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浅注》(260-262)(阳明病篇完)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3-05 发布于甘肃

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这一条是讲阳明湿热发黄证。

伤寒七八日了,在表的寒邪入里,化热了。怎么知道寒邪化热了?因为病人身黄如橘子色,这就是阳黄,即湿热发黄的症状反映。这是因为病人体内本有湿,得了伤寒证,证候一时没好,寒邪入里,受湿所蒙化热,湿热困中土,显出土之本色所致。由于中焦有湿热之邪,三焦便不通利,那么小便就困难;同时由于湿热困于中焦,腹就微满。怎么办?茵陈蒿汤主之。方中茵陈去黄,栀子通利三焦之热,助茵陈去黄于小便,大黄清三焦之热,助茵陈去黄于大便也。

2021/7/26

261.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栀子柏皮汤方

肥栀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这一条也是讲湿热发黄证。

只不过这一条的阳明热已经侵犯到下焦,何以知之?仲师在这里没直接说,但是间接说了,为什么我们会这样认为?因为,这一条是接上一条而来,上一条是讲热在中焦,有腹微满,这一条没有,腹部的问题没有了,或不明显了,那就提示热过中焦;另外,这一条强调发热,发热是主要症状,为什么会在这一条单单点出来发热?因为这个发热特殊一些么,如果是阳明发热,仲师不会讲,为什么?大家都是跟仲师这么长时间的弟子啦,阳明发热是老生常谈,不必要去点出,这么这么特特地点出来发热,就说明这个发热不同于阳明里实热,而是热犯下焦的虚热,虚热重的人会躁烦,当然轻一些的不会烦,那么怎么办?清利下焦热是必须的,于是仲师开方栀子柏皮汤。方中黄柏主要是清下焦热的,用栀子祛湿,甘草调和脾胃也。

2021/7/27

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一升,切 生薑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这一条,还是讲发黄证。

不过这一条的发黄证兼有表证,也即外有表邪闭郁的伤寒,内有瘀热。注意这个瘀热,是里热+湿,因为惟体内有湿,里热才被瘀住,才称为瘀热。为什么这里仲师称其为瘀热而不叫湿热?那是因为湿热,是湿大于热,湿困住热了,热不会发;而瘀热,也有湿,但热相对来讲大些,热还可以发,只不过是被湿瘀住,但没并困住不发,还能发,因此这个病有发热,表有发热。在表,还有表证;在里有瘀热,瘀热在中土,则身发黄,怎么办?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麻黄发汗解表邪,连轺即是连翘根,现在用连翘替代是为解表热。也许朋友们看到这里会犯困惑了——既然在表有伤寒表证,那怎么表还有热?这是因为,在表的伤寒证这个寒是外寒,外寒袭表,寒郁在表;而表之热,这个热是里边那个瘀热,里热被内湿所瘀,它要发,发在表造成表热,因此这个病人的发烧,一定会有两方面因素,一个就是伤寒证的发热,一个是里边的瘀热。方中用杏仁是利肺气的,赤小豆清热利湿解毒,大枣+生姜调脾胃,生梓白皮性苦寒清热用的;炙甘草补五脏气,同是调和药性。

2021/7/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