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栝楼薤白半夏汤 【出处】《金匮》卷上 【类别】理气剂 【组成】栝蒌实12克,薤白9克、半夏9克,白酒70毫升(非现代之白酒,实为黄酒,或用醪糟代之亦可。) 【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 【功效】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主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症见胸中满痛彻背,背痛彻胸,不能安卧者,短气,或痰多粘而白,舌质紫暗或有暗点,苔白或腻,脉迟。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乳腺增生、慢性阻塞性肺病、创伤性气胸、老年咳喘、慢性支气管肺炎、慢性胆囊炎等属上述证机者。 【研究】瓜蒌薤白半夏汤作用的部位主要在心脏和肝脏,其现代主治病症可能是以心肌梗塞为主的心血管疾病,作用机理可能与心率调节、心肌细胞存活、免疫炎症、血管平滑肌收缩、脂质代谢等5类过程有关。 【方解】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张仲景治疗胸痹要方,具有通阳宣痹、祛痰宽胸作用。张仲景立此方以通为主,后世医家遵医圣之教,用以治疗胸痹,多获良效。在临床中用该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取此方的“通”,因为胃以通降为顺,何况方中的瓜蒌、薤白、半夏等药均入胃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均适合。而消化系统的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脘腹胀闷、疼痛、纳呆等症,其病因不外乎因瘀、火、痰、湿、食等,但气机不畅是其基本病机。 【加减】 治疗冠心病加丹参、三七、檀香等; 治疗乳腺增生加浙贝母、芥子、乳香、没药; 老年咳喘加紫菀、款冬花; 慢性支气管炎加杏仁、石菖蒲、射干、紫菀; 慢性胆囊炎加枳壳、大腹皮、葛根、丹参等。 【要点】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①胸部痞闷不畅;②舌苔腻,这是痰阻于胸、胸阳不畅的表现。瓜蒌薤白半夏汤的作用病位在于胸,故能直达膻中,通阳化浊,使胸阳得振,上下顺通,周身气血运行正常,百病乃安。这正是运用该方异病同治均能收效的道理所在。所以临床应用不能拘泥一点,要辨证运用,不要过多考虑西医诊断。 【论述】 ①《金匮要略心典》:胸痹不得卧,是肺气上而不下也;心痛彻背,是心气塞而不和也,其痹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饮以为之援也。故于胸痹药中加半夏以逐痰饮。 ②《古方选注》:君以薤白,滑利通阳;臣以栝楼实,润下通阻;佐以白酒熟谷之气,上行药性,助其通经活络而痹自开,而结中焦而为心痛彻背者,但当加半夏1味,和胃而通阴阳。 【点评】若为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至背者,宜用瓜蒌薤白半夏汤;若胸中气塞短气,是由于气盛于水所致者,宜用茯苓杏仁甘草汤;若水盛于气者,则宜用橘皮枳实生姜汤。 【方歌】栝蒌薤白半夏汤,祛痰宽胸效显彰;三味再加酒同煎,宽胸散结又通阳。 【禁忌】忌羊肉、饧。 【选方】 张某男54岁初诊自述心窝部闷痛彻背伴短气,间歇性发作已半个月,常于饭后或劳累时诱发,每次2-3分钟,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舌质淡暗,黄白腻,脉细弦,证为气滞血瘀所致之胸痹。处方:栝楼,薤白、葛根、丹参15g,半夏、当归各10g,赤芍、桑寄生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后症减,原方去葛根,加郁金10g、黄耆15g,连服30剂,随访半年胸痛未复发。《福建中医》(1988;1:41): 某男, 54岁,初诊:左胸满闷疼痛1周。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部疼痛,疼痛成放射状,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重,伴满闷不畅,舌红可见瘀点苔厚腻,脉弦滑。查:按压左侧腋前线第四、五肋间疼痛明显,胸X片、心电图正常,曾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BP:140 /80mmHg。诊为:中医:胸痹,西医:肋间神经痛,证属痰湿内阻,瘀阻络脉,治以祛痰通阳,行气活血,通络止痛。药用:全瓜蒌20g,薤白10g,清半夏10g,郁金10g,枳壳10g,丹参20g,三七(冲服)3g,川芎10g,延胡索15g,川楝子9g,丝瓜络10g,鸡血藤15g,茯苓15g,砂仁10g,檀香10g,炙甘草6g。4剂,每日1剂,水煎300mL,分2次服用。服药4剂,胸痛,胸闷等症状好转,效不更方,续服上方7剂而愈,随访3个月未再发不适。 刘某女3岁初诊:脘腹痞痛伴后背疼痛3个月余加重1周。患者3月前因饮食不慎出现脘腹痞闷疼痛时轻时重,近1周疼痛加重,伴后背疼痛,反酸、恶心,口黏,呕吐痰涎,头昏沉,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滑。诊为:胃痛,证属痰浊内蕴,遏阻中阳,进而痹阻胸阳。治以祛痰化浊,和胃通阳,理气止痛。药用:瓜蒌15g,半夏10g,枳壳10g,砂仁10g,薤白6g,陈皮10g,茯苓15g,白术10g,延胡索15g,川楝子10g,乌贼骨15g,厚朴10g,竹茹10g,炙甘草6g。3剂,每日1剂,水煎300mL,分2次服用。服药3剂,痞闷疼痛等症状明显好转,恶心,呕吐痰涎等症状消失,效不更方,后续服原方4剂而愈。 某男 75岁。初诊:饮食噎嗝不下,呕吐黏痰2日。患者8年前诊断为食道癌并行食道癌切除术。2日前因琐事与家人争吵遂出现食噎不下,仅能进食汤水,呕吐黏痰,胃脘部胀满不适,前胸后背疼痛,大便数日不行,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厚腻,脉沉弦滑。诊为:噎膈,证属痰气互结,痹阻胸阳。治以豁痰行气,清化湿浊,利咽导滞。药用:全瓜蒌10g,半夏10g,郁金10g,枳壳10g,陈皮10g,茯苓10g,连翘10g,射干6g,白芷10g,浙贝10g,胆南星10g,竹茹10g,丹参20g,砂仁10g,檀香6g,败酱草15g,豆蔻10g,六神曲15g,厚朴10g,桔梗10g,甘草6g。3剂,每日1剂,水煎300mL,分2次服用。二诊:患者诉能进少量粥样食物,仍感咽痛,大便未行,舌苔厚腻。于上方去丹参、檀香加莱菔子10g,槟榔10g,山楂10g,鸡内金10g,玄参10g,大黄6g,佩兰10g,瓜蒌加到20g。3剂,煎药服法同前。三诊患者以进食如常,效不更方,原方加太子参10g,续服7剂以资巩固。几月后患者复因情志不遂噎嗝再发,守方治疗,7剂而愈。 王某女35岁。胸中满闷,心痛彻背,上气喘急,呼吸困难,大便不利,脉象沉滑,舌苔白腻。诊断:浊阴上逆,气壅上焦,胸阳阻滞,升降不利。主以通阳泄浊法,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之,4剂而愈。瓜蒌实9g,薤白6g,法半夏6g,枳实4.5g,杏仁泥6g,桂枝4.5g,橘皮5g。水煎服。[赖良蒲.蒲园医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65:84]。 安某,女性,74岁,1965年6月14日初诊。患心绞痛1年多,常胸前剧痛,每发作则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大汗出,经常服用硝酸甘油、氨茶碱,大便干,口干不思饮,苔白厚,脉弦细。证属痰阻胸阳、瘀血阻络,治以化痰通阳、祛瘀通脉,与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瓜蒌45g,薤白27g,半夏70g,白酒60ml,桂枝10g,枳实10g,桃仁10g,陈皮30g,白芍12g。以水煎服。结果:上药服3剂,痛减,但小有劳则发心区痛,上方加茯苓12g,继服6剂,胸痛时作时休,仍以上方稍加减,服1个月后胸痛不再发作。[冯世纶.经方传真(修订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58-259]。 某男75岁。2001年2月13日初诊。主诉:咳嗽、咯痰、气喘反复发作10余年,再发加重1周。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10余年,每逢受凉即发,发作时,咳嗽,咯白或黄痰,经西医抗感染、止咳、平喘等治疗方能缓解。数日前受凉后,上症再发并加重,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来求中医。刻诊:咳嗽、气喘,咯白色清稀痰、量多,伴心悸胸闷,气急,畏寒怕冷,下肢浮肿,小便量少,口唇紫绀,舌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舌下脉络粗张,脉促(脉率110次/分)。心电图示:肺型P波,右心室肥大,频发性早搏。西医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断:肺胀。证属胸阳痹阻,痰瘀互结。拟通阳散结、豁痰祛瘀。药用全瓜蒌15g,薤白头10g,制半夏10g,白术10g,制附子10g,茯苓10g,桂枝6g,紫丹参15g,细辛3g,生姜3片,白酒2两。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剂。二诊:服上方后,心悸咳喘改善,浮肿已退,原方去制附子、细辛、生姜,加炙黄芪20g,补骨脂15g,蛤蚧1对,续服20剂。三诊:咳喘、心悸、胸闷缓解,浮肿消退,尿量增多,脉率76次/分,无早搏。心电图检查示肺型P波,未见早搏。原方服10剂,以资巩固。[王晓戎,冯梅.瓜蒌薤白半夏汤临床新用四则,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2):83-84]。 某男66岁2002年3月21日初诊。主诉:咳喘、胸痛,伴痰血4个月。患者4月前发生咳喘气急,胸闷胸痛,痰中带血,伴纳差,神疲乏力,形体日渐消瘦,舌质红,苔黄白而腻,小便稍黄,大便稀溏,脉沉细弱。CT及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报告示:中央型肺癌(鳞癌),肿块大小约2cmx 2.5cm。患者因年老拒绝西医治疗, 寻求中医。中医辨证为肺脾两虚,痰凝气滞,热毒内蕴,日久致成肺积。治宜健脾益肺,化瘀解毒,理气豁痰。药用全瓜蒌30g,薤白头10g,法半夏10g,淮山药15g,南北沙参各15g,茯苓12g,莪术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半边莲30g,炒二芽各20g。10剂,水煎,日服1剂。复诊:服上方后,咳嗽、胸闷、气急减轻,痰血消失;上方去莪术,加党参15g,黄芪20g,连服6月,诸症消失,行CT检查:肿块缩小至0.5cmx 1.0cm, 断续服药, 随访3年, 诸症未发, 多次CT复查,未见肿块增大。[王晓戎,冯梅.瓜蒌薤白半夏汤临床新用四则,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2):83-84]。 某女50岁。2003年7月10日初诊。主诉:胃脘不适3年。该患者3年前出现胃脘部痞满胀痛,情志失调或饮食不节上述症状加剧。胃镜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曾服用斯达舒、洛赛克、胃舒平、养胃舒、三九胃泰等中西药治疗,疗效不显著。1周前因过食生冷,出现上腹部痞满胀痛,伴嘈杂不适,不欲饮食,反酸嗳气,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辨证为肝气犯胃,胸阳被阻。治宜疏肝和胃、通阳宣痹。药用全瓜蒌15g,薤白头10g,姜半夏10g,杭白芍10g,佛手干10g,九香虫10g,丹参10g,蒲公英20g,甘松6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二诊:服上药后,上腹部痞满胀痛明显减轻,食欲较前增加,无反酸,大便较溏,舌淡苔薄白,脉细。上方去九香虫、蒲公英,加潞党参15g,焦白术、茯苓各10g。续服20剂,诸症缓解。效不更方,前方续服2月余。2003年10月复查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后予香砂六君丸善后。[王晓戎,冯梅.瓜蒌薤白半夏汤临床新用四则,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2):83-84]。 某女32岁。2006年7月5日初诊,患者自诉慢性胆囊炎病史4年余,平素右胁部隐痛反复发作,1周前因过食油腻之品病情再次发作,且伴有胸部闷痛,如有物阻塞感,背部沉重感,自服消炎利胆片无效。查心电图未见异常。墨菲征阳性。查舌暗,苔厚腻,脉弦滑。中医辨证应属“胸阳不振,痰浊瘀阻”,治疗以“温通胸阳,祛痰止痛”为主,拟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拟方:瓜蒌20g,薤白20g,半夏10g,柴胡20g,川楝子10g,元胡20g,苍术10g,白术10g,石菖蒲10g,陈皮6g,茯苓10g。应用5剂后症状基本消失,舌质暗,苔薄白。在原方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之品,前后应用30余剂,至今未再发作。[段雪光.瓜蒌薤白半夏汤临床应用经验.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91]。 某女34岁。2004年8月5日初诊。主诉:右侧乳房胀痛5年,加重半年。该患者近5年来月经延期,经常乳房胀痛,近半年来,右侧乳房胀痛加重,饮食可,二便正常,舌苔薄腻,脉弦滑。体检:右侧乳房外上方肿块, 约3cmx2cm, 质韧不坚, 边缘欠清, 推之活动, 与皮肤 不相粘连。钼靶扫描示:右侧乳腺小叶增生。辨证为肝郁气滞痰凝,冲任失调,拟疏肝理气,调摄冲任,消痰散结。药用全瓜蒌15g,薤白头9g,法半夏10g,醋柴胡10g,当归10g,赤白芍各10g,香附10g,广郁金10g,生草6g。连服3月,肿块全部消失,月经恢复正常。[王晓戎,冯梅.瓜蒌薤白半夏汤临床新用四则,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2):83-84]。 某男48岁,2000年4月15日就诊,剑突下烧灼样痛3月,加重2天。伴反酸、嗳气、胸骨后疼痛,两胁胀痛,脾气急躁,经常有烧心感,尤其在夜间明显,胃纳减少,夜寐差,舌质暗红,苔黄稍腻,脉弦细。心电图结果:窦性心动过缓。电子胃镜提示:反流性食道炎。辨证为肝旺乘脾,脾失健运,痰热互结。治予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清热化痰,方选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瓜蒌10g,薤白10g,半夏12g,柴胡12g,旋覆花6g,金铃子10g,元胡10g,栀子10g,竹茹6g,蒲公英10g,海螵蛸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1周后,患者自觉反酸、嗳气,两胁胀痛明显减轻,继续辨证治疗2周,诸症消失,巩固治疗1周痊愈。至今未发。[青姚,杨丽妍.瓜蒌薤白半夏汤临床应用举隅.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2):32]。 某女47岁,2005年8月5日初诊。患者平素性格内向。近日因工作不如意心情不佳。时觉咽部及心前区闷塞不适,如有物梗阻感,夜间偶有闷痛感。曾查心电图及胸片均正常。舌质紫暗,苔腻,脉濡细而弦。此为情志不遂,痰气互阻。治疗以“开痹涤痰解郁”为法。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拟方:法半夏6g,薤白10g,瓜蒌皮10g,生代赭石15g(先煎),炒枳实6g,厚朴6g,制香附12g,炒元胡10g,丹参15g,广郁金10g,茯苓12g,莱菔子10g,石菖蒲6g,合欢皮20g。此方加减出入20余剂,患者病情痊愈。[段雪光.瓜蒌薤白半夏汤临床应用经验.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91-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