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洋阿姨讲桂本伤寒论1-18讲(10)

 ZDW的图书馆 2024-03-06 发布于湖北

江洋阿姨讲桂本伤寒论第17

日期:2012-01-07讲于时方天地群

时方英子()14:19:03

各位学子,下午好。现在开始上课。解读桂本伤寒论第十七讲。

伤暑,发热,汗出,口渴,脉浮而大,名曰中暍,白虎加人参黄连阿胶汤主之。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黄连三两,阿胶二两。

伤暑,是病名,其中包含了许多暑病之证,不仅仅是本条后面直接列出的几个证。伤暑二字,结合前面讲过的内容,我们就大致知道清暑益气治法这个一般指导用药原则。

发热,是太阳证。但是脉大,是阳明脉。说明不是前条讲的一般的暑病,是素热之人外感暑邪,透发了内热,所以一开始就出现脉大,出现阳明脉象。口渴、汗出,是阳明证,但是如果同时出现身热,才是标准的阳明经证。这里是未至身热,而仍处于太阳病的发热阶段,比阳明病要轻浅一些。

口渴、汗出、脉大,加起来就是白虎汤证。白虎汤证,与石膏证,往往并没有多大区别,有时往往用石膏证代表白虎汤证。就像用桂枝证代表桂枝汤证一样。但是本条如果没有脉大,只是口渴汗出,就是石膏证,不必得用白虎汤全方。

暑必伤气,加之口渴也包含了伤津,所以,人参证已隐含其中了。就是前面讲的清暑益气。用人参甘草等补气的代表药来益气。

黄连阿胶证是哪里来的呢?从条文中并不能直接看得出来。还是得从伤暑二字上找,这里面隐含了一系列的暑证。暑气通于心,首必伤心。暑伤气府的证用白虎加人参汤对治了。现在其伤心气,虽然省略了述证,但并不等于心气未伤。前条是用竹叶来治暑伤心气,是外之暑邪直接伤心。本条是其人素有内素之邪,内热与外暑合发而为病。这个内热藏于何处呢?从本条方中用药就可以看出,是素有心热。

其人尝有心烦不得卧证。或舌赤,心中烦而心下痞,心中悸动,等等。

我们通过药证可以读出其人素有之诸证。读出条文中所没有明着写出的证候。这就是黄连阿胶证,这是药组合证。清滋药组,清心热而润心肺肾之阴。

本条的方证就讲完了。通过解读药证,我们可以对这张方子的主治范围进行扩大运用。

这个暑病,仲景专门给他起个名字,叫中暍,与前条的竹叶石膏汤证不同。前条证是暑病的一般代表性治法。后面各条是变证,或因人之个体差异而变,或因误治而变。

暍,两个日,两个阳热之气。说明在外暑热邪之外,还有内在的热邪。内外二两热邪相合为病,为暍。后面还要讲到这个中暍病。我们要提前做好有二热相合为暍的心理准备。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粳米六合,一六合水,意在清解。阿胶二两,取火之数,意在滋心中之阴。

下一条文。

伤暑,汗出已,发热,烦躁,声嘶,脉反浮数者,此为肺液伤,百合地黄加牡蛎汤主之。

百合七牧,地黄汁一升,牡蛎二两。

这个是伤暑病的误治救逆法。汗出已,是被误汗了。暑病最忌发汗,不当汗而汗之,与暑邪合伤津气。这与伤寒的发汗后之附子证不同。此汗出已重点是伤的津液,因为暑病本身就伤津,暑火克肺嘛。肺津液伤了。所以汗出已,是牡蛎证。

发热,太阳证。烦,少阴证。这个少阴心热不能用黄连来清了。因为黄连本身也是苦燥的。这里用少阴证药地黄汁来清血热养阴液,以救发热而烦。

躁,少阴证。烦与躁是两个证,不要以为仲景把二字连写就当做是一个证。古人一字一义。躁,是动而不宁,是阴液大伤之后,阳无所依而浮于上,而阳主躁动。这个躁动之阳,要用潜镇的方法,潜阳则躁动自息。是牡蛎证。

声嘶,肺液伤,百合证。这是百合药的本证。

百合七枚,七为心数,意在调肺中之心。五脏互含,肺中自有五脏。肺中之心,也就是肺所主的精神方面的功能。所以,本药用治百合病,就是这个道理。

仲景用百合,在这个意义上,就是用七枚。如果单纯是为了救肺液之伤,而不考虑精神层面的作用,那就直接用麦冬天冬沙参之类了。

百合药,是上午讲的八维中的类象一维。取类比象。以百合之形,象肺之形。同形同象之物,其宇宙节律是相同的,会相互间产生共振,调动宇宙相应的能量来作功。

重新写一下这条文:伤暑,汗出已(牡蛎),发热,烦(地黄)躁(牡蛎),声嘶(百合),脉反浮数者(太阳病,无涉阳明),此方主之。

没有一味药是多余的,也没有浪费一味药。这就是经方的精准之处。药证相合。

下一个条文。

伤暑,心下有水气,汗出,咳嗽,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脉弱而滑,栝蒌茯苓汤主之。

栝蒌大者一枚,茯苓三两,半夏三两,黄连二两,甘草一两(炙)。

这个伤暑病,是个体差异所造成的证候的差异性。其人素来心下有水气,外感于暑气而发病。

这个心下有水气五字,就是上午讲的八维的病机维度。病机虽然不能直接给出具体的药,但是可以给出一个用药的方向,特殊情况也可以落实到具体的药上。后世时方就是用病机指导用药的,不是也开出了方子嘛,只是十个医生会开出十个不同的处方而已。经方药证体系来指导处方,十个医生往往开出的处方不会有大的差异,因为经方药证相合的法则是严谨的,随意发挥的空间不大。

汗出,暑伤心,汗为心液,清其暑伤心热而汗自止。黄连证。

咳嗽,是心下水气所致,栝蒌证。去心下水气。

渴欲饮水,省小便不利,茯苓证。

水入则吐,吐呕,半夏证。

脉弱,甘草脉证。益气之法。

合起来看本条。

伤暑,心下有水气,汗出(连),咳嗽(蒌)渴欲饮水(茯),水入则吐(半),脉弱(甘)而滑(苓蒌半),此方主之。

药证相合,而集药成为此方。经方都是这样随证用药组织起来的。不是用脑袋想像那些抽象病机组织起来的。也不是直接抄袭古人的经验成方写成的伤寒论。否则那就不是论,而是经方验方集了。

下一条文。

伤暑,发热,无汗,水行皮中故也,脉必浮而滑,先以热水灌之,令汗出,后以竹茹半夏汤与之。

竹茹二两,栝蒌根二两,茯苓三两,半夏半升。

本条与前条对看,这是一组条文,分为两种情况来论述。都是水气,一个在心下,一个在皮里肉外。这两个区域用西医的脑袋来看是不同的地方,用中医的脑袋来看是同一个地方,者是在胃和脾所主的夹空中间,属于膈所主的区域。

所以本条用药与前条基本相同,只是一味主区域的药发生了变化。我们对照一个两张方子就会发现这个问题。暑病忌汗,而这个暑病,水在皮中,阻止了汗的出路,所以本条有发热,若汗出,则热势去。忌汗而又不得不汗,所以仲景创造性地使用的热水灌之的方法,令汗出。则发热之证得到解决,水气也去掉一部分。这是本条的两个主证,就解决了。

本条所以用栝蒌根,而不像前条用全栝蒌。是因为前条的水在心下,用栝蒌去心下之水。本条的水不在心下,皮中之水,按照取类比象的维度来考量,竹茹乃竹之皮,竹二皮,是外皮之内的一层的皮,正象人体的表皮之内的里皮。这部分的药来治这部分的病。竹茹善去皮内肉外之水,以竹之络通人之络。

茯苓半夏也去膈所主之水。膈在胃与脾之间,也主皮与肌之间。凡夹层中间的地段,都是膈所主。

此二药去皮间水的同时,把胸胃之间的水也一同去了,这区域并不多水,所以用栝蒌根来补充这个区间的水份。这是本条用根与前条用瓜的不同之处。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一下日本医人江部洋一郎的《经方医学》,会有所帮助理解。

时间到了,下课。

江洋阿姨讲桂本伤寒论第18

日期:2012-01-14讲于时方天地群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10:38

各位学子,下午好。今天我们讲古本伤寒论第18讲。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11:51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13:23

本证为其人内素有热,复感于暑,内外两热相合,而为暍病。暍字有两日,而有揭象,即揭此两阳邪为病之义也。

汗出,身热而渴,是白虎汤证。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14:48

恶寒,是因暑伤元气,壮火食气,气伤而生寒象,人参证。

故用此方主之。

古圣之法,甚是简易广大。无如后世之枝枝蔓蔓也。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16:33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者,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猪苓加人参汤主之。一物瓜蒂散亦主之。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17:25

身热,属阳明,热在肉分也。

疼重,水气所阻也。

水行皮中,是法证。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20:40

前条已明,中暍,为内有素热之人中暑。此条中暍前冠以太阳二字,暗中交待了太阳寒水之气。即两阳之邪为水寒之气所缚。汗不得出,热不得泻,故身热。

水液阻于脉道内外,脉行不利,故身疼重。重有肿象,水气所充也。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22:06

其人若小便利,则水气从小便而出,不当有疼肿。

所以此条暗揭有小便不利证。

当然也必有渴证。

其人身热,渴而小便不利,这是猪苓汤证。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23:07

脉微弱,暑伤元气,人参证。

故以此方主之。

若其人身体壮实,亦可与瓜蒂散。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24:32

滑石与三泻相合,可以去脉管内外之水。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26:01

阿胶的作用是防止脉管内之红细胞随水份跑出来。在脉管壁的壁孔处设上个卡子口,两名叫阿胶的女兵把守,防止装红色服装的士兵跑到脉外去。

所以,有血证者同样可以用此方。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27:37

伤暑,夜卧不安,烦躁,谵语,舌赤,脉数,此为暑邪干心也,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主之。

黄连三两,半夏半升,石膏一斤,炙甘草二两。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29:27

夜卧不安,心热也,黄连证。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31:57

烦躁,与舌赤同见,为黄连证。烦为心热,躁为阳动不宁,本当有潜阳牡蛎证,此处专门点明暑邪干心,只从心上求之,用黄连清其心热即可。此躁字附于烦后,随烦义,无独立证。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34:13

谵语为心包热,肺热熏蒸干称于心包所致。暑必伤肺,这是前提条件。石膏证。

此条文中省口渴。因未讲汗出,故亦省发热证。

述证较简省。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35:35

夜卧不安而白天无不安,暗藏半夏证。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36:49

若致心烦不得卧的程度,必当加用阿胶。黄连阿胶证。本条证还属较轻浅,尚在气分,心阴未及伤。

故用此方。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38:59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裘皮,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白虎加桂枝芍药人参汤主之。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40:37

前面条文讲过,汗出身热恶寒,是白虎加人参汤证。这个条文有些类似,但有些注意区别。

发热而非身热,此条重点在太阳。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42:18

恶寒,这个是有太阳寒邪外侵,束住两阳相合之暍病于内。所以这个恶寒不是元气伤之恶寒,是本有寒邪外束之恶寒。名同实异。

身重,是暑伤元气,无力支撑身体,故重,人参证。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43:52

疼痛,是外寒束表,营卫不和,桂枝汤证(去生姜大枣)。以桂枝芍药调其营卫。

所以,发热,恶寒,疼痛,为桂枝芍药证。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44:55

其脉弦细芤迟,说明其人素来气血虚少。

弦(芍)细(归)芤(归)迟(参)

有用当归的可能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48:38

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便已津去阳去,元气本为暑伤而不足,所以才出现这个证,人参主之。当然,本条证有变数,不一定变是人参主之。要看整体情况。阳气的情况。

到这里,就是一张方子。白虎加桂枝芍药人参汤。应当接在这个地方。后面是讲变化的。后面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的方子。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50:10

白虎加桂枝人参汤方,严格地讲,是应当接在其脉弦细芤迟句后面。

中暍,省了白虎汤证的字句。后面的证是桂枝芍药人参等药证。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51:34

我们现在把本条按接在脉象后面的情况来讲。后面的变化我们看一下用什么方。

洒洒然毛耸,这个是典型的当归证。我们要记住这一点。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53:08

手足逆冷,如果是暑伤元气严重了,出现寒化了,那就不再是白虎汤的热邪内闭的手足逆冷了,就是附子证的手足逆冷。所以审察这一点时一定要审时度势,不可执一。

小有劳向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这是津伤证,人参为主。石膏也兼清其热。但若已寒化,就无石膏兼主证。只是人参证。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54:50

若发汗,则恶寒甚。发汗伤阳,已经寒化了,白虎汤证已经没有了。这个就是附子证了。

寒化之后的脉细,就不单是当归了,那是细辛的脉象。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57:05

加温针,则发热甚。这个仍是白虎汤变例,如果情况严重,温针,使人惊狂了,人参白虎加龙骨牡蛎汤。

或加蜀漆

时方英子(1225810454)15:59:01

数下之,则淋甚。这个只是数下,不是用利小便,是攻大便,伤阳,也伤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与后世淋证不是一个意思。用温病篇的茯苓白术甘草汤变可以了。

时方英子(1225810454)16:00:33

这里最宜辩察的地方是,在小便已,小有劳,若发汗之后。这内个地方是什么方。湘本给出的是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

这个方证非常相合。

时方英子(1225810454)16:01:57

所以,本条是两张主方。如果中蝎而热邪内闭,人参白虎加桂枝芍药汤主之。如果暑伤元气而寒化,则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主之。

外之见证虽同,辩其口出之气,是冷是热,以知内里之热闭与否。

时方英子(1225810454)16:03:57

伤暑,脉弱,口渴,大汗出,头晕者,人参石膏汤主之。

人参三两,石膏一斤,竹叶一把,黄连一两,半夏半升。

脉弱,人参脉证。

口渴,大汗出,石膏证。

时方英子(1225810454)16:05:50

头晕,黄连证。若是头脑昏昏然,是心包热,竹叶证。

汗出而大,津伤重,人参加用。

时方英子(1225810454)16:07:25

半夏助黄连主头晕。黄连清上冲之热,半夏降热气上冲之势。

时方英子(1225810454)16:08:49

到此,桂林古本伤寒论伤暑篇我们就讲完了。

下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