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如何治疗“三阳合病”?《伤寒论》以“三阴三阳”,概括人体阴

 小枫林舍 2024-03-03 发布于福建


《伤寒论》以“三阴三阳”,
概括人体阴阳/脏腑/气血之生理
及发病之正邪进退的病理变化特点。

因人体盛衰,病邪强弱,病势进退,
常有“合病”“并病”。

在三阳,有太阳阳明,
太阳少阳,少阳阳明之合病。

明写“三阳合病”治法,
例如:
1)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
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
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此例,虽写三阳合病,
其证以阳明为主。邪热盘踞阳明。
口不仁,面垢,谵语,腹满,自汗。

唯身重,遗尿,
是太阳/少阳邪热亦存之征,
阳气出入受阻。
以白虎汤,清去阳明邪热,
太阳少阳邪热亦失,可见三阳一源三岐矣。

例2)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
但欲眠,自合则汗”

此例但写其证,未与投方。
分析:
脉浮大,上关上,
浮大带弦意。
三阳脉见。
神昏,倒则汗出,是阳邪侵袭,
不才思忖,当投柴胡桂枝汤,
若阳明阳微结,有烦或渴。
加与栝楼根。





含生
甲辰正月大
十九明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