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脾丸,它竟然还是这么多病的克星!不得不看

 豫西南客的书馆 2024-02-28 发布于陕西
 归脾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是一剂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药方。但是,最新的研究显示,归脾丸不仅仅能健脾安神,还能治疗很多疾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归脾丸的来源】

宝佑元年(1253年),南宋的医家严用和,字子礼,南宋庐山人,集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而这本书里比较著名的一剂药方是:“济生肾气丸”也就是归脾丸的前生。

但是严用和的方子还没有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明代太医院的院长薛立斋又给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这样就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丸了。

【中药处方】

名称:归脾丸

处方:党参80g 白术(炒)160g 炙黄芪80g 炙甘草40g 茯苓160g 远志(制)160g 酸枣仁(炒)80g 龙眼肉160g 当归160g 木香40g 大枣(去核)40g。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用法用量: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摘录:《中国药典》

图片

【归脾丸的功效】

归脾丸适用于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种出血等症。

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药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现选介如下:

1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有临床报导,本方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获得显著效果。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或好转。

2治疗神经衰弱

据报导,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神经衰弱患者多例,均获佳效。用法:每日服药2次,每次9克,1周为1个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经服药1~2周后,耳鸣、失眠及精神倦怠等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据观察,病程较短的疗效优于病程较长者。

3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

本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多例,亦获得满意效果。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周为1个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多位患者服药10~15天后,诸症显著减轻,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效应

4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据报导,有人采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25例,其中,治愈者20例(症状全部消失),占80%,好转者5例(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部分消失),占20%。服药时间最少者12天,最多者31天,平均18.5天。用法:每日服归脾丸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5治疗脑外伤综合征

本人以归脾丸为主辅以西药治疗脑外伤综合征患者93例,经用药30~45天后,痊愈者58例,占62.4%;显效者32例,占34.4%;无效者3例,占3.2%,总有效率为96.8%。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6治疗冠心病

据报导,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冠心病患者31例,经服药20~30天后,心慌、胸闷、胸痛等自觉症状消失,食欲明显增加,舌上瘀点消失,心电图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用法:每日2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7治疗高血压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心血不足、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者18例,经用15~24天后,诸症消失,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随访6个月至1年,患者均感觉良好,血压稳定。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

8治疗缺铁性贫血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缺铁性贫血26例,用药30天后,以血象检查评定疗效,其中:显效者18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2.3%。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9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

有人应用加味归脾丸加昆布、海藻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7例,该组病例均经多种检查,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贫血。连续服用加味归脾丸3个月后,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基础代谢、吸碘试验及血清T3、T4含量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见复发)4例;好转(服药期间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均有明显改善,但停药后效果不稳定)1例;无效(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71.4%。用法:每日2次,每次9克,3个月为1个疗程。

10治疗慢性苯中

有人用归脾丸加味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苯中毒患者27例,其中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达半年以上,血象恢复正常2个有以上)6例;好转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个月以上,血象接近正常1个月以上)21例。用法:归脾丸每日2次,每次9克,3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11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39例,经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24例,占87.1%;好转者3例,占7.7%;无效者2例,占5.2%,总有效率为94.8%。用法:每日3次,每次15克,开水冲服,15天为1个疗程。

12治疗顽固性失眠

有人应用归脾丸加味治疗气血两虚型顽固性失眠患者39例,结果治愈32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13治疗氯氮平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有人报告40例,结果痊愈30例,显效6例,进步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个月为1个疗程,白细胞上升至正常后,即可停服。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用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是否对症方可用药!

 

“睡眠十忌”,记住了你也能一觉到天亮!
 经常有读者咨询睡眠的问题,影响睡眠不光是身体层面的因素,诚然,身体状态是最大的影响,但经常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害,毕竟睡不好,放松不了,身心怎么能好。所以,分享以下十点必须注意。

你有多久没“一觉睡到自然醒”了?

我们一生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睡不好让人精神恍惚,身体也会闹脾气。

其实,失眠不仅困扰着现代人,在没有电子产品的古代,老祖宗也有睡眠问题。

面对失眠,古人会怎么做呢?其实古人睡眠有“十忌”,赶紧跟着老祖宗学学睡觉的智慧吧!

一忌睡前思绪万千

宋代蔡季通《睡诀》里就言:“先睡心,后睡眼”,只有静心,才有助于睡眠。睡前有心事、想事情,就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兴奋等情绪,从而引起入睡困难。

睡前最好不要考虑问题,可听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调整情绪。

二忌睡前说话

古人言“食不言,寝不语”,睡前说些影响情绪的话题,是导致失眠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女性,很容易因为这些话题整夜失眠。

说话声音本身也影响休息,特别是对患有睡眠障碍的人。因此,睡前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很重要。

三忌睡时开灯

人体入睡按照易卦的说法,为“明夷”,即日入地,天晦暗。“明夷”这个卦,上坤下离,意为太阳落山降到大地之下,人们便睡觉。由此见,入睡是一个引阳(对应光亮)入阴(对应黑暗)的过程。

现代医学也认为,黑暗的环境会刺激大脑褪黑素的释放,使人快速进入睡眠状态。

四忌饮酒饱食

古人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睡眠为阴主静,如果睡前饮酒饱食,会刺激脾胃加速运转,使身体脏腑得不到休息,身体则难进入睡眠状态。

图片

五忌蒙面睡

古人有“夜卧不覆首”的说法。睡觉时用被子蒙住头,可能引起呼吸困难,难以入睡。

六忌当风而睡

《琐碎录》中说,卧处不可当风,否则“恐患头风,背受风则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可当风及坐卧露下。”

睡眠时人体生理机能减弱,抵抗力较差,虚邪贼风这时候就容易趁虚而入。

建议睡觉时别直吹空调或风扇,也别睡在开窗、有冷空气对流的地方。

七忌张口呼吸

孙思邈说:“夜卧常习闭口。”这是很好保养元气的办法,而张口呼吸不但会吸进灰尘,并且极易使气管、肺及肋部受到邪风的伤害。毕竟口是用来吃饭和发声的

八忌睡中憋尿忍便

因为“肾司二便”,长时间憋尿忍便不仅让自己身体难受影响入眠,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肾脏功能。

临床中也发现,经常憋尿的人,对膀胱也有很大的危害,尿液倒流可能伤肾,严重还会伤心、伤脑。

九忌贪睡懒觉

晚上熬夜叫“耗伤阳气”,白天起不来是“封杀阳气”,因为日出阳气生,如果不早起,身体的阳气就不会生升,会导致想睡时又睡不着的状况。尤其对于有失眠问题的人,睡懒觉反而会加重失眠。

要尽量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睡眠时问长短可根据年龄、习惯和感受等自我调整。

十忌特殊人群仰睡

对正常人来说,仰卧可使颈椎、腰推及全身伸展和放松;但对于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而言,仰卧会加重打呼噜症状,使呼吸暂停更严重。

此外还忌卧室过大,不宜超过十五平。

寒气在哪,病就在哪!坚持做两件事,把你体内寒气统统赶出去!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常常遇到这些问题:

一年四季总是手脚冰凉,怎么捂都捂不热?

后背发冷,出痘痘,关节疼痛?

平时特别怕风怕冷,经常感冒?

吃一点偏凉的食物,经常腹痛腹泻?

如果你有这些症状的话,就说明身体中的寒气很重,需要想办法去除体内的寒气。

一、中医解读“寒气”
许多人知道,自然界的寒热是一个温度概念,它的本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其实,人体的寒热也与之类似,只不过中医认为,机体由气构成,这团气“动则生热,静则生寒”。身体有寒实际上是气机偏于静止,活力不足的表现。
体寒的人往往比较怕冷,手足冰凉。脾胃有寒,便不敢吃偏凉的食物,经常腹痛腹泻;肾有寒,除腹泻以外还会小便清长;肝有寒,可能会气逆产生呕吐感,或头顶痛等。
经常会听到中医说寒气入体,其实这并不是专业的中医术语,不符合客观事实,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寒气,而寒气入体也只是一种比喻而已。比如一个人的身体受寒了,而寒气入体只是比喻受寒的症状,然后通过中医的方法来改善这种状态,简单点说就是驱赶寒气。 
二、“寒气”的来源,你清楚吗?
寒气的来源有很多,总体可以分为内寒和外寒。寒的本质是气机静止,内寒就是因体弱造成气机无力运动,一般伴有虚证表现,如气短乏力,面色白等;外寒是由于外界寒气侵犯到机体,使机体内部的气机受阻,运行缓慢,这种情况一般会有两种发展趋势:体质虚弱者会向寒的方向发展下去,而体质壮实者,正气会和外寒争斗,争斗过程中伴随气的运行加速,会表现出热象来,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寒邪“郁而化热”。

寒证分为外寒和内寒!
1、外寒:对应的心理是“外环境的残酷、不好、不足、多余”。如:地震,企业倒闭,亲人患病而导致的以“不足,多余”为主的心情,对应外寒。
外实寒:“外面多余”而导致不好。如:自己想做一件事,但遇到了来自外界的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
外虚寒:“外面不足”而导致不好。如:自己有一个很好的研究成果,但因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而得不到推广。
2、内寒:对应的心理是“内环境的残酷不好、不足、多余”。如:家庭、单位或自己的身体不好而导致工作干不了。
内实寒:与“自己”有关的,“多余”导致了“不好”,这种心情导致内实寒。如:认为得病不好,因患病而心不平。
内虚寒:与“自己”有关的,“不足”导致了“不好”,这种心情导致内虚寒。如: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没干好;老同志的工资该涨没涨,该给没给,当年找对象想找好的,漂亮的,但觉得自己不行,想得到又认为得不到,这种是内虚寒。
三、“寒气”到底藏在哪儿?
寒是百病之源,寒生六淫,风、暑、湿、燥、火皆由寒气所生。寒气蓄积,初为外感,表现为风寒、风热、风湿、暑热、暑湿、秋燥等不同现象,而其根源是伤寒所致。中医常说寒气重,寒气到底藏在哪儿?

图片

1后背的寒气
人体背后的寒气,直接积存在膀胱经中,长期的堆积会在背后形成一层厚厚的脂肪,这些脂肪有一部分就是变了质的体液长期累积而成。
2头顶的寒气
通常头顶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肤,用手按压时是硬硬的感觉。头顶的寒气直接堆在头顶上,堆积得多了,会形成一层软软的物质,摸起来像有一层海绵垫。头顶的寒气更严重的会在前额左侧或右侧形成硬硬的肿包,到医院诊断时医生会认定为骨质增生,这是寒气用固态的形式积存的物质。

图片
3正面的寒气
正面的寒气,上半身会积存在肺经和其经别(经络的分支)中,这两组经别在人体胸前中线的两侧。正面的寒气也会积存在胃经中,胃经从眼部下方一直延伸到脚趾,在大腿正面是最容易积存寒气的部位。严重的胃经寒气堆积,会使大腿正面形成一层硬而厚的组织,使得大腿的伸缩发生问题,而造成行动不便。这种疾病很少医生能够诊断出和胃有关联,经常成为难以医治的疑难杂症。
图片
4侧面的寒气
侧面的寒气则积存在胆经中,只要寒气侵入人体,这个部位都无法幸免。胆经的寒气有时会在大腿外侧形成一条条的横纹。由于寒气的物质会阻碍经络的流通,使寒气堆积的部位附近,细胞所产生的垃圾无法排出,寒气和垃圾累积多了就会使大腿外侧显得特别地胖。
由于这些废物不是人体的组织,因此会在组织之间流动,如果这个人喜欢运动,大腿部位寒气和组织废物所形成的垃圾会往下流动,转而堆积到小腿肚上,形成萝卜腿。
通常男人较女人活动力大些,因而女人多数堆在大腿外侧,男人则大多堆在小腿肚上。这种现象就是前面所说寒气造成胆经阻塞的原始原因,也就是胆经的寒气堆积造成胆功能受阻,再造成吸收的障碍。敲胆经一方面能刺激胆经,强迫其分泌胆汁;另一方面使这些堆积的废物能够流动,进而排出体外。
四、身体寒气重,如何逼出来?
寒气藏在身体这么多地方,可是贻害无穷呀!远离“与疾病比邻而居”的生活,拥有健康的身体,驱寒势在必行!
驱寒最好的方式是做艾灸。艾热能够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身体寒气重可以艾灸以下几个穴位治疗:
图片
1、曲池穴:这个穴位的位置主要在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适当的艾灸这个穴位还能起到调理气血跟祛除风湿等功效,对于气血淤积跟胸中烦满等症状也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2、合谷穴:此穴位属于大肠经的总开关,艾灸这个穴位还能升清降浊跟宣通气血等作用。主要是把点燃的艾条距离穴位3到5厘米,还一直艾灸到局部微微发红跟有热感,每天用一次就行。
3、解溪穴:此穴位属于胃经底部经水的外散之外,适当的进行艾灸能起到祛除全身痰湿之气的作用,还能很好的缓解下肢水肿等症状。
4、足三里:这是一种有多种功效跟外散之处,而且在双腿的膝盖外下方三指宽的凹陷处有一个,适当的艾灸这个穴位还能很好的祛除体内的寒湿之气。可以使用艾灸盒或者手持艾条熏灸法,每次连续艾灸10到15分钟就行。
中医学的经络理论认为,五脏六腑自足三阴经(脾、肝、肾)始,踝部以下有66个穴位。在中医看来,热水泡脚如同用艾条灸这些穴位一样,有推动血运、温煦脏腑、健身防病的功效。现代医学测定,人脚的温度保持在28-33℃时感到舒服。
每天若泡脚15分钟就能发挥保健作用,如把双脚浸入到4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中,约15~20分钟后头痛会明显缓解。这是因为双脚血管扩张,血液从头部流向脚部,可相对减少脑充血,从而缓解头痛。对于感冒发热病引起的头痛,热水泡脚还有助于退热。
如果在泡脚同时能不断用手按摩涌泉穴及按压大脚趾后方偏外侧足背的太冲穴,还有助于降低血压。因此,坚持科学的足疗,尤其对于缓解现代城市人群易发的各种职业病,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泡脚的好处!
1、促进血液循环。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远,而负担重,因此,这个地方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尤其是对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泡脚是一个极好的方法。
2、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很多人都做过足疗,按摩师点压我们的脚时,会感觉痛疼、酸胀,这种情况基本上可以说明我们相应的反射区脏腑有问题。所以,当我们做完足底按摩后,会感觉浑身轻松。同时,人体脚上有6条主要的经络,包括三条阳经(膀胱经、胃经、胆经)的终止点,和三条阴经(脾经、肝经、肾经的起始点,都在脚上,因此,泡脚也等于刺激了这六条主要的经络。
3、对多种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俗话说:“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可见泡脚的作用很大。尤其是现代社会,空调的大量使用,再加上人们普遍爱吃凉的食物,所以体内多寒湿,通过泡脚,可以加速体内排寒。
上面内容就是我们为大家介绍“身体寒气重”的相关内容,大家看完以后对祛除体内的寒湿之气有帮助 。
建议大家除通过艾灸法、泡脚进行调理之外,平时还要远离潮湿寒冷的环境,才能加快康复的速度。日常中多吃属性温热的食物驱寒,如羊肉、山药、桂圆等,多喝姜茶,少吃生凉食物,避免加重体寒。

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只能手术治疗吗? —— 朱良春先生妇科疑难病治验
治疗妇科疑难疾病(良恶性肿瘤、囊肿、不孕不育等)的经验及效验自拟方。1

“复方蜂房汤”预防子宫绒毛膜上皮癌

复方蜂房汤,由蜂房、当归、泽兰、炮穿山甲各9克,丹参、生山楂各15克,茯苓12克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5剂为1疗程;

并做尿妊娠试验,如已转为阴性,即可停服;倘仍为阳性,可服第2个疗程,并加入半枝莲20克。

一般药后会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若数量不多,无需停药,亦不需止血。

如停药期间,阴道又见不规则出血,而尿妊娠试验仍为阴性者,可按月经不调辨治之。

按:凡葡萄胎经过刮宫1-3次后,尿妊娠试验仍为阳性者,需预防子宫绒毛膜上皮癌之萌生,可用复方蜂房汤内服,以防患于未然。

2

“宣癃汤”治产后癃闭(尿潴留)

产后因尿道括约肌痉挛而致潴留者,用验方“宣癃汤”(蝉蜕30克,生黄芪20克,当归、麦冬、王不留行各10克,肉桂3克,另用益母草60克煎汤代水煎药)。

一般多在服药4小时后自动排尿。

蝉蜕本为散风热、定痉搐之佳品,但重用之,则利小便之功甚著,《纲目》有“退阴肿”之记述,张锡纯更明确指出有利小便之功;

故认为是“开上泄下”、“提壶揭盖”的作用,经动物实验证实,蝉蜕能降低横纹肌紧张度,增强肌张力,因而促进排尿。

我曾用蝉金散(蝉蜕、鸡内金、车前子,等分为末)每服6克,1日2次,对风水及其他水肿,均有利水消肿作用。

3

“海马温肾散”治女子宫冷不孕

女子宫寒不孕,多为肾阳不振,冲任亏虚,怯冷倍于常人,少腹有冷感,性欲减退,苔薄质淡,脉细软弱,结婚数年而不孕者,用善于温壮肾阳、暖宫调经之“海马温肾散”(海马四对,炙研极细末,每服1.5克,1日2次),连服1~2个月,多能收效。

按:海马为海龙科动物,斑海马、刺海马、克氏海马除去内脏的全体,性温,味甘微咸,入肾经,是一味温肾壮阳、调气和血、祛瘀生新的佳品,所以《本经逢原》认为它“可代蛤蚧”。

《本草纲目》对其功效叙述最为全面:“暖水藏,壮阳道,消痛块,治疔疮肿毒。”

《药材学》指出它能“温通任脉,用于喘息及久喘。”

认为这些论述,符合临床实际。因其有温肾助阳、兴奋强壮的作用,不仅能促进性欲,治阳痿不举,女子宫冷不孕,而且对老人及衰弱者之精神衰惫,服之有转弱为强,振奋精神之功效。

4

输卵管阻塞

婚后不孕,排除男方不育因素,经碘油造影证实为输卵管不通或不畅病变者,可用活血化瘀、散结通络之品,乌贼骨、茜草、当归、赤芍、三棱,莪术、穿山甲、路路通、水蛭粉。

一般连服1~2个月多能奏效。经期暂停服用。

5

“水蛭粉”治卵巢囊肿

治卵巢囊肿可用活血、化瘀、利水之水蛭粉,每服3克,早、晚各1次,经期暂停服用。

一般连服2~6个月,包块可缩小或消失。

6

“归桃理冲汤”治卵巢囊肿

深究张锡纯之“理冲汤、丸”之意,合二为一,加减创新,自拟“归桃理冲汤”。

药用:生黄芪30克,党参、当归各20克,炒白术,鸡内金、怀山药各15克,炒白芥子、三棱,莪术各10克,桃仁(连皮尖)、刘寄奴各18克,水蛭胶囊1~2克(分3次吞),配合“外治妇瘤散”治疗各种卵巢囊肿,多收满意疗效。

外治妇瘤散:由阿魏、生南星、参三七、海藻、归尾、王不留行、炒小茴组成,共碾粗末,干粗末装入长15cm,宽10cm细白布袋内,干敷神阙穴偏小腹,外用绷带固定。

按:

理冲汤:生黄芪9克,党参6克,于术6克,生山药15克,天花粉12克,知母12克,三棱9克,莪术9克,生鸡内金(黄者)9克。

用水600ml,煎至将成,加好醋少许,滚数沸服。

主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室女月闭血枯,男子劳療,脏腑癥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

理冲丸:水蛭30克(不用炙),生黄芪45克,生三棱15克,生我术15克,当归18克,知母18克,生桃仁18克(带皮、尖)。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开水送服6克,早晚各1次。祛瘀消癥。主治症同上。

7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属癥瘕范畴,多由“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而致。治当活血化瘀,消癥散结。

药用水蛭、鬼箭羽、蒲黄活血散瘀;三棱莪术破瘀结;穿山甲、鳖甲、牡蛎,软坚消癥;参、芪补气,使瘀血去而新血生。

一般连服1~2个月,多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肌瘤逐步缩小,乃至消失。

8

“理冲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

治疗子宫肌瘤,善用张锡纯“理冲汤”加减。

基本方:生黄芪30克,党参、生白术各15克,怀山药、鸡内金各18克,三棱、莪术各6~10克,天花粉30~60克,海藻20克,甘草6克,生贯仲25克,穿山甲粉(套胶囊)4.5克。

经行崩冲加花蕊石30克,且以自拟“外治妇瘤散”配合内服汤药提高疗效,速其消瘤,疗效卓著。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这味药,能把土地的精髓都吸收了,帮你培元固本

有的药要在土里长很多年药效才好,比如人参,比如三七;有的药只在土里种一年,而土地要休息很多年才能慢慢转肥,这是地黄。不禁让人感慨,中药是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医师开方,和患者吃药,都要满怀感恩,要珍惜药材,使之发挥最大作用。

中药也有圆运动——地黄(节选)

图片


1.药用来源
地黄是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属多年生草本地黄的根茎。一般秋末10到11月采挖。新鲜地黄刚挖出来是黄颜色,所以叫地黄。它晒干以后,它颜色发黑发亮,闻上去有点香,尝起来味道有点甜。
在古代,我们选好的地黄是拿上一桶水或者一盆水,把地黄往水里一扔,飘在上面叫“天黄”,半浮半沉的叫“人黄”,沉在水底下的叫“地黄”,这个地黄就是上品。因为地黄栽种的时候,一般我们就是把根茎倒栽在土里,它是入土就可以生。长法有点像土豆马铃薯。地黄它喜欢光线好的地方,还有喜欢疏松的肥沃的砂质土壤。它既怕旱又怕涝。还有一个特点古人形容地黄“性如贪狼”,一般种植之地,种一年土就没有什么肥力了。古人说叫“土就憔悴苦”,大概过5到10年以后,土地才慢慢转肥。
所以如果是种地黄是不能连着种的,今年种了以后明年就换,种别的庄稼。它的一个别名叫“地髓”,骨髓的髓。可见地黄它可以吸收地的精气,所以我们用它来补人体的内脏效果就很好。
它主要产地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原产地在河南怀庆府,所以叫怀地黄。这是河南的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现在主要都是栽培。这是一个概述。
2.药象与性味
地黄的性能和药理法象有什么特点呢?生的地黄是味甘、性寒、质润、其性降,主要归经是脾、肾经。因为它颜色黄,味道甜,而且多汁,它黄颜色粘在手上都不太容易洗掉,所以生地黄或者干地黄一般认为叫“脾之肾药”。
但是如果把它用酒,黄酒九蒸九晒以后变成熟地黄,它的性味发生了变化,它变成了一个甘、微温、质润,也是降,重点归经归到了肾。古人说叫“肾之脾药”,其实主要在脾肾二脏,重点是在肾。
3.直接功效
3.1助肾封藏,培元固本
我们经常说人体的肾如同一棵树的树根,本就是根的意思,它可以把肾的精气,五脏六腑的精气,都可以固藏到肾中去。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它可以治疗肾精不足,肾阴虚导致的很多虚证。比方说中老年常见的骨质疏松症,小朋友的“五迟五软”证,还有肾精不足、骨髓空虚的脊髓空洞症,脑髓不足、脑转耳鸣证等等都可以用。
具体用法上,一般来说是女性多用生地,男性多用熟地。这为什么这样用?因为男性肾阴虚的多,女性血虚加血分有热的多,所以用法上略有区别。如果差不多阴虚、血虚、或者有热,生熟地可以一起用,这是地黄主要的直接功效。
4.用法用量
熟地黄或者生地黄,它是药食两宜的一个品种。我们在民间经常用地黄鸡、地黄鸭,就是跟鸡或者鸭一块炖,也可以炖猪肉、牛肉、羊肉,炖汤喝。也可以酿酒,地黄酒。还有可以跟小米或者大米一块煮稀饭,叫地黄粥。那么鲜地黄一般可以内服,也可以煎成膏,熬成一个膏方喝,现在冬季可以用生地黄或者熟地黄来熬膏,可以内服。
在我们日常临床过程中,用的很多的是治疗五官科的病,比方说地黄来明目,可以用生地黄加一些黑豆,或者加一些菊花来洗眼睛。眼睛特别干涩,比方说干眼综合征,除了在内服的一些滋补肝肾的药之外,可以用局部治法,就是可以外敷,或者用一些药做成一个贴剂,贴在眼睛上或者敷在眼睛上,睡觉前敷上,第二天早上把它去掉,对眼睛非常好。
也有固齿的一个用法,比方说我们用一个擦牙方,生地黄跟牙膏和一起用来擦牙龈或者刷牙。如果牙齿松动可以用生地黄捣汁,咬在松动的牙齿下面慢慢的含咽。
生地也可以间接的乌须发,乌须发的用法可以外用,加点生姜汁外擦发根的白处。如果整个头发全都已经白了,有的孩子他是头发长的褐色,不是黑色,或者是发黄、发红,总而言之就不黑。我们可以用生地黄煮汁,加点桑叶或者薄荷叶或者侧柏叶给他洗头。经常洗洗,他头发慢慢就可以变黑。
如果有阴虚内热的耳鸣,可以用生地黄塞到耳朵里面去(编者按:小编看到这里简直惊呆了,我刚读到一篇文章介绍了耳鸣的小验方,就是胡老师讲的这个方法),这就是它非常灵活的用法。在骨伤科如果跌打损伤,比方说有骨折了或者筋断了,我们首先要把骨折对位、对线,把筋先连好,然后拿生地黄熬成膏,可以外面把它敷上,促进骨折的愈合和筋伤的愈合。 
生地黄还可以治疗疮疡,治疗一切疮疡,特别是乳腺的疮疡。乳痈可以用生地黄外敷,应该用生的最好,或者用生地黄捣汁外擦在患处,凉了放上去,热了以后就赶紧换掉。治疗疮疡效果很好,不停的换。
生地或者熟地的剂量一般用多大呢?外用根据情况,内服一般是10克到30克,个别的时候可以用到60克以上。如果患者阴虚的很厉害,我们可以用上3两、4两。但是用的剂量越大,它越容易出现脾胃的问题,这是尤其要注意的。

5.误用医案
我们介绍几个医案。有个女性患者,她是中医爱好者,三十几岁。她到处喜欢养生,她不知道听哪说的,包括网上说的也是,说喝这个四物汤好。她觉得她贫血,她有血虚,她需要补血。她自己整了点四物汤。她配的就是生四物汤:生地、赤白芍、当归、川芎各十克,每天煮水喝,每天煮水喝。她大概喝了一星期以后,就不想吃饭了,肚子胀得不行。而且大便一天三四次,甚至五六次。她就特纳闷,跑到我们这来看。
我们这一看她的舌脉,我说你脾胃的寒湿太重,因为她的右手的关尺全是粘涩紧这种脉,而且这个左尺也比较,就是沉取也没根。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这个患者既有阴虚,同时她还有脾胃寒湿这种情况。我们是不能直接用生地或者熟地给她滋肾阴的。为什么?这个中焦的湿不去,你补不上去,这个女性就这样情况。
我们接着这个情况以后,我们先用香砂养胃这个方,或者用芳香化湿的。既要治胃的湿还要化脾的湿,脾胃两个地方一块治。给她调理了一两周以后,她的寒湿去掉。再建议她用一些滋肾水,养肝血,同时选健脾化痰的方,就是用逍遥散,或黑逍遥散(就是逍遥散加熟地或者生地)加减,经加减调理了一个月左右。这个患者逐渐的血也补上了,她的副作用也去掉了。这是典型的误用。
还有一个小伙子是个大学生,他本人也是学中医。他听说熟地黄可以补肾水,因为他经常学习熬夜,他就用熟地黄来想补一补他的肾阴。他就吃的六味地黄丸,同仁堂产的一个大蜜丸。他每天吃每天吃,也是吃了大概两个星期以后发现不对了。他肛门周围长了一个疮,到肛肠科一看,叫肛痈。告诉他准备手术,等长熟了以后做手术,把脓放出来。他一听这是怎么引起的,他说我也不吃辣子。我也没有干别的什么事情,为什么会长这么个病?
最后找我们过来一看,你看这就是误药。有的人经常把六味地黄丸当饭吃,作为一个保健品,这是非常危险的。六味地黄丸它其实很容易助湿生热,因为这里面用的熟地。它是湿,如果是本身他体内,这个患者就有湿,这可以湿郁化热。也有的患者是一个阳虚加寒湿,那么这个主要是助的寒夹湿,包括痰。有的人吃完六味地黄丸以后,痰特别多,肚子特别胀,这都是一些的副作用。
我们在这里面给大家建议用生地或者熟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中焦情况。中焦如果没有寒湿,没有气滞,没有痰饮,这时候才可以考虑使用。这是我们说的地黄的一些典型医案,大家可以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