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体检季,很多朋友在体检报告上都看到了“结节”二字。一查,发现坊间关于结节的“传说”可不少: “不用担心!十个里面八个都有结节”。 “结节是癌症的前兆!必须手术切掉!” ......如此“众说纷纭”,难免会让人心头一紧,不知拿这结节怎么办。 不用担心!今天,胖熊就带大家拨开迷雾,走进体检报告中最常见三大“劫”:肺结节、甲状腺结节和乳腺结节——它们究竟是什么?它们会癌变吗?“喜提”结节我们该做什么? 结节=癌症吗? 结节是一种长在皮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团块”,直径≦3cm。大于3cm的“团块”则称为肿块。它不是一种疾病,不代表病灶的性质,只是影像学上的一个描述性名词。 出现“团块”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01. 细菌、真菌感染导致的炎症; 02. 组织增生(如瘢痕增生); 03. 良性或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通常呈推挤式生长,影像上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恶性肿瘤多为浸润性生长,就如同树根一样插在周围的正常组织里,在影像上面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但单纯通过“看片”很难判断究竟是哪个是元凶。因此,看到体检报告上有结节不要慌,先做进一步检查,明确结节的性质:炎性结节?肿瘤性结节?如果考虑肿瘤性结节,需要进一步确定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大多数结节都是良性的,无需过度惊慌。但若是伴随着高危因素,这仍然需要关注其发展,遵医嘱定期随访,以防恶化。但若是疑似恶性结节,就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01 肺结节 我国肺结节患病率10%-20%,约有1亿患者。其直径一般小于3cm,类圆形或不规则型。 01 为什么会得肺结节? 肺结节成因复杂,以下是主要原因: (1)感染:感染性肺结节多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引起肺部的小感染后形成结节; (2)异物侵入:异物性肺结节多与环境有关,如工业粉尘、厨房油烟、二手烟等; (3)肿瘤:肺部良性肿瘤、早期肺癌均可表现为肺部结节; (4)其他原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 02 肺结节癌变几率大吗? 不要慌,肺结节良性概率远大于恶性。但若遇到以下情况,其恶性的概率就更大: 01. 长期吸烟史、肺癌家族史、有明确恶性肿瘤病史等危险因素。 02. 肿瘤直径≥1.5厘米或者直径介于0.8-1.5厘米之间但表现出分叶、毛刺、胸膜牵拉、血管穿行、含气细支气管征和小泡征、偏心厚壁空洞等恶性CT征象的结节。 03. 直径大于0.8厘米的混合磨玻璃结节。 03 查出肺结节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肺结节不等于肺癌或早期肺癌,因此不必过度惊慌和焦虑。但也不可置之不理,需咨询专业医生,经过进一步检测进行判断结节性质和情况。 一般来说,1-3毫米的肺结节几乎都是良性的。需要每年做一次肺部CT看看有无变化。 如CT发现实性结节,且有吸烟史和其他高危因素,小于5毫米:根据情况6-12月复查CT;5—10毫米:根据情况3月复查CT。 如CT发现单个纯磨玻璃结节和单个混合密度磨玻璃结节,小于5毫米的根据情况6-12月复查CT;5—10毫米的根据情况3月复查CT。 如发现多个非实性结节:小于5毫米:根据情况3-6月复查CT;5—10毫米:根据情况3月复查CT。 而大于10毫米的肺结节(结节越大恶性可能性越大)是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建议立即就医。 02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近年也呈高发趋势。它是甲状腺内出现的单个或多个和正常组织不一样的团块,做吞咽动作时随甲状腺上下移动,有些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01 为什么会得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产生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放射性接触、自身免疫、碘摄入等因素有关。 01. 碘摄入的过多或过少:严重碘缺乏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但碘摄入过多同样会引起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和甲状腺结节。 02. 有甲状腺癌家族史或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 03. 环境污染及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 04. 射线辐射(特别是儿童时期)、天然放射源等是目前甲状腺癌仅有的已明确的致病因素。 02 甲状腺结节癌变几率大吗? 大多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病变,但如果出现这些关键词就要注意: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实性结节、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中央血管增多、内见多发增强小光点(砂砾样钙化)等。 另外,想要判断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几率,可以使用标准的TI-RADS分类: TI-RADS 1类:正常的甲状腺,无病灶恶性风险为0。 2类:可确诊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为0,临床建议长期(12个月)间隔随访。 3类:良性可能较大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3%,临床建议中长期(6个月)间隔随访。 4A类:有一定恶性可能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在3%~30%之间,临床建议首选短期(3个月)间隔随访;次选细针穿刺活检;若活检结果为阴性,继续短期随访。 4B类:有相当恶性可能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在31%~60%之间,临床建议首选细针穿刺活检;若活检结果为阴性,可短期间隔重复穿刺,或考虑手术治疗。 4C类:有极大恶性可能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在61%~94%之间,临床建议首选外科手术治疗;次选细针穿刺活检后手术治疗。 5类:可确诊的恶性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94%,临床建议立即外科手术治疗。 6类:病理证实的恶性结节。 03 查出甲状腺结节怎么办? 第一步:保持冷静,不要盲目自行诊断。第二步: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医生会通过超声、血液检查等手段来评估结节的性质。 查出了了甲状腺结节,我们还听说过一个词叫穿刺(诊断),其实对于穿刺这个技术,老百姓听起来会觉得很恐怖。其实“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就是用一个非常细的针,在超声的引导下我们来穿刺结节,抽出一定的细胞来做化验,然后从组织学或者细胞学来判断它的良恶性。那么对于良性结节,定期随访,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而对于恶性结节,则要听从医生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方式。 记住,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03 乳腺结节 查体不能触摸到并通过影像学(彩超、钼靶或磁共振等)发现的乳房肿块称之为乳腺结节,临床上较为常见,可无明显的症状,一般是在体检时发现。 01 为什么会得乳腺结节? 乳腺结节的病因目前不是十分明确,不过其发生大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 在临床大量的门诊乳腺结节病人中,发现结节与年龄关系密切。比如在20岁-40岁即育龄期的女性,乳腺结节较为多见是真的,这可能与育龄期女性雌激素分泌相对旺盛有关。虽然压力对乳腺结节到底有多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相关的研究,但压力确实会导致人体内分泌水平紊乱,影响乳房的激素水平,诱发乳腺疾病。此外,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过多地摄入雌激素药物比如避孕药等,或做人工流产,均可造成女性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分泌紊乱。 02 乳腺结节癌变几率大吗? “结节是个筐,啥病都往里装。”可以把乳腺结节理解成一个筐,很多乳腺疾病都可以装进去,比如非肿瘤性病变乳腺增生、乳腺囊肿、浆细胞性乳腺炎等,也可以为肿瘤性病变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等,甚至是乳腺癌。而乳腺结节大约八成都是良性疾病,但仍然剩下两成的几率不排除恶性病变。特别是40岁以上的女性,或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突然出现乳腺结节,需要高度警惕恶变的可能性。 想要判断乳腺结节癌变的几率,可以通过BI -RADS分类来评估: BI-RADS 0类:不能全面评价病变,需要其他影像学检查评价。 1类:阴性征象,1年复查。 2类:考虑良性改变,建议定期随访(6-12月一次)。 3类:良性疾病可能,但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一次),这一级恶性的比例小于2%。 4类:考虑恶性病变可能(2%-95%),需组织活检,进一步明确。 4a:3-8%的恶性可能,在取得良性的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结果后需随访6个月。 4b:中等拟似恶性病变,9-49%恶性可能。 4c:50-94%恶性可能,尚不代表5级的的典型恶性特征。 5类: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几乎认定为恶性疾病,>95%),需要手术切除活检。 6类: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 03 查出乳腺结节怎么办? 如前面所说,体检发现乳腺结节不必惊慌。正确的做法是咨询乳腺专科医生,确定结节的性质,进行针对性地处理。 在体检中发现的乳腺结节,如果是属于BI-RADS分类的0~3类,那么大多属于良性疾病,只需按照医嘱,进行定期复查随访观察即可。但如果是4~6类,就可能是恶性病变,需要及时就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临床管理干预。 另外,女性朋友们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心态平和。因为精神紧张、压力过重都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可能加重乳腺结节。 王志强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肺癌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肿瘤康复分会食管癌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食管癌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微创外科学专委会胸外科学组副组长、重庆市医院协会胸外科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擅长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的腔镜微创、机器人微创手术;肺小结节的人工智能诊断及精准外科治疗。 ·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20余篇,获国家专利1项。参与课题10余项,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 蔡明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肿瘤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同济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后。 · 中国人体健康甲状腺科技促进会甲状腺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化学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重庆市临床医学研究联合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乳学组委员。参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手术高级培训班、浙大二院甲状腺神经监测学习班、南方医科大学腋窝腔镜甲状腺手术高级培训班、华西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高级学习班、浙江省人民医院无GUA甲状腺手术高级研修班,曾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修学习。 · 主持编写《实用外科综合诊断与治疗》和《外科疾病诊治技术与思路》。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青年基金项目等。 · 擅长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专注于甲状腺微创外科体系建设,结合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设备,可以经口腔前庭、经腋窝/锁骨下、经全乳晕等手术,致力于甲状腺恶性肿瘤规范化治疗。 龙建林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3D打印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疾病模型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肿瘤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肿瘤罕见病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重庆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化疗学组委员、四川省医促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 擅长肺癌、食管癌、胃肠道肿瘤、乳腺癌及淋巴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 在《Advanced Science》《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Nanoscale》《肿瘤》《肿瘤学》《重庆医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著多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四川省科技厅基金各一项。 于峰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专业。 · 长期从事于乳腺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擅长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乳腺良性肿瘤的各类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根治术等以及乳管镜、微创旋切活检等技术。 · 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SCI2篇,并参与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肿瘤防治科普丛书《乳腺肿瘤分册》。 审稿/龙建林 王志强 蔡明 于峰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重庆市科普基地 / 重庆市健康促进医院 重庆市科技传播与普及项目 重庆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 |
|
来自: manymanyread >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