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18日,中央军委决定全军军衔评定工作延期至1955年举行。1954年10月21日,彭德怀主持召开中央军委第三次办公例会,会议决定1955年全军实行"四大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军队实行军衔制。1954年12月16日,国务院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草案)》。1954年12月22日,总政治部发布《关于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和颁发勋章奖章的工作指示》,决定从1955年1月起至6月止,以半年为期,将实行义务兵役制、薪金制、军衔制以及颁发勋章奖章的工作,在全军范围内展开宣传与教育,把这一工作列为1955年上半年的中心工作之一。1954年12月31日,总干部部上报国防部长彭德怀,建议1955年1月15日召开全军军衔奖励工作会议,布置军衔制度的实施问题。1955年1月12日,总干部部经军委同意颁发《评定军衔的工作计划》,具体安排和部署了对各级干部的军衔评定工作,其中提出:中将以上军衔,由中央军委于1955年1、2月间先行确定。按照军委指示与总干部部的评衔部署,各大单位党委于1955年1月10日前将拟评上将人选上报总干部部与中央军委。1955年1月14、15日,彭德怀、罗荣桓主持召开了讨论军衔的座谈会,对授予元帅、大将、上将军衔人选的名单进行了研究,经两天认真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通过了初评元帅、大将与上将名单,1955年1月16日,彭德怀、罗荣桓联合署名,将军委座谈会一致通过的初评上将以上名单上报毛主席和党中央。 彭德怀主持中央军委负责全军上将军衔的评定,经过多次综合评定与排队, 1955年2月,第一期现役军官的上将评衔工作结束,全军中将评衔工作又紧接着提上日程。根据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的《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中关于中将的评定:军队级别为副兵团级和准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中将;少数正军级也可评为中将。按照中央军委和总干部部的评衔部署及《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要求,全军各大单位结合已进行了两年多的评衔准备工作,从1955年1月下旬开始了中将与少将评衔工作。经过认真研究,各大单位党委首先确定出拟评中将与少将名单,对拟评中将与少将的军衔鉴定又进行了补充、完善,并按部署要求,于1955年2月将拟评中将与少将名单上报总干部部。本期将专门详述由于毛主席对拟评中将名单的指示,引发1955年中将名单从全军各大单位上报202人到1955年3月中将评衔工作正式开始时减少为参加中将评衔190人,现具体介绍如下: 一,1955年2月,全军各大单位党委上报拟评中将共计202人(含原上报上将改评中将5人):1955年2月,中央军委第一期现役军官的上将评定工作告一段落,负责上将评定的彭德怀带着刚刚评出的初评上将名单与几个争议人员的拟评军衔,分别拜访军中各位"老总",共同磋商每个上将人选的军衔,对于一些有争议人员的军衔,也一一仔细研究,然后定案。根据中央军委评衔方案,上将人选初步确定后,中将与少将军衔的评定成为下一阶段全军评衔工作的重心。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亲自主持中将人选的评定,对于各大单位上报的中将名单逐一研究讨论,并随时向彭德怀主持的中央军委请示。对于少将一级的评定,罗荣桓委托总干部部副部长赖传珠、徐立清、总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治干部部部长肖华、总政治部政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王宗槐等负责,遇到难以确定的问题时,再由罗荣桓主持会商解决。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1955年2月,全军各大单位党委上报了拟评中将与少将名单。据统计,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评衔名额,全军各大单位共上报拟评中将197人,加上原上报为上将改评为中将的5人,拟评中将名单共计202人,202位拟评中将名单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1955年2月各大单位上报拟评中将人选在1955年9月授予中将为168人:(1),军队级别为副兵团级(21人):
(2),军队级别为准兵团级(53人):
(3),军队级别为正军级(90人):
(4),军队级别为副军级(2人,1955年3月评定为中将后,级别调升为正军级):
(5),无军队级别(2人):
第二部分,1955年2月各大单位上报拟评中将人选在1955年9月未授予中将为34人:(1),授予上将(1人):
(2),在1955年9月授予少将人(29人):
(3),在1956年1月补授中将1人:
(4),在1955年9月中将评而未授3人:
1955年2月全军各大单位上报拟评中将共有202人,其中军队副兵团级21人,准兵团级59人,正军级108人,副军级9人,准军级1人,地方级别4人。上报中将202人在1955年9月实际授予中将168人,1956年1月补授中将1人;另有1人授予上将,29人授予少将,3人未授衔。 二,1955年2月毛主席审批中将名单后,中将增加2人(杨秀山,皮定均),削减14人,确定全军参加中将评衔共为190人:1955年2月,全军上报拟评中将人数总计为202人(含从上报上将改评中将5人名单),名单上报毛主席。当总干部部评衔负责人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中将评衔情况时,毛泽东认为中将名单超过200人,名额有些多,要求评衔中将名单控制在190人左右,并提出让全军各单位做做工作,一是让一部分同志自愿地降下来;二是让年轻的同志让一让,以后还有调整的机会。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总干部部和各大单位经过工作,一部分原上报拟评中将者自动降衔为少将,拟评中将在增加2人的同时,削减中将名额14人,中将拟评名单从1955年2月全军上报202人减少为实际参加中将评衔为190人。具体1955年3月全军中将评衔工作正式开始前,参加中将评定的中将名单中,增加的2人与减少的14人分别为: 1,1955年2月,毛主席审阅总干部部上报的拟评中将名单时,提名增加皮定均为中将;又根据贺龙的提议,增加杨秀山为中将1955年2月,拟评202人中将名单上报毛主席后,在征求贺龙老总的意见后,毛主席专门在拟评中将名单上增加了二人,分别为皮定均与杨秀山,还在名单上加注"皮有功,少晋中"。1955年3月中将评衔工作正式开始后,总干部部根据毛主席的评衔指示,将皮定均与杨秀山二人列入中将名单。 2,1955年3月全军中将评衔工作开始后,总干部部削减中将人选共计14人,初步确定参加中将评衔为190人1955年3月,罗荣桓主持中将评定工作,根据毛主席的中将名额控制在190人左右的评衔指示,罗荣桓经过综合考虑,上下排队,左右平衡,最后削减中将名额14人,将中将名单减少为190人,减少的14个人的具体名单为:
1955年3月份,全军中将评衔工作正式开始,总干部部和总政治部对拟评中将名单进行逐个审查和反复衡量,并在3月中旬的干部部长座谈会上交换意见。4月初,总干部部又邀请参加党代会的各大单位首长对中将名单作进一步的研究,终于在1955年4月底评定出中将名单为177人。1955年5月初,总干部部将修正后的177人中将名单上报中央军委审查……… (连载更新中,待续……) |
|
来自: hejunwei_yeah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