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到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小诗《春风》: 春风如贵客, 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 归留万国花。 在我心里,春风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是朱自清先生散文里那母亲的手。为什么诗人袁枚这首《春风》我看后会觉着不同呢?当然,“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南宋僧人志南所作,说的是春风柔情和温暖。在朱自清先生笔下,把春风比喻母亲,像母亲一样温暖和柔情。然而,生活里,我母亲是那个在我身边手里拿着棍子陪着我做作业的人,是那个拿着木棍在池塘边追着跑的人。温暖和柔情那些离我有点远,而是服从。《春风》这首诗第一句“春风如贵客”,就是表达出我和“春”一种平等相待的关系。我家木门为你开,我摆浊酒把你待,待你从远处来。 “春风”是客人,是平时联系不多的人,他或是朋友,或是长辈,或是同学,总之心里带着些许愉悦,带着些许期待,见面互相讲一段自己的故事,喝下一壶浊酒。不一定就对,每个人喜好不同,经历不同,所以想法也不同,对春风的感觉也不尽相同。每一个想法和认知,都有存在的原因。我从春风是“母亲”的认知,转变到这春风是“贵客”的理解,这纯属偶然读到,偶然明白。是我人到中年的自然觉醒?还是我那时那刻的心灵和情智的共振?我是一时搞不清楚。所谓心随境转,可能只有如此解释一个人心里面的千般变化,以及命运无奈。 再看另外一首诗人袁枚的《静坐》: 静坐西溪上, 春风白日斜; 吹来香气杂, 不辨是何花。 在这首诗里,又有“春风”,这个春风不是母亲,也不是贵客,它就是风。它做它该做的事。吹落花瓣,吹来香气。世界是联系的世界,一个人和远处的花和花香并无联系,因为春风,他们之间联系在一起。在这里有个人,诗人他静坐在那里,在想什么?诗人他为什么要坐在那里呢? 我一直没有读过诗人袁枚的诗文,直到看到那首《苔》。即使读到这首诗,也没有特别喜欢,不觉着苔花与我就要有缘。倒是他有一本《随园食单》,我觉着有些意思。吃是第一位,学做菜是件人生趣事,自己会做些吃更有味道。有人批评诗人袁枚自己有些菜没有动手做,我又觉着诗人他也是胡乱说“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