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一切最多只是信息(头脑的东西)

 都变成礼物 2024-03-13 发布于北京

一切,最多只是信息   一切,最多只是信息,而任何信息都只可能是虚拟的。      

在这里,我用这几句话,来总结前几章所谈的。我认为这个观念重要到一个地步,一个人只要彻底理解,而且一点 质疑也没有,也就醒过来了。醒过来,也就是:醒觉、大彻大悟、脱 胎换骨。  

这本书的书名《头脑的东西》和这几句话,其实是最重要的修行的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原理。从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推演出一切,也同时可以推翻一切。我们仔细观察,人类所谓的文明,其实都是头脑的东西。人类从古 到今的价值观念,打自一个人出生、上学、进入社会、工作、建立家 庭、和人互动......一直到死亡所得到的全部观念,都有一个共同的大漏洞:我们忘记了,眼前所看到的样样、每一个东西,最多只是信息和数据,而且,这些被我们认为是真实的数据,对整体而言,根本没有任何代表性。这些数据和信息,最多只能说是通过一个“我”的观察中心不断巡视外围的空间,而在这单一观察的角度或情绪状态下,得到的一张张快照。通过不断的快照,再加上虚拟的时间观念,让我们认为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是真的。  

我们不只认为一切都是真的,也就这样子,自然衍生出一个生死的观念。好像认为自己通过出生,来到这个世界;通过成长、学习,建立一个完整的生命;而通过死亡,离开这个世界,也就把生命告一个段落。你我几乎都意识不到,其实我们就是这样被自己的逻辑绑住,认为因果是真的:人生的任何果,一定要有因,而我们当然不可能跳出这个因果的关系。我们怎么也想不到,人生全部的这些现象,都是头脑制造出来的。更想不到的是,连最基本的因果观念都不正确。

你还记得,我在第6章用过钥匙孔的比喻来说明——我们观察到的,只是相当窄的范围。我们看不到眼前每一个好像存在的果,它的因落在好多个不同的层面,而且,大多数层面,是我们感官体会不到,但对这个体是存在的,都在不断塑造这个果。

在这样的限制之下,我们自然会想去改变结果。毕竟我们不知道自己看不见所有的层面,也就这么认定眼前的果是通过自己可以掌控的 因 所组合的,而自然会想去改动。不只如此,我们还会不断追求更多“更好”的果。把这些更多“更好”的结果,变成人生的目标,还认为自己有 自由好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本不可能发现,自己来到这一生,其实已经是过去的因的组合,而且,这个组合的力量大到一个地步,让这一生的一切早已经定型。一切,都是注定。我才会说,连我们去洗手间、说 话、反弹、抗议......任何动作都是注定,不可能不是注定。假如我们还认为不是注定,这种想法才是最不科学的,本身违反宇宙很多基本的定律。  

我前面才会不断提到,只要我们还受到人间变化的影响,还认为肉体是真的,世界是坚实的,也就表示我们还是在头脑因-果的架构下运作,分不出什么是真,什么是虚拟。对这样的我们,每一个动作当然都是被注定的。但是,假如我们突然体会到,从人类还没有出现之前到无尽的未来,可以在人间看到、体会到、表达出来的全部,都是头脑延伸的产物。而我们本来就是一体,本来就是全部。那么,也可以体会:真正 的我们跟这个肉体完全不相关,因-果跟自己也就突然不相关了。我们可以轻轻松松放过它。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肉体还是会受到影响,还是会完成它这一生来想做的(一样也只是因果的组合)。然而,我们不需要再抵抗这些业力。不只是不需要抵抗,也不需要肯定。这样一来,样样可以放过。最多是充满信心,充分明白样样都是头脑的东西。无论我们抗议或不抗议,都不会有任何实质的影响。任何反弹,最多是让业力从别的地方又浮出来,让我们一再地来迷路:在每次看似不同的人生,扮演表面上看起来不同的角色,而误以为那就是真实的自己。然而,即使如此,最终其实也没有什么损失。没有一个独立 的“谁”可以损失什么。我们会觉得有一个独立的“谁”存在,是因为我们把自己当作只是这个身体。

读到这些话,假如你一点都不惊讶,甚至认为本来就是如此,我最多也只能说,你已经在一个醒觉的过程,而且,这个醒觉是挡不住的。跟你接下来做不做,也没有任何关系。即使这一生不醒来,你的命已经彻底地转变。醒觉,最多是早晚的问题。早晚什么,也不用刻意去追究。

~~~~

11神经回路的把戏

虽然前面我这么解释我们的认知,是任何专家都只能认同的。但 是,值得再谈或分享的是——虽然懂,我们怎么还是会认为这个世界那 么真实,而会被它带走?  

讲到这里,又需要回到我们头脑的架构。  我们每一秒钟,其实通过五官捕捉再加上脑整合的数据,可能有成千甚或上万笔。就连一个动物,都随时有这么丰富的运作。只是,人类通过头脑进一步整合,把复杂性又提高了不知多少倍。这种运作的机制,有它的道理。是希望我们把全部注意力投入新的信息,像是环境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威胁。

我们仔细想,我们在观察世界,大多数的信息其实已经是落在注意力的背景里。通过头脑不断建立回路,让它们自动化地运行,而且让我们可以把注意力从上面释放出来,集中在新的变化。  例如,我们好像随时可以体会到天空、云、树、马路、对面的学校、回家路上的商场、办公室的走廊......眼前再寻常不过的画面,其实 都已经落在头脑老早就建立好的回路里。让我们用最省力的方式,可以 在心里把它反映出来。假如这些画面有些变化,像是天空暗了,云动了,风吹过树梢,绿 灯变成了红灯,一群又一群孩子从校门口出来,路上开了新的商店,走 廊上出现陌生人......对我们的注意力来说,不需要重新反映整个画面, 而只是需要处理些微更动的部分,就可以留意到更可能威胁生命的状 况。这种做法,从神经运作的角度而言,是最经济的。自然而然,也就 把一个完整的虚拟数据库,变成了我们注意得到的全部真实。让我们认 为好像真有个东西叫天空、云、树、马路、对面的学校、回家路上的商 场、办公室的走廊。无形当中,这些信息变得坚固,让我们真正认为有 个“东西”。

也就这样子,我们“制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而且认为有个坚固的世界是天经地义的。接下来,也一再地通过五官和念头不断肯定它,不断验证它,不断确认它。你我的世界,就是这么来的。  

这个机制,很少人意识得到。甚至,听到这个世界是虚拟的,每个人都会立即抗议,认为跟生活的体验完全不符合。但是,我相信只要我 们面对自己觉察的机制,从这里出发,自然会发现——我们所见到的、 让我们得到坚实的印象的,确实只是信息和数据。然而,这个世界随时 落在我们注意力的背景,已经变成生活主要的部分。从生到死,都在身边,在眼前,很难把它否定掉。

我常说,修行,从人间的角度来看,只是建立新的回路。让我们从过去数不完的习气和模式里突然跳出来,彻底体会全部的习气都是虚拟的现实。想想,假如习气是真的有,而不是虚拟,“我”不可能消失。这个世界,一样消失不了。那么,我们就算是通过修行想转变意识,难度会相当高,甚至,是不可能的。就是因为“我”和这个世界是虚的,我们才可以随时跳出来。  

如果你还记得我在《静坐》中用过这张图,用箭头代表回路的作用,它自己不断在那里运转。其实,就连静坐最多也只是建立新的回路,让注意力随时专注到眼前观想的对象。通过这种不断的观想,设立一个新的路径,让我们随时可以回到它。通过这种机制,本来是同时在多层面运作的复杂回路,突然落在一个很单纯而重复的回路,让我们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在一点。

“全部生命系列”最多也只是如此,希望将我们局限的脑不断落在心,落在全部,落在“没有东西”。这样的切入点合并了过程和结果,让我们随时体会到这个世界的虚拟,又同时建立一个完整的新回路,来支持这新的领悟。  也只有这样子,我们才不知不觉化解这个虚拟的世界。尽管最后什么都没有化解,它本来就是虚的。一个虚拟的东西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得到化解。其实,也就这么简单。  我才会说,一切都和事实是颠倒的。我们把假的变真的,真的变假的。仔细观察,其实我们连物质和意识的地位也弄反了。我们认为眼前所看到的,都是真的,自然会认为是先有物质,才有意识。

举例来说,对现代的神经科学家而言,是先有人的基因,才有我们的体,而有了体,有了神经细胞的作用,才有意识。是的,站在狭窄相对的意识,用二元对立的逻辑来看,这个推论当 然一点都没错。是先有了人的架构,才有人的聪明。然而,我们通常体会不到,在人还没有出现之前,已经有一个意识,也就是我在“全部生命系列”中所称的“绝对”或“一体”。就是我们走了以后,绝对、一体的 意识还存在。我们来不来这个人间,跟它其实不相关。  我们有了肉体的聪明,最多只是用肉体的范围想去局限绝对。也就这样子,自然忽视了绝对,忽略了一体。最可惜的是,这个肉体的聪明,对整体一点代表性都没有,不过是生命上兆的可能里的其中一个。此外,我们通常以为一个东西是活的(什么叫生命),一样又和事实是颠倒的。我们是通过头脑的机制,创出“动”的观念。而“动”,又建 立时间,我们才可以衡量死、活,认为这就是生命的分野。一个东西 在“动”,可以生,也会死,我们认为它自然是活的。一个东西不动,也 就自然认定它是死的。就这样,我们会假设一块石头没有生命,而一株植物会慢慢发芽、 开花、结果,虽然很慢,但是在动,也就认定它有生命。我们没有想 到“动”是一个头脑的观念。我们认为“动”才有生命,其实是通过我们头 脑的运作,人为地赋予了某些东西“生命”。在这里,我指的颠倒是:其实,没有一样东西没有生命,没有意 识。就连一块石头、一根木头、天上的云、地上的水......全部都有意 识。  没有一个东西没有意识。只是它们没有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运作。我们从五官和头脑的角度来看,体会不到它们有生命。  

我们神经的回路,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不仅骗过我们一生,还可以带着我们制造一个虚拟的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