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杀了十多万贪官,贪官却越杀越多,雍正用了2招就药到病除

 春天书屋 2024-01-25 发布于黑龙江

#文章首发挑战赛#

历代王朝的灭亡都是从吏治大面积崩坏开始的,为了反腐肃贪,历朝统治者都会严刑峻法整肃吏治,但效果却不一。

朱元璋为了肃贪,在空印案和郭桓案中杀了数万人,更是制定了族诛、断手等残酷刑罚,为了肃贪,朱元璋还被黑成了暴君。但即便如此,明朝贪腐还是很严重,贪官如韭菜一样杀不完。

清朝康熙晚年,同样贪官层出不穷,但继位的雍正皇帝仅用了两招就有效控制了贪腐

朱元璋的肃贪

中国历朝开国皇帝中,朱元璋的出身最低,乞丐和尚出身。朱元璋生于元末,贪官横行,百姓民不聊生,饿殍遍地,元朝的官员从上到下的吏,却几乎全部都以搜刮百姓为乐,不在乎底层百姓的死活,官员的不作为贪腐加剧了百姓的水深火热。

朱元璋的父母哥哥等诸多家人就是被饿死的,走投无路下朱元璋沦为乞丐,后来当了和尚。对于贪官,朱元璋是痛恨异常。所以,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对贪官是严防死守,制定了严刑峻法,甚至还专门颁布了《大诰》。

明初贪腐严重,朱元璋时代四大案中有两个案子都涉及到贪腐,两案中官吏加上被牵连者多达数万人被杀,朝野人心惶惶,郭桓案发生的同一年,朱元璋编写了这套刑典,有乱世需用重典的意思。

其中,刑典中一半都是官员贪腐的案件,朱元璋将这部刑典晓欲天下,要求家家户户都有,旨在让百姓官员能够知法守法,一旦官员侵犯百姓合法权益,可以上告,而这部刑典的意义就在于震慑贪官,严防他们贪污。

朱元璋制定的灭族,斩首,断手等酷刑,的确很吓人,但却没有吓住贪官,仍有很多官吏前腐后继。起因也很简单,明朝官员俸禄太低。在朱元璋眼中,自己给官员的俸禄足够他们一家开销了。低薪养廉是明朝官场的一大特色。

注意,这个开销只是说平时家人的吃穿用度,不算人情往来,而且家里人不能多,人一旦多,那点俸禄也就能保证饿不死人,想要过好是万万不能的。如果为官清廉,家里人口少,人情事故少那么俸禄也是可以的。

朱元璋晚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反腐教材,《醒贪简要录》。制定了各级官员的俸禄标准,以及贪腐的惩罚标准。以正一品为例,月俸87石米,一年就是1044石。明朝的石大约是154斤,那么按照这个标准计算,按照现代米价计算,一品官的年薪就是32万左右。

明朝一品官相当于国家级别干部,这样一算确实不能算高,明朝的一品官,家里要养多少仆役,要养多少马车,而且明朝官员大多都会纳妾,有的还纳很多,这些钱都包含在俸禄里。所以,靠一个人的工资养几十口人肯定是不够。

正七品县令的年俸是90石,月薪也就是不到3000,县令要养仆役,养家,养师爷,养护卫都要钱,指望这点工资也肯定不够。但考虑到明朝的生产力情况,即便是这90石米的俸禄,也需要70亩地,5户农民供养。

在朱元璋看来,这个俸禄足够官员养家,当然如果官员去纳妾,或去娱乐场所,那么肯定不够。这样的情况下,官员贪腐,连累家人就是活该了。朱元璋算是明朝最节俭的皇帝,不喜欢奢华,对物质需求比较低,甚至自己在宫里种地,算是历朝所罕见的。

所以朱元璋以己及人,认为自己能做到,官员也应该能做到,但朱元璋忽视了人性,即便朱元璋制定了百姓可以监督官员,然而百姓真的能够监督官员吗?要知道官员是个整体,朱元璋的这个举措等于是和整个官员体系为敌,如果一个贪官被百姓扭送到京师,沿途官员会尽力吗?这明显是不可能。

空印案,郭桓案爆发后,朱元璋连续杀了数万官员土豪劣绅,制定了刑典。规定官员贪污60两以上,处死,然而这只能震慑一时,至于所谓的剥皮实草,根本没有找到相关记载,想来是有人黑朱元璋的。

朱元璋死后,继任皇帝再也没有那么力行反腐了,即便是明成祖朱棣,也没有朱元璋那么对官员嫉恶如仇。严刑峻法都无法彻底肃贪,更何况是整个官员体系上下一心。很快,贪腐之风再次横行,官员俸禄低,为了养家,为了升官,官吏都贪,而且不贪就是异类,必然会被排挤的。水至清而无鱼,如海瑞那种大清官,明朝也仅这一个。

明朝中央官员烂一片,地方就烂一大片。等到明朝末年,崇祯年间,几乎就是无官不贪,最后内忧外患下,明朝灭亡。可以说,明朝的反腐是失败的,康熙晚年,吏治腐败,登基的雍正只用了两招,就有效的控制了反腐

雍正的反腐手段

雍正在反腐上面,没有朱元璋那么严厉,他没有一杀就是几万人。他只是在源头上堵住了官员贪腐的渠道。一是“火耗归公”,一是“高薪养廉”

火耗是指铸造货币时的损耗,这个可以是一分,也可以是五分,全由官员说了算。粮食在押运途中,人吃马嚼损耗很大,而这个损耗是有弹性的,这就是漏洞,很容易被官员做文章,虚报损耗,这也算“火耗”。明清地方官员在征税时,会以损耗过多,加征钱粮,这些钱粮就落入了地方官员的腰包。

雍正是个务实的皇帝,他制定了损耗比比例,把这个附加税变更成正税,也就是说由国家征收,火耗归公,就是这个意思,这样就减少了地方官吏随意摊派贪腐的可能。

为此,雍正还设立了专门的统计和监督机构,这种火耗制度很容易诱发贪腐,朱元璋时期的“空印案”,就是这个漏洞引发的。不同的是,朱元璋嫉恶如仇,对贪腐官员和豪绅是杀,而雍正吸取了朱元璋的教训,从制度上减少这个可能。

康熙晚年,人口激增,康熙沉浸在千古一帝的美梦中,躺在功劳簿上,这就导致康熙晚年昏庸,贪图享乐,导致贪官横行,国库空虚。

雍正上台后,开始了一系列的变革,反腐肃贪,整顿军备。火耗归公只是制度上减少了官员贪腐的可能。但要追根究源就是,清朝官员俸禄很低,清朝俸禄制度沿袭明朝,俸禄低也是官员贪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品官的年俸是180两,180斛禄米,而七品县官年俸是45两。官员们人情往来,养家,养轿夫,养仆役,师爷护卫,还要纳妾,这45两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雍正又在火耗归公的基础上,推出了“养廉银”制度,就是把原本归公的火耗拿出来奖励政绩优异的官员

官员每年要考核,政绩越好,奖励的养廉银越多,有的甚至比年俸还高,这就跟现在的优秀员工奖金差不多,而且政绩好,升官的概率就大,这就激励着官员好好干,当然还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为官清廉,如果贪腐了,那么雍正也是毫不手软的。这个“养廉银”制度和现代新加坡的“高薪养廉”制度比较类似

而且雍正的肃贪手段逼的官员不敢贪污,一旦官员被查出贪腐,那么不仅要治罪,还要把贪腐的公款补交出来,自己还不上,就让父母子女兄弟亲家一起还,而且是家产全部充公的那种,如果还是还不齐,那么子孙充作劳力,女眷充作“官窑”还钱。

不存在贪官自杀了账就了了,也不存在贪污的公款还不上就还不上,贪官想要用自己换子孙衣食无忧,在雍正这不存在的。这就是杀人还要诛心,雍正的这种高压反腐效果很好,极大的震慑了官员及家属,让他们不敢贪腐

雍正也被后代官员文人黑成暴君,被誉为“抄家皇帝”。官员恨的雍正牙痒痒,但雍正的变革起了很大效果。他登基时,国库只有800万两银子,等到雍正七年时,国库已经存有6000万两银。

而且这时期起码清朝中央算是励精图治,整个官僚体系算是上进的,贪腐比起康熙和乾隆时期少的多。但雍正死后,败家子乾隆上台,为了坐稳皇位,迅速废除了雍正时的诸多对国家百姓有益的政策。

乾隆画像

这下所有官员松了一口气,就在这种和光同尘中,清朝迎来了最后的盛世,中国封建社会也迎来了最后的余晖,乾隆的文治武功也被文人捧成了“十全老人”,完全不顾大贪官和珅一手遮天,把雍正多年积攒的家业给败光了。

无论是朱元璋肃贪,还是雍正肃贪,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朱元璋的发动群众监督,刑典严刑峻法和雍正的火耗归公,养廉银,同时要求贪官必须返还贪污的款项,否则抄没家产,牵连几代,这样的话,想必肃贪的效果会好的多。但归根到底还是法治,监督以及制度相结合。无论如何,在百姓眼中,朱元璋和雍正都是好皇帝。

对于朱元璋和雍正两位皇帝的肃贪,你怎么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