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董宇辉推荐给百万人的书,仿佛经历了一生。
书中,不仅有山川溪流和日月星辰的美景,还有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有不一样的民族风情,和顽强的民族精神。人生就是奔赴死亡的过程,命运反复且无常,得到和失去都那么随意,相遇和分离又那么突然。 有的人突然走进你的生命里,却只能陪伴你一程,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无论你怎么难过、不舍,最终还是要无可奈何地接受,带着伤痛继续生活下去。只要心中还有爱,拥抱山水和自然,我们就能在呼啸而过的时光里,在岁月中从容地老去。 这本书,让我体验到鄂温克人超越了生死,向死而生,从容而又热烈的生活态度。 对于自然和神灵,保持敬畏之心 他们认为山林、河流、动物都有神灵庇佑,因此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心。在这种信仰的指引下,鄂温克人始终遵循着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他们对火神和神秘莫测的萨满文化虔诚敬畏。认为火中有神,不能往火中吐痰、洒水,不能朝里面扔不干净的东西,驮载萨满神灵玛鲁神的白色驯鹿,也不会随意役使和骑乘;在搬迁下一个目的地时,会将生活垃圾深深地埋在地底下;搭建营地时,会选择空地来搭建希楞柱(住所),不会为了搭建而砍伐树木;打猎的食物足够一周后,绝不会再滥杀动物。 表哥金得因为不满母亲强迫自己娶一个不爱的歪嘴姑娘,心灰意冷选择上吊自杀前,还特意找到一棵枯死的树,只因树和死者会被一起火化,他不忍心伤害一棵活着的树。读到这里,为他选择自杀来对抗母亲的包办婚姻而感到痛心,也为他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伟大精神而感动。 他们尊重驯鹿的习性,随着驯鹿追逐苔藓而居,山下集中居住点的环境很好,但因驯鹿吃不惯干草和豆子,他们又义无反顾选择与驯鹿重返森林,继续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与风霜雨雪和野兽同行。 他们说驯鹿是要喝清晨的露水,吃新鲜的苔藓和蘑菇,吹着自由的山风,在山林中才能健康长大。他们懂得与河流、湖泊、森林、动植物和谐相处,不过分索取,也不过度破坏。根据季节、植物、猎物的变化,不顾辛劳,频繁迁徙。 对于爱情,他们爱得热烈,不爱也决绝 书中有林克和达玛拉、“我”和拉吉达一见钟情、相濡以沫的爱情,有“我”和瓦罗伽相伴相守的平凡夫妻,有杰芙琳娜和小达西生死相随的爱情,也有伊芙琳和坤德这样的怨偶。 坤德原本喜欢的是一位蒙古姑娘,却听从父亲的安排,娶了伊芙琳,当伊芙琳得知真相后,虽然已生下儿子金德,但她不愿和不爱自己的人同住。 当儿子金德被她的强势包办婚姻逼死后,坤德要她还他一个孩子,怀孕后,她宁可一直忍受丧子之痛,也不愿意再为坤德生孩子,决然地在山坡上滑雪反复摔跤,打掉了腹中胎儿。 坤德虽然愿意妥协,但他始终无法给予伊芙琳真正的心灵寄托。伊芙琳明白自己与坤德之间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情感纽带。她无法接受将自己毫无爱意地奉献给一个从未在心灵上承认她的男人。 对伊芙琳来说,孩子是一种为爱而生的象征,而她也无法忍受自己的孩子与无情的婚姻牵扯在一起。她以牺牲自己身体的代价打破了坤德对孩子的期待。 杰芙琳娜是伊芙琳为儿子金德娶的歪嘴姑娘,金德自杀后。杰芙琳娜成了寡妇,小达西在火葬金德的现场,向大自己很多的杰芙琳娜求婚。 后来,小达西因为一张地图被造反派认为是间谍,腿被打折,成了瘸子,再也不能打猎,只能和女人一起做活计,达西被猎人们讲述打猎经过深受刺激,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杰芙琳娜吃下毒蘑菇,为小达西殉情了。 杰芙琳娜和小达西纯粹的爱情令人感动不已,他们用生命和死亡来守护着彼此,展现出一种宁死不屈的坚定和执着。 鄂温克人对于爱情的态度,他们爱得真诚而热烈,不愿意将就或被迫接受不合心意的婚姻。他们坚守自己内心的纯净和完整,勇敢地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对于离别和死亡,他们悲伤、不舍,也坦然 生命至亲每一次死亡,鄂温克人会就地选择风葬或土葬,然后迁徙,让新的生活远离旧的悲伤。 第一个离开的人,是姐姐列娜,在迁徙途中在驯鹿背上睡着了,跌倒在雪地里被冻死。 接着离开的是达西和他训养的猎鹰,达西的腿被恶狼咬伤,他发誓要向恶狼复仇,在搏斗中,恶狼被杀死了,但他和猎鹰也因此身负重伤,被其他恶狼撕碎了。 父亲林克在森林中遭遇雷击死亡,母亲在弟弟鲁尼的婚礼上跳舞后离世。 “我”的第一任丈夫死于寻找驯鹿的途中,疲倦睡觉后被冻死在冰天雪地;第二任丈夫为了保护电影放映员和马粪包,与黑熊搏斗而死。 儿子安道尔被哥哥维克特误认为是猎物而枪杀,维克特因为弟弟安道尔的死无比自责,酗酒而死。 金得被母亲伊芙琳逼迫娶一个不爱的女人,婚礼结束后在一棵枯树上上吊自杀了。 每翻几页,都有人不断死去。书中最后讲到“我已经说了太多太多死亡的故事,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会死亡。人们的生是大同小异的,死亡却是各有各的走法。” 俄国人娜杰什卡因为害怕日本人来抓蓝眼睛的俄国人,她带着儿子和女儿悄悄离开丈夫伊万,伊万心中纵然不舍,也不让众人去寻找,他说“你去追跑了的东西,就跟用手抓月光一样的,你以为伸手抓住了,可仔细一看,手里是空的。”既不寻找也不抱怨,面对现实,坦然地继续生活。 生命中有人不断离开,也有人相继到来。面对命运的无常,生命的交替,难以预料的生与死,带给人们伤痛,让人不舍,但也坦然面对,因为“没有哪一道伤口永远不能愈合的,虽然愈合后在阴雨的日子还会感觉到痛。” 对于责任,他们勇于担当、义无反顾 萨满妮浩说“天要那个孩子去,我把他留下来,我的孩子就要顶替他去那里。我是萨满,怎么能见死不救呢?”弟媳妮浩因为是萨满,拥有求雨救命的神秘力量,但却要以失去自己的孩子为代价。 为了救人,她先后失去了四个孩子。为了救一位得了重病的孩子,第一个孩子果格力从树上掉下来摔死;为了救马粪包,第二个孩子女儿交库托坎被马蜂蜇死;第三个孩子儿子耶尔尼斯涅被河水冲走;第四个孩子是一个未出世的男婴,为了救一位来偷驯鹿的少年,男婴流产了。 萨满妮浩始终忍受着巨大的伤痛,然而她内心强大的信仰驱使着她坚定地选择继续救助他人。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她都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使命。在经历了四次巨大的失去后,妮浩最终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一次求雨。 安道儿是一个天真愚笨的孩子,瓦霞生性风流,在自己婚约在身的情况下,勾引了安道儿,怀上了他的孩子。后来两人成婚,安道儿再也没碰过她,瓦霞经常漫骂安道儿蠢笨,连带着骂孩子安草儿。“我”不忍心安道儿受苦,想让他们解除婚约,让安道儿放瓦霞离开。 安道儿说,瓦霞高兴了要挠人,她还爱撒谎,我把她放走了,她又会去害别的男人!就像一头狼,我知道它吃人,还要放它走,我就是有罪的!我要留着她,看着她,不让她吃人!安道儿虽然愚笨,但他有一颗善良纯洁慈悲的心。他守着瓦霞,只是为了别的男人免于受到瓦霞的伤害,他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向死而生,在命运的驱逐下寻找生机和希望 在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上,自然环境严酷而恶劣。恶劣的气候、缺乏资源和孤立的地理位置使鄂温克人必须面临物资短缺的生活。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渴求,他们与清风明月相伴,他们保持着世间最真挚热烈的情感,爱得义无反顾,不爱也异常绝决,绝不妥协,哪怕两败惧伤。 森林里的人们尽管困难重重,面对残酷的自然环境,亲人们一个一个意外离去,驯鹿遭受到几乎全盘毁灭,他们依然保存着“火种”,用心呵护,待它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生命虽然脆弱,但他们心中饱含勇气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都是生命的勇士。他们面对生死,选择向死而生。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了对生存的希望,相反,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生命的真谛。他们用心在当下,感受每一刻,在命运的驱逐下找到生机与希望。 坚守部落文化承载着鄂温克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这里的故事不仅仅是一种接纳命运的写照,也是对坚守和勇气的诠释。 在岁月的长河中,鄂温克人留下了自己坚持生命的足迹,这是对生活的宣言,是对人性力量的赞美。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一丝勇气和坚毅,面对困境时也能够选择向死而生,坚守希望与梦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