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美军计划中的第一巨舰,装备460mm主炮,能跟“大和”号硬碰硬

 fairyfail 2024-01-14 发布于天津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战史堂堂主,立志要做一个严谨又有趣的公众号。尽量保证内容真实干货,配图准确,还让文章读起来不枯燥。


由于依靠国际条约维系列强海军的实力均衡,美国海军在20世纪30年代投资新一代战列舰的步伐相对缓慢。迟至1939年二战爆发时,美国舰队只有15艘老式战列舰。其中除了3艘装备16英寸主炮的20年代产品以外,其余都是一战时代的旧货。

两艘新一代的“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要等到1937年才能开工,然后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完工服役。为了遵守国际条约,“北卡罗莱纳”级的吨位被限制在35000吨,主炮口径14英寸。

当然,美国设计师已经考虑到,万一条约体系解体,该舰也可以换装16英寸主炮。代价是火炮数量从12门减至9门。但是防护性能无法更改。

图片

“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

在军方看来,这是一种攻防性能不均衡的军舰。仅建造了两艘就终至了。接下来是4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吨位不变,依然是35000吨,并且力求在此限定内实现16英寸主炮和相应的均衡的防护性能,代价是舰体必须相应缩短一些。

直至“衣阿华”级,美国人才彻底摆脱条约束缚,吨位猛增至48000吨。虽然火力不变,但是速度大幅提升至30节以上。

从技术角度看,“衣阿华”级悖离了美国战列舰的技术传统,具有强烈的战列巡洋舰的色彩。正因为如此,最终的“蒙大拿”级就可以看作是美国战列舰的回归,即火力和防护要素压倒速度。

图片

▲“蒙大拿”级完工预想图。分布在上层建筑中的大量电子设备是美国新式战列舰的重要特征,也是其主要优势所在。

“蒙大拿”的设计工作始于1939年中,其基本布局与“衣阿华”级类似。两者采用同样的主炮,只不过“蒙大拿”配备了四座炮塔,前二后二,因而布局更加均衡,但主要的困难也在于此。

容纳更多的炮塔需要放大船体,这又会增加需要防护的面积,而防护需求标准不能降低。美国设计师很快得出结论,要想获得与“衣阿华”级一样的防护性能,“蒙大拿”的吨位可能上涨至55000吨。

军方高层经过论证,决定降低对速度的要求。因为初步的设计论证显示,如果把航速降至“南达科他”级的标准,即27.5节,那么吨位就可以控制在51400吨,这是可以接受的。    

特别是考虑到将来要为所有战列舰的5英寸副炮换装54倍径的长身管,吨位增幅也能控制在53400吨。

接下来的详细设计过程依然面对着许多确定性因素,包括可接受的船体宽度、吃水深度、具体的火力免疫区域大小等等。总体而言,随着军方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吨位自然日益看涨。

图片

▲出现于1941年初的“蒙大拿”级战列舰的模型,拥有一个紧凑的上层建筑布局,基本设计已经完成,但是诸如轻型高射炮等设备尚未出现在这个模型上面。

然而时间不等人,1940年6月,法国战败投降。美国人顿感压力巨大。国会迅速通过了《两洋海军法案》,大力扩充海军。在此背景下,代号的BB65-5A的设计方案被冻结,作为最终定案:    

船体全长282米,宽37米,最大吃水深度10.8米,标准排水量57500吨,满载时预计70500吨,载油量7500吨,15节巡航速度下续航力可达15000海里。

该舰主要武器是,四座三联装16英寸主炮,最高航速28节,这被认为新一代战列舰实施主力舰对决所需的最低航速。

与之前的“衣阿华”级相比,“蒙大拿”的特点在于强化火力和防护。由于并不清楚日本“大和”级的状况,美国人还是一如既往地遵循他们的防护原则,即对于自身主炮火力的防护能力。

图片

▲“蒙大拿”战列舰的油画。

美军的50倍径16寸炮配有2700磅重的穿甲弹,炮口初速2500英尺每秒。要想维持18000至32000码的免疫区,舷侧主装甲带的厚度至少应达到16.1英寸,主水平装甲板的厚度也得有5.8英寸。    

据此美国设计师采用了待由19度倾角安装方式的16.1英寸舷侧装甲,据认为其实际效果可以等效于21英寸的垂直装甲。水平装甲则包含了三层装甲板,总厚度达到了10英寸。

当然主要的厚度还是要放在船体身处位置较低较为重要的地方,诸如弹药库和轮机舱顶部。上层较薄的装甲仅用于引爆来袭弹药,防止其在船体内部爆炸。这样的重量分配也有助于船体的稳定性。

由于航空技术的发展,空射鱼雷现在被认为是一项严重威胁,必须严加防范。“蒙大拿”的防鱼雷隔舱据说足有四层之多,其中外侧的两层充填液体,以分散鱼雷爆炸时产生的能量,内测的两侧则是空舱。一个三层的船底几乎与舷侧装甲带等长,这样一来,即便是配有磁引信的鱼雷在船底爆炸,似乎也不足为虑了。

图片

▲于1941年底在纽约海军船厂拍摄的“蒙大拿”级战列舰模型,已经拥有更多的细节。

火力方面,12门16英寸主炮一次齐射可以推送出32400磅重的弹丸,无疑是美国海军有史以来的新高峰,也优于日本的“大和”级。

其实美国人在“蒙大拿”上面也曾动过安装18寸炮的心思,但当时尚处于设计的早期阶段,美国人还不愿意在吨位问题上走得太远。

尽管他们已经认定必须突破35000吨的限制,但还是决定把吨位限制在45000吨。在这样的吨位面前,计算表明最多只能安装6门18寸炮,于是该方案早早地被否决了。

尽管并不清楚日本氧气鱼雷的威力,但还是出于对日本特型驱逐舰的忌惮,美国人极为强调战列舰的副炮火力。密度、射程、威力都不能少。

所以最初的考虑也是准备采用轻型巡洋舰级别的火炮,即47倍径的6寸炮。由于研发迟缓,军方最后还是回到了传统的5寸炮上面。

但由于开工日期靠后,该舰准备直接采用最新式的54倍径火炮,而非在战争中大量使用的38倍径版本。据说新的版本因为身管更长,可以将70磅重的弹丸打到25900码距离。

图片

▲“蒙大拿”级的模型。

与同时代的其它战列舰一样,除了针对鱼雷以外,防空火力最初在设计阶段并未受到特别重视。原始设计中包含的轻型防空武器并不多,仅有6座28毫米四联装高射炮,这种不太实用的武器后来在战争中都被40毫米博福斯取代了。

预计如果“蒙大拿”顺利开工的话,也会更换并增加数量。于1942年6月推出的最终设计中显示,40毫米博福斯已增至10门。该型火炮在战争中的表现毋庸置疑,问题是重量。如果大量安装,势必令船体上层超重,那将令军舰带有更多的日本风格。

到头来,设计人员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例如,通过削减主炮塔正面和顶部的装甲厚度,来平衡重量问题。其它诸如20毫米厄利空的武器,因为没有实际开工建造,无从确定数量,一般认为,至少可以安装54门。

美国海军为“蒙大拿”级安排了5艘的名额,从BB67一直排到了BB71,分别是“蒙大拿”号、“俄亥俄”号、“缅因”号、“新罕布什尔”号,以及“路易斯安那”号。    

图片

▲艺术家笔下的“蒙大拿”,很有氛围感,但是细节有很多差错。

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军工企业有许多更加紧急的项目等待完成,这些尚在图纸上的军舰根本排不上号,再加上航空母舰已经崛起,战列舰的重要性已经大不如前,所以最终在1943年7月21日,军方取消了所有相关建造计划。

由于腾讯更改推送规则,如果您喜欢战史堂的内容,请一定要点赞!点在看!或者私信!转发!星标本号!增加与本号互动,否则就再也收不到本号的信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