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历史——抽象篇(晅)

 汉字历史 2024-01-17 发布于黑龙江

    日晒    

   抽象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晅”xuān,形声字,从日亘声,'晅’字目前最早见于《周易·说卦》。日,与太阳有关;亘,循环。造字本义:(连续地)日晒。

扩展阅读:

《周易·说卦》节选:“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备注:关于《周易》的成书时间,有的说成于西周,有的说成于战国,有的说成于西汉。其实,只要大致了解中原地区在不同年代的文章写作习惯,就能分辨出来其成书的时间了。当然,理论上,行,但非一日之功。有些微妙的汉字,也能折射其成文年代,如“殷”字,暂时未做,但已知晓。其字形似“手持锐物对人下体进行…”,甲骨卜辞中仅出现过一次。至少商朝时期的商人不会自称“殷墟、殷商”之类,凡使用此字者,皆周朝及其后。

从成文习惯来说,《周易》应是战国至西汉之间的文学作品,但它所描述的是,5000年前在中原大陆上就已产生的事物——占卜。《周易》应是不断发展、继承、再扩展的一门“占卜指南”,它不像商朝那样相对私有,从周朝开始,逐渐向中原各地区传播。保守地说,'晅’字最晚创造于西汉。

'暄、昀、晅’三个字似乎在描述同一事件,即“太阳”、“循环”,都可以简单释作“日光”。从《周易·说卦》:“日以晅之”可知,此处的'晅’作动词,即“日晒、日照”。从《素问·五运行大论》:“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可知,此处的'暄’作形容词,即“温暖的、暖和的”。春秋晚期「王孫遺者鐘」铭文:“余専昀于国”,此处的'昀’应是名词,即“热情”。

汉字一直是可以引申出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诸多含义的,为什么会有'暄、昀、晅’同时出现的情况呢?推测,使用者均认为其他二字为后造字,这也是异体字存在的原因之一。



古文释义



【集韻】【韻會】从許元切,音暄。日氣也,引《易》日以晅之。

【釋文】晅,乾也。本又作暅。○按《易·繫辭》今本作烜。《朱子本義》云:烜,與晅同。

又【集韻】火遠切,音咺。義同。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相关汉字










您点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认真的当成了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