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的历史文化遗产(5)

 昵称64159731 2024-01-11 发布于重庆

【家乡的历史文化遗产】5

三圣宫

(宝寨学校)

赖明友 撰稿

  005重庆市云阳县养鹿镇(乡)宝寨村有一座古庙,其名“三圣宫”。三圣宫位于白岩山南端,宝寨村老12组。传说东汉末年,进入三国时期,刘、关、张来过白岩山,给当地百姓留下了好感。后来白岩山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建起了这座寺庙,以刘、关、张称为三个圣人而取名。








寺庙座北朝南,面壁是石墙,有一道大门,十分高大,正面外壁大门两边墙壁雕刻着二龙抢宝,庙顶中间造型是“九天揽月”,两端是“凤凰展翅”。进门是大厅,两边是客厅,大厅前正中是四角天井,天井两旁是念经房,天井后面是大殿,两边有碑文,大殿正中前排供的是刘、关、张的雕塑,用石头雕刻,表面涂的黄金。后排还供很多神雕。在大厅客厅上面有一层木楼,放贡品用的。

  

在中华民国时期,白岩山成立了白岩乡,政府设在大同村的“秧田沟儿”,随后办起了公立小学,当时学校没有房子,就办在三圣宫,和神佛在一起,最初只有两个班。当年有一个学生叫漆德清,在石碑下玩,一块碑石倒下,将脚砸断一只,成了终生残疾,人们叫他漆摆子。


那时渠马乡是草街,因为全是茅草屋,有一年过七月半,街民供福子烧纸,一阵大风将燃烧着的火纸卷到屋顶,把整个街就烧尽。渠马小学无教室上课,就搬到宝寨学校上课半年,渠马小学建好了才搬回。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将庙里的神像佛经全部搬出,搬到宝寨的一个叫大榜的石岩下(当地农民取名庙庙石),神雕被砸得稀烂。当地有一个农民贪财,将神佛的金粉刮掉。说来也真奇怪,有一天夜晚雷鸣电闪,他和妻子睡在同一张床上,深夜妻子被霹雷惊醒,闻到硫磺焦味,起床才发现丈夫被雷霹死。原来她丈夫挨着墙睡的,土砖墙有一小孔,雷电就是从小孔打进来的,后来再没有人敢毁神雕了。庙宇被学校占有,就委屈了神佛。随着文化的普及,不断增加班级,经过六次大的改建。在普六时,最先拆了庙宇,建了砖瓦平房。还办起了帽子班(初中班),为了解决山区孩子上学难,后来又办起了农中。在普九时(97年),政府出资,宝寨村民集资,将平房改建为三层楼房。一、二层有八间教室,顶层有八间教师寝室。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教学楼成了危房,学校将顶层教师寝室拆了,新建了教师寝室。又添置建了一座教学楼,硬化了操场,公路修到了学校,是一座全能完美的村校。

改革开放后当地农民募捐新建了“三圣宫”,就在宝寨学校西面,但恢复不了当年“三圣宫”的风貌。宝寨学校就是曾经的“三圣宫”。

90年代我通过访问老一代人,收集到在民国时期的老师,那时小学分初小和高小,宝寨只有初小,读到三年级,四年级就到养鹿小学读。宝寨村的晏明就是民国时期宝寨村校的学生,成都大学毕业,也在成都某中学任教。在50年代反右,他经不住考验,辞退工作回乡劳动。在80年代我们国家最需要人才,他被聘请到养鹿中学任教。因他处于高龄,加上教材不同,不适应现在的教学,只任教一学期。

50年代宝寨学校教师有刘富太、张经国、刘传新、邬定芳等。在60年代增加了白明桃、刘泽宣、于少全。在80年代最高峰学生有500多,教师有12个。宝寨学校有百年校史,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国家干部,科技人才,优秀企业家和教师。特别是在普九后更是人才辈出,每年都有考上大学,还有博士生。养鹿中学派教师来宝寨参加一次交流,教师代表发说:“感谢宝寨为养鹿中学培养了很多优秀班长和优秀学生”,这句话让我们很受鼓舞。

宝寨学校于20188月宣布撤校,学生教师合并到养鹿小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