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人深思!“国学泰斗”季羡林告诫:人到晚年,拖垮身体最快的方式,

 小桥流水1i79ra 2024-02-02 发布于河北
引人深思!“国学泰斗”季羡林告诫:人到晚年,拖垮身体最快的方式,不是抽烟、喝酒,而是常做这2件事情,希望你没有。

季羡林先生是国际知名的东方学大师,在语言学和文化学等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可是他却保持低调,自称农民的儿子,生活朴素,不追求名利,充满仁爱和真诚。他用文字去探索人生的种种问题,对于那些迷茫的人们来说,他的观点无疑是灯塔般的存在,引领着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例如,关于如何度过晚年生活这个话题,季羡林先生在他的作品《季羡林散文集》中揭示了其中的秘密:人到晚年,拖垮身体最快的方式,不是抽烟、喝酒,而是常做这2件事情,希望你没有。

第一件事是消极的情绪。

在《季羡林散文集》中,季老写下了他的人生感悟:“多少年来,我的座右铭一直是'纵浪大化,不忧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他指出人活着纵然有所不同,但那些长寿的人大致上都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就像季羡林先生一样。虽然他身体本来就弱,一生中还患过两次癌症,但他却能活到98岁高龄,这一切都归功于他积极乐观的心态。

如果我们翻阅季羡林的日记,会发现他从来不压抑自己的情绪,他嘴上总是挂着“混天下之大蛋”,时不时地吐槽一番,抱怨一下身边的琐事。即使到了晚年,季老依然乐观开朗,对生活保持着说一说二的态度。他认为:“想要健康长寿,心态平和非常重要。”与之相反,心态消极的老年人总是对任何事情抱持着愤世嫉俗的态度,他们对身边的人也是一味挑剔,不断找茬。这样的老人注定会度过不幸的晚年,因为他们只看到生活中的负面因素,怎么能活得自在呢?

第二件事是无所事事。

在《季羡林散文集》中,季老写道:“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各种境遇、万物的百态,看得通透 ,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长寿者经历过许多岁月沧桑,对于人生和众生百态有着深刻的理解,可是他们也就更容易感受到孤独和寂寞,尤其是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人,长时间的孤独感会让他们变得消沉、压抑甚至痛苦。

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可以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有趣,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就像季羡林先生一样,即使到了晚年,他依然保持了自己对学习的热爱。虽然他早就过了退休年龄,可他仍然精神矍铄,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

每天清晨4点起床,坚持不懈地工作,他的学术著作和散文竟然有1000多万字之多。也有人问他,写这么多东西,身体吃得消吗?

季羡林笑着说:“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至于我唯一能说的优点就是勤奋,每天都去图书馆,感觉自己还年轻。”

读书和写作对于季羡林来说就像空气一样,贯穿了他的整个生命。从他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道理:长寿的人大多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这些兴趣爱好,让自己心情愉悦,为健康长寿创造良好的条件。

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去世,享年98岁。尽管季羡林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生活智慧。在《季羡林散文集》中,他写道:“保持心态平衡,情绪稳定,这也是长寿的一种方法。”

这就是季羡林先生给世人传授的智慧。他用一生来感悟人生,体验人生,在领悟透彻后,将自己的体悟总结成文章,并毫不吝啬地与我们分享。

《季羡林散文集》中记录了季羡林先生对于生命、读书、人生感悟、行走、生活、处世以及生死等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的思考,最终传达了一个理念:心灵平静即是生命的归宿。

比如,“尽人事听天命”,首先要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否则机会不会主动降临到你身上。但同时要听天命,世间变化无常,因果错综,只有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的同时,保持对命运的接纳,一个人才能始终保持心态的平衡。

最值得一提的是,季羡林是个生活中的哲学家,他笔下的世界就是现实社会。他的写作从不抽象晦涩,只是描写一些日常琐事,家常饮食,和独自听雨的宁静时刻......却能让人感受到他一生的智慧,原来世界上的善恶美丑、人性复杂,早已进入他的眼中。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高压力、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常常迷失自我,找不到心灵寄托。而季羡林所提倡的平和心态和生活方式,为疲惫的人们提供了寻找内心安宁和归属感的建议。

季羡林先生的书籍销售很火爆,原因在于每个人都能在他的书中找到自己的处境,对个人的成功和思维提升都有很大帮助。

而且,《季羡林散文集》目前价格也不高,只要一顿饭的钱,就可以汲取这位国学泰斗百年智慧,可谓一举两得。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可以平静内心、找到心灵安宁和归属感的书籍,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