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先楚从副团长干到分区司令,只用三年时间,此后因何突遭雪藏?

 where5 2024-03-01 发布于四川
Image
Image

1946年春节前后,韩先楚率抗大学员第一大队,顶风冒雪到达东北,旋被上级任命为南满根据地第4纵队副司令员,而此时他的老战友和老部下刘震,已经是北满主力第2纵队的司令员,职务反差很是强烈,至于“旋风司令”名号的打响,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韩先楚在东野的起点并不高呢?

Image

韩先楚上将

还有一个奇怪的情况,抗战胜利后,战力强悍的新四军第3师3万余人挺进东北,成为东北我军最初的绝对主力,师长兼政委黄克诚更是出任了西满区军司令员,以及后来的东野第二兵团政委,级别明显高于普通的纵队司令员。

众所周知,新四军3师其实是“老八路”的队伍,前身是八路军第115师344旅,再往前捋,那可是威名赫赫的红25军,这支部队涌现出来的名将如云,比如徐海东、韩先楚、刘震等等,为什么军政主官换成了井岗山下来的黄克诚呢?

原因比较复杂,首先是红25军军长、红军15团长、八路军第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自1938年起便重病缠身,是年8月即被迫离开部队,回到延安休养,病情稍有好转后,调新四军担任支队司令员,但1941年以后再度病重休养。

如此,全面抗战刚刚爆发不久,八路军主力第344旅更换军事主官已不可避免,这是客观事实。

Image

徐海东和警卫战士

01

第344旅意外爆发“张、兰事件”

1937年8月,徐海东的红军15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时,只编有两个主力团,分别是张绍东担任团长的687团(副团长田守尧)、陈锦绣担任团长的688团(副团长韩先楚),开国大将黄克诚出任副旅长,实际负政委的责任。

可惜两名首任团长的结局都不太好,其中688团的陈锦绣同志于1938年战场牺牲,而687团的张绍东,本是湖北红安籍的红25军老战士,历任红25军的战士、班长、连长、团长等职,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已升任军团主力红73师师长。

从职务晋升的速度之快,不难看出,张绍东必然是徐海东的爱将,不料对这个人,徐大将倒有些看走了眼。黄克诚在建国后回忆说,红25军敢打敢拼那是出了名的,作风硬朗尤善冲锋,长征路上杀得各路军阀部队胆寒。

但在华北对日作战以后,优点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弱点,即在日军的优势火力下,344旅在抗战初期的作战风格仍没有改变,难免吃亏。

Image

344旅政委黄克诚

至1938年初,344旅已经先后跟鬼子打了九仗,部队减员非常严重,奉命转移到河北平山境内整补,张绍东眼见干部战士伤亡较大,思想上出现波动,苦闷和悲观情绪同时上头,偏巧身边还有个坏人:团参谋长兰国清。

兰国清其实来自中央红军,是参加过长征的原红3军团干部,不过此人生活作风非常不好,几乎是吃喝嫖赌样样不落,部队在平山休整期间,由于暂时没有战事,兰国清就开始拉着张绍东“享受”起来。

吃喝玩乐没有钱,兰国清就怂恿张绍东,带着部队违反政策胡乱“打土豪”,而抗战爆发以后这是被严格限制的;发现团长情绪低落,兰国清又介绍了一个地主家的女儿,与张绍东勾搭成奸,总之这个张团长跟着参谋长一起堕落了。

Image

115师师首长

没有不透风的墙,组织上发现这二人的问题后,准备进行调查处理,不料提前闻得风声的张、兰二人,却抢先决定叛逃,并于1938年3月25日夜里,裹挟687团部分干部战士,擅自离开部队企图叛变革命,这就是抗战初期著名的“张、兰事件”。

事件发生后,上级责成团政委吴信泉带人追赶,大部分被蒙蔽的指战员最终也选择归队,只有张绍东、兰国清率少数人逃跑了,主力团团长叛逃影响有多坏?因此徐海东旅长得知消息后,急火攻心当场吐血。

八路军总部非常重视,朱总司令亲临344旅整顿部队,并任命副团长田守尧(后牺牲)接手687团,同时也严肃批评了旅、团的政工干部,未能及时掌握部队的思想动态,作为旅政委的黄克诚,自然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

徐海东的病情加重,与“张、兰事件”有直接关系,不得不离开了指挥岗位,那么此后由谁来领导344旅呢?

Image

合照

02

韩先楚终于执掌344旅

最初接替徐海东职务的是名将杨得志,原为115师343旅的685团团长,徐海东病重前他已升任344旅副旅长,旋被任命为代理旅长。

至1940年初,杨得志奉命率689团、690团东进,开辟冀鲁豫根据地,344旅的军事主官再次更迭,终于换成了韩先楚。

韩先楚在八路军刚刚完成改编时,出任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其优秀的指挥能力早已被委军认可,抗战初期更是发挥出色,至1938年已经晋升该旅新建的补充团团长(即后来的689团,690团则为旅特务团)。

由于战功卓著,1939年韩先楚再晋344旅副旅长,因此杨得志率部向东单独发展以后,红25军出身的韩先楚,终于被任命为344旅代理旅长,此时该旅已经发展到7000余人,是八路军的绝对主力。

Image

三任旅长、代旅长韩、杨、刘上将

在抗战初期的三年多时间里,344旅的军事主官更换确实比较频繁,但是政委一职却相对稳定,自1937年10月起,黄克诚同志便一直是344旅政委,后来还兼任了政治部主任,期间与徐海东旅长、杨得志代旅长、韩先楚代旅长,都搭过班子。

如果不出意外,韩先楚正式成为344旅旅长毫无悬念,也极有可能成为新四军第3师的副师长(甚至师长),那么在进军东北之初,至少是第一批“东北五虎”的纵队司令员,职务不可能低于的曾经的下级、后任344旅旅长的刘震。

而职务落后直接原因,是韩先楚自1941年起,突然在抗日战场上销声匿迹了,首当其冲的原因,是韩先楚代旅长跟旅政委黄克诚之间,在怎样带部队的问题上,发生了矛盾,而且矛盾还挺尖锐。

Image

合照

344旅出现“张、兰事件”以后,黄克诚非常痛心和气愤,吸取之前的教训,他着手下大力气对部队进行整肃,加强指战员的思想教育,审查历史不清楚的干部,凡是与“张、兰”熟悉的同志或者部下,也都受了些株连。

黄克诚大将性格耿直且脾气倔强,他认准的事情就会坚持下去,可他毕竟不是红25军出身的干部,对344旅的铁腕整肃,自然引起了部分干部战士的不满,包括韩先楚在内,都是经历过当年鄂豫皖“肃反”的,对此心有余悸,思想上颇有些抵触。

于是韩先楚和黄克诚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爆发了,黄克诚强调整肃部队实属必要,韩先楚则认为“张、兰事件”只是个别行为,不能因此把整肃扩大到整个344旅,军事和政治主官就这么杠起来了。

期间的1939年冬,韩先楚率344旅在129师的指挥下,曾参与了“邯长公路破击战”,揍得日伪魂飞魄散。1940年2月上旬,八路军总部为统一太行山以南地区的作战指挥,决定成立八路军第二纵队,事情突然变得复杂起来了。

Image

开国大将黄克诚

03

韩先楚奉调回延安学习

第二纵队暂以总部副参谋长左权兼任司令员,黄克诚任纵队政委,统辖第344旅、决死第3纵队(相当于旅)、新编第1旅、河北抗日民军第1旅、第129师独立游击支队等部队,换句话说,黄克诚跃升为韩先楚旅长的直接上级。

两个月以后,八路军第二纵队也奉命挺进冀鲁豫边区,与冀鲁豫支队等部合编,成立冀鲁豫区军,杨得志任第二纵队司令员,黄克诚任纵队政委兼冀鲁豫区军司令员,第二纵队辖第344旅、新编第2旅、新编第3旅及河北民军第1旅,另区军辖第1、第2、第3分区军。

也正是1940年4月底,根据黄克诚的提议,韩先楚被调任新编第3旅旅长兼冀鲁豫区军第3分区军司令员,344旅则由韩先楚的老战友刘震接手,并被正式任命为旅长,以开国上将唐亮为政委。

Image

开国上将刘震

能够担任旅长兼分区军司令员的职务,军史上表述为“成为独挡一面的将领”,而实际上,新编第3旅多由地方武装升格合编而来的:包括344旅特务营、赵谭支队、冀鲁豫支队的独立大队和豫北大队等,部队面貌和战斗力远不如344旅。

笔者个人的感觉,韩先楚未能在344旅就地转正,反而改任新组建的旅级主官,很难说与黄克诚之间的矛盾无关。

即便兼任的分区军司令员一职,更多的工作是组织和发动地方武装,并不符合韩先楚的指挥特点,多少有点屈才了。

因此从1940年春天起,韩先楚的情绪确实不高,期间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包括344旅、新编第1旅),共12000余人南下华中地区,先后又合编改称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纵队等番号,一直到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

而韩先楚率新3旅留在了冀鲁豫,在杨得志司令员的指挥下,继续坚持敌后抗日斗争,失去了在344旅和新四军第3师继续晋升的机会。

Image

我军战士

对于这位战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用,延安方面当然是有数的,1941年2月间,新3旅旅长兼冀鲁豫第3分区军司令员韩先楚,突然接到了前往延安学习的调令,并于3月间顺利到达宝塔山下。

为什么调韩先楚去延安学习呢?自1940年百团大战以后,在日军疯狂的报复和“扫荡”之下,华北抗日根据地进入到最困难的时期,当然也包括冀鲁豫区军,这期间八路军在敌人的重重封锁下,粮弹至为困难,到了天天吃黑豆、吃榆树叶子的地步。

同时,在日军重兵围攻之下,八路军损失也极其严重,整体减员不低于10万人,营团级甚至是分区军司令员级别的干部,被敌合围后英勇战死者不在少数,这一严重情况持续到了1942年底。

Image

黄克诚和3师干部

关于这段历史,开国少将丁盛的回忆很能说明问题:“这时候,毛主席把上千老干部调回延安,一是保存了力量,再是思想水平提高了,这个不得了,大家都很理解党中央、毛主席的方针政策,毛主席这个决策太英明了,思想一致就好说了”!

也就是说,在华北敌后游击战最残酷的时段,延安调回了一大批重要干部,既是对他们的保护,也是为了参加整风和学习,准备重点培养。

期间召开了著名的“七大”,全党全军统一了思想,对于确立正确的路线和未来夺取全国胜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韩先楚先后在延安军事学院高干队、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

1944年,韩先楚毕业后受命到绥德担任“抗大”总校第一大队大队长,该队学员均是由前线调回的团级干部,1945年10月底,再奉命率500多名学员和200多名家属,挺进东北。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韩先楚在第4纵队担任副司令员仅一年多,即于1947年9月升任第3纵队司令员,其后更是越战越勇,历任第军40军长、第12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授上将军衔。

Image

叶帅和韩上将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