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7年陈赓偶遇一文艺女兵,一把抓住: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茂林之家 2024-01-14 发布于湖南

1937年,延安为欢迎国民革命军高级军官考察团的到来,组织了一场文艺演出。晚会上,一个13岁的小姑娘格外引人注目,她不仅是全场的主持人,还参演了唱歌、舞蹈、朗诵等多个节目,成了全场最耀眼的小明星。

演出结束后,小姑娘正在后台卸妆,突然走进来一个军官,一把抓住她的胳膊,严肃地说:“你不是认识我啦!”

小姑娘满脸问号:“我不认识你,你是谁呀?”

谁知男人笑了笑,上来就要拉她走:“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37年陈赓偶遇一文艺女兵,一把抓住: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小姑娘急得直跳脚,差点就要急哭了,可怜巴巴地望着队长求助。

队长却在旁边不停地笑,看她真着急了,才解释道:“这是陈赓师长,他在跟你开玩笑呢。”

原来陈赓与女孩的哥哥相熟,常听哥哥说起她的传奇经历,这才起了逗她的心思。

这个女孩究竟是谁?她又有何传奇经历呢?

01 9岁小红军,3年工作经验

这个女孩名叫王新兰。

1924年,王新兰出生于四川宣汉,她的父亲王天保是前清贡生,为人谦和,乐于助人,是远近闻名的公道人。可惜在王新兰6岁时,他就不幸去世了。

所以,年幼的王新兰更多地受到了叔叔王维舟的影响。

37年陈赓偶遇一文艺女兵,一把抓住: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说起叔叔王维舟,他是“入党比建党还早的革命家”,1920年在朝鲜加入了共产党,1921年7月以后被批准入党,为革命事业和新中国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

1933年,宣汉解放,王新兰的二哥、三哥、姐姐全都加入了红军。小小的王新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那时,宣汉城里满街的红旗和标语都招展着解放的喜悦。

37年陈赓偶遇一文艺女兵,一把抓住: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一个个飒爽的女兵,唱着宣传歌谣:“哥哥当红军,弟弟要同行,莫说我年纪小,当个通讯兵”。

王新兰羡慕极了,她也想当兵。她跟在姐姐身后,帮忙贴标语,也伺机寻觅着参军的机会。

这天,她终于遇上了招兵的队伍,王新兰满心欢喜去报名,可人家却嫌她太小了,让她等到12岁,12岁就可以参军了,因为当时队伍里最小的宣传员就是12岁。

此时的王新兰只有9岁,对于她来说,12岁太遥远了,她等不及啊!想到不能参军,王新兰整日闷闷不乐。

37年陈赓偶遇一文艺女兵,一把抓住: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她不停地央求姐姐带她参军,姐姐看她态度坚决,便带着她去见了红四军的主任徐立清。

看着这个吵着参军的小娃娃,短头发、红脸蛋,活脱脱的年画小娃娃,这么小的个子,怎么受得了行军的艰苦。

他安慰王新兰:“孩子,你太小了,个子还没有枪高呢,等长大些再来当兵吧。”

哪知话还没有说完,王新兰就大哭起来:“我个子虽然小,但我什么都能干,我会写字、唱歌、跳舞,还会吹口琴”。

37年陈赓偶遇一文艺女兵,一把抓住: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看着妹妹可怜的样子,姐姐也赶紧帮腔:“是的,首长,我妹妹特别能干,已经为党工作好几年了。”

的确,那些年,队伍在山里打游击,敌军封锁异常严密,消息传递不出去,年仅6岁的小新兰就成了交通员,已经成功为队伍传递过很多次消息。

王新兰一再恳求,自己不会给队伍添麻烦。考虑到她红军家属的身份,留下来确实有危险,徐立清终于点头答应了。

就这样,9岁的王新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02 跑下来的长征

1935年,不满11岁的王新兰跟着队伍开始了长征。

行军时,她是称职的宣传员,边走边唱,给战士们加油鼓劲。

打仗时,她又化身卫生员,救伤员、抬担架,抬不动的就扶着伤员走。

37年陈赓偶遇一文艺女兵,一把抓住: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王新兰本就个子小,步子小,为了跟上队伍,她走一段就要小跑一阵,体力消耗很大。

再加上长征途中条件艰苦,王新兰不幸染上了风寒。

病魔像一只巨大的手掌,不停地撕扯着她。刚开始,她还能拄着拐杖,勉强跟上队伍。尽管全身难受,腿像灌了铅般沉重,王新兰也咬牙坚持,因为她承诺过,不给队伍添麻烦。

可她毕竟只有11岁,勉强坚持几天后,王新兰终于倒下了,一头栽在泥地里。

37年陈赓偶遇一文艺女兵,一把抓住: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战友们扎起担架,抬着她走,可她的病情不仅没有丝毫起色,反而日渐加重,没过几天,她的头发、眉毛竟然开始脱落。

这可急坏了战友们,宣传队的彭华大姐心疼她,省下口粮,嚼碎了一点一点喂给她吃,在战友们的悉心照料下,王新兰终于醒了过来。

虽然醒了,身体却十分虚弱。战友们抬着她走了个把月,到达里番时,她终于能勉强坐起来,自此,她便坚持不让人抬,自己拄着棍子,紧紧跟着队伍。

病好后,她立马又参与到宣传工作中,她的歌声和笑声感染着每一个战士,给艰苦的长征路带来了淡淡的甜。

37年陈赓偶遇一文艺女兵,一把抓住: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她们翻雪山、过草地,跟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也要时时提防敌人的围追堵截,跟敌人做战斗。

直到1936年10月,长征终于结束,而王新兰成了徒步走完长征全程、最小的红军战士。记者采访她时,她笑着说:“当时我年龄小,步子小,别人走一步,我得跑两三步,一天到晚总在不停跑。别人走完了长征,我是跑完了长征。”

诙谐的话语里没提任何长征的苦,革命汗水浇灌的花朵从不怕风霜摧残。

03 战火淬炼的百灵鸟

后来,王新兰在三原遇见了萧华,两人互生情愫,定下了终身。

37年陈赓偶遇一文艺女兵,一把抓住: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1938年,萧华接到急电,要率领队伍开辟新的根据地,可没过几天,萧华再次收到急电,让他稍等几天。萧华纳闷,怎么回事呢?

原来,毛主席在延河边碰到了王新兰,知道她是萧华的未婚妻,想让他们小聚一下。

萧华很感动,回电:国难时期,一切以民族利益为重,个人问题,无需顾虑。

后来,这封电报被转交给王新兰,短短数字,体现了萧华高尚、果断、刚毅的美好品质,她为有这样的未婚夫感到骄傲。大敌当前,他们把强烈的感情投入到民族的事业中,各自在自己的战场上绽放着光彩。

37年陈赓偶遇一文艺女兵,一把抓住: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1938年11月20日,日寇轰炸延安,出于形势考虑,决定疏散一批人去山东,其中就包括王新兰。

如果是和平年代,从延安到冀鲁边区,并不需要太长时间。可是那时,战火纷飞、铁路断交,王新兰这一路走了整整一年。

她到过很多部队,无论到哪,她都会给萧华发电报,两人的感情在电波流转间日渐坚定。王新兰的报声就像百灵鸟一样,萧华一听就能安心。

可是有一次,萧华却很久没有收到她的发报,发生了什么呢?

37年陈赓偶遇一文艺女兵,一把抓住: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那是1939年春节,那时队伍驻扎在陈吴营,第二天天还没亮,敌人突然包围了村子。

情况紧急,支队长下令紧急突围,进山寻找游击队。经过战争的淬炼,王新兰早就成了一名合格的战士,她翻身上马提枪,跟着队伍突围。

一口气跑出去十几里路,枪声越来越远,可跟着王新兰的队伍却有一百多人。原来他们以为王新兰是队领导,跟着就冲了出来。哪知从马上下来的“队领导”,只是一个小姑娘。

这可怎么办?

37年陈赓偶遇一文艺女兵,一把抓住: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大家临时开会商量决定,由王新兰带领大家大家撤退。

远处的枪声还此起彼伏,王新兰当仁不让,成了这支队伍的队长,带着大家往泰山方向撤退。

这一路,敌人紧追不舍。王新兰也带着连日急行。太阳落山,她让大家在路边隐蔽休息,天刚蒙蒙亮,她就赶紧催促大家启程。他们两天一夜都没吃饭,越过黄河后,好不容易有个村子,大家都想进村找点吃的,王新兰却果断拒绝了。

追兵在后,如果大家分散开,一旦遇到险情,队伍就再难集中了。她把路边饭馆的锅盔全都买下来,分给大家充饥,又找老乡给大家做了一锅热汤。

大家快速吃,赶紧走。幸亏撤离及时,因为不到半个小时,敌人就追到了村子。

好在有惊无险。

37年陈赓偶遇一文艺女兵,一把抓住: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第三天,他们终于甩开了敌人,找到了泰山支队。

此后,经过刘伯承、罗荣桓的帮助,王新兰终于到达了冀鲁边区,在这里找到了萧华。两人久别重逢,历经生死,一时间百感交集。

可是来不及过多叙旧,第二天两人又都各自投入工作之中。

王新兰到纵队电台工作,电台人手少、任务重,她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期间,她边打仗,边收发电报,多次立功,渐渐成长为成熟的干部。

37年陈赓偶遇一文艺女兵,一把抓住: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后来,她被任命为电台台长,跟萧华一起参与了很多战役,她历经枪林弹雨,但并没有退缩。

1941年,日寇扫荡沂蒙山区,队伍被敌人包围,王新兰大病初愈,身体很虚弱,但依然带队突围,她骑马飞奔时,一枚炮弹突然在马头前炸开了花,战马当场被炸得血肉模糊,而王新兰也马压住,陷入了昏迷。

等她醒来时,已经过了一个昼夜,她不敢停歇,终于找到了队伍。

缓了一会,大家才发现她的棉衣上有七八个弹孔,里面竟然还掏出了弹头,让人惊奇的是,王新兰并没有受伤,大家都笑着说她福大命大。

37年陈赓偶遇一文艺女兵,一把抓住: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就这样,王新兰发报、整理资料、打仗,既是电台台长,又是司令部秘书,还是冲锋陷阵的战士。

她一路跟着队伍打仗,为了我们的解放事业奉献着青春年华。

解放后,她又在新中国建设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37年陈赓偶遇一文艺女兵,一把抓住:我是你爸爸,快跟我回家

她陪伴萧华创作了《长征组歌》,把那段珍贵的记忆、那份珍贵的精神永远传唱下去。

结语

这就是王新兰。

她9岁参军,以超强的毅力完成了长征奇迹,成为年龄最小的徒步走完长征的女战士。

她果决勇敢,数次陷于危难而临危不乱。

她是善解人意的好妻子,更是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女英雄。

2022年12月30日,98岁的王新兰在北京逝世,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但她精神和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参考文献:

1.最小女红军王新兰:11岁“跑完长征”,吴志菲,《百姓生活》

2.抗战『百灵鸟』王新兰的红色传奇之恋,余玮,《恋爱婚姻家庭》

3.战地黄花分外香,艾华,《巴蜀巾帼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