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一段关系,你指望别人无私,那你从一开始就错了!

 谋略那些事 2024-01-24 发布于江苏

不一样的视角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 汉纪五十六
东汉·汉献帝建安八年(癸未,公元203年)

【原文】

夏,四月,操追至邺,收其麦;诸将欲乘胜遂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译文】

四月,曹操大军追到邺城,收割了地里的小麦。曹军将领都提出要乘胜攻打邺城,郭嘉说:“袁绍生前喜欢这两个儿子,没能决定让谁作继承人。如今,他们权力相等,各有党羽辅佐。情况危急,就相互援救;局势稍有缓和,就又会争权夺利。不如先向南进取荆州,等待他们兄弟内讧,然后再进攻,可以一举平定。”曹操说:“好!”五月,曹操回到许都,留部将贾信驻守黎阳。

【解析】

上面材料发生在袁绍病逝后,曹操开始收割袁绍三个憨憨儿子。
老二袁熙在幽州基本上不参与冀州争夺。
老小袁尚继承袁绍主要地盘,老大袁谭着没捞到多少东西。
之前文章提到,因为继承人选择问题,袁绍让三个儿子和外甥分别统领一州,但这也为如今埋下伏笔。
老大和老小之间因为继承问题爆发内战。
俗话说趁你病,要你命。
怎么打,这个就有讲究了。
一种是,知道你老大和老小彼此不对付,可能互不相帮,于是就先挑个猛打,各个击破。
这种打法比较理想,建立在对方真的就互不相帮,但同时属于平推过去,费时费力。
还有一种打法,等两人打得筋疲力尽再下场收拾。
郭嘉建议的就是第二种,所以才建议曹操先别急、等一等,等两人开始打起来,而且打出真火且又彼此不信任了,再出手。
从曹操在对袁绍老大、老小整体作战的角度来看,郭嘉的策划其实分三个方面:
首先,曹操要等一等,给袁谭、袁尚相对宽松外部压力,好让两人矛盾发酵。
其次,根据袁谭、袁尚的实力对比,就算打,也只猛打袁尚,并给袁谭虚假错觉,让其以为只对袁尚动手。
最后,示好袁谭,让其误判以为曹操不想对他动手。
后续也都是如此执行的,袁尚就在袁谭、曹操轮流进攻之下不断被削弱。
历史上类似的故事有不少,本来内部矛盾重重,但是在外部压力之下又联合起来一致对外,等外部压力小了,内部矛盾又爆发。
这个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换问题。
为什么会爆发这种矛盾上的转换?
这就是人的预期在作祟。
而这个预期又有几个方面:
第一,实力预期
袁谭、袁尚在面对曹操压力时,尚且还内战不断,其原因就在于,两人都认为,只要继承了袁绍的全部实力,对曹操压根不算个事,而袁绍之所以失败是决策失误导致。
因此,在面对曹操,哪怕被打败了几次,也都认为损失一点无所谓,整体盘面还向好。
第二,损失预期
要是曹操直接亮出旗号,要把袁家三兄弟一网打尽,估计三人立马放下成见一致对曹操。
因为曹操是要把他们一锅端掉。
但如果曹操没说呢,甚至对其中一二人表示确保既得利益不变,你觉得人性的侥幸之下有没有点心动?
袁谭就信了,被曹操许诺联姻什么的,你也不想向,曹操和袁绍平辈相较,曹操的儿子取袁绍儿子袁谭的女儿也就是孙女,这曹操得叫袁绍什么?叫叔叔?

【闲扯】

唇亡齿寒的道理都知道,但当事情摆在眼前谁又能真能摒弃前嫌同舟共济?
能做到如此的少。
人性自私,都是抱着自己的小九九,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想着携手共度难关的。
哪怕已经合作了,也会各种使绊子、搞私货。
没办法,人的劣根性就摆在那里。
这即是人性作祟,更是原本的怀疑、猜忌、矛盾未解决的必然。
就好比说,当真人类今天面临个什么难题,必须全世界国家在一起共度,你信不信,这些国家也还是有自己的私心,不可能真的完全投入。
当然,这个扯远了。
你只需要记住一点。
一段关系中,如果你期望别人能够大公无私,那么这段关系注定长不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