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医神 周伯良 谈:反思一场疫情的背后

 熊建旺 2024-01-25 发布于湖北

中华 望诊思疗 “创立人—周伯良,他始终秉承 道入医 以医行道的原则,其治病的奇特之处:以法治引导心治,以心治引导身治。医其疾,疗其心,转其运,改其命

疫情初期我常念的一句话: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愿您一定要平平安安。也告诉自己,我没理由退缩,也没理由懈怠,必须全力以赴。

4年新冠疫情是一场全方面的考验:

这场漫长没完没了的新冠疫情,拼的是气血的忠诚度,免疫力的高度,睡眠的深度,保暖的温度,心态的维度,口袋的厚度,运动的适度,小酒的度数,烟虽伤了肺,但因为烟的多情也给了肺的保护。

      也改变了人类的智慧,有病的躲起来,没病的打疫苗,还天天配上戴口罩,还让文明进步多了,进任何场子还首先做个核酸提供证明,表示礼貌的态度。

     一场疫情的魅力有多大?改变了商业的生态链而且很失态,有的做房地产的去卖茶,有卖茶的去送快递,有送快递的去搞电商了,等等。。 实际证明了一点,很多东西是经不起考验的,根基不够硬。也证明了一点,适者生存。

     新冠疫情,中医药的辨证方法基本都用到了,主要包括:

1、六经辨证,主要是按《伤寒论》足六经辨证: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肝经,足厥阴肝经等六经病症。主要集中于太阳膀胱经和少阳胆经。

2、脏腑辨证,中医最重要的辨证方法,简单说,人体的任何部位都有特定脏腑管辖。新冠疫情涉及的脏腑辨证包括:初期的外邪袭肺,寒湿郁肺,痰热郁肺;后期的肺脾气虚的气虚乏力,寒湿困脾的腹泻,脾肾阳虚性功能减退,肺阴亏虚的干咳无痰,咽喉不利等。

3、八纲辨证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1)表里,就是病邪在表和在里的不同,如风寒袭表的流鼻涕打喷嚏,痰热郁肺的里证。表里同病的怕风怕冷,同时咳嗽,咳黄痰。

  


(2)寒热,怕风怕冷,腹泻,腰部冷痛,都属于属于寒证;咳黄痰,刀片吼都属于热证。遇冷就咳嗽,流清涕,咳嗽就有黄痰,这属于表寒里热。

(3)虚实。气短乏力,动则汗出,属于肺脾气虚;痰多色白容易咳出,属于实证;气短乏力,咳黄痰,属于虚实夹杂证。

(4)阴阳。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盗汗,乏力,五心烦热属于阴虚,腹泻属于阳虚。广义而言,上述的表里、寒热、虚实,都属于阴阳的具体表现。

4、卫气营血辨证,温病学辨证,按照病邪在卫分,气分,营分和血分深浅层次的不同进行施治。如流黄鼻涕打喷嚏,低热,咽痛,属于卫分证;咳嗽,咳黄痰,高热,便秘,属于气分证;高热不退,惊厥,属于营分证;高热,昏迷,大喊大叫,属于邪陷心包证;发热,昏迷,冷汗淋漓,四肢厥逆,双手无力,属于内闭外脱证。

5、经络辨证,是按经络循行路线的问题进行归类施治。如外邪侵犯肺的同时,还出现脾的问题如腹泻、不想吃饭,味觉消失。这是因为寒湿之邪同时侵犯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手足太阴经气相通。疫情后期出现的瘀血证,属于久病入络。

6、气血津液辨证。主要是辨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的生理和病理特点。

   普通感冒、流感、流脑、新冠肺炎都可以由病毒感染诱发 

疫情初期很多中医发表对新冠肺炎的观点,有的说新冠肺炎是湿热属性的;有的说是寒湿属性的;有的说是风热属性的;还有人说是风寒属性的,为什么不同的中医有不同的观点呢,难道新冠病毒会随时变化吗?

比如:班里有50个学生,早自习班长打开窗户,吹来一阵冷风,结果有5个人感冒了,经中医诊断2个风寒感冒、2个风热感冒、1个胃肠感冒,为什么同样一阵冷风,班里大部分人没有感冒,唯独这5个人感冒呢?为什么同样一阵冷风,感冒的五个人,类型也不一样呢?

五季与六淫:

  


中医认为一年有五季,春有风,夏有暑热,长夏有湿、秋有燥,冬有寒,此为四时常气,通常不致病,但是如果四时常气太强,或者患者体质较弱,就会导致疾病,这时候就称为外感六淫了,六淫分别指风寒暑湿燥火,常见的感冒、流感、新冠肺炎、流脑、乙脑等传染病都是外感六淫导致的。

风邪为百病之长:

六淫中的风邪有引领其他邪气侵犯人体的作用,故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一方面是风为阳邪,善行数变 ,侵犯人体的速度最快;二是风与寒相合则为风寒,与暑热相合则为风热、与湿相合则为风湿,与燥相合则为风燥,六淫导致的疾病多以风为先导,故风为病变之长。

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我们在传承温病的理论、热病的理论、伤寒的理论方面出了一些问题还是我们遗忘病名

我们把很多传统的病名、病机给忘掉了,只是用内科学的思路分析当今存在的一些发热性疾病,我们陷入了一个很大的困境。

张仲景的年代用六经辨证,《瘟疫论》的时代变了,到叶天士又变了,都有变化。轮到我们当今的大夫来看病,来个发烧就要看看是里证还是表证,是表证就分风寒还是风热如果就是这么简单的话,那中医也太好学了。

行医者最怕的是学而不精

经历了疫病的很多体会4年情我面对新冠患者无数,从不带口罩,我豪无畏惧,因为我对疫情的认知,心理本来就有个谱。温病也好,伤寒也好,只要你认真悟透之后还哪来什么疫情瘟疫?不就是出点汗,多喝点温开水,喝点小酒,多睡几个好觉,不就好多了。

疫病的理论,咱们现在可能忘了,先说说病名诊断。这两年我跟流感,病毒打交道多一点我感觉到古代所说的风温、春温、秋燥、暑温,可能就是某一个病毒或某一个病毒群的感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