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读“毛选”时,我读些什么

 夏天微语789 2024-02-08 发布于江苏


煤油灯儿


原创

2024-2-617:40四川

据说清华大学图书馆统计的2019 — 2020学年借阅排行榜上,《选集毛泽东》独占鳌头,成为学子借阅最多的书籍。虽说现在大学生到图书馆借书,都是借的多读的少,但在手机信息、短视频吸引我们全部注意力,成为生活最重要的部分的背景下,这项战绩殊为不易。

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与智者对话,在智者的陪伴下,感受智者的坚强、乐观与智慧,体验智者的爱和恨,达到让自身脱胎换骨的目的。

“毛选”就是真正称得上经典的作品,是伟大事业的总结,并且意味着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它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它不光是告诉你“是什么”,教你分析“为什么”,还告诉你要怎么做。

当我读“毛选”时,我读出些什么呢?

一、读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把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体系的合二为一,这是中国几千年头一次。

且看“毛选”第一篇第一段: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再看改变整个中华民族认知模式的《实践论》说:

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那什么是世界观呢?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体的和根本的看法,决定着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指导和支配着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操守与行为准则,具有“总开关”“总闸门”的作用。简言之,即是我们带着怎样的观点、立场、方法,去观察、分析、判断周遭的世界,这样的一个管总的过程。

毛主席在惊涛骇浪的一生中战胜全部困难和对手,根源就在于他卓越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根植于中华文明肥沃的文化土壤,汲取了卓越的中华古代智慧,又吸收了西方传来的主义马克思的合理内容。

世界观决定了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认识世界,对待世界的全部出发点。

那什么又是方法论呢?

毛主席说:“世界本来是发展的物质世界,这是世界观;拿了这样的世界观转过来去看世界,去研究世界上的问题,去指导革命,去做工作,去从事生产,去指挥作战,去议论人家长短,这就是方法论,此外并没有别的什么单独的方法论。”

毛主席总能针对实际情况及时准确的分析判断,提出方向性的意见,比如,在土地革命时期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抗日战争初期即提出要打持久战,在解放战争时期提出打歼灭战,等等,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起了作用。

在毛主席的话语里,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既解释世界,讲明白“是什么、为什么”;又改造世界,指导“怎么办”,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到实践中。

二、读出辨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的表象。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把矛盾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说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主要是看你站在矛盾双方的哪一个方面。

毛主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主要手段是调查研究。1935年5月,在寻乌调查期间,他从理论上总结了调查研究与主义马克思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写下了《调查工作》一文,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比较著名的有“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在它的先头”等论断。

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说: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调查研究,简单讲,就是从问题的表象中找出真实的矛盾所在。但这还远远不够,分析问题需要系统、周密。

1942年,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他指出做分析工作的重点在周密分析:

这里所讲的分析过程,是指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常常问题是提出了,但还不能解决,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因为还没有经过这种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因而问题的面貌还不明晰,还不能做综合工作,也就不能好好地解决问题。

但真正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是对理论的消化吸收。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他说:

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在中国主义马克思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主义马克思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

分析问题的方式与能力,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式与能力。列宁说:主义马克思的最本质的东西,主义马克思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上,其关键是,不能照搬照抄、人云亦云,而是把先进的东西化作自己思维方法的一部分。

三、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灵活的手段

先说鼠与鹿。

《史记》记载,秦朝宰相李斯的心里有两只老鼠,一只是仓鼠,一只是厕鼠;当时的牛人赵高,眼里却有两只鹿:听话的鹿,与不听话的鹿。就这样,鼠与鹿,在传统社会里纠缠着,贯穿两千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变形。

鼠鹿文化导致了整个思想和社会的扭曲。

陈忠实在小说《白鹿原》里,写了一头传说中的鹿,可以倾听人的呼声,带来吉祥幸福。把希望寄托在鹿的身上,似乎是农业社会的本来宿命。

其实,陈忠实没有明说的是,有传说的一头鹿,就有现实中的许多鼠。俗话说,“谈虎色变”,那么,谈“鼠”呢,怕是“色”都没有了。

因此,对普罗大众来说,还是谈鹿好,似乎幸福有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

毛泽东试图以实际行动改造传统文化。

他高度警惕千百年来形成的思维惯性的力量,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他提到:气候变化了,衣服必须随着变化。每年的春夏之交,夏秋之交,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各要变换一次衣服。但是人们往往在那“之交”不会变换衣服,要闹出些毛病来,这就是由于习惯的力量。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他说: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斯大林曾经说过,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不正确的,应该抛弃的。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立足中国文化和现状,对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的概括。将“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这个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法结合起来,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产生出巨大的实践威力。

整部“毛选”,讲的就是科学的实践观,它以人民群众丰富的实际生活为源泉,是在实践中产生、经过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理论。

这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被有机统一起来。在实事求是的要求之下,鼠还是鼠,鹿只是鹿。

此外,在“实”的基础上,自然产生出一个“活”字来。理论知识之所以有价值,不外乎是能够指导实践。“毛选”是人生与事业的活的指南,是最坚固的底层系统和最灵活的操作手段的结合,是最基本的教科书。

那么,要怎样把这本书读“活”呢?答案是:读进去,走出来。

怎么读进去?

拿学毛泽东习的“统一战线”思想来说吧,要从不同的论述里把关于统战的论述找出来,联系起来看,把整体贯穿于其中,以统战为钩子,钩深致远,串起他关于在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坚持做好统战工作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他在青年时就说,有了学问,如同站在山上,可以看得很远;没有学问,却像是在暗沟里摸索。怎样获得学问呢?除了下苦功夫进行系统研究,还有多提出问题,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弟近年来所有寸进,于质疑问难得者多。”

另外,学毛泽东习要全面,不要片面、僵化。毛泽东这颗参天大树,成长的土壤是中国的传统、中国的社会、中国的民众。学毛泽东习思想,就要了解毛泽东的思想发展历程,读毛泽东本人的著作,了解其他人研究毛泽东的作品,甚至涉猎毛泽东读过的书,学习传统的文化和中国的历史。

怎么走出来呢?

学毛泽东习的智慧是为了实现毛泽东的智慧。毛泽东常说自己是读古书的人,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向古人“借力”,把死的事理变成了活的原则。其诀窍就是先识其大略,用“通”建立常识,然后就“先搞一个方面,没有通就钻进去,先把这方面搞清楚。后来,他闹革命了,从搞工人运动到搞农民运动,从搞政治运动到搞军事行动,无不是一头扎进去钻研。结果呢,做一个通一个,干一件成一件。

毛泽东不是一个空谈家,他的每一条理论、每一个原则、每一项策略都必然对应着中国当时社会的某一个具体问题。因此,我们在学毛泽东习时,必须善于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善于找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在学毛泽东习的抽象的思想的同时,配合他在当时环境下作出的指示、策略等,仔细分析他当时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思考他的思想在具体条件下是怎么用的。

学习的门槛本来就高,尤其是学毛泽东习思想这样的终极智慧,它从来不是读几本书记几个故事、讲得出几句大道理就算登堂入室的。读毛选、学毛泽东习思想需要内化于血液中,并用生命去体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