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I时代人才特质与教育(3)

 课程教学研究 2024-02-28 发布于浙江

读《AIGC重塑教育:AI大模型驱动的教育变革与实践》“第二章”的思索之三:

“特质三:高敏感度

敏感度是指人类对自身和外界的感知、理解、反应和适应的能力。敏感度可以帮助人类捕捉和把握信息、机会等,从而做出更好的判断和决策。敏感度也可以帮助人类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从而实现更好的合作和共赢。”

【思考】敏感度的背后可能存在着直觉思维、灵感思维。但是其机制仍是个迷——科学角度没有能说明白的事。它目前看是“非理性的、非逻辑的”存在状态,是AI无法模仿的。

“提升敏感度的方法

(1)提升信息素养:在信息洪流中抓住灵感之舵。

(2)提高情商:握稳情绪之舵,在人际交往中找寻平衡

(3)提升艺术和哲学素养:点燃审美之火,启动思辨之轮

这种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体验生活的美好,激发和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有助于我们更明智地思考和抉择,完善我们的人生观。”

【思考】掌握的信息越多,则可能建立的“联系”就越多,这就可能带来超越常规的创新。

情绪稳定、合作能力强,对于创造和创新实践的意义是巨大的。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创造都是合作的结果。

而艺术和哲学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升级我们的思维,从而助力人的创新。

所以,我们需要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在AI时代,高敏感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素质和能力。通过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情商、艺术和哲学素养,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AI时代的挑战和抓住AI时代的机遇。”只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对这一素养的培养所知甚少,也不是很重视。所以也因此更需要强调和强化这一点。

所以,我们要注意“在AI时代,道德和情感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我们要教育孩子理解和尊重多元的价值观,学会在道德和情感问题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从三个特质看,AI时代的人才素养更重要的是情感和实践方面的能力的提升,知识方面的学习的积累已经退居到次要地位了,因为它可以借助AI咫快速而准确地获取。

因此,AI时代需要我们的学校进行从重知到重行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重大转型。

一个重要的启示是:在AI时代,教育要思考AI能为我们做什么,更需要思考AI不能做什么。我们的教育就需要聚焦于AI不能做的,而人能做的,从而培养有在AI时代存在价值的人。这样,人类才不会被自己的创造物——AI所取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