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薪集》(2023年5月11日-5月20日)

 医路岐黄 2024-02-01 发布于河南

中医治病,先辨病,后辨证,这叫辨病与辨证结合,其中的“病”是指伤寒病,温热病,湿热病,风温病等病,而不是指肺结核病,糖尿病,肝癌病等病。其中的“证”是病位与病性合一,即病位+病性=证。要想辨“病”准确,必须了解各个病之间的区别,详述于下:


一,伤寒病与温热病之区别,请见下表:

图片

二,温热病与湿热病之区别,请见下表:

图片

三,湿热病治“湿”方法之区别,请见下表:

图片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伤寒病只占一小部分。现代医学诊断的“病”,我个人看,许多都是中医“病”的后遗症,比如慢性心肌炎,是温热病的后遗症,为肺热治疗失当,“温邪上受,逆传心包”。

中医既好学,又难学。先学大块,后学细节,比较好学。也就是说,先学温病,伤寒等之区别,然后再学治具体病。先学各家学说,然后在学治具体病。如果上来就天天学这个方,那个方,这没有将“大块”装于胸中,等于胸中无地图而走路,永远不知目的地在哪里,干一辈子中医,也不知中医是怎么回事。

比如:上来就学大承气汤,可是不知是温疫,未见阳明腑实证的症状,必然不用而失去最佳战机,白学大承气汤了。

再比如崩漏,四肢无力,饮食欠佳,任何人诊断都是脾不统血,可是健脾就是扶不起来,何故?不知是湿热病中的湿重热轻证。

治脾胃只知李东垣而不知薛生白,必然千篇一律都用李东垣治脾胃。

许多方,我原来就看不懂,因为我只知六经传变规律,用六经辨证能看懂薛生白之方吗?当知道湿热病传变规律后,不但看懂了薛氏之方,可以马上验证,而且是不用则已,用则必效,拍案叫绝!

我坦诚的告诉您,我学过薛生白医术后,没记住多少,方也没记住几个,但是清楚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到临床上心想:湿热病老巢是脾胃,辛开苦降中焦,就这么弄,药后见效了。我看,哎呀,这薛大师之术真好用!

对湿热病,仅仅就会这点,治了各种病,如胃病,崩漏,心血管病等等,心想:薛生白医术太伟大了!

治第一例心血管病,自己受到强烈震撼,不亚于八级地震。当时我一看,湿热病无疑,马上意识到,从前按痰瘀论治都是错误!

(金院长)同感,我本人现在临床上对疑难杂症大都是采用温病理论指导了,疗效显著!尤其是主客交病的透邪思路,太好用了!昨天上午门诊看了50多个,肿瘤病人占八成,基本上都以温病理法方药为主,瘤癌实乃温疫毒之邪入里伏藏为主! 中医透析之法,太牛,太伟大!癌症为什么缠绵不休,湿温疫毒粘滞脏脏经络。日久变生,夹瘀夹热夹痰夹水夹寒夹风!

肖老师都是实战经验。验证疗效的。再回到理论。继续升华!

1,《湿热病篇》第9条:湿热证,数日后脘中微闷,知饥不食,湿邪蒙绕三焦。宜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芦尖、冬瓜仁等味。
2,《湿热病篇》第31条:湿热证,初起壮热口渴,脘闷懊憹,眼欲闭,时谵语,浊邪蒙闭上焦。宜涌泄,用枳壳、桔梗、淡豆豉、生山栀,无汗者加葛根。
3,《湿热病篇》第5条:湿热证,壮热口渴,舌黄或焦红,发痉,神昏谵语或笑,邪灼心包,营血已耗。宜犀角、羚羊角、连翘、生地、玄参、钩藤、银花露、鲜菖蒲、至宝丹等味。

【讲解】上述三条治上焦不同层次之病,讲述于下:

1,第9条中“蒙绕三焦”,从方药看应该是治中上二焦,以上焦为主。主治余邪未尽。余邪阻上焦气机,壅塞清窍,为湿热病的变局。注意,此条的邪气是湿热兼挟秽浊,中医说的秽浊有病毒意味。
2,第31条“涌泄“不妥,应该是宣泄。此条的邪气是湿热酿化痰浊,蒙郁心包,故此条治上焦的湿热酿化痰浊蒙郁心包,属于气分证,为湿热病的变局。
3,第5条的邪气是湿热化燥热,治湿热化燥热陷于心包,为营分证,属于湿热病的变局。

若是湿热病正局,病位在脾胃,顶多又见脾之表的病,胃之表的病,四肢病多数是正局。若是湿热病的变局,则又出现上焦病和下焦肝肾病,都是现代医学治不了的病,还得靠大中医了。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之前我天天琢磨用此经文,渐渐有思路了,就是升脾降胃治四肢病,若是湿热病,则辛开苦降中焦,药后一看,哎呀,效果明显,于是对研习湿热病上瘾了。

近几日,我发了一个腿麻木的病,到处治疗无效,我一看舌是湿热病,治这个腿麻木不是什么难题,就是一个湿热病的正局,好治的,但是要有耐心,湿热缠绵,需要时间弄出去。听他说:“到处治疗无效”,原来还以为是什么疑难病呢。

我有个同学让我给他治病,是胆淤型肝硬化,他说吃美能,我问:吃多久了?好使吗?答:好使,吃近20年。我一听,说:吃20年,这叫好使吗?!挣的钱都让你吃药了。他一听后:哈哈笑。

他拍舌过来,我一看舌,湿重热轻,胆胃气逆,肝肾不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肖老师,上几图皮肤病,若您有时间,望指点一二,治了两次,有减轻但不明显。

大便之前有点稀 ,小便黄 ,反酸嗳气 ,不爱出汗 ,脱发 ,头发爱出油 吃完药都差不多好了, 没了这些证 不会辨了。

图片
图片

肖老师分析1,两次拍的舌,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画红线之内的特征完全一样,即略凹陷,并且苔腻主要集中于此区域,主脾肾虚寒,有痰湿。

图片
图片
2,舌的肝位饱满,主肝有郁热。舌的心位,不是红就是凸起,主心有火。御医佟阔泉说“肝,汲肾水,纵心火”,此人肝郁热纵心火。
3,皮肤病只有三条路径,一是由于《内经)说“心部于表”,心的邪气传于表,二是由于“肺主皮毛”,肺的邪气传于表。三是中焦升降逆乱。此人皮肤病重且面广,三个因素皆有。
总之,以左升右降为纲,立足中焦,重视根本肾,心肝肺同调,通经脉。达到强健三焦气化系统,清泻三焦相火系统。摆个大阵式。
湿热迹象现在不明显,但是您时刻注意,一两诊之后原形毕露而见湿热迹象,及时调整方向。
皮肤病效果不明显,我看清热不到位,清热需守护脾肾之阳气,这样就不怕了。心肺肝胃皆有热。
补脾肾则助肝郁火,泻郁热则伤脾阳,怎么办?执两用中呗!
虽然管的事那么多,但是方也不会大,这要看自己怎么开方了。看这个人讲的,他讲的非常好!

图片


凌耀星大师讲的三焦两个系统特别好,特别有用,其学说是宏观与微观综合,既有整体观又有具体性。她90来岁时,登台讲授公布于世!

《以病机立交桥观点分析病》
提要:当分析疾病时,以“病机立交桥”观点分析疾病则处处通顺,以“病机直线”观点分析疾病则处处矛盾。本案例的病机就是由四条病机直线构成的病机立交桥。第一条病机直线是脾胃虚生阴火,有阴火则手足热。第二条病机直线是阳气被中焦湿热关闭在内,不能到达四肢,无阳气温暖四肢则四肢凉,即热厥。第三条病机直线是肾阳虚则身寒。第四条病机直线是心情不好致使肝郁,郁久生火。
一,【病例】
某男,办事上火,事办完了,人病了。刻诊:怕冷,盖被子,开电褥子,手脚不凉,想喝冰水,不出汗。大便稀,小便黄。感觉头昏,心慌,乏力,不想吃东西,口淡无味。平时失眠,吃安定。脉细无力,舌象见下。
图片
图片
二,【分析】
1,不想吃东西,口淡无味,乏力,大便稀,舌胖大,脉无力,这是脾气虚症状群;想喝冰水,主胃热盛。失眠,主心有火。苔黄主有热。小便黄主有火。因此想喝冰水,失眠,苔黄,小便黄,这是火热症状群。既有脾气症状群,又有火热症状群,为阴火无疑!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之。
2,舌苔黄腻,主有湿热,湿热在何处?因为黄腻苔主要集中在舌中间,所以湿热在中焦脾胃处,即湿热中阻。因为大便稀,舌胖大,主脾湿;想喝冰水,主胃热,所以湿热为脾湿轻、胃热重,用白虎加苍术汤。由于补脾胃泻阴火汤中含有“石膏+苍术”,此为白虎加苍术汤的核心,可以治脾湿轻、胃热重,故不需要再加白虎加苍术汤。
3,病人怕冷盖被子,开电褥子,其原因有二,第一个是体内阳气被中焦湿热关闭在内,不能到达体表,人就肢体怕冷。怎么知道阳气被中焦湿热关闭在内?病人想喝冰水,说明胃热盛,病人应该发热、出汗,可是病人反尔肢体怕冷,开电褥子,显然是阳气被中焦湿热关闭在体内,不能达到体表致使肢体怕冷,这叫热厥证,内热越盛,肢体就越怕冷,这叫热深厥亦深。第二个原因是肾阳虚,肾阳虚则肾阳不能温暖肢体,人就肢体怕冷。肾阳虚和热厥两者共同导致肢体怕冷。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中含有“苍术+石膏”,此为白虎加苍术汤之核心,可以治疗中焦湿热。当祛除郁闭阳气的湿热之后,阳气就可以顺利到达体表,肢体就不再怕冷了。再加附子补肾阳虚,肾阳足可以温暖肢体,人肢体就不再怕冷。
4,舌下静短并且有结节,舌下还有瘀斑,主血虚血瘀,用桃红四物汤,加土鳖虫通络脉。
5,办事上火,说明心情不好,心情不好致使肝气郁,“六郁以气郁为先”,有气郁必然产生火郁、血郁、湿郁、食郁、痰郁,用六郁汤,由于半夏与附子有配伍禁忌,所以六郁汤去掉半夏。
6,有肾阳证和热厥证,应该手足凉,可是由于阴火致使手足热,故手足不凉也不热。
三,【处方】
黄芪15,党参15,炙甘草6,苍术12,柴胡6,升麻6,羌活10,黄芩10,黄连5,石膏20,桃仁6,红花10,生地10,熟地10,当归8,炒白芍12,川芎10,神曲15,香附12,栀子6,附子6(先煎),土鳖虫6。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
四,【效果】
吃完上述方药之后,头昏,心慌,不想吃东西,乏力都明显好转,大便由稀变为干燥,还有怕冷,想喝凉水。药后舌象见下:
图片
图片

五,【分析】
1,舌下静脉结节和瘀斑基本消失,但是舌下静脉细短,主血虚为主,血瘀为次,依然用桃红四物汤,减少化瘀药剂量。
2,大便干燥,舌苔黄,主肠胃积热。用银莱汤中的瓜蒌,黄芩,炒菜服子,泻肠胃积热。
3,大便干燥,舌苔干燥,主津液亏,用增液汤,水增舟行。
4,胃有热,叶天士说“热邪,不燥胃液,必伤肾液”,故用玉女煎清胃热,补肾阴。
5,附子太燥热,改用柔润的巴戟天,仙灵脾补肾阳虚,用黄芪,党参健脾补元气。
6,失眠,重用酸枣仁,养心血安心神。
六,【处方】
玄参20,生地15,麦冬20,炒莱菔子12,黄芩12,全瓜蒌15,桃仁10,红花10,熟地10,当归15,白芍15,川芎10,石膏30,知母10,牛膝15,黄芪15,党参15,巴戟9,淫羊藿9,炒枣仁30
三剂,水煎服,每剂服三次,每天服两次,早饭前,晚饭后。
七,【效果】
上述方吃了两天,大便通,舌苔减退,怕冷减轻。吃完三剂药后,病愈也!

这位病人是西医的院长,他有病当然不缺西医高手治疗了,手下一大帮高手,可是收效不明显,于是一个电话打到中医院求助,出者诊微信找我说:重要人物,快帮看看,我将治疗全过程整理出来,见上“聊天记录”。昨天,我讲了如何补虚?就是补虚时用“补虚+化瘀”,治这位西医的院长,就用了这种补虚之法。当血瘀阻经脉时,必然是经脉供给的某些脏腑及组织的血不足而衰,只补虚来强其功能(即阳气),徒劳之举!这是我学经方桂枝茯苓丸领悟出来的,广泛运用此道,屡战屡胜!

病机立交桥,这个形容确实有意思,殊途同归 。思路决定出路!肖老师牛!

肖老师早上好!我有个朋友,白细胞低六七年了,皮肤发黄,口腔容易溃疡,面部容易过敏,月经量少,其他无异常,能否帮忙指导一下,谢谢。

图片
图片
舍下静脉全无!
图片
哇!痰湿太重,血虚,络不通!
面部易过敏,责之于脾肺,病位在脾肺,需进一步确定他们病性。
淡黄苔铺满舌面,主湿热病,现在看湿重热轻。
大便,小便,如何?胸闷,脘痞,有吗?
口腔溃疡,肠胃有热,眼睛,鼻孔,是否干?
 谢谢肖老师分析指导,大小便正常的,没有胸闷和脘痞的症状。
图片
上图此处犹如悬涯,肝阴血亏,三甲散。
图片
上图显示脾湿无疑,肺凸主郁热。
舌尖略红,心火。
先侧重将湿重热轻夹痰干掉,其余好办事!


《复习·杨栗山治温疫之医术》

提要:清·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中的“十五方”治疗温疫病非常有名!现代用来治疗急性传染病效果显著,讲解于下:
一,【温疫的病因】
温疫又称瘟疫,是感受杂气而发生的多种急性传染病的总称。何谓杂气?杨栗山说:“杂气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非燥非火,天地间另有一种偶荒旱潦,疵疠烟瘴之毒也”。
二,【中焦发病说】
杨栗山从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温疫病初起呈现出一派中焦热盛的证候,因此提出“中焦发病说”,杨栗山说:“温疫之邪,直行中道,初起阳明者十之八九”。意思是说,杂气由口鼻进入体内之后,直接注入中焦,发病初期,阳明热盛证的比例占十分之八九。
三,【传变的规律】
杂气分为清邪和浊邪,杂气中浮而上者,叫做清邪,如:天空中的毒雾烟瘴之杂气。由于鼻气通于天气,所以清邪从鼻入于中焦后,上入于阳而阳分(即气分)受伤,出现上焦证,患症见发热,头肿,项强的大头瘟、蛤蟆瘟等;杂气中沉而下者,叫做浊邪,如:大地里的污水败土之杂气。由于口气通于地,所以浊邪从口入于中焦后,下入于阴而阴分(即血分)受伤,出现下焦证,患症见脐痛,腹泻,脚软的绞肠瘟,软脚瘟等;清邪浊邪从鼻从口同时入,必先注于中焦,再分布上焦下焦,故中焦受邪,使气滞血凝不流,出现中焦证,患症见遍身青紫的瓜瓤瘟,疙瘩瘟等。
四,【辨表里三焦】
(一)如何判断温疫病的表里三焦证?根据表里三焦证的提纲症判断,杨栗山在讲述升降散的时候,高度概括了温疫病的表里三焦证的症状,可以视其为表里三焦证的提纲症,详细分述于下:
1,表证:若有“憎寒壮热,头痛,骨节酸痛”症状,是表证。
2,里证:若有“口渴饮水无度,口气如火,烦躁不宁”的症状,是里证。
3,上焦证:若有“头面碎肿,咽喉肿痛,痰涎壅盛”的症状,是上焦证。
4,中焦证:若有“上吐下泻,呕如血汁,丹毒发斑,雷鸣腹痛”的症状,是中焦证。
5,下焦证:若有“舌卷囊缩,腰痛如折,大便火泻,小便淋涩”的症状,是下焦证。
(二)对温疫病进行辨证的时候,用表里三焦辨证法,根据提纲症状,首先分表证与里证,再将里证分为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
五,【内外五原则】
(一)原文:《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二)译文:病生于内部而影响到外部的,应治疗在内的病;病生于外部而影响到内部的,应治疗在外的病;病生于内部而到达外部,与外部邪气相合,而使病势盛于外部的,要先调在内之病,然后治疗外部的疾病;病生于外部而到达内部,与内部原有之病相合,而使病势盛于内部的,要先治疗外部的疾病,然后调治在内的疾病。如果内部有病不影响外部,外部有病也不影响内部,内与外不相涉及的,只要治疗主要的病证就可以了。
(三)应用:温疫病是杂气从口鼻进入体内后,直行中道(中焦),这属于“从外之内”,杂气进入中焦致使中焦病情加重,这属于“盛于内”,根据“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的原则,先治外入的温疫而后治内伤病。温疫病的表证是怎么产生的?是郁热内炽,热浮越于外,热郁在腠理而出现表证,这属于“从内之外”,根据“从内之外者,调其内”的原则,应该治里热,里热除则表证自解,绝对不能用治伤寒病表证的辛温发汗法来治温疫病表证。
(四)注意:温疫病有三怕,怕表气郁闭,热不得越;怕里气郁结,秽浊阻塞;怕热闭小肠,水道不通,故治疗温疫注意辛凉解表,逐秽解毒,清心利尿。
六,【讲解升降散】
(一)升降散源流。
考升降散之源流,在1587年的《万病回春》中叫“内府仙方”,在1613年的《东医宝鉴》中叫“僵黄丸”,在1623年的《伤暑全书》中叫“太极丸”,在清代的《二分析义》中叫“赔赈散”,最后在清代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辦》中叫“升降散”。升降散从《万病回春》到《伤寒瘟疫条辨》,各个历史阶段的主治、方剂、用量、服法都不同,唯有方剂的“君臣佐使”始终未改变,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杨栗山在《伤寒温疫条辨》中,尊升降散为治“温病郁热内伏”的十五方之总方!
(二)升降散方剂。
清·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中的升降散如下:
1,组成:僵蚕(酒炒)6克,蝉蜕(去土)3克,片姜黄(去皮)9克,大黄(生)12克。
2,功用: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3,主治: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
4,用法:共研细末,和匀。据病之轻重,分2~4次服,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中病即止。
(三)解析升降散。
1,僵蚕与蝉蜕为气分药,升阳中之清阳,其中第一个“阳”字是指气分。也就是说,僵蚕与蝉蜕升气分中之清阳。姜黄与大黄是血分药,降阴中之浊阴,其中第一个“阴”字是指血分。也就是说,姜黄与大黄降血分中之浊阴。一升一降,调和气血,畅通三焦气机,共奏解郁宣透,降火泄热之功。
2,升降散是攻邪之方剂,主要用于实证、热证。攻邪常用汗法、吐法、下法,而升降散攻邪是用升降法,不用汗法、下法。用僵蚕与蝉蜕,意在透邪气于外,引清阳上达,而不是强发其汗。用姜黄与大黄,意在凉降郁热,而不是强通其便。升则解表,降则解里,虽然名叫升降,但是也有双解之义。
3,僵蚕、蝉蜕作用是升,将气分中的清阳升上去。姜黄、大黄作用是降,将血分中的浊阴降出去。
4,升降散一般用药量轻,意在调理气机,而不是发汗与泻下,可以避免用药量过重致郁之弊。
(四)郁热的病机。
人体的阳气宜流通,若气机滞则阳气郁,由于阳气其性热,所以阳气郁则生热,致使人体内产生郁热。气机滞是何故呢?总而言之,六淫、七情和饮食等皆可阻碍气机,致使气机停滞,导致阳气郁而生热,最终形成郁热。
3,升降散主治的病是以郁热内伏,气机升降失常为特点。
(五)郁热的特征。
从脉、舌、症三方面讲述郁热特征,分述于下:
1,脉:郁热的典型脉象是沉而躁数。脉沉是何故呢?郁热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就是气机郁结,使气血不能外达充盈鼓动血脉,故脉沉,正如《四言举要》所说“火郁多沉”。脉沉的程度,与气机郁结的程度成正比。脉躁数是何故呢?热郁在内,必不肯宁静,躁动不安,奔冲激荡,扰动气血,故脉躁数。
2,舌:有郁热则舌质红,舌质红是何故呢?因为气机郁结,热邪不能外达而上灼,故舌质红。由于郁热的轻重不同,舌红的程度亦有差异。轻者舌微红,或仅舌尖红,或舌尖部有晶莹突起之红点为粟状。重者全舌皆红,甚至舌绛少津。若因湿浊壅塞阻滞气机而导致郁热者,舌苔厚腻而舌质红。湿未化热则苔白,湿初化热则苔白腻微黄,湿已化热则苔黄腻,湿已全部化热化燥则苔黄而干,若湿未化热而津已伤者,则苔白厚而干,舌质深红或绛紫。
3,症:郁热的症状特点:内呈一派热象,外呈一派寒象。内呈一派热象是何故呢?因为郁热内伏,故内呈热象,可见反映内热的症状,例如胸腹灼热,口秽气粗,尿赤便结等,若热扰于心则心烦,狂乱;若热迫于肺则咳嗽,气喘;若热犯少阳则口干,口苦;若热淫于肝则动风;热侵于血则动血,发斑。外呈一派寒象是何故呢?因为气机郁滞,阳被郁不能外达,外失阳之温暖,故外呈寒象,可见反映外寒的症状,例如恶寒恶风,四肢凉等。
4,郁热上述三项特点,以脉沉而躁数最关紧要,其次为舌,若见沉而躁数之脉,舌质又红者,即可诊断为郁热,用升降散。至于症状,千差万别,只作参考,所谓的外寒内热,仅指典型郁热证而言,许多没有外寒表现,不可因无外寒而否定郁热的存在。
(六)郁热已解标志。
判断郁热已经解除的标志有五项,请见下文:
1,脉由沉伏转浮起,由细小转洪大且兼和缓之象。
2,舌质由绛紫而干转红活而润。
3,四肢由逆冷转温暖。
4,神志由昏昧转清醒。
5,身体由无汗转出汗。
七,【治温疫方剂】
掌握了升降散,即掌握了杨栗山治温疫“十五方”的精髓。再掌握每个“十五方”主治的温疫之病机和主症,又掌握了运用每个“十五方”的要领。每个“十五方”主治的温疫之病机与主症,请见下表。
图片
图片
八,【总结十五方】
(一)杨栗山治温疫的“十五方”,除了升降散之外,其余十四个方治温疫的套路都是清泻里热兼辛凉解表,清泻里热的方法也都是“上焦如雾,升而逐之,兼以解毒;中焦如沤,疏而逐之,兼以解毒;下焦如渎,决而逐之,兼以解毒”,不同的是每个方侧重治疗的部位各不相同,有的方侧重治疗中上二焦,有的方侧重治疗下焦,有的方侧重治疗表和上焦。比如神解散,从方中治疗各部位药的味数和剂量,可以看出来是侧重治疗表和上焦两个部位。又比如芳香饮,从方中治疗各部位药的味数和剂量,可以看出来是侧重治疗上焦和中焦两个部位。总之,治法是表里双解,三焦同治时,并且各有侧重,此治法比较厉害,故治疗急性染病效果显著!
(二)每个“十五方”主治的温疫,病性都是热邪,无需鉴别病性,只需鉴别病位,如神解散主治的温疫,病位在上焦和表,芳香饮主治的温疫,病位在上焦和中焦。
(三)杨栗山治温疫的“十五方”,除了升降散之外的十四个方,其中八个方是治轻症,轻则清之,只用僵蚕和蝉蜕,如:芳香饮。六个方是治重症,重则泻之,不仅用僵蚕和蝉蜕,而且用片僵黄和大黄,如:增损双解散。十四个方清热解毒基本上都用黄连和黄芩。
九,【治温疫套路】
现在以方香饮为例,讲解治温疫套路的具体治法,请见下文:
(一)方剂芳香饮。
1,组成:茯苓15克,甘草3克,陈皮3克,石膏15克,玄参30克,蝉蜕12个,炒僵蚕9克,荆芥9克,天花粉9克,炒神曲9克,苦参9克,黄芩6克。
2,病机:肺胃火毒不宣,也就是肺胃火郁太炽。
3,主症:身痛,斑疹。
4,功能:清养肺胃,解毒散结。
5,主治:温病多头痛、身痛、心痛、胁痛,呕吐黄痰,口流浊水,涎如红汁,腹如圆箕,手足搐搦,身发斑疹,舌烂,咽喉闭塞,气血损伤。
(二)主症之病因。
1,身痛:《内经》说:“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这告诉我们疼的病性是火,故身痛是肺胃有火。
2,呕吐:呕吐是胃气逆,《内经》说:“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这告诉我们呕吐的病性是热,故呕吐是胃有热。
3,斑疹:《六因条辨》说:“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其中“阳明”是指胃,“太阴”是指肺,故皮肤出现斑疹是肺胃热毒炽盛。斑疹请见下图。
图片
​(三)芳香饮的套路。
1,辛凉解表:
用炒僵蚕,蝉蜕,荆芥辛凉解表,防止表气郁闭,热不得外越。
2,清泻里热:
治温疫以逐秽解毒为第一要义,芳香饮逐秽解毒具体方法如下:
(1)上焦如雾,宜升而逐之,兼以解毒,故芳香饮用荆芥、僵蚕、蝉蜕升散上焦热邪,升而逐之。用黄芩,兼以解上焦毒;
(2)中焦如沤,宜疏而逐之,兼以解毒,故芳香饮用陈皮,神曲疏利中焦气机,疏而逐之。用石膏,兼以解中焦毒;
(3)下焦如渎,宜决而逐之,兼以解毒,故芳香饮用茯苓决开小肠利水,决而逐之。用苦参,兼以解下焦毒。
(4)玄参,凉血解毒,同时石膏配玄参增强清胃热。天花粉,生津止渴。甘草调和诸药。(全)


图片
上图属于冲任混合脉舌。
肖老师好,冲仁混合舌,现在好多女性患者,辩证用方还是不熟,敬请指教!这个用什么方打底?
奇经八脉舌用什么方?决定于其病性。比如望舌判定是冲脉舌,这确定病位在冲脉。那么冲脉的病性是什么?不知道。需进一确定其病性,以及兼证。如:兼胃虚寒且肝郁火上冲,用归萸金铃子散。有的人在网上查到讲奇经八脉舌诊,发给我看。我看了,觉得讲的不怎么好,太机械死板。
冲脉病变,其病性是什么?《难经》说“冲脉为病,气逆里急”,病性是气逆。冲脉为什么发生气逆?有虚实之分,每个人各不相同。
对冲脉一窍不通则掌握不了“夹阴伤寒派”的高超医术!
说中医模糊,不准确,纯是胡扯!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用西医的方式看中医。中医有中医的严密逻辑诊断,西医有西医的严密逻辑诊断。
中医严密逻辑诊断是什么?我上面讲的就是,辨证诊断一步一步进行下去。
我老娘昨天呕吐,一天没吃饭。昨天下午家人打电话问我吃什么胃药?我告诉吃小柴胡颗粒,马上吃一包,6小时后再吃一包。不会再呕吐了。吃完小柴胡汤颗粒一小时后,胃就舒服了,喝一小碗粥也没吐。一夜平安无事。吐的是酸水,“澄沏清冷,皆属于寒”,故是胃虚。“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肝胆有热。故用小柴胡颗粒。我真就是第一次用小柴胡颗粒治呕吐,并且特效!
呕吐,胃气逆无疑,需降胃逆,但是有寒热之分,需在降胃逆的同时,治其寒,或治其热。我娘是胃气虚。小柴胡汤有人参,大枣,可补胃虚。半夏,生姜降胃逆。柴胡,黄芩清肝胆。哎呦,这多对证,对的太对准了。故一小时就见效!家人又告诉我:娘还有咳嗽,再吃什么药?我答:不用了,吃小柴胡汤颗粒都解决了,咳嗽是胆火刑金。
我家人问话,一听就有毛病,他们问“呕吐,吃什么胃药?”,这种思维,能治好呕吐吗?
这就是中医的严密逻辑思维诊断!
对小柴胡汤认识,俞根初讲的最对!为少阳病兼气虚证!
有口干口苦,若胃有热,用上小柴胡汤,就惨了。
加石膏,也不太对路。
需要将人参,大枣全去掉。


复习肖老师讲【冲脉舌和任脉舌】
图片
1,经曰:“冲脉为病,气逆里急”,意思是冲脉病的主要症状是气逆和里急。此患者有打嗝症状,基本符合。
2,冲脉的主脉是弦牢,此患者脉弦,基本符合。冲脉病的舌质红,苔白,此患者舌质红少苔,基本符合。
3,冲脉舌最突出特征是“柱守两道边”,请图中所示绿色之处。舌膨胀一定冲逆,冲脉有病引起舌膨胀。
4,治冲脉气逆要药是紫石英,还有龙骨,牡蛎等。方剂是旋覆代赭石汤。
5,冲脉舌,一般主中焦阴寒(舌质淡白),
此患者舌质红,此为冲气郁逆。中焦寒湿(舌质淡白)/肾阴精亏(舌质红)本
6,胃当降不降是气逆,胃降不及也属于气逆范围。冲脉与胃相连接于气冲穴。故胃气逆与冲脉气逆并见,即冲胃气逆证,一般加味麦门冬汤,降胃安冲。
7,冲脉气逆与肾精亏,精不化血,冲脉枯则发生冲逆。
8,任脉舌,请看图中红色所示,任脉舌主下焦寒湿(舌质淡白),此患者舌质红,应是肾阴精亏。
总之,此患者当下之证是阴阳两亏,冲胃郁逆。胆,胃,冲脉都郁逆。先将冲胃郁逆解除,后适当侧重填补精血。
冲胃气逆,冲是指冲脉。此为标;肾阴虚,久则及阳,此为本。
9,冲脉舌主中焦寒湿或者肾阴精亏,任脉舌主下焦寒湿或者肾阴精亏。


《复习·吴又可治温疫之医术》
提要:膜原在何处?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其处于“外”的经络与“内”的胃相交处,此处是表里之分界,故称之为半表半里。湿热秽浊由口鼻进入体内之后,侵犯的第一站就是膜原,湿热秽浊停留在膜原叫邪伏膜原证,用吴又可创立的达原饮治之。自从吴又可创立达原饮之后,历代名家又用达原饮变化出几个新达原饮,产生达原饮系列方剂,其实只有草果,厚朴,槟榔三味药是治邪伏膜原证必须用的药,其余药是随“兼证”加减的药,不是必须用的药,分别解述于下:
一,【方剂】
1,吴又可达原饮:草果,厚朴,槟榔,知母,白芍,黄芩,甘草。
2,薛生白达原饮:柴胡,草果,厚朴,槟榔,藿香,苍术,半夏,石菖蒲,六一散。
3,刘松峰达原饮:草果,厚朴,槟榔,黄柏,桅子,白芍,甘草,茯苓。
4,雷少逸达原饮:草果,厚朴,槟榔,霍香,半夏,黄芩,甘草。
5,俞根初达原饮:柴胡,黄芩,桔梗,枳壳,草果,厚朴,槟榔,青皮,荷叶。
二,【讲解】
达原饮系列方剂的共同点都是用草果,厚朴,槟榔,此三味药主治邪伏膜原证。疾病除了有邪伏膜原证之外,还有兼证,由于兼证不同,所以其余治兼证的药各不相同,讲解于下:
1,吴又可达原饮主治之病,除了有邪伏膜原证之外,还兼有热证和阴虚证,故用黄芩清热,用知母滋阴,用白芍,甘草(即芍药甘草汤)养阴。
2,薛生白达原饮主治之病,除了有邪伏膜原证之外,还兼有湿证,并且湿邪比较重,故用柴胡疏利三焦,有利于邪气脱离膜原。用霍香芳香化湿,治上焦湿;用苍术,半夏,石菖蒲苦温燥湿,治中焦湿;用六一散(滑石,炙甘草)利水渗湿,治下焦湿。
3,刘松峰达原饮主治之病,除了有邪伏膜原证之外,还兼有热证,也有阴虚证,还有一点湿证,故用黄柏,栀子清热。用白芍,甘草(即芍药甘草汤)养阴,茯苓渗湿。
4,雷少逸达原饮主治之病,除了有邪伏膜原证之外,还兼有湿证,也有热证,故用霍香芳香化湿,治上焦湿;半夏苦温燥湿,治中焦湿。黄芩泻热。
5,俞根初达原饮主治之病,除了有邪伏膜原证之外,还兼有少阳郁热证和湿证,故用柴胡,黄芩治少阳郁热,再用荷叶清透少阳湿热。用桔梗宣肺气、枳壳降肺气,恢复肺宣降功能,肺恢复正常则肺通调水道,湿自然消失。青皮疏利下焦气机,使湿顺利排出去。
三,【心悟】
通过对比分析达原饮系列方剂,我们知道除了主治邪伏膜原的草果,厚朴,槟榔三味药不能变动之外,其余药可以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拆分重组各个达原饮,比如将俞根初达原饮中治少阳郁热的柴胡,黄芩取来,再将薛生白达原饮中渗湿利水的六一散取来,最后加上主治邪伏膜原的草果,厚朴,槟榔,组成一个对证最准的达原饮。
四,【诊断】
无论用哪个达原饮,都必须有邪伏膜原证,那么如何诊断邪伏膜原证?主要是看舌,邪伏膜原证的重要特征是苔白如积粉,请看下面的舌图谱。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新方】
薛生白达原饮主治邪伏膜原兼湿盛证,治疗效果显著!解析于下:
(一)方剂:
柴胡,草果,厚朴,槟榔,藿香,苍术,半夏,石菖蒲,六一散。
(二)解析:
1,用柴胡疏利三焦,有利于邪气脱离膜原。
2,用草果、原朴、槟榔,治邪伏膜原。
3,除了邪伏膜原之外,湿邪弥漫三焦,并且湿比较多。治疗湿邪,三焦采用不同治法,分述于下:
(1)用霍香,芳香化湿治上焦湿。芳香化湿法主要治上焦之湿。
(2)用苍术、半夏、石菖蒲,苦温燥湿治中焦湿。苦温燥湿法主要治中焦之湿。
(3)用六一散(滑石,甘草),渗湿利水治下焦湿。渗湿利水法主要治下焦之湿。
六,【传变】
温疫之邪,由口鼻进入体内之后,侵犯的第一站是膜原,其后的传变规律,详细讲解于下:
(一)表里九传。
1,原文:吴又可在《温疫论·统论疫有九传治法》中说:“盖温疫之来,邪自口鼻而入,感于膜原,伏而未发者,不知不觉。已发之后,渐加发热,脉洪而数,此众人相同,宜达原饮疏之。继而邪气一离膜原,察其传变,众人不同者,以其表里各异。有但表而不里者,有但里而不表者,有表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胜于里者,有里胜于表者,有先表后里者,有先里后表者,凡此九传,其去病一也。”
2,讲解:温疫之邪,从口鼻进入体内后,侵犯的第一站是膜原,若邪伏于膜原未发作,则人无症状表现。若邪动于膜原已发作,则人发热逐渐增高,脉洪而数,膜原证的症状,众人都一样,用达原饮治之。继而邪气离开膜原传变,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是膜原邪气只传表不传里;有的人是膜原邪气只传里不传表;有的人是膜原邪气传表治好之后,膜原余邪又传表;有的人是膜原邪气传里治好之后,膜原余邪又传里;有的人是膜原邪气既传表又传里;有的人是膜原邪气既传表又传里治好之后,膜原余邪又既传表又传里;有的人是膜原邪气传表比传里多;有的人是膜原邪气传里比传表多;有的人是膜原邪气先传表后传里;有的人是膜原邪气先传里后传表,此为表里九传也。
(二)膜原中心。
通过膜原邪气表里九传,我们知道吴又可的《温疫论》是“膜原发病学说”,温疫之邪,由口鼻进入体内之后,侵犯的第一站是膜原,以膜原为中心,向表传或向里传,一共有九传。虽然九传,但是不出表里之间也,正如吴又可之言:“夫疫之传有九,然亦不出乎表里之间而已矣”。表是指体表的经络,里是指体内的胃腑。而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是“中焦发病学说”。温疫之邪,由口鼻进入体内之后,侵犯的第一站是中焦,以中焦为中心,清邪向上传入气分,出现上焦证。浊邪向下传入血分,出现下焦证,清浊二邪注入中焦,气滞血凝不流,出现中焦证。虽然吴又可和杨栗山讲的都是治温疫,但是温疫之邪不同,吴又可讲的温疫之邪,由口鼻进入体内之后,侵犯的第一站是膜原,治疗核心方是达原饮。杨栗山讲的温疫之邪,由口鼻进入体内之后,侵犯的第一站是中焦,治疗核心方是升降散,故温疫有膜原发病学说与中焦发病说之分。
七,【治疗】
(一)辨证的模式。
吴又可治疗温疫病的辨证模式是:表、半表半里、里。其中“表”是指三阳经,“半表半里”是指膜原,“里”是指胃腑。也就是说,邪在经络为表,邪在胃腑为里,邪在膜原为半表半里。对温疫病进行辩证的时候,我们只看表、半表半里、里三个部位的症状。清·戴天章说;“疫邪见证,千变万化,然总不离表里二者”,重点辨表证与里辨,即抓住了疫邪传变的主干。
(二)治疗的思路。
1,邪伏膜原阶段。
若症见苔白如积粉,脉不浮不沉而数,先憎寒后发热,后来只发热无憎寒,昼夜发热,日晡益甚,是邪伏膜原证,用达原饮治之。
2,表里分传阶级。
(1)只传表未传里:病人症见苔白如积粉,说明有邪伏膜原证,又外见头疼身痛发热,说明膜原邪气传于表,而内无胸满腹胀,说明膜原邪气未传于里,因此是只传表未传里。传于表何处?如果有胁痛,耳聋,寒热,呕而口苦,是膜原邪气传于表的少阳经,用达原饮加柴胡治之。如果有腰背项痛,是膜原邪气传于表的太阳经,用达原饮加羌活治之。如果有目痛,眉棱骨痛,眼眶痛,鼻干,不眠,是膜原邪气传于表的阳明经,用达原饮加葛根治之。
(2)只传里未传表:病人症见苔白如积粉,说明有邪伏膜原证,又内见心腹痞满,烦渴,说明膜原邪气传于里,而外无头疼身痛,说明膜原邪气未传入表,因此是只传里未传表,用达原饮加大黄。
(3)既传里又传表:病人症见苔白如积粉,说明有邪伏膜原证,又外见头疼身痛,说明膜原邪气传于表,而内见心腹胀满,说明腹原邪气传于里,因此是既传表又传里,用三消饮。
3,邪离膜原阶段。
(1)白虎汤证:病人没有苔白如积粉了,说明邪已经离开膜原,可是发热,汗出热不退,脉洪而数,大渴,汗出不彻,说明热邪有自内向外发越的趋势,治疗因势利导,用白虎汤,辛凉发散,透热外出。
(2)承气汤证:病人没有苔白如积粉了,说明邪已经离开膜原,可是见舌苔黄,心腹痞满等可下之症,说明邪传入胃腑,用小承气汤,或调胃承气汤,或大承气汤。
(三)吴又可案例。
1,吴又可医案开始说:“温疫发热一二日,舌上白苔如积粉,早服达原饮一剂”,此为邪伏膜原阶段,病人外无头疼身痛,内无胸腹痞满,只有苔白如积粉,说明膜原的邪气既没有传表,也没有传里,用达原饮治之。
2,吴又可医案继续说:“午前舌变黄色,随现胸膈满痛,大渴烦躁,此伏邪即溃,邪毒传胃也,前方加大黄下之”,此为表里分传阶段,膜原的邪气开始传入于胃,但是膜原的邪气未全部传入于胃。苔白如积粉变黄、胸膈痞满和大渴都是膜原的邪气开始传入于胃的标志,用达原饮加大黄治之。加大黄是将传入于胃的邪气泻出去,并且促使膜原的邪气速离膜原。
3,吴又可医案最后说:“烦渴水减,热去六七,午后复加烦燥发热,通舌变黑生刺,鼻如烟煤,此邪毒最重,复郁到胃,急投大承气汤,傍晚大下,至半夜热退,次早鼻黑苔刺如失”,此为邪离膜原阶段,膜原的邪气已经全部离开膜原进入胃。通舌变黑生刺是膜原邪气全部传入于胃的标志,舌变黑生刺即是吴又可所说的“应下诸症“,用大承气汤将传入于胃的邪气泻出去,邪气去则正安。
4,吴又可医案按语:“此一日之间,而有三变。数日之法,一日行之。因毒甚,传变亦速,用药不得不紧,设此证不服药,或投缓剂,羁迟二三日必死,设不死,服药亦无及矣,尝见温疫二三日即毙者,乃其类也”,这告诉我们温疫传变迅速,并且变化多端,证变则治疗的方剂随之而变。
八,【下法】
吴又可在治疗温疫病过程中注重用下法,方剂选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吴又可说用下法可以开门祛贼,主要目的是逐邪,不只是泻下燥屎,吴又可说:“邪为本,热为标,结粪又其标也”,故提出治温疫病著名的“客邪贵乎早逐”观点,突破了伤寒派“下之不厌迟”之说。然而用下法之后,会出现一些症状,需要会解决。我们不但要掌握用下法的绝技,而且还要会治疗用下法后出现的诸症,成为用下法高人,详细讲述于下:
(一)用下法的绝技。
1,用下法的时机。
治疗温疫,吴又可提出著名的“客邪贵乎早逐”观点,其中“早”是指不要等到无形之热邪与有形之粪便互结产生阳明腑实证时才用下法,然而早用下法,也不是孟浪从事,需要待邪气传入于胃时方可用下法,只有邪气传入于胃时用下法才能将邪气泻出去,邪气传入于胃的标志是见“应下诸症”。在“应下诸症”中,主要以舌苔为准,见舌苔滞腻,干而无津,即可以用下法进行治疗。袁体庵在《证治心传》中说:“余治疫症,大剂攻下,每多获效。缘此病邪由目鼻吸入者多,往往两手脉微弱,若不知者,以为脉虚,不敢用攻,孰不知下后邪去,脉即平复。此症初起,多见恶寒肢冷,舌苔黄腻,神识呆钝,或邪热下迫,每多自利,所下几微,最易惑人。必视舌苔垢腻之有无,以定攻下之轻重,每见下去一层,又起一层,轻者两三剂,重者八九剂,浊苔退尽,脉平而不躁急为准。仍须用下,庶免反复,要知此邪乃天地间至恶之气,必须除恶务尽。以大承气汤为主,随症加减,减至单用元明粉为极轻,总以三候之内率,若延至三候以外,必自利红水,肠胃已烂,必死无疑。余历验心得,以验苔之滞腻,干而无津之苔,凭此用下法;若舌无浊垢之苔,虽见大热不可用下法。”
2,用下法的舌象。
袁体庵,虽然道出治疗温疫用下法的秘诀是望舌苔,但是未列出治疗温疫用下法的各种具体舌象,而吴又可在《温疫论》中的“应下诸症”篇里,列出治温疫病用下法的各种具体舌象,治温疫用下法的各种具体舌象是:“舌白苔渐变黄苔”,“舌黑苔”,“舌芒刺”,“舌裂”,“舌短、舌硬、舌卷”,“白砂苔”。如果病人既有用下法的舌象,又有脘腹胀满,或便闭症状,用下法无疑!吴又可列的“应下诸症”如下:
图片
3,用下法的原则。
用下法的时候,吴又可说“要谅人之虚实,度邪之轻重,察病之缓急,揣邪气离膜原之多寡,然后药不空投,投药无太过与不及之弊”。
(二)治疗下后诸症。
1,下后顺证。
(1)下后脉浮:里是指肠胃,里证应用攻下法之后,脉不沉而转浮,说明体内在里的热邪壅滞已经被解除,为热邪不再结聚于里的佳象,但是同时见脉微数,身微热,神思不爽,说明尚有热邪未尽,此时热邪浮散于肌表,并未结聚,故不可用下法,应当用白虎汤,解除肌表散漫之热邪。治疗下后脉浮,吴鞠通讲的最清楚,他说:“下后无汗脉浮者,银翘散主之,脉浮洪者,白虎汤主之,脉浮洪而芤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下后身反热:里是指肠胃,里证应用攻下法后,邪去正复,本应当脉静身凉,今反发热者,此为内结开,正气通,郁阳暴伸也(被热邪郁闭在内的阳气突然散开),犹如炉中伏火,拨开虽焰,不久自息,身热会自动逐渐消退,一般不需要用药。
(3)下后脉反数:吴又可说:“应下失下(应该用下法而没用)”,之后症状见“口燥舌干而渴,身反热减,四肢时厥(四肢有时逆冷),欲得近火壅被(想烤炉火盖厚被子)”,其原因是“此阳气伏也(此为阳气被热邪郁闭在内)”。这怎么办呢?用下法治疗呗,可是用下法后症状见“既下厥回(用下法立刻四肢回暖),去炉减被(不想烤炉火不想盖厚被子),脉大而加数,舌上生津,不思水饮”,其原因是“此里邪去,郁阳暴伸也(此为里的热邪离去,被热邪郁闭在内的阳气突然散开)”,这怎么办呢?“,宜用柴胡清燥汤去掉花粉,知母,加葛根,随其性而升泄之,此证类近白虎汤,但热渴既除,又非白虎汤所宜也”。治疗下后脉反数,吴鞠通比吴又可高明,吴鞠通说:“无汗而脉数,邪之未解可知,但脉不浮,脉不浮说明邪不在表,无领邪外出之路,既下之后,又无连下之理,故用清燥汤,增水敌火,使不致为灾,一半日后相机易法”,吴鞠通批评吴又可说“柴胡清燥汤中用陈皮之燥,柴胡之升,当归之辛窜,津液何堪!以燥清燥,有是理乎?”
(2)下后再下证
邪气复聚:里证下后,病势减缓,症见脉不浮,烦渴减,身热退,本是邪退正复的佳象,可是过四五日后,患者身热又起,这是由于膜原尚有余邪隐匿,又聚于胃,因而复发热,宜再用下法,此时用下法,注意用药量不宜过重。
3,下后虚证。
(1)下后反痞:疫邪留聚于心胸,症见痞满,吴又可将其列为“应下诸证”之一,此类痞满当属实证,下后痞满即除。若下后反见痞满愈甚,其原因是其人素有他病,致使气血不足,下后更伤正气,脾失健运所致,故下后反痞满甚者,不可再用下法或行气破气之类药物,以免再伤正气,治法益气养血,气血双补,用参附养营汤,其组成是当归,白芍,生地,人参,附子,干姜。
(2)下后反呕:疫邪留聚于心胸,亦可见呕不止,下之则胃气得降,呕吐自止。若下后反见呕吐不止,或“少进粥饮,便欲吞酸者”,则是由于平素胃气虚寒,下之再伤胃气,胃中寒湿更甚,故上逆作呕,治法温中降逆,化湿和胃,用半夏霍香汤,其组成是藿香,干姜,生姜,白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3)下后阴伤:平时多火而阴亏之人,感染疫邪出现下证,不得己反复攻下,数下伤阴液,津液不能上荣,症见“两目干涩,舌反枯干,津不到咽,唇口燥裂”等津液大伤之象,治法养阴补血,用清燥养荣汤,其组成是当归,白芍,生地,知母,天花粉,陈皮,甘草。若里证仍在,治法养阴攻下,用承气养荣汤,其组成:当归,白芍,生地,知母,枳实,厚朴,大黄。吴鞠通治下后阴伤比吴又可高明,他说“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汤,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吴鞠通高明在何处?高明在泻燥屎以增液汤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
(三)温疫愈后作呕。
吴又可说:“温疫愈后,脉证俱平,大便二三旬不行,时时作呕,饮食不进,虽少与汤水,呕吐愈加,此为下格。盖下既不通,必逆反于上。设误认翻胃,乃与牛黄,狗宝,及误作寒气,而以霍香,丁香,二陈之类,误也。宜调胃承气汤热服,顿下宿结及溏粪、胶粘恶物,臭不可当者,呕吐立止。所谓欲求南风,须开北窗是也。呕吐止慎勿骤补,若少与参芪,则下焦复闭,呕吐仍作也”。下格一证用调胃承气汤,除呕吐主症之外,必有肠热余毒未尽的证候,不可与参芪骤补,应效法竹叶石膏汤。

到现在为止,我(肖老师)将薛生白,杨栗山,吴又可三家医术干货系统地讲了一遍。中医说的“秽浊”,有病毒意味。若湿热挟秽浊,就是吴又可的温疫。若热邪挟秽浊,就是杨栗山的温疫。若无秽浊,湿热是薛生白之病,热邪是陈平伯之病。也就是说,大概可以理解为薛生白+秽浊=吴又可。陈平伯+秽浊=杨栗山。中医里从来就没有矛盾,只存在自己机械死板。
图片

复习(阳跷脉舌和阴跷脉舌)

图片
图片
这个和子宫肌瘤的患者太像了,我就是女的子宫肌瘤的面大,男的前列腺,和肾长东西的就多…他当场就惊了!说有前列腺炎和肾囊肿…

图片


阳跷脉病反映在舌尖,阴跷脉病反映在舌根。有的人外感,舌尖赤点多,这不是心火,是阳跷脉病。阳跷脉是主表的膀胱经分支。外感使阳气郁即生热,舌尖赤,用麻黄汤驱邪解阳郁。阴跷脉舌看舌根,特征是仿佛散落几块白石头在舌根处。阴跷舌(舌根)阳跷舌(舌尖)。捉住“急”与“缓”在舌象上的表现。

1,阴跷脉是足少阴肾经的分支,阴跷脉走向与足少阴肾经一致,从足至目。阳跷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分支,阳跷脉走向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一致,从目至足。阴跷脉与阳跷脉以目内眦的晴明穴为交会点。
2,《难经·二十九难》说:“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其中“急”是紧缩之义,与“缓”相对。阳跷脉病则阳跷脉紧缩。阴跷脉病则阴跷脉紧缩,受病者急,不病者缓,王叔和说“阴跷脉急,当从内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缓。阳跷脉急,当从外踝以上急,内踝以上缓。常见于癫痫类病症。
3,关于跷脉的用药,《得配本草》提出四味,一是防己入阳跷,一是肉桂通阴跷,另外是穿山甲,虎骨入阴阳二跷。以上四药皆具通透之性,在对症方中用以上四药引药入二跷经脉,达到治疗目的。
4,阴跷脉和阳跷脉生理功能在男女之间有一定的差别,男子多动,以阳跷脉为主。女子多静,以阴跷脉为主。


肝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肝郁而未化火,用四逆散。第二个层次肝郁化火而未入血,用金铃子散。第三个层次是肝郁化火入血分,用丹栀逍遥丸,丹皮是血分药。

下图,脚凉,国医大师的弟子用附子补肾阳,效果不好。此病人是我师姐之侄儿,我破例网诊。我一看,是湿热病,肾阴亏,精血枯。柴平汤合桃红四物,两诊10付后,服中成药逍遥丸加五子衍宗丸,病愈也!
图片
​各位来看,精血枯了,是吧?所以不要乱用附子。可以用山药熟地山茱萸补肾精!
肾阳虚,一定脚凉。脚凉未必肾阳虚。必须明白这一点!

之后,师姐又让我给他女儿治失眠。症见脱发,口干口苦,腰酸,乏力,月经错后,脚凉,眼干,舌见下,方如下,效果比较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方没什么可讲的,因为是四君子汤合柴芩温胆汤,典型的升左降右。
立足中焦,重视肾,兼顾经脉。五脏同调就不必了。

之前,我讲过补虚,采用“补虚+通经脉”,血一处不到一处衰。经脉之所以不通,是因为有血瘀,但血瘀有轻重之分,这要求掌握治血瘀的技术。请见下面聊天记录。

《复习·最高水平诊治血瘀证》
提要: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在人体中,血瘀堵塞经脉导致某些脏腑以及组织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功能减弱,甚至坏死,因此掌握诊治血瘀证非常重要!
一,【辨血瘀证】
辨血瘀证望舌最准确,因此诊断血瘀时四诊以舌诊为主。当背熟血瘀的定性症状之后,辨血瘀证非常轻松!血瘀的主要定性症状是:舌质紫色,口唇紫色,舌质有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怒张、弯曲、有结节。妇女月经暗紫色,夹有血块。皮肤干燥。血瘀性疼痛特点是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日轻夜重。
二,【血瘀原因】
治疗血瘀除了活血化瘀之外,同时还要消除产生血瘀的原因。否则,还会再产生血瘀,未彻底治好血瘀。因此必须掌握产生血瘀的原因,主要是明白产生血瘀的道理,不必死记硬背。例如:血虚产生血瘀,其中的道理是什么?现在讲解产生血瘀的各种原因于下:
1,气滞致瘀:
因为气行则血行,所以气滞则血液停留产生瘀血。
2,气虚致瘀:
因为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所以气虚则气推动血液运行无力,血流缓慢,在脉道中沉积产生瘀血。
3,痰浊致瘀:
血液运行通畅的前提条件是经脉无障碍,若痰浊堵塞经脉,则血液运行也随之受阻,血液停留产生瘀血;
4,阳虚致瘀:
血液遇寒则凝,遇温则通。《内经》说“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因此人体阳虚则寒,寒则血凝产生瘀血。
5,内热致瘀:
内热久而不退,灼津炼液,致使血液浓缩,壅塞脉道产生瘀血。
6,血虚致瘀:
血液循环除了靠气的推动,阳的温煦作用之外,还必须具有充足的血量,三者共同协作,血液才能流畅。若血虚亏少,虽然有气之推动,阳之温煦,血也行而迟缓,导致血滞而产生瘀血。
7,寒邪致瘀:
风寒侵袭机体肌表经脉,寒则血凝产生血瘀。
8,外伤致瘀:
由于外伤导致肌骨闪挫,血溢脉道之外,凝结成瘀血。
三,【诊断原因】
我们已经知道了产生血瘀的各种原因了,那么如何诊断产生血瘀的原因是什么呢?分别讲述于下:
1,诊断血虚致瘀:病人除了有血瘀的定性症状之外,还有血虚的定性症状。见有血虚的定性症状,可以判定为血虚,于是诊断出产生血瘀的原因是血虚。可见,只要背熟血虚的定性症状,轻松诊断出产生血瘀的病因是血虚。血虚主要定性症状:舌质淡白,面色淡白,唇淡白,指甲淡白,眼睑淡白。妇女月经量少,手足发麻,头发枯落,头晕眼花,脉细,舌下静脉细,舌下静脉短,舌下静脉色浅。
2,诊断阴虚致瘀:病人除了有血瘀的定性症状之外,还有阴虚的定性症状,见有阴虚的定性症状,可以判定为阴虚,于是诊断出产生血瘀的原因是阴虚。可见,只要背熟阴虚的定性症状,轻松诊断出产生血瘀的原因是阴虚。阴虚主要定性症状:舌红苔少,脉细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午间潮热,颧红盗汗。
3,诊断气虚致瘀:病人除了有血瘀的定性症状之外,还有气虚的定性症状。见有气虚的定性症状,可以判定为气虚,于是诊断出产生血瘀的原因是气虚。可见,只要背熟气虚的定性症状,轻松诊断出产生血瘀的原因是气虚。气虚主要定性症状:舌质嫩有齿痕,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活动时症状加重,脉无力。
4,诊断阳虚致瘀:病人除了有血瘀的定性症状之外,还有阳虚的定性症状。见有阳虚的定性症状,可以判定为阳虚,于是诊断出产生血瘀的病因是阳虚。可见,只要背熟阳虚的定性症状,轻松诊断出产生血瘀的病因是阳虚。阳虚主要定性症状:畏寒肢冷,精神萎靡,面色㿠白,大便稀,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舌苔水滑,脉沉迟。
5,诊断痰浊致瘀:病人除了有血瘀的定性症状之外,还有痰浊的定性症状。见有痰浊的定性症状,可以判定为痰浊,于是诊断出产生血瘀的病因是痰浊。可见,只要背熟痰浊的定性症状,轻松诊断出产生血痰的原因是痰浊。痰浊定性症状:舌苔腻,脉滑,肥胖,咳吐痰涎,舌下静脉有雾状物。
6,诊断气滞致血瘀:病人除了有血瘀的定性症状之外,还有气滞的定性症状。见有气滞的定性症状,可以判定为气滞,于是诊断出产生血瘀的原因是气滞。可见,只要背熟气滞的定性症状,轻松诊断出产生血瘀的原因是气滞。气滞定性症状:疼痛,闷胀,舌下静脉怒张,有结节。气滞疼痛特点是时轻时重,多呈窜痛,胀重于痛,活动症状减轻。
7,诊断寒邪致瘀:病人除了有血瘀的定性症状之外,还有寒邪的定性症状。见有寒邪的定性症状,可以判定为寒邪,于是诊断出产生血瘀的原因是寒邪。可见,只要背熟寒邪的定性症状,轻松诊断出产生血瘀的原因是寒邪。寒邪的主要定性症状:恶寒畏寒,手足冰凉,战栗,无汗,面色苍白,大便稀薄,小便清长,口不渴,口泛清水,喜热饮,喜热敷,固定性疼痛,舌苔白,脉迟或紧。
四,【治疗血瘀】
我们已经掌握了诊断血瘀证以及诊断血瘀的原因,接下来就是用活血化瘀药或活血化瘀方剂治疗血瘀,分述于下:
1,根据血瘀的轻重程度不同,将活血药分为三类:
(1)轻度血瘀用和血药:当归,赤芍,丹参,鸡血藤,生地,丹皮。
(2)中度血瘀用活血药:川芎,蒲黄,红花,五灵脂,三七,乳香,没药,元胡。
(3)重度血瘀用破血药:三棱,莪术,血竭,桃仁,地鳖虫,水蛭,虻虫,穿山甲。
2,再根据血瘀的原因不同,选择用活血化瘀法。以治胃的血瘀为例,讲解于下:
(1)气虚致血瘀:治法补气化瘀,用四君子汤合失笑散,其中四君子汤补气虚,失笑散化瘀。其他脏腑的气虚致瘀一般用补阳还五汤。
(2)气滞致血瘀:治法理气祛瘀,用四逆散合丹参饮,其中四逆散治气滞,丹参饮化瘀。其他脏腑的气滞致瘀一般用血府逐瘀汤。
(3)寒邪致血瘀:治法温经化瘀,用良附丸加川芎,其中的良附丸祛寒,川芎化瘀。其他脏腑的寒邪致瘀一般用当归四逆汤。
(4)阴虚致血瘀:治法养阴化瘀,用益胃汤合通幽汤,其中益胃汤补阴虚,通幽汤化瘀。其他脏腑的阴虚致瘀一般用活血润燥汤。
(5)阳虚致血瘀:治法温阳化瘀,用理中汤合生化汤,其中理中汤补阳虚,生化汤化瘀。其他脏腑的阳虚致瘀一般用少腹逐瘀汤。
(6)湿热致血瘀:治法利湿清热活血,用黄芩滑石汤合没药散,其中黄芩滑石汤利湿清热,没药散化瘀。其他脏腑的湿热致瘀一般用调营汤。
(7)痰浊致血瘀:治法化痰活血,用芎归二陈汤,其中二陈汤祛痰浊,当归,川芎化瘀。其他脏腑的痰浊致瘀一般用桃红二陈汤。
(8)内热致血瘀:治法清热化瘀,用清胃散,方中黄连,升麻清热,当归,丹皮,生地化瘀。其他脏腑的内热致瘀一般用犀角地黄汤。
3,总之,诊治血瘀证,将血瘀的原因与血瘀的轻重程度匹配恰当。例如:气虚致血瘀,如果血瘀程度是轻度,可以用四君子汤加赤芍,丹参。又例如气滞致血瘀,如果血瘀程度是重度,可以用四逆散加三棱,莪术。(好)

今天讲的主题是“不能孤立看问题”,阳虚只是阳虚而其他都没问题。气虚只是气虚而其它都没问题,在人体中不存在这样的事!
中医是哲学,比科学大多了,用科学解释不了中医,但是用哲学可以解释中医,“不能孤立看问题”,这是哲学。
图片
​舌底看不出血淤呢?血大亏时,显示不出来血瘀,当将血补上来时,则显示出血瘀。
管道里没有水时,管道堵了,不知道堵,当管道通水了,方知堵了。

2021年,我的师妹让我给她治病,她亲自己体验到了效果好!又让我教她治病。我先教她舌诊,她学会了之后,用了一个月之后问我说“师哥,一个月之内,看了老多病人了,怎么舌下静脉一个正常的都没有呢?”,我一听啊,回答说“正常谁会去找你看病,有病皆涉及气血,故舌下静脉都不正常”
因此,欲在中医上有所作为,那您就要将下点功夫,把有些东西掌握熟练!
不要心急,学第一遍时以看明白为主,什么没记住无所谓的,学第二遍时,不需要弄明白了,只需要记住,没全记住无所谓的,经常看看自然记牢了,象玩似的。

再比如:学薛生白之医术,全弄明白了,没有不懂之外,虽然书一合上,什么也没记住,但也是伟大胜利!之后一路顺利,逐渐都记牢了。
当将各方知识全部掌握熟练了,让您再讲中医,保证是啥也讲不出来了,觉得没什么可以讲的,肯定是象凌耀星大师一样,一两页就讲完了!
当您掌握熟练诊治血瘀证后,面对病例时自然会拆分重组方剂,弄出一个对证最准的活血化瘀方。
这也是我当年的困惑,有气虚,用补阳还五汤不行,因为还有气滞,用血府逐瘀汤也不行,解决不了气虚,还有血虚。气虚,气滞,血虚三者共同致血瘀。
怎么办?拆分重组三个方呗。
黄芪+四逆散+四物汤,解决产生血瘀的病因,再加桃仁,红花化瘀。药后一看效果,挺好!
阴虚致瘀,方不固定,要看谁阴虚,三甲散也治阴虚致血瘀。
一看有血瘀无疑,原因只有肺胃阴虚,那就用沙参麦冬汤加桃仁,红花。
见血瘀就用桂枝茯苓丸,这是瞎弄呢。
六味地黄丸,干啥用丹皮?阴虚致瘀呗。阴虚为什么也会瘀?
1阴虚会有火,火煎熬津液,血液稠,流动慢。
2阴虚血也虚,血一处不到一处虚和瘀。
3阴虚则燥,血液浓缩,也会瘀。
在临床上,最常见肝肾阴虚致瘀,用三甲散,去掉蝉蜕,僵蚕。
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皆可致瘀,故补诸虚,需要“补虚+化瘀”。
补虚利于除瘀,化瘀利于补虚,妙!我这样认识,也这样干,见效迅捷!
在临床上,有一句话叫久病则瘀。
多长时间叫久病?有什么时间点吗?一个月。
桃仁四物打底,
分别是:气滞四逆散,柴胡疏肝;
气虚参芪,
阳虚水湿真武,
阴虚水湿:六味地黄。
血热至瘀丹参丹皮佐桂枝。
阴虚,火旺,血瘀,血虚,甚至出血的程度,部位,都得辨清。

有位病人疲倦,总想躺着,不想活动。还腰疼背痛,四君子汤,柴芩温胆汤,桃红四物汤,吃了一剂,电话打过来说:不想躺着了,腰也不痛了,只背还有点痛,还继续吃吗?我答:都吃了。
此三方之间互相借力,故见效迅捷!


图片
图片
上图有肝郁线,用附朴二陈汤,舌下静脉短,络脉瘀,用桃红四物汤。舌中裂纹,肺胃阴虚,用麦门冬汤。这人是类风湿,手关节肿,就这么治。
若红肿,加忍冬藤20。她没红,不用加。
告诉我乳房胀痛,我都没听啊,不说也知道,方早开完了。
又告诉我吃逍遥丸了,有点效果,这也没用。痰湿阻气机,岂能不肝郁!

肖师好,关于裂纹,横竖的区别是?
中轴裂纹,是竖!
图片
​上图这个应该也是中轴裂纹吧?

图片
​比如上图这种算横竖裂纹都有吧?

图片
肖老师分析:​倒“人”字纹,胃阴亏,加上坚纹。肺有郁热,鼻显示出来了,舌也裂纹显示出热伤阴而肺阴亏。燥与湿同存。痰湿中阻兼肺胃阴亏,以肺阴亏为主。
舌有齿痕,湿比燥多。

开的萆薢分清饮, 太燥了吧 ,没加减 ,这人小便浑浊, 沫又多 ,还有皮肤病 ,西医检查前列腺有点问题,滋阴, 清热 ,祛湿, 用上甘露饮。
萆薢分清饮为主,加上润燥!

润燥会不会助湿?祛湿会不会更燥?
不会,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如何办?跟六味地黄丸,甘露饮学,都是治燥与祛湿同存之方。

图片
上图这个阳虚湿盛而裂纹,不用管燥。
天生不作病论,但是这种天生舌,不应该有,天生裂纹舌,有!这齿痕太重了,天生的,不应该。

诸病水液,澄沏清冷,皆属于寒。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此三条“病机十九条”,用好了就是独门绝技,今中午讲“绝技”!
之前讲过腹诊辨寒热真假,今中午讲用病机十九条辨寒热真假。
即善于辨阴阳的郑钦安也没讲过。
虽然高烧不退,面红目赤,但是呕吐清水,大便清稀,小便清白,此为真寒假热。
虽然身冷肢凉,但是吐酸水,小便混浊,此为真热假寒。
我治过一个肝炎,他就是身冷肢凉,但是夜晚睡觉时,胃返酸能把他呛醒,此为真热假寒,判断的准,当然效果好!
上吐下泻,我们重点看吐与泻的,是“清”,还是“浊”?
前几天,有位80多岁老奶奶,眼角有泪痕,犹如白色的咸,非常明显!说明她的泪水是“水液浑浊”,为内热。

早上刚看到肖老师讲的附朴二陈汤,现在就碰上了,肝郁线!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两图药后肿物消除!​


《复习·最高水平诊治痰证法》
提要:《诸病源候论》说:“人皆有痰,少者不能为害,多则为害”,这指出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必然产物,是否致病取决于痰数量的多与少。饮、痰二者,从形质而言,清稀者为饮,稠浊者为痰。痰即煎炼之饮,饮即稀薄之痰。痰、饮二者,从存在的部位而言,《类证治裁》中说: “饮唯停蓄肠胃,痰则随气升降,遍身皆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古语有云:“百病多由痰作祟, 怪病从痰治”,可见痰致病之广,当掌握了诊治痰证之后,可以治好许多病以及疑难病!
一,【诊断痰证的标准】
诊断痰证望舌最准确,因此四诊以舌诊为主。
1,{四诊}
主症:苔腻,脉滑,脘痞。
次症:头蒙,胸闷,咯痰,返酸,呕恶,白带多,大便溏而不爽,肥胖,头发油腻,痤疮。
2 ,{判定}
(1)具有主症中的任何两个症状,即可以判定为痰证。
(2)具有苔腻或者脉滑,同时又具有次症中的任何两个症状,即可以判定为痰证。
(3)具有脘痞,同时又具有次症中任何三个症状,即可以判定为痰证。
3,{舌诊}
望舌质观正气之虚实,视舌苔看邪气之轻重。舌质与舌苔必须互相参照,综合分析。
(1)舌苔黄厚而干为痰热壅盛,或顽痰化火。
(2)舌质淡红,舌体无力转动,苔白厚滑腻,为痰湿阻络的舌萎。
(3)舌质淡而肥大,苔滑腻,为阳虚痰湿内停。
(4)舌质红绛苔滑腻,为邪热入营,素有痰火,以致痰诞内闭之候,必防痉厥。
(5)舌质红绛,舌麻木,苔黄腻或黄厚而燥,为痰火上壅。
(6)舌伸出不收,舌体胀满,苔黄腻为心火挟痰。
(7)舌纵,舌强硬难出,为风痰闭阻经络。
(8)吐弄舌,痰涎壅盛,醒后如常人,为风痰气逆上扰的痰痫证。
(9)舌麻木,苔腻或滑为风痰阻滞。
(10)舌质绛上浮粘腻苔,发于夏日为暑蒸湿浊成痰,舌质紫苔腻而干为痰火扰心,舌质淡紫苔滑腻,为阳虚痰盛,或痰瘀同病。
二,【痰概念名词体系】
了解痰概念的名词体系,见之则知道是什么意思,讲述于下:
1,描述痰结聚程度的概念,如:痰积,痰实,痰结,痰滞。
2,描述痰性质的摡念,如:痰热,痰冷,痰火,痰毒。
3,描述生痰病因的概念,如:风痰,热痰,寒痰,火痰。
4,描述痰颜色的概念,如:白痰,紫痰,青痰,黑痰。
5,描述痰质地的概念,如:胶痰,稠痰,稀痰,清痰。
6,描述痰病程长短的概念,如:新痰,老痰,宿痰,顽痰。
7,描述痰之部位的概念,如:肺痰,肝痰,络痰,膈痰。
三,【诊断痰停的部位】
判定病人的疾病是痰证了,只是确定了病性为痰,还没有确定痰停留在何处。也就是说,还没有确定病位,那么如何确定呢?分述于下;
1,{痰停在体表}
(1)痰入四肢,手足疲软者,方用导痰汤加桂枝,姜黄,竹沥。
(2)痰滞经络,筋骨牵痛者,方用旋覆花汤加桂枝。
(3)痰留协下,阴天则隐痛者,方用二陈汤加白芥子。
(4)痰隐皮里膜外,见包块者,方用二陈汤加白芥子,姜汁,竹沥。
(5)痰成核结聚项间,方用痰核丸。
(6)痰成块流走不定,方用导痰汤加姜汁,竹沥。
2,{痰停在体内}
(1)痰在脾:
一方面通过咳出来的痰判断,痰色黄,滑而易出者,可以确定痰在脾。另一方面通过脾的病变表现判断。也就是说,通过脾的定位症状判断,症见大便稀,浮肿,脘腹胀。纳少厌食,口淡无味。妇女白带多,内脏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四肢无力,肌肉萎缩者,可以确定痰在脾,代表方二陈汤加枳实、白术。
(2)痰在肺:
一方面通过咳出来的痰判断,痰色白,痰如米粒,涩而难出者,可以确定痰在肺。另一方面通过肺的病变表现判断。也就是说,通过肺的定位症状判断,症见鼻塞,流涕,咳嗽。咯痰,咯血。胸部闷痛,失音,浮肿者,代表方利金汤去生姜,枳壳,加玉竹。
(3)痰在肝:
一方面通过咳出来的痰判断,痰色青,多泡者,可以确定痰在肝。另一方面通过肝的病变表现判断。也就是说,通过肝的定位症状判断,症见眩晕,胁肋胀痛。视物不清,目赤肿痛。耳鸣耳聋。情志抑郁,善太息,易怒。抽搐,震颤,痉挛,麻木。少腹及阴囊牵引疼痛者,可以确定痰在肝,代表方川芎丸加天南星、枳壳。
(4)痰在心:
一方面通过咳出来的痰判断,痰色赤,结如胶粘者,可以确定痰在心。另一方面通过心的病变表现判断。也就是说,通过心的定位症状判断,症见心烦,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神昏,谵语,癫狂。心前区痛,手中指小指不用,手掌心潮热多汗。脉律不齐,口舌生疮,舌动不灵者,可以确定痰在心,代表方半黄丸。
(5)痰在肾:
一方面通过咳出来的痰判断,痰色黑,多咸味者,可以确定痰在肾。另一方面通过肾的病变表现判断。也就是说,通过肾的定位症状判断,症见腰疼,腰膝酸软,足跟痛。阳痿,早泄,遗精。男子精少不育,女子闭经不孕。生长发育迟缓,智力迟钝。小便淋漓不尽,夜间尿次数多。呼吸困难(呼多吸少),毛发稀少,牙齿松动,耳鸣耳聋者,可以确定痰在肾,代表方桂苓丸加泽泻,车前。
注意!痰停留的部位为痰传病之所,痰致使此部位病变,治疗时侧重祛痰,消除病变之因。
四,【产生痰的原因】
治疗痰证除了化痰之外,同时还要消除产生痰的原因,否则还会再生痰,没有彻底治好痰证。因此我们要掌握产生痰的原因,主要是明白其中的道理,不需要死记硬背,例如:脾气虚产生痰,其中的道理是什么?现在讲解产生痰的各种原因,请见下文:
1,肝生痰:
(1)肝郁气滞生痰:肝的疏泄功能负责疏散全身的水、津液、血液,防止他们聚积。若肝郁则肝的疏泄功能不及,肝的疏泄功能不及则水与津液聚积成痰。肝郁气滞生的痰是结痰。
(2)肝郁化火生痰:肝郁则化火,火炼津液成痰。肝郁化火生的痰是热痰。
2,脾生痰:
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则脾运化水湿能力弱,致使水湿停聚而成痰。脾气虚生的痰是湿痰。
3,肾生痰:
(1)肾阳虚生痰:肾阳主气化水液,若肾阳虚则肾阳不气化水液,致使水液停聚而成痰。肾阳虚生的痰是寒痰。
(2)肾阴虚生痰:肾阴虚则相火旺,相火炼津液成痰。肾阴虚生的痰是燥痰。
4,肺生痰:
肺通调水道主要依靠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宣发作用使水液布散到周身,特别是布散到皮毛,由汗孔排泄。肃降作用使无用的水液下归于肾,再输于膀胱,排出体外。若肺失宣发与肃降之职,则水液停聚而成痰。肺失宣降生的痰是郁痰。
5,心生痰:
脑力劳动过度,耗费心血,可造成心阴虚而心火炽,心火炼津液成痰。
注意!虽然五脏皆可生痰,但是脾是生痰之源,肾是生痰之根,脾与肾是最主要生痰的部位!生痰的部位为痰起病之源,此部位病变产生痰是因病致痰,治疗时侧重治病变部位,消除生痰之因。
五,【诊断生痰原因】
我们已经知道了产生痰的各种原因了,那么如何诊断生痰的原因呢?讲述于下:
1,诊断脾生痰:
脾气虚生痰,病人除了有痰的定性症状之外,还有脾的定位症状和气虚的定性症状。见病人既有脾的定位症状又有气虚的定性症状,可以判定为脾气虚,诊断出产生痰的原因是脾气虚。可见,只要背熟脾的定位症状和气虚的定性症状,轻松诊断出产生痰的原因是脾气虚。
(1)脾的主要定位症状:大便稀,浮肿,脘腹胀。纳少厌食,口淡无味。妇女白带多,内脏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四肢无力,肌肉萎缩,脐当中压痛,眼睛肉轮有症状。
(2)气虚主要定性症状:舌质嫩有齿痕,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活动时症状加重,脉无力。
2,诊断肝生痰
(1)肝郁气滞生痰,病人除了有痰的定性症状之外,还有肝的定位症状和气滞的定性症状。见病人既有肝的定位症状又有气滞的定性症状,可以判定为肝郁气滞,诊断出产生痰的原因是肝郁气滞。可见,只要背熟肝的定位症状和气滞的定性症状,轻松诊断出产生痰的原因是肝郁气滞。
A,肝的主要定位症状:眩晕,胁肋胀痛。视物不清,目赤肿痛。耳鸣耳聋。情志抑郁,善太息,易怒。抽搐,震颤,痉挛,麻木。少腹及阴囊牵引疼痛。脐左育俞穴压痛。眼睛的风轮有症状。
B,气滞定性症状:疼痛,闷胀,舌下静脉怒张。气滞疼痛特点是时轻时重,多呈窜痛,胀重于痛。
(2)肝郁化火生痰,病人除了有痰的定性症状之外,还有肝的定位症状和火的定性症状。见病人既有肝的定位症状又有火的定性症状,可以判定为肝郁化火,诊断出产生痰的病因是肝郁化火。可见,只要背熟肝的定位症状和火的定性症状,轻松诊断出产生痰的病因是肝郁化火。
A,肝的主要定位症状:眩晕,胁肋胀痛。视物不清,目赤肿痛。耳鸣耳聋。情志抑郁,善太息,易怒。抽搐,震颤,痉挛,麻木。少腹及阴囊牵引疼痛。脐左肓俞穴压痛。眼睛的风轮有症状。
B,火(热)的主要定性症状:发热,面赤,口苦,口臭,口渴,喜冷饮,喜冷敷,咯粘稠黄痰,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谵语发狂,舌质红,舌苔黄,脉数。
3,诊断肾生痰
(1)肾阴虚生痰,病人除了有痰的定性症状之外,还有肾的定位症状和阴虚的定性症状。见病人既有肾的定位症状又有阴虚的定性症状,可判定为肾阴虚,诊断出产生痰的原因是肾阴虚。可见,只要背熟肾的定位症状和阴虚的定性症状,轻松诊断出产生痰的原因是肾阴虚。
A,肾的主要定位症状:腰疼,腰膝酸软,足跟痛。阳痿,早泄,遗精。男子精少不育,女子闭经不孕。生长发育迟缓,智力迟钝。小便淋漓不尽,夜间尿次数多。呼吸困难(呼多吸少),毛发稀少,牙齿松动,耳鸣耳聋,脐下气海穴压痛,眼睛水轮有症状。
B,阴虚主要定性症状:舌红苔少,脉细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午间潮热,颧红盗汗。
(2)肾阳虚生痰,病人除了有痰的定性症状之外,还有肾的定位症状和阳虚的定性症状。见病人即有肾的定位症状又有阳虚的定性症状,可以判定为肾阳虚,诊断出产生痰的原因是肾阳虚。可见,只要背熟肾的定位症状和阳虚的定性症状,轻松诊断出产生痰的原因是肾阳虚。
A,肾的主要定位症状:腰疼,腰膝酸软,足跟痛。阳痿,早泄,遗精。男子精少不育,女子闭经不孕。生长发育迟缓,智力迟钝。小便淋漓不尽,夜间尿次数多。呼吸困难(呼多吸少),毛发稀少,牙齿松动,耳鸣耳聋,脐下气海血压痛,眼睛的水轮有症状。
B,阳虚主要定性症状:畏寒肢冷,精神萎靡,面色㿠白,大便稀,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舌苔水滑,脉沉迟。
4,诊断肺生痰
肺失宣降生痰,病人除了有痰的定性症状之外,还有肺的定位症状和肺失宣降的定性症状。见病人既有肺的定位症状又有肺失宣降的定性症状,可以判定为肺失宣降,诊断出产生痰的原因是肺失宣降。可见,只要背熟肺的定位症状和肺失宣降的定性症状,轻松诊断出产生痰的原因是肺失宣降。
A,肺的主要定位症状:鼻干,鼻塞,鼻流涕,咳嗽。咯痰,咯血。胸部闷痛,失音,浮肿。脐右肓俞穴压痛。眼睛气轮有症状。
B,肺失宣降的主要定性症状:肺气不宣表现为喘、咳、闷、胀、堵塞感为主。肺气不降表现为气逆、咳、呕为主。
5,诊断心生痰:
心阴虚生痰,病人除了有痰的定性症状之外,还有心的定位症状和阴虚的定性症状。见病人既有心的定位症状,又有阴虚的定性症状,可以判定为心阴虚,诊断出产生痰的原因是心阴虚。可见,只要背熟心的定位症状和阴虚的定性症状,轻松诊断出产生痰的原因是心阴虚。
A,心的主要定位症状:心烦,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神昏,谵语,癫狂。心前区痛,手中指小指不用,手掌心潮热多汗。脉律不齐,口舌生疮,舌动不灵。
B,阴虚主要定性症状:舌红苔少,脉细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午间潮热,颧红盗汗。
六,【治疗各种痰证】
我们已经掌握了诊断痰证以及诊断生痰的原因之方法,接下来就是用化痰药和化痰方剂治疗痰,分别列于下:
1,根据痰的轻重不同,选择用化痰药:
(1)轻者用半夏,陈皮,瓜萎,贝母。
(2)重者用南星,枯矾,竹沥。
(3)久者用海浮石,皂角子。
2,根据痰在的部位不同,选择用化痰药:
(1)痰在四肢,非竹沥不能达。
(2)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除。
(3)痰在皮里膜外,非姜汁,竹沥,白介子不到。
(4)痰在经络,非姜汁,竹沥不行。
3,根据痰的病性不同,选择用化痰药;
(1)湿痰,用半夏,茯苓,苍术。
(2)风痰,用天南星,佐前胡,白附子。
(3)燥痰,用贝母,佐瓜蒌,杏仁。
(4)火痰,用竹沥,佐天花粉,黄芩。
(6)寒痰,用姜汁,佐半夏,苏子。
(7)食痰,用神曲,山楂,麦芽。
(8)酒痰,用天花粉,白术,神曲。
(9)惊痰,用天竹黄,牛黄,胆南星。
(10)老痰,用海浮石,瓜蒌,川贝。
(11)气痰:用陈皮,枳壳,郁金。
(12)痰核,用半夏,连翘,贝母,枳壳,胆南星,夏枯草。
(13)痰结,用朴硝,枳实,海藻,姜汁。
4,《丹溪心法》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气顺的表现形式是气升降出入正常。脾不升胃不降意谓着气不顺,气不顺则生痰。用二陈汤升脾降胃,其中茯苓升脾,半夏降胃,陈皮理气使升与降皆畅通,甘草补气使脾与胃皆健。针对生痰的原因,用二陈汤加味,可以治疗寒热虚实,内外上下,一身之痰。
5,根据产生痰的原因不同,选择用不同的化痰法消除生痰原因。
(1)脾气虚生痰(湿痰),治法健脾燥湿化痰,用二术二陈汤,其中二陈汤化痰,苍术、白术健脾,消除产生痰的原因。
(2)肝郁化火生痰(热痰),治法疏肝泻火化痰,用柴芩温胆汤,其中的二陈汤化痰,柴胡、枳实疏肝利胆,黄芩、竹茹清热泻火,消除产生痰的原因。
(3)肝郁气滞生痰(结痰),治法疏肝理气化痰,用柴胡二陈汤,其中的二陈汤化痰,柴胡疏肝理气,消除产生痰的原因。
(4)肺失宣降生痰(郁痰),治法宣降肺气化痰,用枳桔二陈汤,其中的二陈汤化痰,桔梗宣发肺气,枳壳肃降肺气,恢复肺宣发与肃降之职,消除产生痰的病因。
(5)肾阴虚生痰(燥痰),治法滋阴补肾化痰,用金水六君煎,其中的二陈汤化痰,当归、熟地补肾阴,消除产生痰的原因。
(6)肾阳虚生痰(寒痰),《理虚元鉴》说“阳虚统于脾”,补肾阳侧重补脾阳,故治法温补脾阳化痰,用理中化痰丸,其中的二陈汤化痰,理中汤温补阳虚,消除产生痰的病因。
(7)心血虚生痰(热痰),治法导痰养心血,用琥珀养心汤(《证治准绳》中之方),其中石菖蒲,远志化痰,其余药合力养心血,消除产生痰的原因。

怪病从痰治。大家多多学习肖师的绝对干货!
脾是生痰之源,肾是生痰之根,肺是贮痰之器,肝是风痰之本。
请问肖老师川芎丸的组成是什么?  刚才查到多个版本。
您分析,看看用哪个合理就用哪个川芎丸。@广西南宁—陈

图片
图片
肖老师您好,上两图是昨天晚上让您指导的那个患者的舌照片,麻烦您抽空给指点指点,感谢!

患者女22岁,近一月中午下午突发心慌1-2次,一过性(数秒钟)同时伴有眼神的变化(轻微翻白眼)和大腿无力,严重时伴有呕吐,夜间偶发手抽动,及上诉夜间发作症状,纳可喜温饮,眠可,平素大便成形,近两天有点腹泻,月经平素正常,近2月未来月经(未孕)半月前脉浮取细,中取滑数,舌见上。

现在早晨这两天有点拉肚子,手容易热,容易出虚汗,胸闷气短倒还好,就是有时一天一两次猛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眼睛迷离一会。
从22年发现,后来就很少这样了,最近是这几天的,出现过一次。
做了其它其它检查都正常!
脑电图检查,不是癫痫。
图片
最近是什么时间的事,前几天的事。

以下肖老师分析:

图片
心慌,突发一两秒即过去,此为心律时正常时不正常,为风的善变特点在心脏上的体现,责之于肝。此外,手抽动,也主肝风。
舌下静脉太短,主血亏,停月经应该是血不足之故。
鼻翼下红,舌肺位处有芝麻裂纹,主肺郁热伤肺阴,由于肾阴统于肺,所以肺郁热不生肾阴,且金不抑肝升,肝升无制。
苔虽然不太厚,但是铺满舌面,不能不考虑是湿热,由于资料不全,现在不能肯定,需进一步搜集四诊证据,按湿热病提纲症指引的方向去搜集。
病史那么久,我看70%是湿热病,为湿热病之厥阴风木变局。
湿邪困脾则脾不升,由于黄元御说“脾升则肝肾随之亦升,水木不郁”,所以脾不升则肝郁,郁久化热,热极生风。
看舌下偏红,舌上红点是芒刺。郁火。
此人突然心慌几秒,是天麻钩藤证。
胸闷,脘痞,苔白,出汗,四肢无力,肌肉疼痛,大便稀,饮食无味,口渴不欲饮,午后潮热,这都是湿热提纲症。
病人不懂,您问具体点,比如问胃,您要问打嗝,返酸,呕恶,胃胀,有吗?
她小便正常,绝对不可能!能尿出来尿,病人即认为正常。小便晚上次数多一点,如果喝水多。
夜尿多,这是肾虚。马上继续问,判断阴虚,阳虚?
腰痛不?
手足是凉还是热?
坐时间久了腰痛。
腰疼,这么重要症状没搜集上来。还有,您再仔细问。
按顺序问,从脑袋问到脚。
肖老师稍等,患者填好我发群里。

问诊单如下:
1、头何部位痛,比如:前额,后脑勺,头两侧太阳穴处,哪个部位最痛?痛时是怎么个痛法,比如:刺痛,胀痛等,是哪种痛?痛时喜按压,还是怕按压?
答:头不疼
2、打嗝,返酸,胃胀,纳差,口苦,口干,口渴,喜饮,有吗?
答: 口干,口渴
 3、感觉疲倦,四肢无力,有吗?
答:发作的时候四肢发软,有点无力
4、喝凉水舒服,还是喝热水舒服?
答:喝热水舒服
5、腰膝酸软,颈椎痛,肩痛,腰痛,有吗?
答:腰椎两边坐时间长酸痛,腰部两边酸痛
6、手脚感觉热,还是感觉凉?
答:夏天手热,容易出汗
7,怕冷,怕热,怕风,有吗?
答:怕冷
8,好出汗吗?若好出汗,身体何部位最多?
答:夏天容易出汗,后背,额头,咯吱窝
9、心烦易怒,两侧胁肋胀痛,有吗?
答:没有
10、躺在床上,或者蹲在地上,突然起来,头晕吗?
答:蹲在地上突然起来会有点头晕
11、眼睛干,鼻孔干,口干,有吗?
答:工作一直对着电脑,眼睛有点干
12、咳嗽,痰多,有吗?若有痰,是白痰还是黄痰?
答:不咳嗽,有痰,晚上,早晨有痰,白痰
13、失眠,健忘,多梦,有吗?
答:不失眠,有点健忘,多梦
l4、大便成形吗?小便黄吗?夜尿几次?
答:最近几次早晨有点拉肚子,其他还好,小便黄,夜尿两次
15、家有电子血压计吗?测一下,将血压和心率报给我。
答:家里没有血压计,之前体检,都在正常范围
16,没到吃饭时间即感觉饥饿,有吗?
答:有时候会有,还有月经推迟快两个月了


图片
(肖老师)就以这为例,聊一聊如何四诊?望舌见舌肺位凹且有芝麻裂纹,说明肺郁热,马上问:鼻孔干吗?咳嗽吗?有痰吗?肩背痛吗?这些都是肺的症状。同时,看眼睛的气轮,以及鼻,有什么现象,四诊如行云流水,几秒钟全完成。
有痰,“脾是生痰之源,肺是贮痰之器”,说明脾虚。也说明肺宣降不利。有痰,大便稀,是脾虚。发作时呕吐,应该是肝挟胃气上逆。胃有点热。口干口渴,易饥,石膏证。

眼睛干,血虚,她应该是肝阴血虚生风。口干,口渴,是阴虚之故。
腰疼,是肾的定位症状,可以确定肾虚,手热,出汗,应该是肾阴虚。

该用什么方合理呢?
四物汤加丹参,归芍地黄汤,补肝肾力量强。天麻钩藤饮,用一部分,不必用全方。
肖老师好!临床上四物汤合养精种玉汤,与归芍地黄汤二者有些分不清,该如何取舍?
一般看到舌下血亏就常用四物汤合养精种玉汤。
肝肾阴虚重的选归芍地黄汤。
归芍地黄汤是肝与肾同时补。

图片
肖老师好!您看药物用量还需要调整的吗?
肖老师答:当归滑肠,少用点,改为当归8,桑白皮改为6,丹皮改为8,丹参少了,改为15。加苍术6,白术10,黄芩6,栀子6。
方中暗藏治湿郁,痰郁,火郁,血郁。又有平胃散之意,与黄芩,桅子构成辛开苦降,治湿热。方中又有半夏白术天麻汤之意。

复诊时,您要问:原先具有的眼干,咳痰,腰痛,口干,口渴,健忘,手热,手出汗,哪些没有了,哪些还有,以及所治的病发作没有?若发作了,是否减轻?这样您即知如何调方了。
病人多了,记不住的。写在病志上,下次翻看。

《学习·望舌诊断奔豚病绝活》

奔豚气,简称为奔豚。奔是指奔跑,豚是指小猪。奔豚是指奔跑的小猪。患者自己感觉有气上冲胸咽,犹如奔跑的小猪,故称为奔豚病。
一,【冲脉】
冲脉循行路线:冲脉起于胞宫,下出于会阴,并在此分为二支。上行支:其前行者(冲脉循行的主干部分)沿腹前壁挟脐(脐旁五分)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其后行者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下行支:出会阴下行,沿股内侧下行到大趾间。
二,【病机】
若下焦寒饮或肝气循冲脉上冲,均可发生奔豚,其寒饮或肝气循冲脉上逆,称为冲气。气循冲脉上逆,先从少腹起作痛,继而循冲脉上冲至心胸咽喉,则患者感觉极端痛苦,难以忍受,有濒死的恐怖感,因此称“发作欲死”,随后冲气渐渐平复,疼痛减轻,终至平复如常,故说“复还止”。治法虽然都是以平冲降逆为主,但是病位有在肝在肾之分,病性有属热属寒之异,治法各不相同。
三,【症状】
患奔豚气者,伴有许多兼症,常见失眠、胸闷、气急、心悸、惊恐、烦躁不安、头晕头痛、腹痛、颈椎胀痛、手麻,甚则抽搐、厥逆,或兼有乍寒乍热等,症状纷呈,令医者诊断不知所宗。我们判断是否为奔豚病?重点看“气上冲胸咽”症状,如果有“气上冲胸咽”症状,即可以确定是奔豚病,之后再看舌脉确定病位是在肝还是在肾?病性是属热还是属寒?详述于下:
(一)奔豚汤证
1,病机:奔豚汤证是肝郁之奔豚,病位在肝,病性属热。肝喜条达恶抑郁,若情志不遂致使肝气郁结,肝气循冲脉上逆,发为奔豚。其症状之所以见腹痛,是因为肝郁气结致使血脉不利。其症状之所以见往来寒热,是因为肝与胆相表里,肝郁气结则少阳之气不和。
2,望舌:由奔豚汤证的病机可知奔豚汤证肝郁气结,肝郁气结则见舌两边厚钝。由奔豚汤证的病机可知奔豚汤证血脉不利,血脉不利则见舌下静脉怒张,或结节、或弯曲。请看下面舌照片,舌两边主肝,舌两边厚钝说明肝郁气结。舌下静脉形态可以反映出血脉情况,舌下静脉怒张,或结节,或弯曲,说明血脉不利。

图片
图片
3,诊断:患者自己感觉有气上冲胸咽,如果舌两边厚钝,舌下静脉怒张,或结节,或弯曲,并且脉沉滑,即可以判定为奔豚汤证,用奔豚汤加减治疗,不用管病人是惊恐病,还是头痛病,或其他什么病,有是证用是方,药入即效。
4,方剂:奔肠汤组成李根白皮,黄芩,白芍,甘草,当归,川芎,半夏,生姜,葛根。其中李根白皮,黄芩清肝胆热,解决肝郁化热;甘草味甘,白芍味酸,甘酸化阴可以补肝阴,解决肝热消耗肝阴;当归,川芎是著名四物汤中的两个“动”药,活血化瘀,解决血脉不利;半夏,生姜和胃降逆,解决冲胃气逆;葛根升胃阳,解决胃阳弱。

(二)桂枝加桂汤证
1,病机:桂枝加桂汤证是心阳虚之奔豚,病位在心,病性属寒。因误治发汗,重伤心阳,心阳虚则气从少腹上冲,直至心下,发为奔豚,其病机与心肾两脏相关。其主症除了气从少腹上冲心下之外,当有奔豚气所到之处有不适感,甚至拘急疼痛。
2,望舌:由桂枝加桂汤的病机可知桂枝加桂汤证心阳虚,心阳虚则舌质色淡或淡紫,舌体胖嫩,舌尖区光滑,舌下静脉色淡暗,请看舌下面的舌谱。
图片
图片
3,诊断:患者自己感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至心下,如果舌质色淡或淡紫,舌体胖嫩,舌尖区光滑,舌下静脉色淡,并且脉沉迟,即可判定为桂枝加桂汤证,用桂枝加桂汤加减治疗,不用管病人是晕厥病,还是胸闷病,或其他什么病,有是证用是方,药入即效。
4,方剂:桂枝加桂汤是桂枝汤再加桂枝二两(6克),桂枝汤外有解肌祛风之功,内有调营卫,和阴阳之功。桂枝加桂汤证为过汗损伤心阳致使心阳虚,心阳虚则下焦寒气上凌心阳。桂枝加桂汤证是阴阳两虚,而以心阳虚为主。故以桂枝汤调和阴阳(即补阴阳两虚),使阴阳平复,其中甘草味甘,白芍味酸,甘酸化阴补阴虚。甘草味甘,桂枝味辛,辛甘化阳补心阳虚,再加桂枝二两(6克),一是增强方中温心阳之力,二是用桂枝平冲降逆。若有水饮,水饮随冲气而上,产生水气凌心证,水气凌心的舌谱见下,如果是脾虚生水饮用桂枝加桂汤合苓桂术甘汤,如果是肾阳虚生水饮,用桂枝加桂汤合真武汤。

图片

冲脉病,恒久不变之真经,只有三句话,哪三句话?
第一是冲脉隶于肝肾,
第二是冲脉丽于阳明,
第三是冲脉为病,气逆里急。
前两句是讲冲脉与谁有直接关系,了解则知冲脉病兼证,第三句是讲冲脉病理变化,以症状,“里”字是内,“急”是指拘挛,里急是内里挛痛。故奔豚汤证牵涉肝,胃,冲脉,症见气逆,内里痛。我们应当明白,奔豚汤证只是肝,胃,冲脉三者病理变化中的一种,还有多少种?无数,您别一听“无数”两字即吓晕了,只要明白“排列组合三者病性”,即可治“无数”个肝胃冲脉合病。奔豚汤用什么治肝?用川楝子(李根白皮代替品),黄芩,白芍,甘草,而归萸金铃子汤用什么治肝?用川楝子,元胡。两者肝的病性不同,是吧?奔豚汤用什么治胃?用半夏,生姜,葛根。归萸金铃子散用什么治胃?吴茱萸,半夏,两者胃的病性不同,是吧?奔豚汤用什么治冲脉?用当归,川芎,而归萸金铃子散用什么治冲脉?当归,两者冲脉病性不同,是吧?通过上述对比,病位未变,都在肝胃冲脉,而病性不同。您可以拆分重组两方,用奔豚汤治肝的川楝子,黄芩,白芍,甘草,用归萸金铃子散治胃的吴茱萸,半夏,厚朴,治冲脉,谁的也不用,用四物汤加丹参。为什么这样干?病人的肝,胃,冲脉的病性就是这样的。

方证派,天天背方的症状,学久了则机械死板,根本不会拆分重组方剂来应对“无数”证。

高中时,学的数学排列组合也不会了吗?不可能吧。排列组合什么?三者的病性呗。

昨晚群里发的病例“突然心慌几秒钟”,明显血虚,她冲脉血海不足,易发生冲脉之气上逆,又有“复还止”特点。病涉及肝,胃,冲脉三者,但是三者的病性,既不是奔豚汤证,也不是归萸金铃子汤证,是吧?病性不同,换马甲了。
但是套路依然是奔豚汤套路。
归萸金铃子散的套路就是奔豚汤的套路。肝、胃,冲脉三者未变,气逆也未变,只是三者病性变了。
奔豚汤证的胃不虚寒,只是气逆。而归萸金铃子散证的胃虚寒且气逆。依此类推,肝,冲脉的病性都不同!

《望舌诊断归萸金铃子汤证》
归萸金铃子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以用来治许多病。归萸金铃子汤证的病位在肝、胃、冲脉,病性是肝有郁火,胃有虚寒且气逆,冲脉血虚且气逆。举例讲解望舌判定病性,请见下文:
一,【复习基础知识】
1,冲脉循行路线:冲脉起于胞宫,下出于会阴,并在此分为二支。上行支:其前行者(冲脉循行的主干部分)沿腹前壁挟脐(脐旁五分)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其后行者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下行支:出会阴下行,沿股内侧下行到大趾间。
2,冲脉病的症状:《难经》说:“冲脉为病,气逆里急”。气逆:是指冲脉之气向上冲,里急:是指腹内拘挛疼痛。冲脉病的症状是腹内有气向上冲,腹内拘挛疼痛。
3,冲脉直接联系:冲脉隶于肝肾,冲脉丽于阳明胃。
4,冲脉病之病机:冲脉为血海,当冲脉血虚时,冲脉之气向上冲。冲脉之气向上冲则胃气,肝火皆向上冲。
二,【归萸金铃子汤】
1,组成:当归10克,吴茱萸6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法半夏10克,厚朴6克,生姜2片,茯苓10克。
2,方解:当归补冲脉血虚;吴茱萸,半夏,生姜温胃祛寒,降胃逆止呕;厚朴理气除腹胀;川楝子,元胡疏肝理气泻肝火;茯苓入阳明引诸药行下焦冲脉。
三,【举例讲解望舌】
1,病例:某男,背右侧胀、痛、硬,己有十年,久治不效。刻诊:喜欢吃热食,胸闷,呼吸困难,感觉气吸不到肚子里,消化不良,大便无力,粘马桶,寐差,小便有尿不净感觉,舌象见下面:
图片
图片
2,讲解:先辨病,后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别讲解于下:
(1)辨病:病人消化不好,说明脾胃虚,脾胃虚是患湿热病的前提条件,病人具备患湿热病的前提条件,有患湿热病的可能,首先应考虑是否是湿热病?舌有齿痕,舌苔腻,大便粘马桶,都主湿。舌质不红,苔淡黄,说明热不重,故是湿热病中的湿重热轻证,用雷氏方香化浊汤:藿香、 佩兰 、陈皮 、半夏 、大腹皮、厚朴、 荷叶。再加苍术,石菖蒲,白扁豆,增强健脾燥湿力度。
(2)辨证:舌下静脉细主血虚,说明冲脉血虚;喜欢吃热食,说明胃虚寒。病人呼吸困难,感觉气吸不到肚子里,这是吸气费劲,为肾不纳气,说明冲胃气逆;舌两边有轻微肝郁线主肝郁,舌肝位厚而饱满主肝郁化火。总之,冲脉,胃,肝三者皆病,病性分别是冲脉血虚且气逆,胃虚寒且气逆,肝郁化火,正是归萸金铃子汤证,由于归萸金铃子汤中的当归补血力度不够,故再加补血名方四物汤、丹参。病人小便有尿不净的感觉,由于肾主二阴,所以小便尿不净的病位在肾。舌根苔厚,由于舌根主肾,所以舌根苔厚说明肾排泄浊阴不利,病性为气郁,病位与病性结合是肾气郁证,用益肾解郁汤。病人胸闷,舌肺位凹,说明肺宣降功能弱,加桔梗宣肺,杏仁,枳壳降肺,桑叶清肺热。
3,处方:
霍香8,佩兰10,陈皮15,法半夏12,姜厚朴15,大腹皮6,苍术10,石菖蒲12,白扁豆10,当归12,川芎10,白芍12,丹参15,吴茱萸6,炒川楝子6,元胡8,茯苓12,肉桂5,杜仲15,山药10,山萸肉15,泽泻10,桔梗9,杏仁10,枳壳9,桑叶8,栀子8
4,效果:
开五剂,吃了两三天,大便成形,比之前好。背右侧胀,痛,硬,明显改善。
5,按语:
由于黄元御说:“胃降则心肺随之亦降,心肺不滞”,所以冲胃气逆导致肺气不降而郁滞,又由于《内经》说:“病在肺,俞在肩背”,所以肺气不降而郁滞,从而导致背痛。

图片
白大中医上舌图诊断为胸隔热郁。

肖老师舌诊就是厉害!大大提高就诊率!
舌诊配合卫气营血和脏腑别通就是厉害!
​半年前张大中医还是纯小白一个,在肖老师和曾老师等手把手的教导下,大胆临床,突飞猛进!感恩肖老师曾老师等各位老师无私分享!
(5月11日一5月20日肖老师讲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