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祭拜亲人日期的算法

 程虫虫 2024-01-09 发布于河南

 亲人故去以后,我们会在不同的日期去祭奠亲人。从古至今,传下来的习俗,因地域不同,也各有区别。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习俗也有了改变。有许多家人,对于祭拜亲人的日子到底是哪些,有诸多困惑。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亲人故去以后,按传统应该在哪些日期去祭拜,以及如何推算日期。      

            人死后,怎样计算天数?

人死后,以零点为准。零点以前死的。过了零点就算两天。零点以后。到下一个零点。为一天。日期以农历计算。也就是阴历。死的日子算第一天。向后数七天。就是头七。例如,三月初三。23:55死的。那么头期就是。三月初九。三七就是21天。五期就是35天。百天就是100天。以死日算第一天。数到天数为准。周年就是。下一年的三月初三。 只有三天圆坟上梁。以出殡。火葬或土葬。算地一日。  

                              复三

人死后“复三”,古丧礼,指逝者埋葬后第三天,家人招魂祭奠。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现在,多是到墓前,点香蜡,上贡品,鲜花祭奠。                            

                            烧七,七期 

人走以后,怎样算头七的日子,从什么时候算起。按照民俗,从走的那天开始算第一天。数到第七天的日子就是头七。如果老人要是晚上11点之前走的,那就算一天,过了半夜12点之后就是第二天。如果是半夜11点以后走的,那就从第二天开始算起。人死以后,头七比较重要。俗话说七天回煞。就是故去的人的灵魂第七天能回到死之前的场所最后看一看。所以亲人们往往会到这个场所来祭奠,以求亡者一路走好。                                    

                              百日祭

逝者百日的算法是死亡日期加99天。因为死亡当天为第一天。人死后第100天即百日,也是一个隆重的祭祀日,又称百日祭,百日烧等,百日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各地做法不同,一般在人死100天后由其家人上坟祭拜,祭拜内容有明烛,烧香,化纸,献果品等。百日祭也叫烧百日,就是人去世100天后需要举行的一个祭祀仪式,这个葬俗大多在汉族家盛行。人去世100天后,其家属需要买上香火、纸钱,祭品果实等去给其上坟祭祀。内容大致有点蜡烛(明烛),一般是一天,不同地区可能规定不一样,我老家是一天,就是从白天到晚上十二点。还需要点香,在坟堆前面烧纸钱,用祭品供逝者等,有时还需要放鞭炮或礼炮。

                              周年祭 

人死一周年一般按阴历。人去世周年纪念日,根据老年人传承下来的多是阴历来计算,去世的当天也要一起计算进去的,因为中国人的民间习俗大多是按照阴历。周年祭是祭奠礼仪中最重要的一个仪式,不过各地方说法不一样,去世一周年叫一周年祭,大部分地区,都祭祀一周年和三周年。    

 给死者过周年祭日是比较重要的事情,所以在祭祀之前,我们一定要准备好相关的祭祀物品,比如香,香烛,水果,一般水果准备三,五种,而且寓意要足够吉利,糕点,一般人们会选择馒头、桂花糕等糕点摆放。 

纸钱,在烧周年的时候,人们都是要给死者烧纸钱、纸房子等物品的,这也是整个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烧周年的日子要准确,可能有些地区流传着女儿提前过或可以延后过,但实事并非如此,按照阴宅风水来说,哪天祭祀都有规则的,而周年正是日子就是一个祭祀的良辰吉日。不过,随着时代变迁,许多大事的记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生平记事,都采用公历记年。所以,周年也可采用公历计算。

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散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

我国殡葬文化源远流长,一方面是为了缅怀逝者,另一方面也是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这些扎根农村的风俗习惯,内容很多而且非常繁杂,但是每个细节都会受到重视,而农村非常重视殡葬习俗,这也是“逝者为大”的体现。人去世后“做七”又叫“烧七”,也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每隔七天烧一个七,一直烧到“七七”,称为“断七”,农村的这些习俗也是古代《礼记》中所要求的丧葬礼节,那么,具体“做七”风俗的由来是什么?又有哪些讲究呢?可以和我一起来看看!                      

                      “做七”风俗的由来

古代丧葬习俗是:人去世后,需要将灵柩停三天以上。一方面是希望逝者能复生,另一方面是因为古代丧葬的习俗比较繁冗,如果逝者是天子诸侯,需要更好大的陵墓和随葬品,浪费人力和时间,所以灵柩停放时间也更久。关于“做七”:据说从周朝时期就有了“做七”的说法,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来源于佛教的“生缘说”,佛教认为除了罪大恶极的人会立即下地狱和行善功德多的人会立即升天外,一般的灵魂的去世后的七期中,需要被超度,才能投生。一种说法认为来源于道教,因为道教崇尚炼丹,认为七七四十九日是给人送终的日期,所以有了七七之俗。还有一种说法是,先秦时代“魂魄聚散说”:人在刚出生的时候,以七天为单位,每七天形成“一魄”,直到七七四十九天就形成了“七魄”,在人死后也一样,七天为单位,每七天,“一魄散”,所以需要四十九天,七魄才能散,每七天一祭,四十九天结束,所以“做七”的意义也是在祭祀逝者。           

               “做七”的具体流程和讲究

我国很多地区,非常重视“五七”,而其他几个“七”也各有说法。

一七:又叫“头七”,民间说法是,在头七的时候,逝者是有自己意识的,会回家“看看”,所以逝者长子要设灵堂,烧纸祭拜,亲朋痛哭。二七:“二七”谐音是“儿七”,一般是需要逝者儿子参加,逝者女儿和近邻亲属都不用参加。三七:“三七”又叫“散七”,需要逝者儿女参加,本村的近邻和一些主要亲戚也可以参加,烧完“三七”后是要宴请宾客的。

四七:“四七”的讲究比较少,只需要逝者儿女参加即可。

五七:“五七”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七”,逝者女儿操办,需要给逝者扎上纸马和纸房子,所有的亲朋和邻居都要到场,儿女需要摆席,用生猪头和活鸡、鲤鱼还有馒头祭祀,上坟的人依次给逝者磕头,最后要大宴宾客。

六七:“六七”的谐音是“留七”,意思就是包括所有的亲朋好友在内,不能每烧一个“七”都要必须参加,需要留一个“七”出来,如果前面的几个“七”都参加了,就不要参加“六七”了。

七七:“七七”又叫“断七”或者“尾七”,也是“做七”的最后一个“七”,需要逝者子女和近邻参加的告别仪式,比较隆重,这一天逝者亲属不需要穿孝衣,也算是和逝者道别。                 

                     “做七”之外的祭祀

除了“做七”之外,民间讲究,还需要烧一个百天,三个周年。百天的计算方法是:从逝者去世那天算起,农历三个月加上十天,百天祭祀,也是很隆重的祭祀,需要逝者儿女和亲朋近邻参加。

周年算法:逝者去世那一天是忌日,每年的忌日即为周年,我国某些地区比较重视第一年的周年忌,第二年不重视,第三年重视。第三年也需要扎纸马纸房子等等,烧完三周年后,意为守孝期满,第三年祭祀也是需要逝者儿女和亲朋近邻设宴,磕头祭祀。

                    关于“做七”的习俗

在农村是非常讲究的,近亲都要三拜九叩,每个“七”的祭祀讲究也很多,这体现了后辈对逝者的一种情感寄托,希望逝者一路走好,一方面是孝道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对逝者的祝福,而我国每个地方“做七”的习俗各不相同,但是目的都是一样的。            

           一、周年祭需要准备哪些祭品?

周年祭需要准备供案、香炉、冥币、纸钱等,以及猪头肉、羊头、馒头、水果等祭品。这点看各地方的习俗准备,比如有的地方选择逝者生前爱吃的食物作为祭品,有的地方则选择和生活有关的物品。但大部分地方,周年祭都离不开猪牛羊肉,需要有一种肉食。食物在摆放格式上,需要以三或三的倍数关系摆放。而且水果摆放也有讲究,至少一个盘子里的水果是三个,或六个、九个、十二个成倍数摆放,忌讳一个盘子摆放一两个!上供的盘子也遵循这个规律,在盘子数量还是三个,需要放三盘,比如一盘水果,一盘点心,一盘肉之类的,不能只放一盘。一些比较讲究的,还要在坟头供奉一杯酒,四个菜肴,需要有猪肉、鱼肉,豆腐青菜只额里的,还有一碗饭。          

         二、周年祭是否需要准时?

一般来说,不管是周年祭还是较为简单的百日祭,都是按阴历计算的。比较详细的有三天圆坟上梁、烧头七、烧三七、烧五七、烧七七、烧百天、烧头周、烧三周等。这里面只有三天是从下葬开始计算的,下葬当天算一天,其他仪式都是去世那天算,当天算一天。而按照农村的习俗,百日祭或周年祭可以提前,就是如果家里有什么大事情耽搁,那么只能选择提前,但不能延后推迟。至于为何,可能和农村“桑不会补”的习俗有关吧。                     

                   三、周年祭细节

注意首先,一些地方有居丧制度,大多遵守的是守孝三年,就是逝者家属需要在这三年里遵循一些制度,比如禁止婚假、办喜事之类的。有的地方比较严格,参加婚礼和葬礼都不允许,平时也不可以穿金戴银、穿红戴绿,夸张打扮,着装保持黑白灰比较合适。甚至吃肉喝酒等也不可以,春节也不能贴对联,要贴挽联。其次,周年祭时,不能给坟墓填土或挖土,农村觉得这样会破坏墓地的生气聚集,不好,这点遵循的是“新坟三年不动土”的规矩,和三年后清明培土整理墓地不同哦·~最后就是,三周年祭是大祭司,需要格外注意,最好别推迟祭祀时间,该有的仪式也需要有哦。祭祀完一周年祭和三周年祭后,才算完成完整的祭祀,换句话说,才算是完整的送完一个人离世,之后的祭祀没那么多讲究。人们可以在忌日时给墓地清理杂草,培土之类的,都没有问题,因为三年后的坟墓就不是新坟了。新坟的规矩比较多,也比较严格,但三年后就简单许多,清明正常扫墓,忌日正常祭祀,过程也简单许多。家属可以穿红戴绿都没关系,正常嫁娶、办喜事之类的,也就是三年守丧期过了,一些禁忌也都解除。其实不管是百日祭还是周年祭,都是活着的人对去世者的一种尊重,以及依依不舍的爱,以及孝道的延续。 

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失,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而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了,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