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的足迹》之(“棚车”来喽-)

 雄风847 2024-01-18 发布于河北

​“棚车”来喽-

作者/杨荣昌

“呃!棚车来喽——”

岁月的流失,总会冲谈一些平淡无奇的记忆。但30年来,山里人见到公共汽车时那一声粗犷的欢呼,却时常在我耳边萦绕回荡。

1968年,我们下乡插队到了河北省迁安县的一个山村。尽管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交通闭塞且非常贫困,人们还保持着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单调而枯噪。唯一能给人们带来一点新鲜气息的,恐怕只有每天往返一次的长途公共汽车了。

这里的人们把长途公共汽车叫做“棚车”。每当长途公共汽车拖着滚滚烟尘,顺着蜿蜒的山路慢慢驶过来时,就有人用山里人特有的舌根发硬的嗓音欢呼呐喊:“呃!棚车来喽——”于是在山坡上劳作的人们便纷纷直起腰来,呆立着,眼巴巴望着长途公共汽车由远而近,转过山脚,又渐渐消失在远方……

这里的人们大都没有出过远门儿,有的人最远到过县城;有的人甚至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山村,对外面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有一个笑话,讲一个山里人头一次见了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大为惊骇,说这家伙趴在地上爬都这么快,要是站起来撒丫子跑,那可得多快呀!笑话显然是揶揄夸张的,但山里人一辈子没坐过汽车却是事实。

长途公共汽车每天一趟,准时经过山脚下的山路驶向远方。人们每天目送着长途公共汽车远去,神情总是那么庄重、度敬。这来自外面世界的棚车,闯入了山里人苦涩的生活,如一缕春风,暂时拂去了人们脸上的愁云和一天辛劳的疲惫。大伙儿议论着、欣赏着、幻想着,企盼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坐上棚车,美美地过把瘾。但当时对大多数人来讲,坐棚车不过是梦想而已。棚车是神圣的,是水中月,镜中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棚车不属于山里人。每天看一次棚车,似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某种希望,也带来了一丝淡淡的莫名的惆怅。久而久之,入乡随俗,我也和大家一样,把长途公共汽车叫做棚车了。

       山里人看棚车是瞧稀罕,看热闹;我每天翘首以待,却是别有一番思绪。当时由于山区交通不便,邮局的邮件都是长途公共汽车捎送的。汽车每经过一个有邮局的站点,就放下一只邮袋,再捎走一只本地的邮袋。由于长时间不能回城,我非常盼望家里和朋友们的来信,好多了解一些外面的情况,每收到一封棚车捎来的信件便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渐渐地,习惯成自然,每天下午看一次棚车竟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因此,我非常羡慕那些开长途公共汽车的司机们,总觉得他们太神气了、太幸运了!驾车在弯弯曲曲的盘山道上飞驰,真了不起!夜里睡觉,我时常梦见自己也成了一名汽车司机,手握方向盘,脚踩油门儿,驾驶着大客车在山道上疾驰,路边的老乡们都停住脚步,朝我投来敬慕的目光,使我飘飘欲仙,车开得风驰电掣,如同腾云驾雾·····…也有时梦见乐极生悲,车速太快,制动失灵,汽车失控,将要冲下悬崖或翻进河里,吓得大叫一声,惊醒过来,回忆梦境,惴惴不已……

如今,我早已成了一名汽车工人,每天用自己的双手生产着各种各样的汽车零件,组装在各种类型汽车上····…而不少山里人也大胆冲破了闭锁和桎梏,闯进了外面的世界,有的人甚至买了拖拉机、汽车跑运输,开始走上了富裕之路……然而,山区贫致富,任重而道远。30年前,山里人见了长途公共

汽车时那一声欢呼呐喊,令我终生难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