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学不仅是理论,更是生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战胜自己。遇到困难和挑战如何解决,这就是阳明心学的价值所在。本文寻找阳明心学与现代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等理论的共同点。 一、王阳明心学三大重要观点 阳明心学有三大重要观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整理摘编:时英平】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是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从认识论上来说,它强调心在认识中的主导作用;从方法论上来说,它重视实践和躬行践履;从价值观上来说,它强调知行合一。 “心即理” 这是王阳明对“理”的定义。“理”是事物的规律,即“天理”。在他看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而这些规律就是“理”。人的心就像一个宇宙,天地万物都在这个宇宙中运行。这个宇宙中万事万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人的心也不例外。 王阳明认为,心即理。人要想认识、把握这个世界,就必须以内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致良知”就是让人以心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让内心达到纯粹无私欲和不受任何外界影响的境界。 “致良知” “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就是要每个人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本心,要有自我意识,这也就是“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的境界。王阳明认为人的良知就是天理,的具体表现形式。人们通过“致良知”而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本心,这也就是“知行合一”的源头。 “知行合一” 他认为“知”与“行”是一物之两面,是一个整体,不可偏废,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在其著作中,王阳明反复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他指出:“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王阳明主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行合一并不是两回事”,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行而不知,是为不行。知与行合起来才叫'知行合一’。否则就成了两回事,一种是真知,一种是假知。” 二、现代心理学的一些理论 心理学有三大目标: 第一,帮助人类解除痛苦;第二,识别与培养有天赋的人。第三,帮助人类追求幸福。 心理学通过对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进行陈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一方面为揭示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积累知识,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以及生活质量。心理学有公认的三大目标: 第一,帮助人类解除痛苦,心理健康等级较低的人情绪较为波动乃至极度的焦虑、绝望或愤怒,对生活、社交和工作能力带来很大影响;第二,识别与培养有天赋的人,其中稳定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是领导力的重要方面。第三,帮助人类追求幸福,积极情感、追求流畅体验、发掘个体的优点、追求有意义的目标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体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提高自我价值和生活质量。 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它是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整合。具有代表性的有ABC情绪理论框架。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解读,这种解读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化思考”(automatic thinking)机制的影响。所谓自动化思考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行动发出已经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而是按照既有的模式发出。或者说在某种意义上思考与行动自动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假思索地行动。正因为行动是不假思索的,个人的许多错误的想法、不理性的思考、荒谬的信念、零散或错置的认知等,可能存在于个人的意识或察觉之外。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将这些已经可以不假思索发出的行动重新带回个人的思考范围之中,帮助个人在理性层面改变那些不想要的行为。 艾利斯(Albert Ellis)提出了认知的“ABC情绪理论框架”,即:真实发生的事件,人们如何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其所遭遇的事件和人们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此事件的情绪结果。他用这个框架来说明人们的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是理性的,则情绪是正常的;相反,如果人们的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是非理性的、扭曲的,则人们会逐渐发展出不正常的情绪、情感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人们有正确的认知,他的情绪和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他的认知是错误的,则他的情绪和行为都可能是错误的。 认知行为理论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认为外在的行为改变与内在的认知改变都会最终影响个人行为的改变。 积极心理学的美德优势 关于人类的美德优势,其实早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那里就有一套系统的论述。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有三类美德。一是身体美德,包括面貌长相、身体健康等。二是知性美德,就是在思维和智力上的长处,比如善于规划、易于掌握问题重点等。最后就是品格美德,简称品德,也有学者称此为道德、德行。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品格美德中,有四种美德是人的基本美德,它们就是谨慎、公正、节制和勇气。拥有这四种美德会使人善良、快乐和富足。 积极心理学的两位奠基人马丁·塞利格曼和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曾邀请了全世界50多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从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广泛的哲学、宗教和文化体系中,分析出人类社会普遍认可的六大美德,然后通过心理测量的标准,遴选出与这六大美德相关联的24项优势。这24项优势不仅出现在成人身上,也出现在孩子身上。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未来成就都有特别大的意义。 这些美德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既来源于“人之初,性本善”,与生俱来,也都可以在后天通过培养进行提升,并且这六大美德24项优势可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但我们都知道人与人是不同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人能够将这24项都成为他的优势。有的人可能在智慧、节制上多一些,有的人可能在勇气、人道等方面更加突出一些。我们所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找到自己标志性的美德优势,重点地发展、培养。 NLP逻辑思维层次模型 爱因斯坦说过:“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问题在本层思维无解时,需要向上一层思维寻找答案。 NLP逻辑思维层次模型将思维分为了6个层次,从下往上分别是: 第一层:精神层/愿景层 这一层的思维模式: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我如何能改变世界? 这个世界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精神层/愿景层,因为他们思考的是与这个世界的关系。精神层超越了个人得失,开始探索如何对他人、社会、甚至全人类产生影响。这个层次的思考核心是'利他',即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为他人和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 三、王阳明心学与认知行为理论 阳明心学有三大重要观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前面例举了一些现代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如:ABC情绪理论框架、NLP逻辑思维层次模型和积极心理学的美德优势。 阳明心学与现代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等理论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 1.认识论上来说,强调内心在认识中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发生问题,不要把原因全部归结于外部,需要不断反思自己核心理念的合理性。 2.从方法论上来说,需要重视实践和躬行践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 3.从价值观上来说,需要强调知行合一,并统一到天理良知,需要认识到人类内在美德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