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速,肌肉衰减症(Sarcopenia,亦称:肌少症)的发生率呈现快速增高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肌肉衰减症表现为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和广泛性的肌肉量减少、力量减弱、耐力及代谢能力降低及机能减退,可导致衰弱、骨折、失能、生活质量下降、感染和死亡率增高等一系列不良临床结局,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2016年,肌肉衰减症被正式确认为肌肉相关性疾病,纳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被赋予疾病代码。 为帮助营养师、营养从业者跟进肌肉衰减症相关营养共识/指南,提高从业能力,促进营养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营养师赋能工作组特邀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肌肉衰减症营养代谢研究课题组收集了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国际和国内肌肉衰减症营养共识/指南等资料,汇编成文。工作组会持续收集健康相关营养共识/指南等,供各位同仁查阅。 华堂教育营养师赋能工作组 2024年02月27日 ![]() 汇编概要 国际共识指南-01 国际肌肉衰减症工作组肌肉衰减症的共识定义:患病率、病因和影响 Sarcopenia: An Undiagnosed Condition in Older Adults. Current Consensus Definition: Prevalence, Etiology, and Consequences 国际肌肉衰减症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IWGS)在意大利罗马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达成了肌肉衰减症的共识定义。 肌肉衰减症是与年龄相关的骨骼肌量和功能丧失,是一种与肌肉量减少或脂肪量增加有关的复杂的综合征。肌肉衰减症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包括废用、内分泌功能改变、慢性疾病、炎症、胰岛素抵抗和营养缺乏。 肌肉衰减症的诊断以全身或四肢肌肉量低合并身体功能差为基础。
本文中提出了肌肉衰减症的共识定义,考虑了肌肉衰减症评估时应考虑的患者群体和肌肉衰减症的诊断标准,形成了肌肉衰减症患者的评估和诊断指南,以进一步对确诊患者进行干预和治疗。 国际共识指南-0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基金会肌肉衰减症循证标准 The FNIH Sarcopenia Project: Rationale, Study Description, Conference Recommendations, and Final Estimates 肌肉衰减症的诊断需要同时满足身体功能差、虚弱和肌肉量低三个条件。
点击看大图 本文提出的诊断标准应基于临床相关阈值并独立验证,这些基于大量不同人群的循证诊断切点值应在功能受限的人群中进行评估,且有助于确定未来临床试验的参与者。 参考文献:https://www./vault/2459/web/files/Learning%20Activity%202.pdfStudenski SA, Peters KW, Alley DE, et al. The FNIH sarcopenia project: rationale, study description, conference recommendations, and final estimates.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4;69(5):547-558. 原文链接: https://academic./biomedgerontology/article/69/5/547/672497 国际共识指南-03 国际肌肉衰减症和衰弱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arcopenia and Frailty Research, ICSFR)综合借鉴系统综述和专家共识,依据GRADE方法进行推荐意见分级,通过面对面的研讨会和改进的德尔菲过程形成共识意见。 指南建议:
本指南推荐使用国际公认的诊断方法进行肌肉衰减症的诊断,提倡使用步速和SARC-F 量表进行快速筛查。关于肌肉衰减症的治疗,建议进行抗阻训练的体育活动,并推荐蛋白质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饮食。不推荐维生素D的补充或其他合成代谢激素的处方作为肌肉衰减症的常规治疗。 国际共识指南-04 欧洲老年肌肉衰减症工作组EWGSOP 2 修订的肌肉衰减症定义和诊断共识 Sarcopenia: revised European consensus on definition and diagnosis 2010年,欧洲老年肌肉衰减症工作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 EWGSOP)发布了肌肉衰减症定义和诊断的共识,旨在促进肌肉衰减症患者的识别和护理。2018年初,工作组再次召开会议(EWGSOP2),总结了近10年来肌肉衰减症的最新研究成果,更新了肌肉衰减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提出了病例筛查-评定-确诊-严重程度分级(F-A-C-S)的诊断路径。 EWGSOP 2认为,肌肉衰减症是一种进行性和全身性的骨骼肌疾病,与跌倒、骨折、身体残疾和死亡率增加等不良结局相关。新的共识认为肌肉衰减症的发展除了增龄之外,也可以始于生命早期除了衰老之外的许多其他因素,如恶性肿瘤等消耗性疾病、疾病导致的活动受限或失能、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缺乏身体活动和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等。 点击看大图
修订后的EWGSOP2共识认为肌肉力量是最重要的,低肌肉力量比低肌肉量更能预测肌肉衰减症不良结局,是目前衡量肌肉功能的最可靠指标,因此作为诊断肌肉衰减症的首要指标。而低身体功能的检测也可预测不良后果,被用来确定肌肉衰减症的严重程度。 EWGSOP2的最新共识旨在提高人们对肌肉衰减症及其风险的认识。基于这些新的建议,EWGSOP2呼吁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对有肌肉衰减症风险的患者采取行动,促进病例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也鼓励在肌肉衰减症领域进行更多的研究。 国际共识指南-05 亚洲肌肉衰减症工作组AWGS 2019更新的肌肉衰减症诊断和治疗共识 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2019 Consensus Update on Sarcopeni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亚洲肌肉衰减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AWGS)汇总亚洲国家及地区2014年至2019年肌肉衰减症的最新研究进展,更新了2014年提出的肌肉衰减症共识报告,保留了先前对肌肉衰减症的定义,修改了诊断路径、诊断标准和诊断阈值。 AWGS2019保留肌肉衰减症最初的定义,为骨骼肌质量的年龄相关性损失加上肌肉力量的损失和(或)身体活动能力的降低。老年人定义为≥60岁或≥65岁,取决于不同国家定义的老年人标准。 ![]()
AWGS 2019强调了肌肉衰减症在各级卫生保健机构中的影响,并建议在整个卫生保健领域实施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干预。可能肌少症诊断的提出有望促进社区卫生保健和预防机构的及时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提高不同卫生保健机构对肌肉衰减症预防和干预的认识。生活方式干预,特别是运动和营养补充,是治疗肌肉衰减症的主要手段。生活方式干预、营养补充或药物治疗对亚洲人肌肉衰减症的潜在长期益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我国共识指南-01 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牵头组建“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起草组”,并征求了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与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专家的意见。按照循证医学原则,选择当前最佳证据,经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形成本共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充分认识肌肉衰减综合征并开展积极防治,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和营养治疗是防治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有效手段,本共识依据当前证据,从营养和运动两方面提出共识推荐意见,突出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结合,适合卫生专业人员和普通居民使用。 参考文献:孙建琴, 张坚, 常翠青,等. 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节录)[J]. 营养学报, 2015, 37(4):5 原文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yXT3uqWUX__8meIfrdV7Oj2XKHobP19IDF1okfe58FbJOWvrkhWt6d6I1lVKiTPCH62dXY5bFrTQp-aryZ6rNAD-XLzmmtsZF-KZDhmQBjT-kG5ykuy-RnTRn4K0SI6i7QTgvroC8TU=&uniplatform=NZKPT&flag=copy 我国共识指南-02 为了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肌少症的认识、 规范我国肌少症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组织并编撰此共识。 本共识主要涵盖肌少症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肌肉与骨骼的相互作用、肌少症与骨折的关系、肌少症的诊断及肌少症的防治等内容。 点击看大图 肌肉与骨骼具有密切关联。与骨质疏松症相比,肌少症近10年来才逐渐受到重视,并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外相关学会相继颁布了肌少症的临床指南。临床工作中应扩宽思路,提高对老年人群常常共存的两种疾病即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应该同步考虑这两种密切相关疾病的诊断,并对肌少症给予积极有效的防治。 参考文献:肌少症共识[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6,9(03):215-227. 原文链接: 我国共识指南-03 肌少症是一个与增龄相关的疾病。营养不良是老年肌少症主要病因之一,对能量摄入不足的老年肌少症患者,应及时予以营养干预。口服营养补充是以增加能量和营养为目的,将能够提供多种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营养液体、半固体或粉剂的制剂作为饮料或加入饮品和食物中经口服用。 本共识主要回顾了近 10 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研究结果及循证医学证据,汇集了多位专家意见,为国内口服营养补充在老年肌少症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及依据。 点击看大图 对能量摄入不足的老年肌少症患者,应及时予以营养干预。建议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肌少症患者在自由进食的同时,可进行口服营养补充(ONS)。本共识为国内ONS在老年肌少症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建议,供从事老年医疗的医务人员使用。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老年人肌少症口服营养补充中国专家共识(2019)[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11):1193-1197. 原文链接:https://rs./cmaid/1170931 我国共识指南-04 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高达2.64亿,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问题突出,肌少症将成为未来我国老年人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基于肌少症防控的严峻局面以及近年来肌少症相关的新证据新研究不断推出,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专家根据国际规范并结合我国国情,编写了适合我国老年肌少症患者的诊疗规范共识,旨在为我国社区医疗机构、大型综合医院等医疗单位的老年医学工作人员提供指导意见。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肌少症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关注,因而出台了适用于我国人群的诊疗共识,并呼吁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老年人群肌少症的早期筛查和防治,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参考文献:刘娟,丁清清,周白瑜,等. 中国老年人肌少症诊疗专家共识(2021)[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1, 40(08):943-952. 原文链接:https://rs./cmaid/1335995 我国共识指南-05 鉴于目前肌少症临床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尚在起步阶段,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养工作专家委员会为提高我国老年人肌少症临床康复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根据目前的国际规范结合我国的康复临床现状,以 WHO 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ICF)为指导框架,编写了《中国老年人肌少症临床康复治疗指南》。 点击看大图 本指南中的肌少症定义基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及相关国内外肌少症临床诊疗共识,肌少症筛查、诊断界值主要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推荐的亚洲肌少症工作组 2019 标准。 参考文献:陈作兵,窦祖林,何成奇等.中国老年人肌少症临床康复治疗指南[J].加速康复外科杂志,2022,5(01):1-7. 原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yXT3uqWUX__JGQVXIBGlsiDLv0ldLFFTo-XRMDSkoOI5Q4tDalO_HFq6hqvFYm1gzcBUqDKiMJcWbBUrpLb36f1r1KZkms3KbyLIw9dGnvKhb1f2yXOTScyYVidoGr3BVYhXsmXwIRU=&uniplatform=NZKPT&flag=copy 我国共识指南-06 我国对于肌少症的认识与研究起步较晚,防控干预相关建议尚未明确与统一。为提高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养老院等机构对老年人肌少症的防控干预水平,本项目组织国内多位老年相关学科专家就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制定以下共识。
点击看大图 本共识从定义、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常用评估方法、诊断标准和流程及干预治疗的方面进行总结和意见推荐,旨在规范中国老年肌少症患者的防控干预手段,提高干预疗效,减少干预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老年人跌倒、骨折、失能、残疾、住院乃至死亡等的风险。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养老护理院的全科医师、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老年科医师使用。 参考文献:崔华, 王朝晖, 吴剑卿, 等. 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3, 42(02):144-153. 原文链接:https://rs./cmaid/1449500 执笔 郭嘉羽 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学博士 于康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临床及科研博士后导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健康医学系主任;北京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主任;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首席专家(肿瘤营养),肿瘤营养管理分会主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