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天宝三载(744年),一位老人从繁杂的官场中抽身而出,奉诏告老回乡。他就是贺知章,唐朝695年(武则天证圣元年)的乙未科状元,一位身披官袍的诗人,他的离去让百官为之动容,他们齐齐送行,依依不舍。 他的船行经南京、杭州,再沿着萧绍官河徐徐前行,到达了萧山县城。那里,等待着他的,是越州官员们迎候的驿站。然后,他又坐船向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而去。那是一个二月早春的时节,嫩柳初发,生机盎然。微风吹过,仿佛是在诉说着家乡的变化与思念。 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他看着眼前的景色,感受着春天的气息,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喜悦。他即景写下了一首咏柳诗,诗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他内心的感慨与欢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 《咏柳》 贺知章〔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本诗的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以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棵柳树的秀美形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诗用“碧玉”来形容柳树的新鲜和翠绿,给人一种清新、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时,“妆成”一词则暗示了这棵柳树的美丽和精致,是自然之美的结晶。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诗用“万条”来形容柳枝的茂盛和繁多,给人一种生命力旺盛、充满活力的感觉。同时,“垂下”和“绿丝绦”则描绘了柳枝的柔软和飘逸,让人感受到它的袅娜多姿和仪态优雅。 本诗的后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精致的比喻,描绘了柳树被春风吹拂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奇特浪漫的想象力。 这句诗用“细”来形容柳树的树叶,描写得准确而细腻,很有画面感,柳叶细、长、窄的形象马上就浮现在了读者脑海之中。同时,诗人在“细叶”前加上“不知”,形成了疑问的语气,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结合最后一句的回答,那么三句就应该是设问。 “谁裁出”,这三个字似乎是拟人和比喻的综合运用,如果理解成是春天裁出,把春天想象成一个人,春风是她的剪刀,那么就是拟人。如果理解成是春风裁出,春风就好像一把剪刀,那么就是比喻。 “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对“裁出”的进一步描绘,用“剪刀”来比喻春风,形象说明了柳树与春天的关系,相当于是点明了柳树荣发的季节。这就比直接说“柳树长在春风里”,要更有艺术性,更加耐人寻味。 总的来说,贺知章的这首《咏柳》是一首优秀的咏柳诗,它通过生动的形象描写和精妙的比喻象征,表达了对柳树、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唐诗笺注》评价这首诗:“赋物入妙,语意温柔。”我亦深以为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