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代之后,赵孟頫一直“独占鳌头”,成为了书坛“主流”,例如董其昌、梁诗正、成亲王等人的书风,皆受到“赵字”熏陶,崇尚研媚流逸,笔划潇洒简明,尽显“仙灵”之美。 甚至书法界一度有人将赵孟頫奉为“亚圣”,认为他的字800年来无人超越,实际上,明朝的“四绝才子”文征明,曾将一篇诗文练习100多遍,最终在明嘉靖三十六年,写出最精善的一版,超越了赵孟頫。 此作就是文征明的《前后赤壁赋》,原文由苏轼所写,彼时他被贬黄州3年,心中愁郁难消,与友人一同泛舟赤壁,回想历史的轮转无常,心中豁然开朗,遂提笔而写,表达旷达乐观之情。 恰好文征明仕途颇为不顺,一生科考9次失败,50岁之前名气微薄、不得重用,与苏轼的境遇、心情较为相符,与之产生共鸣,时常抄写《赤壁赋》。 根据《巢经巢文集》所述,截至1549年,文征明抄写的《赤壁赋》已有50多本,后续10年间,又陆续写了30多本,充分理解了卷中的思想感情。 而且受到豁达思想的感染,文征明晚年隐居山野、精研书法,尤其80岁之后,形成了淡泊静谧、温文尔雅的个人特色,用笔老道从容,已达“大成之境”。 例如上述所讲87岁写的行书《前后赤壁赋》,字体畅意通达、浑实凝炼,先于空中造势,奠定虚灵萧散的气韵,之后尖峰入纸,运笔中、侧锋并用。 中段一般用中锋,笔画连接处用侧锋,保证线条流畅圆润,起伏顿挫减缓力度,呈现轻盈柔和的氛围感,墨色时而苍劲生涩,融合几分质朴老辣,不至于太过轻浮,比方文中的“苏”、“子”、“客”、“泛”就是这样。 不过现代人的书法理念,被网络上的“丑怪乱书”影响,崇尚张牙舞爪、个性飞动,不推崇文征明的清雅温厚,甚至部分“喷子”批判其字单调、实力弱。 当然这一观点很快遭到反驳,毕竟文征明继承“二王”笔法,行书儒雅劲健、飘逸轻灵,不仅外观的美感鲜明可见,内在醇和深厚,经得起细细品味。 尤其是《前后赤壁赋》,乃“人书具老”之作,完全参透古法和中庸之美,艺术性几乎媲美魏晋,强过现在的“丑怪乱书”上百倍,当代书法界无一人能比。 时常临摹,不仅可以提高笔法功力,写出生动活泼的姿态,还能沉淀内在的艺术气韵,不流散于表层,加强艺术理解力,之后参悟高深的晋唐法帖。 真迹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文征明《前后赤壁赋》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同时,针对此品还有一款经折装,装裱精美,采用翻折设计,展开时同手卷一样,能纵观全卷气度,合起来方便临摹、查阅,还能随身携带。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以及笔法转变等全都清晰可见,与真迹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真迹,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