竞争对手合作,企图整垮肖春生。结果被骗,产品不合格,公司面临倒闭。

肖春生不计前嫌,用自己公司研发的产品,把不合格产品的核心部件换下来,帮叶国华渡过难关。

叶国华一直把肖春生当成假想敌,在接受帮助的同时心怀仇恨,对肖春生的付出视而不见,为了证明自己优秀,甚至不惜伤害肖春生。

他的小格局,让他烦恼不断,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幸福,最后离婚独自一人生活。

肖春生格局很大,做生意,想的是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创建民族品牌;交朋友,想的是有福同享,共同发展。

肖春生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事业家庭双丰收。

格局小的人,只关注眼下,会因一时得失,禁锢住自己。

格局大的人,都比较大度,懂得宽容他人,最后成就自己。

把格局放大,把在意的东西看淡一点,有些事有些人,只要你不在乎,就伤害不到你。

格局越大,越不纠缠

麻雀永远飞不到青云之上,因为它只盯着地面的稻谷;雄鹰之所以能自由自在翱翔顶峰,因为它的眼里装满了山河大地。

一个人格局越大,做事就会看得越长远,考虑得越全面,越不会在小事上纠缠。

30多年前,中国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有一个非常看重的下属,被另外一家企业邀请去做老大。

面对这个巨大的诱惑,下属心动了。

他向王永庆两次提出辞职,王永庆都没有同意。

第三次请辞时,王永庆和他面谈,询问原因。

下属说:“那家公司给出的收入和职位让我无法拒绝。”

他怕王永庆不答应,还说已经签了合同,拿了人家的钱。

王永庆看他执意要走,并没有生气,而是平静地给他分析了那家企业。

针对那家企业经营上的利弊和解决之道,帮他出了很多主意,就像以前一样,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最后,王永庆说:“你如果这样做,应该可以把那家企业搞好。你是台塑的人,不要给台塑丢脸,合同到期后,你如果愿意回来,随时欢迎你。”

谈话结束后,午饭时间已过,王永庆怕他饿肚子,特意让人给他准备了吃的,吃完才送他离开。

下属非常感动,本来胆战心惊,怕王永庆会骂他,没想到,王永庆不但没有生气,还依然愿意指点他,希望他到新公司能做出成绩。

这样的格局,让他心服口服。从此,无论到哪里,他都以曾是台塑人为傲。

格局小的人,面对自己悉心培养的重要员工跳槽,会觉得员工是背叛,是不懂感恩,即使不会刁难,也会生气,最好再不相见。

但王永庆能够共情下属,理解他,还站在他的角度,帮他出谋划策,做到了好聚好散,希望下次再见。

王永庆曾说过一句话:人有多大的气度,就做多大的生意。

他有这样的大气度、大格局,难怪他的生意能做大。

心之所想,造就其人。想做什么样的人,完全由自己的思想决定,而格局就是他所有思想的集合。

格局越大,越不会在小事上纠缠,那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会变得微不足道。

格局决定人生上限

吴伯凡在《伯凡日知录》中说:做一件事,刚开始可能比的是勤奋、执行力、获得信息的途径等,但是做到一定程度,格局是企业和个人的最终竞争力。

格局小的人,不可能做大格局的事情,格局的大小决定了成就的顶点。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眼界、价值观,关注自身的成长,才能拥有更大的格局。

1、看得开

艾森豪威尔的母亲对他说过一句话:即使你抓到一副最烂的牌,你也不能弃局,必须把这牌打完。

即使手中的牌很差,也要看开些,继续打下去,也许你会惊喜地发现,差牌最后会赢。

罗翔老师说过一个让他很感动的事。

有个学生高考没考好,有人跟他说,只要交钱就可以先上车后补票。

后来他进入一个学校读书,有学生注册、有学生证、有班级、考试也都一模一样。

四年后也有毕业证,但毕业证是假的。

他考研也考上了,法考也通过了,但因为毕业证是假的,全都作废。

如果你是这个学生,你怎么办?

可能会崩溃,会仇恨这个世界,会自暴自弃。

但这个学生最后看开了,他选择了振作。

他花一年半通过自考,取得本科学历;重新参加法考,考上了;又重新参加考研,最后也通过了。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遇到困难、挫折,要么想不开,自怨自艾;要么看开些,重整旗鼓。

看得开一点,所有的经历都会成为阅历,所有的遭遇都会磨练意志,所有的苦难都会成为人生的财富。

2、看得透

吴军在《格局》一书中写道:要做到高速率,可叠加式的进步,关键是做减法,懂得放弃,放弃森林中各种小岔路上风景的诱惑,才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格局大的人,看事情,能够透过重重迷雾看到本质;格局小的人,却会被各种诱惑迷失了双眼。

楚汉相争,项羽占尽优势,最后却落得自刎的下场,为什么?

项羽表面上像个矛盾体,说他仁慈,他动不动就屠城;说他残暴,他对待士兵很好,对自己的女人很好,对江东父老会不好意思,对刘邦下不了手。

其本质上是他格局太小。

他看不透,想要得天下,需要民心,就不能屠城;需要人才,就不能舍不得奖赏;属下劝他定都咸阳,他却急于东归,还说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

而刘邦,出身、打仗都不如项羽,但他格局大,能在混乱的时局下,看透形势。

他宽厚深得民心,知人善任,集思广益,能忍辱负重,懂政治权谋。

最终是格局,决定了他们两人的结局。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不被纷杂的事物所干扰,思考问题能想得全面,能看透事物的本质,懂得抓住问题的重点,就能成为一个大格局的人。

3、看得远

米开朗基罗说:你的成就是由你的眼界决定的,一个人只看得到眼前的事物,追逐一时的好处,就只能被局限在狭小的天地。把眼光放长远,看到的世界大了,你的人生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有些事情,如果只看当下,也许不能确定是不是重要,做得对不对。但把时间拉长,长到五年、十年再看,就很容易知道答案了。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含冤入狱,被判无期徒刑。

入狱后,他发现狱友们对自由不抱希望,甚至害怕出狱后不能适应社会,把监狱当成了稳定且可以依赖的舒适圈。

但安迪和他们不一样,他为自由开始行动。

他买了小石锤和巨幅海报,开始挖洞,挖了二十年。

他帮监狱长洗黑钱,并掌握了监狱长的犯罪证据。

他越狱成功后,领走了监狱长的钱,有了新的身份,并将监狱长的犯罪证据寄给报社,曝光后监狱长自杀。

安迪精心策划每一步,用二十年时间一点点实施计划,最终他重获自由。

他之所以能自由,是因为他比别人看得远,他的每一个行动,都在为未来做准备。

相比有形的监狱,无形的枷锁更可怕。

稻盛和夫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就是人的内心,走不出自己的执念,那么到哪里都是囚徒。

只有那些能够看得长远、想得长远的人,才能拥有更广阔的世界。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委身谷底,只见迷雾荆棘;傲立山巅,方知高远辽阔。

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上限。

格局小的人,困于当下,目光短浅,烦恼不断。

格局大的人,不会计较,不会算计,心胸宽广。

遇到烦恼,看开一点;面对事情,看透一点;规划人生,看远一点。

做一个大格局的人,人生会有无限可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