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人共建共享,同筑友善石桥”社区治理成长记 | 社工课

 社工客 2024-01-15 发布于广东

2023社工客年度评选获奖名单公布!了解一下↓↓↓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廖勇  杨语晴

 单位 | 成都市郫都区瑞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服务背景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生活的幸福家园。

围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生活场景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更新是全龄友好社区建设的关键指标。

所谓“全龄友好”是通过规划和设计营造更高效、更积极的社会环境,服务和支持各年龄阶段的居民享受生活、保持身心健康、积极参与社会,不断织牢织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托起“全龄友好”两端,用群众的微笑勾勒出幸福生活。

2021年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明确到“十四五”末期,营造全龄友好包容社会,彰显“全龄共享·友善公益”城市气质。

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困难群体,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中,把人文关怀落实到衣食住行育教医养每个细微处,让每一个生活工作在成都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社会的温暖。

石桥村位于郫都区团结街道东北部,接壤新都区大丰街道和郫都区安靖街道。

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475人,8个村民小组,党总支下设4个网格党支部,8个党小组,74名党员。

村里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540名,其中80岁以上77名,90岁以上7名,空巢老人2名。

另有未成年人333名,其中0-3岁13名,3-6岁54名,6-12岁143名,12-18岁儿童123名,包括困境儿童1名、残疾儿童3名。

社区年轻人平常多在外务工,老年群体和幼童是日常生活的主要群体,服务好“一老一小”涉及千家万户,是关系社会安定的重大民生问题。

社区依托微网实格体系,推进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建设全龄友好社区。

二、服务需求


(一)以提供儿童服务为切入点,优化服务供给方式,联动家庭联动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广覆盖的友好儿童服务

石桥村常住人群多为老年群体和幼龄儿童,两个群体在在社区服务需求较大,其中儿童服务为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

然而当前针对儿童的服务缺乏,无法满足儿童学习、兴趣爱好的需求。社区在针对儿童的服务以文体活动、社会实践为主,服务方式较为单一,且缺乏儿童友好视角。

同时,儿童参与辐射面较窄,儿童活动的参与主体主要为一般儿童,较少覆盖困境儿童。

因此,需要孵化培育儿童友好自组织,构建以儿童参与为主体的多层次服务体系。

以儿童为切入点,联动家庭参与,以家庭为载体,社区活动为推手,共造儿童友好社区。

(二)创新服务方式,研发儿童友好服务产品,以自我造血能力为依托,实现公益反哺,推动公益服务可持续化

丰富的儿童服务是儿童友好社区的基本元素之一,但服务的可持续性依旧需要依靠社区的自我造血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石桥村居民对周末与假期开展的亲子主题研学兴趣较大,而传统的儿童服务显然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需要升级儿童服务产品,围绕“增长见识、培养情商、生活适应、主题教育”四大类型开展研学、营会等活动,尝试面对居民收取低偿费用,将收费定向注入社区公益基金用于社区全龄友好活动,进行公益反哺,实现公益服务可持续化。

(三)以家庭为重要载体,聚焦“一老一小”群体的服务与需求,实现服务全龄段覆盖,持续推动全龄友好建设

通过家庭的参与,将社区治理的责任和义务分摊到每个家庭,并培养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心和参与意识,实现社区共建共享。

围绕辖区高龄、独居老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志愿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满足多层次需求,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家庭作为社区的基本单位,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家庭成员之间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调动了儿童与家长的积极性,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实现共建共享,推动全龄友好社区建设不断升级。

三、服务目标


以全龄友好社区建设为主要目标,聚焦“一老一小”及特殊群体需求,通过优化儿童服务、培育“石桥少年”为切入点,联动家庭参与。依靠对标学习、升级服务、创新儿童产品等方式,进行公益反哺,实现公益服务可持续化。

逐步让服务覆盖全龄段,推动“全龄友好・友善石桥”的社区氛围营造。

第一,整合社区资源开展高质量且有体系的儿童友好主题服务,不断提升社区儿童服务水平,同时带动更多儿童及家长参与。

第二,完善社区高龄、独居、困境儿童及残疾人等群体台账,以“石桥少年”为主体,联动家庭参与,聚焦辖区“一老一小”及特殊群体服务开展主题活动,满足居民多元需求。

第三,研发儿童服务产品,探索商业运营模式,进行公益反哺,实现服务可持续化,营造“全龄共享・友善石桥”社区氛围。

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四、服务策略


首先,推动“儿童友好・童梦齐创”板块工作的开展,提供儿童服务和建立儿童志愿队,推动儿童服务不断升级。

其次,通过“全龄友好・公益反哺”的探索与尝试,以公益创投形式让自组织、微网格长承接项目,为他们提供便民服务。

最后,提升“友善石桥・美美与共”的社区氛围,借助丰富多彩的节假日活动,调动村民热情,促进邻里融合,增强居民和社区的黏性,形成友善和谐的社会氛围,扩充友好社区建设的力量,创建全龄友好社区。

五、服务过程


(一)“儿童友好・童梦齐创”,推动儿童服务升级

通过走访亲子家庭,带头成立“石桥少年”儿童志愿服务队,联动家庭参与,集体讨论制定制度和公约,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让孩子们走出来参与社区治理,并对标优秀,学习经验,进一步完善儿童志愿服务队的职能职责,培养志愿者们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

1、拓展儿童服务范围

除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外,儿童志愿服务队也可以从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社区安全等方面开展服务。通过拓展服务领域,培养儿童志愿者们多元化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2、提供必要培训与指导

为儿童志愿者们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包括志愿服务技能、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在服务过程中的能力和专业素养。

3、加强与相关组织合作

与学校、社区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分享资源和经验,举办培训活动、交流活动等,提供更多机会让儿童志愿者们学习和成长。

4、定期评估与激励机制

建立定期的评估机制,对儿童志愿者们的表现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与认可。

同时,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5、交流和分享参与经验

定期组织儿童志愿者们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活动,让他们学习和借鉴彼此的经验,促进志愿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完善。

(二)“全龄友好・公益反哺”,拓展服务覆盖广度

1、发挥“微网实格”体系支撑作用

借助微网格摸清石桥村居民情况,依靠社区党员、微网格员、社区自组织、儿童志愿者队伍,同时再链接团结街道大学生团队,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2、用好“微公益创投”服务功能

以公益创投的形式让自组织、微网格长承接项目,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入户义诊、健康小课堂等不同形式的服务,借助重阳节,开展大型老年主题活动,宣扬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为残疾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传统节假日慰问,让其感受到社会关爱,解决其实际困难。

为困境儿童提供帮扶服务,带动其走出家门参与村上孩子们的活动,融入社会。

并让辖区内儿童走访慰问独居、高龄、特殊老人,为村上的儿童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营会活动,由公益逐渐转化为低偿,再尝试升级为商业,为社区公益反哺造血。

3、孵化社区基金探索“公益反哺”

筹备建立石桥村社区慈善基金,以“低偿”服务为公益反哺奠定基础。收入可以纳入社区慈善基金,慈善基金也可向企业开放,鼓励捐赠,用来服务特殊人群等。

(三)“友善石桥・美美与共”,共建全龄友好社区

1、丰富节假日活动

确保活动内容丰富有趣,能够吸引不同年龄层的居民参与,调动村民热情,促进邻里融合,增强居民和社区的黏性,形成友善和谐的社会氛围。

2、增加亲子活动

特别是在与儿童相关的节假日,可以组织亲子互动活动,如亲子手工制作、亲子运动比赛、亲子角色扮演等。这样能够拉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亲子间的默契和互助精神。

3、关注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

在节假日活动中,要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活动和关怀。比如,可以组织康复训练、艺术表演等活动,提供给残疾人和困境儿童更多的机会和平等的参与感。

4、强化内部交流与互助

在活动中注重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助,鼓励居民间的互动和友好关系的建立。比如,可以组织邻里野餐、街坊众筹晚会等活动,提供交流与互助的平台。

5、激活治理内生力量

借助石桥村志愿者队伍、骨干居民和微网格长,共同献计献策,为石桥村打造微更新点位,宣扬融合共建的社区文化,让居民逐渐参与社区事务,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氛围。

六、服务成效


(一)提供儿童友好服务,助力儿童友好

把儿童视角纳入社区治理决策体系,创新儿童服务方式。提供多元化、多样化活动内容和方式,全面推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推动儿童参与决策,在社区决策过程中,特别是与儿童相关的事务,应该积极邀请儿童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儿童代表进行讨论,并将其意见纳入最终决策结果。

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提供多样化的儿童服务方式和儿童友好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儿童决议和执行能力,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能力,不断完善儿童组织制度的建设。更好满足儿童需求,形成儿童友好的社区环境,推动儿童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

(二)升级儿童服务产品,实现公益反哺

为了确保社区营造的的可持续性,对儿童服务产品进行升级,以“增长见识、培养情商、生活适应、主题教育”四大类型开展研学、营会等活动,不仅面对居民与“公益低偿”方式收取费用,并每笔注入到成立的社区公益基金,用于社区全龄友好活动,进行公益反哺。不仅使儿童活动更加多样化、深层次。

同时,强化了自我循环和自我造血能力,实现公益服务可持续化。

(三)全龄覆盖,全龄友好,满足多类群体

一个社区的温度,在于其对待老人和孩子的态度。

石桥村以家庭为单位,关爱儿童提供优质儿童服务,聚焦老年群体,提供关怀和关爱。

一方面充分调动儿童与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满足辖区全龄阶段居民的多层次需求,让每一个生活在石桥的人都能感受政府的关怀和社区的温暖。

七、总结反思


石桥村全龄友好社区营造旨在为“一老一小”群体提供更优质服务。

以儿童服务和老年群体需求为重点,以家庭为单位整体介入,通过多样化活动打造全龄友好社区氛围。

全龄友好型社会应是包容和温暖的,要让阳光普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聚焦“一老一小”高品质打造养老、教育、健康、文化、共享等服务场景,引领居民积极参与,充分体现社区自组织活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真正实现了多方参与、社区共治、社会共融的可持续发展治理模式。

社区治理如何创新
才能汇聚治理资源
激发居民参与
营造美好生活
这里有《社区治理方法论》
有88个案例
社区治理实务派著作
超好评!快拿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