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门八法之消法

 子君zijun123 2024-01-23 发布于河北

我们常常听说“发汗解表、清热泻火、消食健胃、补血益气”这些说法,这里边的“汗、清、消、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些是中医治病体系——“医门八法”的“八法”。

那么,何谓“医门八法”呢?

顾名思义,“医门八法”就是中医治病的八大方法、体系。我们知道,中医虽然尚未形成像西医那么严谨缜密的系统,但每位名医、每种流派实际上都有一套治病的体系,这些体系虽然不同,但原理上却是共通的。清代名医程钟龄在详细考究中医治病体系之后,从高层次治疗大法的角度出发,归纳总结出一套理论:

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

论病之情,以寒热表里虚实阴阳八字统之;

论治病之法,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这就是“医门八法”。

医门八法之消法

我们常常会感叹现在西方医学技术的神奇,却忘记了祖国医学独特的魅力。前面我们知道,中医不仅可以用出汗来治病,也可以通便治病,病在表,则用汗发散掉,病在肠胃里,则让其排出体外,自然药到病除。今天我们介绍的是与“下法”类似的“消法”。

“消法”的意思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通俗来讲,便是利用消食导滞、行气活血等方法,将人体内由“气、血、痰、食、水、虫”等渐渐堆积成的病理物质渐渐消散、清除的一种治病方法。它的重点就是“渐积形成、渐消缓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的形成是渐渐积累的,那么对应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渐渐消除的方法,自然可以消除疾病。

消法之机理

“渐积形成,渐消缓散。”

那么,这么神奇的“消法”到底是什么原理呢?原来呀,我们前面说到的气、血、痰、食、水、虫,这些物质一旦因为某种原因而在肌体、脏腑等在体内滞留,渐渐地堆积,就肯定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个时候,往往就作为疾病而表现出来。比如,我们说血瘀,就是血液不通,堆积在身体某处,血瘀则不通,不通则痛,这个时候如果服用三七等活血药物,促进血液流通,消除血瘀,病痛自然就消除,这就是消法的原理。而诸如“气、痰、食、水、虫”等堆积,也是同样的原理,只不过使用的消散药物不同。

饮食停滞,我们用消法,它能行气活血,当然我们气滞血瘀,针对一些气滞血瘀的消散问题,气滞血瘀,蓄积日久,造成症瘕积聚,这是程度的不同,本质还是一种气滞血瘀。当然它是一种复合病,复合的病理产物——包括气血瘀滞,也包括痰湿阻滞、水湿内停、痰饮不化。

水湿、痰饮,根据它质地的不同,把它分别叙述,本原是一类,都是应该用化湿、渗湿、化痰、消痰这种方法,属于津液凝聚的一类病证了。疳积虫积,那寄生虫以及小儿疳积这类病理产物,也是多适用于消法,外科疮疡痈肿,特别在初起阶段,以消法为主。要行气、活血、消痰,这种都是以消法为主,疮疡初起,阳证疮疡肿毒,我们把它分为消、托、补。初期、中期、后期,对应消、托、补三法。所以消法是使用最多的。这是它的适应病证。

消法综合应用

“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积者消之。”

——《黄帝内经》

“消法”的代表方剂为桃核承气汤,而消法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缓用”,难以速效,使用消法一定要有耐心。前面讲到,病非突发,而是长久累积而成,那么治疗也要有一定的耐心,让身体去慢慢消除。

那么,同样是将病理物质排出体外,“消法”与“下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我们都知道,“下法”更注重的是肠胃,即,病理物质多于肠胃或者可以通过肠胃排出体外,而“消法”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些,诸如筋骨、肌肉、各脏腑、全身上下均可使用。另外,从持续时间来看,“下法”通常见效更快,而“消法”则需要“缓用”。由于二者病程不同,治疗时间也不同,因此相比“下法”,“消法”对人体正气的损耗会比较多,因此常常结合“补法”一起使用。

为什么说“消法”往往结合“补法”,一起使用呢?因为它邪实正虚,长期的病理产物积聚,积累过程当中可以因实致虚,消耗正气,因此结合补法使用。举个例子,很多人都爱吃山楂,而山楂也有开胃消食的作用,山楂酸酸甜甜的,蛮多女孩子爱当零食吃。而山楂作为药物,有消食导滞的作用,药食两用这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把它当成零食,长期食用,是药三分毒,本来它就可以消食,经常吃,肚子里又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以消化,它就开始消化胃部,长期以往就会得胃溃疡。

“消法”需要长期对人体正气进行消耗,因此结合补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消法·分类

1、消坚磨积:适用于癥瘕积聚的病证。

2、行气消瘀:适用于气结血瘀之证。

3、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不节,脾胃不运,以致饮食停滞之证。

4、消痰化饮:适用于痰饮蓄积的病证。

5、消水散肿:适用于气不化水,水邪外溢的病证。

总之,消法是对病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渐积而成,病势较缓,而多虚实夹杂,必须渐消缓散而不能急于排除的病情而设。 但亦可和其他方法搭配使用,并依据病情之缓急、寒热,与下法、温法、清法合用,若涉正虚者,又需与补法配合应用。

万变不离其宗,中医通过几剂药草,所能做到的超乎想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