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底层杀出来的人有多狠?

 雨夜听荷yu 2024-01-13 发布于四川

图片

李自成

01

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

随后,他誓师出兵,准备一路打到北京去,赶走崇祯皇帝。

大顺军一路高歌猛进,明朝军队望风披靡。

然而当李自成来到代州时却遇上了一块硬骨头——周遇吉。

周遇吉少年时就表现出了超凡的勇猛,最喜欢的事儿就是到深山老林去打猎。

但是老跟那些狮子老虎较劲的也没啥意思,于是他就毅然决然的成了辽东明军的一名光荣战士,专打后金。

周遇吉到了战场上之后更加兴奋,每次战斗都是哇哇的叫着冲在最前面。

终于从一个最底层的小兵干到了京营游击将军。

【战辄先登,积功至京营游击。】

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带兵进犯北京。

京营本就是负责京师安全的,周遇吉的爱国热情瞬间被点燃,管你什么皇太极,一顿砍杀,在敌人的队伍里纵横驰骋。

这一亮眼的表现自然引起了上级的注意,被连升两级做了副将。

第二年跟着被派往河南参与平叛。

图片京剧中的周遇吉形象 

02

周遇吉很快就在河南一带打出了名声。

有次在淅川(河南南阳),遇到一个叫胡可受的造反头子,老胡一听到周遇吉的名字就乖乖束手就擒了。

崇祯十二年,周遇吉又跟着杨嗣昌一起到湖北去收拾张献忠,结果连大魔王张献忠都听说过他的大名,居然两次都被他吓得绕道而行。

这一下周遇吉风头无两,跟着又转战安徽,山东,都是和农民军打交道。

在此期间,周遇吉对着农民军是一顿狠揍。

靠着军功,到了崇祯十三年,周遇吉已经被升为左都督,加太子少保。

大明朝堂上下都认为靠着周遇吉搞定农民军只是时间问题。

直到李自成的出现。

03

崇祯十五年冬(1642年),李自成围攻开封,朝廷派山西总兵许定国率军去援助河南。

可是许定国贪生怕死,走到山西沁水(今属山西晋城)就不再前进了。

崇祯大怒,把他炒了鱿鱼,改派周遇吉到山西去当总兵。

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又发生了——皇太极他哥阿巴泰率领七万人马围困了天津。

天津要是丢了,北京也就完蛋了。

所以听到这个消息后,周遇吉顾不上李自成,只能调转马头先去天津。

周遇吉刚出道时就和后金掰过手腕,当然是不会怕他们的。

别说七万,十七万在他眼里也不算个事儿。

于是周遇吉带着五百人就直接在天津的杨柳青跟阿巴泰正面杠上了。

之前,后金在河北、山东等地连战连捷,明军根本挡不住。

志得意满的阿巴泰根本没把周遇吉放在眼里。

于是他下令先原地修整一下,卸甲的卸甲、弃刀的弃刀、饮马的饮马,用餐的用餐。

结果周遇吉趁着阿巴泰修整时直接带兵杀了进来,打得阿巴泰措手不及,仓皇逃窜。

这一战,甚至都把清军打出了心理障碍,直到多年后回忆起来还在感叹:

【壬癸入关之役,往来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惟见此一战耳。】

04

收拾了阿巴泰,周遇吉也没顾上休息,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山西对付李自成。

可是到了山西,周遇吉就傻眼了。

不说那帮老弱病残的士兵,就是那些武器盔甲也是锈的锈,烂的烂,这些玩意儿就连收废品的都不愿意要,还怎么打仗?

然而周遇吉是一个天生就不服输的人:我的手下怎么能允许有不能打仗的熊货?

马上开始整顿,老弱病残全部清退,武器甲胄全部换新的,全体将士不分等级天天训练。

也就在周遇吉忙着培训部队的时候,李自成也已经差不多把整个陕西变成了自己的天下。

整个大明都把目光聚焦在周遇吉的身上,能不能挡住李自成就看你的了。

说实话,这个任务真的是太艰巨了——周遇吉再猛,手下没人那也只能是干瞪眼啊。

刚刚训练好的这支队伍虽然看上去也挺猛,不过毕竟人太少了啊。

所以,周遇吉紧急给崇祯报告:大哥,再给我派点人吧?

崇祯倒也没犹豫,马上分了两千兵力紧急驰援。

看着这两千人,周遇吉都快气笑了:李自成的军队号称百万,你给我这点人?

但是崇祯也没办法啊,把人都给了你,谁去对付张献忠,皇太极?你就忍忍吧,毕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好吧,有总比没有强,李自成,你放马过来吧。

05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周遇吉奔赴代州去构筑防线,把防守黄河的任务交给了副将熊通。

可是熊通这货居然反水了。

熊通是崇祯派过来的两千人的老大,实际上是不会这么快就投降的,主要是受到了平阳(山西临汾)守将陈志尚的蛊惑。

陈志尚眼看李自成来势汹汹,觉得自己根本抵抗不了,就麻溜的投降了。

同时陈志尚给熊通也捎去了口信:咱这一点人要跟老李干,根本都不够看,早点投降了说不定还能跟上吃点热乎的。

熊通一想也是,跟着谁干不是打工,干嘛非得给老朱家卖命?

但是陈志尚这个家伙比较鸡贼,又接着忽悠熊通:你要是能把周遇吉这个二杆子也说通了,咱一起跟着老李干,你想想这泼天的富贵能少的了吗?

熊通居然就信了陈志尚的邪,真的跑到代州去跟周遇吉说:老李说了,只要你放下武器跟着他.......

周遇吉是什么样的人?还没等熊通的话说完,一刀下去,熊通的脑袋就没了。

虽然杀了熊通,但是形势可是越来越严峻了。

二月七日,李自成攻陷太原,陕西巡抚蔡懋德自缢殉国,紧接着李自成包围了代州城。

代州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县城,粮草也跟不上,守是真守不住啊。

于是周遇吉决定退守宁武关。

图片

06

宁武关在山西中部,和偏头关,雁门关合称山西三大重镇。

周遇吉相信在这里可以给李自成一个沉痛的打击。

但是现实也是很残酷的,宁武关和其他地方一样,部队人数太少了:

【宁武兵止四千】

算上周遇吉从代州带过来的,不过万把人。

你周遇吉猛,但是这些士兵真的能以一当十吗?

所以,周遇吉赶紧开始

【昼夜练兵,更选城中壮勇,得数千人。】

不过这点人依旧不够李自成塞牙缝的,好在宁武关还有秘密武器——红衣大炮。

图片
红衣大炮

二月二十八日,大顺军来到了宁武关下。

李自成知道周遇吉是个刺头,也想试试看能不能说服他。

然而这一招根本不好使,周遇吉也没废话:

【遇吉四面发大炮,杀贼万人。】

李自成很生气下令猛攻宁武关。

可一连四天的激战,李自成一点好处都没得到,反倒是在城下丢下了累累尸骨。

李自成开始有点怀疑人生了:这一路顺风顺水,咋就这样一个宁武关拿不下来了?不行咱退兵吧,别再还没到北京,咱这点家底都给打没了呀。

但是老李手下还是有明白人的:老大,再坚持几天,看看他还有多少炮弹?

李自成这才恍然大明白:对呀,劳资不信你这城里还能造炮弹?

同样的,周遇吉也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炮弹马上就没了,再不想办法,宁武关失守也只不过是个时间的问题。

也有人开始劝说:不行咱也晃一枪,先投降再说?

周遇吉当然不会同意,因为就算到了这个时候,宁武关还是有希望的——增援部队。

援兵在哪儿?大同!

大同距离宁武关直线距离不过四百里,急行军赶到也就是几天时间而已。

宁武关城高墙深,一时之间李自成根本没办法打下来,只要援兵一到,内外夹击,李自成就是死路一条。

但很可惜,周遇吉苦苦等待的援兵终究是没有来。

07

大同总兵是姜瓖。

姜家世代皆明将,姜瓖的大哥姜让是陕西榆林总兵,弟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

姜瓖本人挂镇朔将军大印,同时担任大同总兵。

姜瓖此时也算是手握重兵,他不可能不知道宁武关的处境。

但是他没有派援兵,因为他已经决定向李自成投降。

所以,周遇吉只能靠自己。

可是没有了红衣大炮的加持,宁武关怎么可能抵挡住城外李自成的大军呢?

【我炮既尽,贼将舁大炮击城,援兵不至。】

宁武关山穷水尽,最终陷落。

至于周遇吉当然是不可能有生还的希望,不过关于他的结果,有好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

【及之东门之陷也,率众从城头反击,贼于城内死亡山积,力不支被执。】

还有说法是拼到最后只剩下周遇吉一个人,然而他还没有放弃。

遇吉巷战,马蹶,徒步跳荡,手格杀数十人。身被矢如猬,竟为贼执,大骂不屈。贼悬之高竿,丛射杀之,复脔其肉。

但是无论是那一种说法,结果都是极其悲壮的,他也让李自成在宁武关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到这里结束了吗?

08

并没有,因为还有周遇吉的夫人带领着几十个娘子军在死守。

周遇吉的夫人姓刘,这位刘夫人可是和当年的梁红玉一样,不爱红装爱武装。

手底下还训练了一支娘子军。

在这个城陷夫忘的关头,刘夫人没有悲伤,而是带领这支小分队登上屋顶朝着李自成的军队放箭。

周遇吉已经死了,李自成放下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但是他做梦都想不到还有这么一直强悍的娘子军。

【每一矢毙一贼,贼不敢逼。】

李自成都想哭了,这特么的都是造的什么孽啊,怎么会遇上这样不要命的,男的女的都不怕死吗?

甚至城里的那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都被周遇吉感染着,玩起了巷战,杀伤大顺军无数。

但是刘夫人和她的姐妹们再怎么厉害,箭总是要用完的。

最终,刘夫人和她的娘子军全军覆没。

城破!

而一向标榜仁义的李自成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遂屠宁武,婴幼不遗。】

但是巨大的阴影还笼罩在李自成的心里,召开了一个会议,主题依然是:要不咱回去吧?

一个宁武关都给咱干成这逼样,后面还有大同,宣府,居庸关呢,要是都和宁武关这样,还没到北京咱都玩儿完了呀。

也就在这个个时候,大同总兵姜瓖的投降书到了,紧接着,宣府总兵王承胤也送来了降书。

这无疑给正在郁闷的李自成打了一阵鸡血:继续往北京打。

到达居庸关,总兵唐通也是屁颠屁颠地打开城门热烈欢迎, 李自成顺利进入北京,

1644年3月29日拂晓,崇祯皇帝登上煤山自缢身亡,大明王朝就此灭亡。

崇祯临死前哀叹:

【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不知道姜瓖那些人听到这句话该作何感想?

李自成赢了,可周遇吉和宁武关的影子总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让他每每想起皆心有余悸,他常对人说:“若其他关口再有一个周总兵,我怎能到达北京呢?!”

【他镇复有一周总兵,吾安得至此?】

不久,南明朝廷给周遇吉追谥号“忠武”,立祠祭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