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五福人生中,第一福是寿,也就是要有健康人生,健康不仅仅是身体还包括心理。我们要合乎自然节律,改变陋习。尤其是人生到中年阶段,由追求物质财富的步入追求精神财富了,此时要断舍离掉内耗你情绪的各种复杂人际关系,关闭掉你的共情,不要总想做一个心软琐碎的老好人,把自己的精力过份消耗。更不要因他人的在意让你无法自拔,使各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变成了彼此的消耗。 现在人每天有点空闲,都会本能地拿出手机来刷,甚至等红绿灯的几十秒也不放过,手会自动地伸向手机,眼睛会自动看向手机,耳朵会自动听了手机里的声音。这是一种没有思索的行为,是自然而然去做了,可以只使用少量基础能量就行了。而我们大脑的主动思考,是需要大量消耗你的能量。思考如何构思一篇文章,如何推销一个产品,如何策划一个活动,如何设计一个演讲,这都需要调用无数心智,注入大量的能量。 我们普通人往往无法屏蔽对外界的感识,沉溺在各种感识中,无法长时间做大量耗能的思考。我们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短视频里,消耗在各种八卦和国家大事里,至于自己的明天如何规划,如何去构建自己的竞争力,他们完全没有精力去思考,最后听天由命。 要想提升自己的内啡肽分泌能力,起码你能有意识地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形成了正能量的心性。心性是指养成一个正念的习惯,行为是指一个确定性产生正能力的的行动,比如跑步,会产生大量的内啡肽,激活你的快乐。再比如帮助别人、多跟正能量的人在一起,这些行动都会让你远离负面情绪。 保持好内啡肽分泌能力,更多来自于自律:规律的睡眠、适度的运动、适量的快乐。这里的快乐,就是保持一个平和的心境,为了达到这一状态,有必要对自己进行做一些屏蔽,远离渣人,远离破事。你接触的渣人和破事越多,负能量会使你负面的神经回路得到加强,加重你的负能量。与之相反,如果你远离渣人,远离破事,周围都是正能量,正能量会使得你正面的神经回路得到加强。一个人如到中年,要跟自己的野心和解,即使听到远方的鼓声,也要心如止水。 心态趋于平和之后,会慢慢拥有稳定情绪。经过这样的长期自我觉察,越来越平和,越来越淡定,我们的屏蔽力就会越来越强。一个屏蔽人强的人,会将所有精力聚焦在事情本身----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得更好。不重要的事,不重要的人,统统断舍离。消耗你的人,多看一眼都是你的错。 我们要形成一股持续的心流,这种心流会有效地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激活奖赏回路,然后将侵入性杂念挡在心门之外。如果放任各种感识控制自己,各种心识就会形成各种精神内耗,掏空你的精力。我们平日吃喝玩乐所分泌的多巴胺会形成低级的心流,而工作、超越、成功所分泌的内啡肽则会形成高级的心流。 一个人如丧失分泌内啡肽能力,他的心力就下降,只能借助外源性手段来剌激,比如烟瘾,酒瘾,网瘾,久而久之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当内啡肽枯竭,心力下降,更严重的是没有内啡肽时,哪就只剩下四个字:心如死灰。 一个人这辈子其实很简单,就是选择自己擅长且喜欢的事情,安安心心去做。做大做小,走快走慢,尽人事听天命,重要的是找到心境的宁静。 一个人活得好不好,心力是关键力量。说到心力,不得不提蔡磊。 蔡磊,原京东财务副总裁,4年前被确诊渐冻症,这意味着生命进入倒计时阶段,但蔡磊活出不一样的剧本。2019年9月确诊,同年11月成立公司,开始在解决渐冻症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4年多过去了,他做了很多事情,包括成立投资公司、建立动物实验基地、建立患者数据平台、建立公益基金会、搭建系统、推动药物研发等等。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尽快开发出一款治疗渐冻症的新药。而一款新药的开发,按照规律需要10亿美金和10年时间,这让蔡磊的一系列努力看起来对解决自己的病情来说是无济于事。 对此,他是这样看的:“如果要完成新药的研发是需要在1000块拼图中翻到正确的那一块的话,我现在凭着努力翻了几十块,那么后来者就不需要再重复前面的这些错误了,所以我的每一次失败都是有价值的。” 随着病情的发展,他的体力和心力明星跟不上了。现在,他的手指已经不能操控鼠标了,喉部肌肉让他无法完成准确的发音,但他依然没有减缓脚步。身处人生这样的阶段,他依然迸发出澎湃的生命力,唯一的解释是强大的心力。内核非常稳定的心给了他坚定的方向:“不要问,走便是。” 他在自己写的《相信》一书中说道:“尽管在生命的长度上没有什么优势了,我尽管活出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来,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 从他的身上开始看出,一个人一旦看清了自己内心,就会活得很纯粹。没有了内耗也没有了纠结,一心往前走。正如他所说的:“自己的故事的结局不一定圆满,但相信为了别人的故事一定会圆满。” 蔡磊的生命经历,是用一个生命的分量,重新定义了“人定胜天”这一词的含义。人定胜天,就是一个人有了足够的定力,人心足够安定,你的真正力量就会迸发出来。 回到红尘俗世,很多时候的放弃,我们不是不想要,而是要不起,这就是心力的不足。人的内部结构不能正常运转而失衡,迷失,痛苦,沉沦,直至崩溃。只有通过不断精进,跟自己建立很深的链接,通过认知来解构和重构世界,达到自我与世界的平衡。唯有平衡才能平静,唯有平静才能洞察,唯有洞察才能自洽。自己跟身处的生态形成自洽,才有精神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