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最偏远的新晃侗族自治县,有一个传统的民族习俗——叫过年守岁。吃完合拢宴或年夜饭后,一家人或一寨人都会围坐在炭火旁,品尝着糍粑,喝茶磕瓜子、或与对方视频,刷抖音玩存在感,大家或看春节联欢晚会,寻找小品相声的笑点,或摆弄着手机,在群里互发红包,共同享受着这份众人欢庆,喜迎新春的独特欢乐。 侗族大型合拢宴现场 当凌晨的钟声敲响,天边或泛起了鱼白,这个时段正好是开门接福和辞旧迎新的时刻。孩子们最为兴奋,因为压岁钱往往会在这个时间点出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会给小宝贝们“意思意思”,亲朋好友们也会在群里发发红包,让亲朋们在群里互抢。 你抢我发的,我抢你发的,看谁的手脚快,运气好抢得多,这种方式不仅是相互祝福与问候,更是一种真情的传递。当然,抢红包也有它的规矩,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甚至会玩不下去。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长辈还是晚辈,既然到群里一起玩抢红包的游戏,都要遵循游戏规则;契约中有不同的规定,由族群里最有权威的首发第一个红包,红包无需大小,有能力条件好的就多发,差点的就少发,没有硬性要求,发得多的有两位数,少的也有几元钱,甚至几分钱的也有,大小都不等。发红包前,由发红包者制定抢红包的游戏规则,抢红包的就按发红包的人所说的规则去执行。有的族群规定:在首轮红包发放中,手气最佳的人接着发下一个红包,这是最公平和合理的方式。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奇葩”的规定,譬如规定抢得最少的人发下一个红包,这可是又打又罚。不过,机灵的人也会有应对措施,他会把控群里有多少人就发多少个红包,且每个红包定格在一分钱。这时,就会乱套,大家都抢到一分钱,既分不出手气最佳,又不能明确谁发下一个,有些厚道的就会主动的发放下一个。但发这个一分钱红包的人就会被大家数落和围攻,被说成老奸巨滑!不能容忍的会撂上一句:狠话“今晚的晚饭钱就差你这一分钱了。”但情商高的人会回复:“谢谢你非常慷慨的红包,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有的游戏规则令人啼笑皆非,就是红包出现谁第一个抢,不管你抢到多少,就得发下一轮红包。这样的规则显然是让下手快的年青人忍着性子静下来,否则,先抢到就得发下个红包;但若踌躇不抢,下手慢了红包就被会他人抢光,确实真的考验人;总之,这种游戏如同赌注,要么赢,要么输;参与者要以平常心去对待。在我的家族群中,人们分布在湖南的长沙、冷水江、怀化、芷江和新晃。从外公那辈下来,七大姑八大姨已经发展到了数十人。外公几年前去世时已经90 有余了,留下了五世同堂的儿孙。大家平日各忙各的,没有喜事互不打扰。但逢年过节,大家都会相继在群里出现,彼此吆喝:“近来可好?身体还硬朗吗?吃饭了没有?”趁着节假日彼此嘘寒问暖,好不热闹。到了抢红包的环节更是热闹非凡。红包在手机里飞出飞进,大人小孩一同上阵,参与这场新春赛事。有的人为了不是最佳手气,到群里抢红包不前不后,也不用发红包而炫耀;有的人却为多抢几分钱成了手气最佳或因快了0.02秒成了第一个开抢的人而被一个接着一个地发下个红包而垂头丧气。抢红包一直要持续到凌晨,大家都感觉有些倦意了才肯收手。总之,抢红包的环节既有欢喜又有忧,最能体现多愁善感的是小孩子,他们的得失最能显现在脸面上,那种得失的交替转换,让悲喜交加表情时隐时现,最终还是以压岁钱的红包这个利益最大化把他们带入了梦乡。 守岁的夜晚总是充满着温馨与祥和。除了上述的礼仪习俗成为守岁的常态外,侗乡人还有为已故老人上香烧纸、敬烟敬茶、祭酒肉上供的习俗。此外,侗乡人守岁时打闹年锣接春也是一大亮点。寨子里的年轻人敲着铿锵有力、花样百出的锣鼓闹春。敲累了,好客的主家会做东,客套地邀请大家一起吃宵夜。宵夜不是很复杂,在火铺上烧起大火,把放有水的锅子端到撑架上,把过年用的猪肉切上一大碗或将做好的蒸菜一起倒进锅里混搭,外加几壶红糖米酒就OK了,大家在锅里开心的呷,既呷出了年味,又呷出了友谊。大家同饮迎春酒,或猜拳划令,或唱酒歌,或摆龙门阵,讲述外面世界的趣事。仿佛要把一年未讲完的话一次性全部掏出来似的。外出打工两年的蛋蛋中途没回过家,今年回来了。看到同伴们聚集在一起,他也不想失去这个机会,哄着老婆说出去转一圈就回家。没想到一出来就是大半宿,老婆在家里闷得慌,几次催促都没回去,赖着跟大伙在一起。蛋蛋吃宵夜时喝得有些迷糊,今晚估计是发挥不了兴致了,可能还会遭老婆嫌弃。不过,蛋蛋情商高,他会哄老婆开心,况且一年只有一个30 夜,不在乎这一晚的云雨之事,他老婆应该会能理解的。然而,蛋蛋回去并不是去哄老婆,也没安静的躺下,而是在凌晨一点多就把家里的大门打开,燃起了鞭炮,还念念有词地高喊道:“初一开门迎新春,金龙送财进家门。家人做事样样顺,老婆越活越年轻......”在他的影响下,原本睡意正浓、惭惭安静的村子,一下子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陆陆续续开起了财门,响起了激烈的爆竹声。爆竹声声在侗乡山寨持续了许久,让沉睡的村子一下子被惊醒,整个村子在灯光的作用下焕发出了生机。这就是新晃侗乡守岁的过程,到处充满着温暖、祥和与欢乐。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用各种方式迎接新的年岁的到来,传承着族亲的情感,也孕育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作者简介】 张龙飞,笔名张珑辉,侗族,爱好写作。怀化市作协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新晃县文联副秘书长、县作协秘书长、新晃侗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报告文学就会会员。曾在《人民日报》《湖南日报》《中国乡村杂志》《湖湘文学》《大上海文化》《上海文坛》《天津散文》《贵州文学》《首都文学》《四川文学》《天府散文》《军旅诗行》发表作品800余篇;2000年、2003、2017年分别获得中共新晃县委宣传部“十佳优秀通读员”称号。多篇作品曾在大赛中获奖。其中2020年参加湘鄂黔桂渝五省诗词文化艺术节暨“抗疫复工”感动中国(怀化)诗歌散文摄影大赛,获得散文组一等奖;同时获《怀化日报》“百姓记事”一等奖。2022年撰写的难忘天津《狗不理》获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办的“城市记忆”主题征文获优秀奖,同年,还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获全国侗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等奖。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关注指导《新时代文学社》公众号平台!为提高刊文质量和编辑效率,现将相关要求提示如下: 如果出现内容错行现象,是因为手机使用者字号设置问题所致,与编辑无关,请周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