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繁花》落幕,宝总的腔调却永远流传

 素观影视 2024-01-22 发布于山东

电视剧《繁花》已经落幕,九零年代的颜色却唤醒了一大波青春印象,也让主演胡歌再次有了经典角色——宝总。

不得不佩服王家卫选演员的眼光毒辣:宝总的腔调,只有胡歌能驾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记忆,每一次响起的背景音乐,都恰如其分地撩动着人们的心;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繁花,似锦的梦在赤子般热烈的胸膛里涌动。

“宝总一走,黄河路可能没有第二个像他这么有腔调的人了。”

在一切似乎已成定局的时刻,这句话似乎很好的照应了宝总第一次穿上西装的那个情节,在爷叔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了宝总的“腔调”。

似乎有“腔调”成为了黄河路的标志,成为了宝总之所以为宝总的原因,然而,宝总的“腔调”却又和黄河路的“腔调”是不同的!

黄河路的“腔调”是地位,是在上海圈子里的话语权,是黄河路上人们对财富的追捧。

这正是汪小姐之所以是汪小姐的原因,是她成为小汪以后便再也没有了黄河路上的一席之地的原因。

汪小姐是黄河路上的“腔调”,这份“腔调”属于汪小姐,但却是27号和宝总给她的;当退去汪小姐的光环,小汪成为她自己的时候,汪小姐才终于拎清了这份“腔调”与自己的轻重,她选择了成为自己,从此成为了自己的“腔调”。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那个汪小姐呢?生活的体面总是让人不知不觉忘记自己是谁,人们或许更愿意看见别人嘴里的自己。

宝总的“腔调”是刻在骨子里的真诚与执着。

爷叔选择的从来不是阿宝,而是那份面对巨款依旧选择信守诺言的真诚,是那种失败后灰心却不放弃的执着。阿宝与宝总之间的距离从来就不是那一身讲究的西装,而是一种事情来了扛住的本事,一种事情过去就忘记的格局。

宝总的“腔调”从来就不是谁给的,也不是谁都可以给的。

他的“腔调”从来不是踩着别人走得更远,更不是让自己走得更远,让别人无路可走。

他的“腔调”是走在别人的前面,是把路走得更宽。正如爷叔说的:“做生意从来比的就不是谁做的更大,而是谁活得更久。”

把路走宽的人往往才可以把路走得更远;然而,胸怀有多宽,路就有多宽,不是黄河路有宝总的位置,从来都是宝总给黄河路面子罢了!

总的“腔调”不是靠那一身讲究撑出来的场面,论撑场面,比起魏总的八十八只甲鱼,宝总算不上最讲究的人。

宝总的“腔调”是明知替朋友背了锅却还是记得他的恩,宝总的“腔调”是明知朋友骗了自己却还是愿意在关键时候伸出手拉他一把。宝总的“腔调”是心里放得下自己也放得下别人,放得下成功更放得了失败。

宝总的“腔调”是褪去繁花,归来依旧是阿宝的勇气。

人们总说,过惯了贫穷的日子,一夜走上富贵路,需要运气;把富贵的日子过足,从此甘于贫苦,需要的却是勇气。

运气,不常有;勇气,更难得。宝总最厉害的手腕,从来不只是审时度势,而是随时做好准备成为“阿宝”;宝总最厉害的经营之道,从来不只是运筹帷幄,而是即便“阿宝”是自己最后的退路,也可以勇敢接受。

宝总选择在最后一刻搏一次,很多人都认为他变了,变得贪大、贪多,然而,在宝总看来或许这也是更进一步的沉潜与试水。毕竟,可以从宝总变回阿宝的勇气足够让阿宝重新成为宝总。宝总的“腔调”就是进退之间的游刃有余。

一个人最后的退路从来都是自己,如果有人寄希望于别人可以成为自己的退路,那等待他的就只有绝路。点赞+在看并私信宝总,老地方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