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想要走得更高更远,就一定要学会向内归因,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你的身边应该也有这样一类人: 日子不好过,怪出身不好、没有靠山,却从未在意自己是否足够努力; 职位没提升,吐槽老板不识人,实际工作中又敷衍了事; 言语没分寸,出口伤人不自知,却埋怨他人孤立自己。 只是,这样的你,凡事都从外界找原因,意识不到本身的问题。 无论走到哪里,都改变不了现状,也无益于自身的成长。 有人说,人这一辈子,都在和自己较劲,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贵人也是自己。 世间之事,妄图世间万事顺应自己,是一种内耗,尝试改变自己去适应世界,却是一种成长。 比精神内耗更可怕的,往往是你的受害者心态,唯有向内归因,人生才能走向成功。 

太多人,败给了“乌鸦定律”森林里,乌鸦准备搬家,特意向朋友白鸽告别,白鸽问乌鸦为什么要搬家? 乌鸦说:“小动物们都嫌弃我的叫声难听,见面都躲着我,甚至有人一见我就捂住耳朵,我实在待不下去了。” 思索片刻的白鸽劝说道:“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不去寻找自身的问题,无论你搬到哪里,都会面临同样的尴尬?” 乌鸦听完,陷入了深思…… 这就是著名的“乌鸦定律”。 它告诉人们:凡事归咎他人,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学会反思,才能改变现状。 你有没有发现,大多数人遇事的第一反应都是向外归因,寻找借口,推卸责任。 生活中,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工作遭遇批评,第一反应是领导找茬,而不是自己没做好; 伴侣指责自己,就会觉得是伴侣“神经质”,而不是审视自己做过什么; 老师“状告”孩子的不是,先是怀疑老师的做法,而不是了解事实。 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情无法妥善解决,反而陷入了负面情绪的怪圈。 心理学上,把遇事一味从外界找原因的人,称为“外责型”人格。 这类人格的人,大多败给了“乌鸦定律”。 因为他们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不考虑自身状况,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更有可能加剧矛盾。 有句话说:“弱者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疯了;强者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想就通了。” 蹉跎岁月中,我们要学会万事向内寻求因果。指责别人前,先看看自己的言行是否合适,不合适就先行更改。 他人提出意见,先不要急着反驳,想想他人这样说的原因,再决定如何回应。 一味寻找他人的不足,只会让自己沉浸在负面情绪里,找不到问题的真正缘由。 唯有学会自省,才能摆脱消极心态的桎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真正拖垮你的,是受害者心态稻盛和夫创立京瓷时的一段经历,给无数读者带来了很多的启发。 京瓷创立不久,稻盛和夫就和计算机的巨头企业IBM,签订了一份2500万件精密陶瓷的生产订单。 当时京瓷的所有员工齐心协力地生产,很快,交付了第一批20万件精密的瓷器。 但遗憾的是,他们被告知产品不合格,所有产品都被悉数退回。 公司受这件事影响,其他的项目也相继暂停,一下子陷入了绝境。 无法完成订单,将面临巨额的赔付。 但在生死攸关之际,稻盛和夫召开了公司会议,要求全体员工迎难而上,力求超越。 他带领团队,反复打磨生产工艺,死磕技术,终于在多次技术改进后,达到了IBM生产要求,完成了交付。 面对这件事,稻盛和夫说:“抱怨再多、委屈再大,都不如先把工作做好,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的心态。” 确实,生活中难免遭遇沟沟坎坎,伴随而来的,会是一些负面心态。 很多人会因为这些负面心态,埋怨事情的结果,通过抱怨他人,发泄自己的不满,总觉得自己才是事件的受害者。 殊不知,拉开人和人之间差距的,往往正是一个人面对问题时的态度。 因为真正拖垮你的,不是那些所谓的困难,而是你的受害者心态。 心怀受害者心态,只要遭遇什么,都会把自己置于弱势一方,认为外界才是那个漏洞,应该为自己的不幸负责。 只是,怨言再多,也找不到解决方法,更脱不了困境。 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的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万丈深渊。” 因为弱者只会向外求果,而强者向内求因,心态稳定积极,专注解决问题。 遇到困难时,把自省置顶,抱怨置后,才是处理事情的最好的方式,才能将苦难转化为一笔人生财富。 

学会向内归因,你就赢了人这一生分为三个阶段: 刚开始,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 后来,发现改变不了世界,就尝试改变别人; 直到最后,终于明白:别人也很难改变,那就只能改变自己。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一个人想要走得更高更远,就一定要学会向内归因,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与其怨恨不公平,埋怨不合理,抱怨不如意,不如学着从下面几点去改变自己,改变消沉的现状。 1、改变思维模式,“向内”思考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说人类有两种思维: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人,遇到挫折,一切成果止于抱怨;成长型思维的人,遇到问题,反躬自省,积极应对。 或许试着改变思维模式,“向内”思考,学会反思,生活未必就会一团糟。 面对客户的指责,想想根本的原因,方能对症下药; 面对伴侣的抱怨,尝试彼此多沟通,方能增进感情; 面对孩子的叛逆,多多包容,陪伴孩子一起度过那些必经的叛逆路。 生活中的困难,大多是我们向外寻求原因,找不到真正解决的方式。 而从固定型思维转变到成长型思维,是人生的一次觉醒,也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改变心态,停止抱怨 作家刘同说:“如果你觉得生活对你做了恶作剧,也许这是你停下来反省自己的好机会。” 生活中的很多事,凡事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容易消耗自我,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成长。 既然如此,何不先停止抱怨,尝试改变一下心态? 工作不顺,想想态度是否端正,方法是否正确; 感情不顺,想想是否是自己忽略了伴侣的感受; 孩子出问题,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是否问题源于父母。 试着放下“受害者心态”,停止对外界的指责和怨怼,深省问题本质,从自身开始改变,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3、改变习惯,行动起来 习惯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进而影响一个人的生活。 很多问题,总盯着别人的缺点,习惯为失败找借口,疏于行动,是无法改变现状的。 殊不知,一味追究他人不是,不如多想自身问题;一味反省,不如付诸行动去改变。 正如有句话说的:“悲观者埋怨刮风,乐观者静候风变,而务实者调整风向。” 只有行动起来,不好的事情才能有所转圜。 

古希腊的一位学者曾提到:“使我们幸福的,主要是我们自身之内的原因,而不是自身之外的原因。” 找到内在的因素,然后调整计划,行动起来,你想要的,自然会乘风而来。 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被“乌鸦定律”裹挟不前进的人呢? 作者简介:鲸落,富书团队作者,一个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富书第4本新书《屏蔽力》正在热销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责编:青允,排版:闻溪,校对:闻溪、Jen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