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扫雪】■尹光传

 白云之边 2024-01-26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尹光传,山东省高青县人,淄博市作协会员。

扫 雪
 

预报了多日的降雪终于如期而至,早晨醒后还未起床,已从手机中看到有人在晒降雪图了。这若是几年前,我早就起来打扫雪了。但因犯了畏寒病后,我不敢再逞能好强,为了扫雪而早起了,只能回忆早起扫雪的往事了。

自从我记事起,每逢冬天降雪,家人早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打扫积雪。雪小了直接用扫帚扫,雪深了后得先用铁锨铲一遍,再用推耙推。院内的雪扫完了,再扫胡同里的,最后扫到附近的大街上。左右邻居们都抢着去打扫,唯恐自家落在后面,赚个“偷懒”的坏名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在我们那里可是不存在的,不管是因老幼无力打扫,还是起晚了没来得及打扫,谁先干谁就会顺便给扫了。直到与另一位扫雪者相遇,扫出条可供人行走的小路为止。纷飞的雪花有时下个不停,往往是前边扫后边落,一天要打扫好几遍。

扫成的雪堆,家人会用铁锨将其铲到树根处或地栏中。我会趁着家人未铲走前先玩弄一会,用铲煤的小铲子堆造各种造型,把小雪堆铲到大雪堆上,让雪堆更高大,还会在中间插根杆子,再绑块布条当旗帜。春节前后遇上降雪,还会把个鞭炮插雪中,点燃引线后赶紧跑开,捂着耳朵在一旁观看如何炸得飞雪四溅。那时还不知道玩堆雪人,就知道这么随意弄。有时还抓起把干净的雪放嘴里尝尝,有时把雪握在手中玩弄,融雪将袄袖子都弄湿了。

待到稍大点后,家人便让我跟着一起扫雪,平常可以睡会儿懒觉,但下雪后是不可能的,以至于使我养成了夜间降雪后,第二天就会早起扫雪的习惯,在学校时如此,工作后也照样。

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遇到降雪时,却错过了扫雪的机会。那天早晨,我按正常时间醒来,出门来一看夜间降下了小雪,路面的雪已被人打扫过了。我便赶紧去办公室找工具,正好遇上老领导们扫完后放工具,弄的我好不尴尬。后来单位领导曾在会上说,有些年轻同志表现还不如老同志们积极,那天下雪后,都是老同志们打扫的,年轻同志却还在那里睡懒觉。我知道那虽然并不是针对我自己说的,但我脸上还是火辣辣的。

后来,只要看到预报有降雪,第二天早晨我会特意早起。但无论我起的如何早,总不如那些老同志们起的更早,通常是在他们扫雪的过程中,我加入了扫雪的队伍,把办公楼前和院子内道路都清扫出来。有时遇到凝结成冰,还得用铁锨去敲砸。地上滴水成冰,呼出的气都是白色的雾气,头发都变成白色的了,而内心却很热乎,扫完回来后热得满身是汗。

慢慢地,我也开始变成了老同志,起到时间也属较早的了。我非常理解年轻同志们,他们习惯了晚睡晚起,少有人像我们当年那样,为了扫雪而特意早起。不过我还是忘不了把一传统发扬下去,待到儿子上初中后,我便像父母当年那样,逼着他早起来打扫雪,尽管也就在节假期间遇上那么几次,但让其参加扫雪劳动,知道下雪后需要及时清扫,既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我调离了原工作单位后,家住的地方离工作单位远了,早起后只在宿舍楼附近清扫出个小路,到单位打扫积雪的机会少了。

前几年,我在路过一单位时,看到扫雪的人群中,有人在专门拍照,还要求参与者做出摆拍的姿式。有老者在旁边嘟囔到:“扫个雪有啥值得显摆的”,我也觉得挺好笑。也许是工作留痕习惯了,扫个雪也要拍照留痕;或许是用于单位宣传吧。昨晚,我看到朋友圈中有部门发“倡仪书”,要求各扫门前雪,号召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志愿者先行,市民积极参与。我既为有关部门的考虑周全点赞,又在心中打了个问号,千百年来人们各扫门前雪的传统,如今要靠发专门的倡仪书?

就在本文即将定稿时,又盼来了一场久违的大雪。这场大雪是在白天降下的,我傍晚下楼时,雪还在继续下,路也没人清扫过。我差点被滑倒,便从储藏室拿出铁锨开始铲雪,有人看到后,也加入了其中。令我意外的是,还有位在校学生,也在他母亲的带领下干了起来,尽管他的动作有些笨拙,但我还是对他给予了夸奖和鼓励。

现在的家长们把孩子送去游泳馆、体育馆,交学费让孩子锻炼的多了,而让其参加义务劳动的却少了。即便参加,有时也只为了拍照给老师交作业。这不能怪孩子们,是大人们没以身作则。说不定啥时候,孩子碰上一道与父母一起扫雪的作文题,让那些没见过父母扫过雪,自己又没扫过的孩子们,不知道要急成什么样,估计只能靠想象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