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皮质支受损的表现: ①对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肢重, 上肢轻。(中央前回上1/4和旁中央小叶前部受累) ②对侧下肢感觉障碍,尿失禁。(中央后回. 上1/4和旁中央小叶后部受累,其中旁中央小叶后部 是大脑皮层的高级排尿中枢,对脊髓低级中枢的抑制作用 丧失导致尿失禁) ③对侧.上肢强握和摸索反射。(额上回受累) ④淡漠,反应迟钝,缄默等精神症状。(额极 和胼胝体受累) b.中央支受损的表现: ①额性共济失调。(内囊前肢额桥束受累) ②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以及上肢瘫。(内囊膝及后肢受累,但此区还有大脑中动脉动脉供血,可无此症状) ![]() ![]() 大脑前动脉 ![]() ![]() 1.A1段 水平段。发自颈内动脉的C1段,由后外走向前内侧,至前交通动脉。 2.A2段 上行段(胼胝体下段)。为前交通动脉以后上行至胼胝体膝以下的一段,略向前行。 3.A3段 膝段。环绕胼胝体膝弯曲的一段。 4.A4段 胼周段。位于胼胝体沟内,自前向后走行,也叫胼周动脉 5.A5段 终段。为楔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的皮质支分为额底内侧动脉、额前内侧动脉、额中间内侧动脉、额后内侧动脉、胼周动脉、中央旁动脉、楔前动脉(图3-3-1~3)。其营养顶枕沟以前的大脑半球内侧面及额叶底面的一部分,额、顶二叶上外面的上部皮质。大脑前动脉的中央支:第1组为内侧豆纹动脉,包括返支(Heubner动脉)和基底支,前者供应壳、尾状核前部和内囊下部,后者供应视交叉的背面及下丘脑;第2组为胼胝体旁支,通常分为7~20支细小的胼胝体动脉,分布于胼胝体及透明隔。
![]() 水平段,自ICA分叉起始后向内侧走行进入前纵裂,止于前交通动脉,也有可叫作ACA的交通前段。该例前交通动脉短小未开放,影像上无法看到。 ![]() 又叫垂直段、上行端、胼胝体下段,从前交通起至胼胝体膝部,在前纵裂中由下往上走行,发出眶额动脉、额极动脉。 ![]() 又叫膝段,以额极动脉与A2段为界,沿胼胝体前缘向后弯曲走行。 ![]() 又叫胼周段,ACA在胼胝体沟内,自前向后走行,发出胼缘动脉。 ![]() 也叫终末段。 来源:神经病学医学网(作者:束旭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