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支好笔

 明心见悟 2024-02-19 发布于河北

  1. 开会的时候,一支好笔很重要,本子上写写画画,出水流畅,尽享丝滑,笔好使,写出字来,也显得顺眼。网上搜,各种款式型号,眼花缭乱,三菱和施耐德的中性笔,还没用过,要不囤俩?不过,以我的经验,买回来新鲜几天,也就感觉不好用了,或许笔记本该换了。
  2. 两晋的历史基本通读一遍,回头再看资治通鉴原文,不再一头雾水,基本上能读的进去。半文半白的《两晋通俗演义》,也读起来津津有味了。对我来说,这是正确的顺序,先从通俗读物入手,了解主要历史事件和重点历史人物,先混个脸熟。柏杨在白话版资治通鉴里说,长达一百三十六年的“五胡十九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没有几个史学家能把这段历史弄得清楚。即令是更专业的史学家,如果不是专攻“两晋史”的学者,也同样弄不清楚。甚至,即令是专攻“两晋史”的学者,因为传统治史方法有严重缺点的缘故,也说不清楚。听他这么说,我心里放心了。不是咱脑子糊涂,而是这个时代实在太乱。
  3. 为什么读完通俗历史读物,再读资治通鉴就感觉顺畅了呢?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资治通鉴》是唯一的一部使读者对五胡乱华留下深刻印象的巨著。这也是柏杨说的。不管是谁写那段历史,主要参考资料还是资治通鉴,等于说教科书太难懂,先看参考资料,打下基础再啃原著。通鉴虽好,确实严肃,正襟危坐,读来心力耗不起,很难进入状态。三国,魏晋,南北朝,连续的乱世,为啥喜欢看乱世,牛人多如牛毛,豪杰如同走马灯。
  4. 剑桥中国史的风格,可以让你发疯:公元311年,这个匈奴的汉王朝攻取了京师洛阳,生俘了汉族的皇帝。当这位好奇的匈奴皇帝问他的汉族对手事情怎么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时,这个不幸的受害者感到必须以完全出以天意作答,他说:“大汉将应乾受历”,这就是假定汉朝的历数可垂之久远。为啥非要七拐八绕,不能直接说,汉赵皇帝刘聪问晋愍帝司马炽,或许,对他们来说,至于具体是谁,并不是重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