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打春打哪来 它从宋朝来 二十四节,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了道法自然和天然合一的传统思想。 2016年11月30日,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刘安编撰的《淮南子.天文训》。 后来,刘安把《淮南子》献给汉武帝,《淮南子·天文训》成为制订新历法的重要参考。 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奉命制定了《太初历》(一年等于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用以指导生活、农事和祭祀。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时间是每年2月3-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春”即春天之意,“立”是开始的意思。 秦朝以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史记·天官书》也说:“立春日,四时之始也。” + ✦ + 春打五九尾 立春,并不是现代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更多是指天文意义上的春天。 总体而言,南方入春早,北方入春晚。 大连地区通常在清明节气前后入春。 大连地区的立春有点像冬天. 此时,民间还有这样一句民谚:春打五九尽,春打六九头。 意思是说,立春这一天,不是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就是在六九的第一天。 立春在五九最后一天,叫“春打五九尾”。 立春在六九的第一天,叫“春打六九头”。 2024年是春打五九尾。 春打五九尾 + ✦ + 初候冰解冻 二候虫苏醒 三候鱼儿游 每一个节气都有15天,均分为三候,其间,人们会有略不同的感觉,会看到略不同的自然现象和动植物。 关于立春初候的物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东风解冻。 如何解释呢? 十个字: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 不曰春而曰东者,详见《吕氏春秋》的解释:“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 简单说,就是春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了。 此时,大连地区也开始解冻了。 立春二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这样解读的:“蛰虫始振。” 蛰,藏也;振,动也。 天使回暖,冬天藏起来的虫子渐渐苏醒,准备像人一样迎春了。 关于立春三候物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说:“鱼陟负冰。” 陟(zhì),升也。 鱼在特别寒冷的时候伏到水底避寒取暖,到了正月阳气上升时,开始上游而接近冰层,冰层如同被鱼背着一般浮在水面,所以简称之“负”。 皆大欢喜的好春天 + ✦ + 打春宋朝来 咱们大连的老人还不像有些地方那样文绉绉地叫立春,而是叫打春。 这又是为什么呢? 说起“打春”,它可是从遥远的宋朝来的。 打春,是迎春的习俗,很早就有了。 《礼记·月令》说:“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 《后汉书·祭祀志》也说:“县邑常以立春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效外。令一男童帽青巾,衣青衣,先在东郊外野中。迎春者至,自野中出,则迎之者拜之而还。” 先秦时期,晚冬之际还有造土牛驱寒气的习俗。 《周礼·月令》说:“出土牛以送寒气。” 到了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记原》是这样记载的:“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 当时,还出现了鞭打土牛之俗。 宋仁宗时期颁布《土牛经》后,鞭打土牛的风俗传播广泛,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打春一语,最早见于《东京梦华录》,该书说:“置春牛於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 宋人晁冲之也作《立春》诗说:“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 到了明清两代,打春习俗沿袭下来。 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记载说:“东直门外五里,为春场,场内春亭,万历癸巳,府伊谢杰建也。故事,先春一日,大京兆迎春,旗帜先导,次田家乐,次勾芒神亭,次春牛台,次县正左、耆老、京师儒。府上下衙役皆骑,丞尹舆。官皆衣朱簪花迎春,自场入于府。是日,塑小牛芒神,以京兆生舁(抬之意)入朝,进皇上春,进中宫春,进皇子春。毕,百官朝服贺。立春候,府县官吏公服,礼勾芒(农神),各以彩仗鞭牛者三,劝耕也。” 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也说:“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民间具体又是怎样打春呢? 立春的前一天,农人们用泥土做好春牛,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它将春牛打碎,这样做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 而且,大家还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 啃青吃什么? 啃青吃春饼 说起来,啃青吃春饼的习俗也是打古代来的。 啃青吃春饼,就是人们常说的“咬春”。 清人陈维崧说:“立春日啖春饼,谓之'咬春’。” 啃青之俗最早记载见东汉崔寔《四民月令》:“凡立春日,食生菜,不过多取迎新之意而已,及进浆粥,以导和气。” 这个生菜,可不是今天的生菜,而是指春日初生的蔬菜。 晋代,出现了春盘,当时叫“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的蔬菜拼成的菜盘。 葱、蒜、姜、萝卜、韭黄、韭菜等菜品辛辣,具有杀菌驱寒、保护阳气的功效。 吃春饼之俗最早记载详见晋代潘岳所作《关中记》:“于立春日做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 原来,晋朝人就喜欢炒韭菜配春饼。 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这种吃法既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唐代《四时宝镜》还说:“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 杜甫也作诗《立春》说:“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可见大连人的啃青吃春饼的习俗是打汉朝和唐朝来的。 立春吃的春饼与普通的烙饼不一样,春饼讲究用烫面,擀成圆形的饼,经烙制而成。 烙出来的春饼不仅要薄,而且还要能揭开,一张春饼要一分为二,那才地道。 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南方人不吃春饼,但是他们吃春卷,其实都差不多。 春卷一名最早见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明清以后,立春日所吃食物逐渐多了起来。 如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 啃青吃春饼,大连人一口咬住了春天。 最后还要温馨提示大家:此时,春寒乍暖,不宜过早减衣服,仍要“春捂”。 海南丢的大连街~ 第十部作品出版中! |
|
来自: 涛儿_dlwangtao > 《大连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