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好脉诊,原来只需要这6个步骤

 为什么73 2024-01-09 发布于北京

   本  期  导  读    

会一点脉诊,养生就像开了挂(小白可学)

脉诊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图片

脉诊步骤歌诀:

首分浮沉,二辨虚实;

三去长短,四算疾迟;

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图片首分浮沉

什么是「首分浮沉」?现解释如下:

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

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

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

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

    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

    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

 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图片

二辨虚实

什么是「二辨虚实」?现解释如下:

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

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

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实脉类——实脉。

图片

图片

三去长短

什么是「三去长短」?现解释如下:

①、长脉与短脉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

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

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相关的脉象,如:长脉类——长脉、弦脉、细脉   短脉类——短脉

图片

四算疾迟

什么是「四算疾迟」?现解释如下:

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看浮沉)和脉势(脉势者虚实也)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

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

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脉

脉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

图片

五察脉形

什么是「五察脉形」?现解释如下:

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要特征的4种脉象,它们是:洪、滑、涩、紧。

②、除洪脉独特外,滑与涩相对而言,紧脉与涩脉相对区别。

而洪脉出现的时机多在夏季或是发热性疾`病(阳明热盛或温病的气分阶段),或是危重病的最后阶段,可以从其他信息获得提示。

图片

图片

样样皆知

什么是「样样皆知」?现解释如下:

①、这是最后审查的时机。做到这一步时,对脉象的脉位(左右上下)、脉势(虚实)、脉率(疾迟)和脉律(结代)、脉形(洪紧滑涩)等已经心中明了,不再是「指下难明,心中难了」。

②、将所有的信息予以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得出结论的方法是:

A:将所有的脉象信息如过筛一样在脑中用28种脉象的定义过筛一遍,能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则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否则用相兼脉象法定义脉象。

B:审查所得脉象与望、闻、问诊所得信息的相符程度,然后决定脉象的真假,决定脉象在施治决策上的取舍。

C:细分寸、关、尺的问题:病情复杂、病因不明、病位不明时分寸、关、尺仔细检查,否则可以不分。

举例:

第一步浮沉,测得:脉位——浮;

第二步虚实,测得:脉势——虚、软;

第三步长短,测得:脉位——寸关尺三部皆有;

第四步算疾迟,测得:脉律、脉率——正常;

第五步脉形,测得:脉形——如丝线;

第六步综合,还有信息:病症四肢无力、面色淡黄、头重嗜睡、口淡无味、大便稀、小便少、舌淡红、苔薄白腻;

结论:用相兼法判脉:  浮细——不对!  用独立命名法判脉: 濡——对。

         

要有这个技术的前提是:

1)心里真正明白每种脉象的概念;

2)多多临床实践。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