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紫葉 编辑|冷紫葉
打开日历,大家基本上也只是看国际日历,对于下面的农历,人们最大的区分就是:它怎么每年跟国际日历都不一样啊。 往往,在这两个日历之间,人们的关注点永远都是国际日历,甚至连这两个日历为什么不同都不知道。 殊不知,我们国家独有的农历,或许与国际日历相比更加具有严谨性。 那么,农历在检测上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谁才是最科学的日历?·】——» 往常,我们在查看日历的时候,总觉得国际日历才是最准确的。 但是,为何农历中秋节的时候,月亮是圆的,而我们正常日期的八月十五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难道这是因为每年的月亮都不一样吗? 众所周知,在国际日历上,每天24小时是严格规定好的,甚至就连分钟、秒钟都丝毫不带有误的。 虽说农历在这方面与国际日历没有什么区别,但似乎日历上,它更加注重季节。 而且每年的农历都不一样,这得归功于我们的祖先。 毕竟,日历不仅仅是用来区分时间,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分辨具体数据,就比如什么时候最适合播种粮食。 别看国际日历这么准确,但它也无法详细的测算出具体的规定。 而我们的农历,是要严格按照太阳、月亮,同时运算测出来的。因此在某些程度上,它远比国际日历更加准确。 也是因为这个,每次朝代更替的时候,测算日历就成了最令人头疼的事情。 但即便如此,他们测算出来的时间远比西方先进。 要说日历总得有始有终吧,真正将正月定为一年开始的,还是汉武帝在位的时候。那时候他们发明了一种名为:太初历的日历,同时还有了闰月的出现。 不过,我们国家的日历存在了几千年,怎么可能会比不过西方呢? 就比如,元朝的时候,由郭守敬主面测算的日历,比起现在的国际日历来说,也仅仅只是有255.92秒的差距。 虽说看这数字貌似差的不少,但那是元朝,在那个时候可以说已经比西方先进300年了。 更别提南北朝时期,由著名的天文学家祖冲研究出来的大明历,从他手里研究出来的日历,与现在的国际日历相比,仅仅只有50秒的差距。 之后,在杨中辅手里出来的统天历,与现代日历相比,他的日历时间每年是按照365.2425日计算。不过却只有26的差距。 虽然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差距,却将我们古代最为重要的24节气算了出来。 而24节气究竟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 日历上我们所看到的24个节气,都是古人们在年复一年中慢慢实践出来的。 别看我们一年当中有四个季节,但最开始,真正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节日还得是夏至和冬至。 早期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两个明显的时间点,便将一年分成了两半,再加上夏至那天影子最短,冬至则相反。有种阴阳八卦阵的感觉,因此也被称为:“一岁分阴阳”! 之后,不知经过多久,春分跟秋至也被发现了,自此一年四个季节彻底形成。
既然四个季节被区分了出来,那为何不将这一年详细的划分呢? 前面也提到了,夏至与冬至的发现,是按照影子的长短,那这么看来,24节气的出现貌似跟太阳躲不了干系。 因此,在四个季节的基础上,人们又详细的区分了20个季节,最终便是我们现在见到的24节气。 «——【·闰月的出现·】——» 后来人们又发现了月亮也可以测算,但是与太阳有很大的差距。 之后利用月亮计算,最终得到了两个年历,我们现在见到的阳历年总共有365天,而阴历年却只有354天,甚至有时候还能在多出几天来,这时间上岂不又是一个大的区别吗? 若是只选择其中一个年历使用的话,那么多出来的时间或者少的时间,都会造成困扰。长此以往,明明标志着夏至的日期,结果出现在了冬天,那这日历岂不是白测算了。 于是人们在选用阴历的同时,将阳历也算了进去。 而其中想要让两个不同年历能够走到一起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加一个月,就比如2023年有两个闰月,目的就是让天数多的那一个能够走的慢一些。 而且,以19年为一个计算单位的话,我们会发现这里面能出现6次闰月。 看到现在,似乎我们的农历更为严谨啊! «——【·结语·】——» 不管怎么说,农历是我们祖祖辈辈改进得来的结果,于目前而言,它能够区分季节,让我们在农业种植上,能够懂得什么节日该做什么。 或许,在我们先辈们的眼中,既然都准备历法了,为何不做到最好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