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社会中上层的人,他们的信仰和认知一定是天道和周期,这是普通人难以捕捉到的深刻规律,相比之下,普通人更倾向于信仰道德和情感,这也是阶层固化的原因之一。
通过一个例子,我们可以更清晰的理解这一点。在电影中常常出现的情节是面临灾难时,为了救一个人而让一群人面临危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洪水爆发时,为了拯救一座大城市,必须牺牲几个小县城,因此为了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就必须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前者植入的核心思想是情感和道德,这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种必要手段。因此,孔子的儒家文化一直被认为是正道,因为仁义礼智心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与孔子同时代的鬼谷子同样拥有惊天伟地之才。然而,你是否曾在任何公开场合听过鬼谷子的理论呢?这是因为鬼谷子所创造的理论更加契合天道规律和周期,只能在默默无闻中实践而无法公之于众。这也是现实的写照。
讽刺的一点在于,那些频繁挂在嘴边谈论最真实利益和现实的人,却被贴上了小人的标签,而口中充满仁义道德的人则被视为君子。这使得鲁迅对人性的看法显得有些肤浅,他将人性的恶归结于人的本身。而胡适却认为,导致人性扭曲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和制度。在实际判断中,任何角色,道德和情感只能作为最终的考量,而利益始终是最优先的选项。这也是上层人行为逻辑与普通人最根本区别之处。或许有人会质疑,认为越是上层的人越缺乏道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只是上层人对问题的看待角度和深度不同,正如下层不可与兵,趋势不可与道一样,这实际上是阶层认知的一种局限性,也是弱势文化的一种体现。
因为它与人性背道而驰,一切反人性的事误都无法持续存在,必须通过制度来进行约束。举个例子,我们来看孝道。在汉代,孝道被奉为治国的重要手段,甚至推出了举孝廉制度。只要有人推举以为孝顺廉政之人,你就有机会得到一观半职。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分配权,一些人采取了如卧冰求理之类的荒唐行为。这些故事主要发生在底层社会,是底层百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但当时这些人是否真的是自愿的,我们难以确定。将这一观察延伸到现代社会,我们会发现,富裕家庭并不需要过分追求这种荒唐的孝道。当一个家庭正享受着海边度假,品味着美味的大龙虾时,如果有人告诉他们不能这样过,需要采取卧冰求礼的方式,那不人有问题吗?你看人家抽不抽你。在大家族中,他们不仅不需要孔融让梨的美德,反而需要在家族内部形成竞争机制,通过优胜劣汰,使最优秀的后辈脱颖而出,以保证家族的延续。举例来说,潮汕地区的商人相对较多,这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在商业氛围中长大。因此,当一个人将道德和情感作为认知、信仰和行为的依据时,很可能处于相对弱势的社会阶层。因为真正关注利益得失的人,往往不会过多考虑这些道德和情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