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旧卖新,“孤品直播间”乱象何解?

 昵称71627124 2024-03-15 发布于北京

提起“孤品”,很多人会联想到“古着”“vintage”“二奢”等此类相近词语,它们通常指那些年代久远、已经停产的大牌服装或者保存良好的时代精品。近期有多名消费者向记者反映自己在所谓的“孤品直播间”购买服装,到货后发现收到的是二手或残次品。在相关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消费者发帖控诉类似行为

直播间里的“孤品”从哪来?

记者打开相关电商平台搜索“孤品”,即会跳出“孤品捡漏”等字样的女装直播间页面。

“这些直播间的商品价格都非常低,主要是卖女装。直播间的滤镜一般很重,主播会反复说明衣服的款式质量过关,是某某品牌的剪标货。”消费者小琪对《中国报道》记者说道。

多名受访者对记者表示,她们在观看类似的孤品直播后购买的服装,收到后发现有的衣领、袖口等磨损严重,有的商标模糊不清,有的穿着痕迹明显,还有的甚至沾满污渍,味道十分刺鼻。


 
消费者在某孤品直播间购买商品后收到的货品。

“我觉得这种直播间一般是二手衣和新衣服掺和着卖。”受访者小琪称,“我发现有些主播会带手套去拿衣服。后来我了解到可能是因为有的旧衣物泡过消毒液或者其他液体具有腐蚀性。”

正如有关二手衣与古着区别的争议一直存在,活跃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的“孤品直播间”在当前混乱的市场下,更是被消费者直接与“二手旧衣直播间”划等号。那么,这些商家所口中所称的“孤品”到底是什么?又来自哪里呢?

记者在一个将近500人的孤品直播交流群里观察,发现每天都有人在询问货源相关问题。这些“货源”指代的便是直播间里的“孤品”,正常来说它包括但不限于尾货、杂款、当季撤柜的衣服等,但同时也存在着大量二手旧衣、二手翻新的衣服等。

江西赣州一家旧衣回收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常有做直播的人来找我们收二手衣服。”该工作人员称,他们公司回收的旧衣主要是出口非洲和巴基斯坦等国,部分会以春夏衣服每件1—2元、冬季衣服每件4—5元的价格二次卖给销售二手衣的商家。这家旧衣回收公司根据物品类型和新旧程度分了不同等级,其中普通等级的二手服饰价格基本维持在每公斤0.4元—1元之间。

另一部分货源来自中间代理商,这些中间人通常直接与服装厂家对接形成长期合作。程小姐是一名孤品货源代理人,她对记者表示,自己的货源都是高定,大多是来自广州十三行、万佳等货品,并多次向记者说明她的货源以杂款为主绝对不是二手货品。这些货品价格大多维持在每件15—20元之间,通常100件起批。“这些货源都是当季撤下来的好看款,有些是断码,我们都是一对一直播批发。”程小姐说。


 
部分中间货源商给记者发来的样图。

实际上的货源市场并非如此简单,高价购入却获得二手货源的情况也常有发生。找到稳定靠谱的货源对于经营者来说同样是一件难事。由于线上货源市场极其复杂,一部分从事孤品直播的经营者以低价回收大量的旧衣进行售卖。一部分经营者选择线下到所在地的服装市场亲自看货。

一个长期从事孤品直播工作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想要盈利最重要的就是货源和起号。直播间的货源不仅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也是经营者的难题。获取货源的方式取决于经营商家的“良心”。

商家玩文字游戏,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多名受访者表示,自己最初并不知晓“孤品直播间”,大多是通过如拼多多、淘宝以及抖音等平台的推送。“直播间的价格大多是十几块钱,商品总是快速过款需要抢购。于是我便相信的确会有很多好货可能会在过年期间清理库存。”消费者席女士对记者表示。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快速过款”实际上是一种带货手段,通过快速过款与讲解的方式,让消费者不停地在评论区互动,从而提高直播间热度,同时也能够营造出一些紧迫感,推动消费者快速下单。

几位受访者告诉记者,直播间一般会张贴“孤品不退不换”的标语。而大部分消费者考虑到商品本身的价格成本与维权难度后选择“认栽”,这间接给了“黑心”商家更多的可乘之机,这些商家通过消耗大量的低价二手货品赚取其中的差价。


 部分
经营者在直播间张贴“不退不换”的说明标语。

少部分消费者在收到残次商品后选择在所属平台进行申诉。席女士称,有的商家清楚顾客收到货后会申请退货,所以直播间直接说不接受退换,这应该算是霸王条款吧。在与商家争论的过程中,席女士称客服闭口不言货品问题。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安志军对记者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中明确规定了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当经营者销售的商品不符合质量要求,必须根据消费者的要求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等,这是经营者的法定义务。'孤品直播间’的'不退不换’属于店堂告示,排除和限制了消费者的权利,免除了经营者的责任,属于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不合规且无效。”安志军称。

“以孤品名义卖二手,在我看来就是涉嫌欺诈。不过要咬文嚼字的话,人家又好像没欺骗,确实是孤品,衣服只有一件,谁抢到就是谁的,人家也没说这是新衣服还是旧衣服,我觉得这就是昧着良心在赚钱。”消费者小琪表示。

针对用“孤品”模糊商品本身真实性质的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安志军律师表示,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不合法的。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向消费者提供明确、准确的商品信息,是经营者的法定义务,以模糊商品真实属性的方式进行销售,违反法律规定,且损人不利己,会引发很多售后争议乃至法律纠纷。

劣币驱逐良币,行业如何规范发展?

市场的鱼龙混杂让真正想在这条赛道上发展的经营者们苦不堪言。

张女士从事孤品直播刚满半年便打算退出这个行业,记者联系到她时,她正在进行货品清仓。她告诉记者,当前市场十分混乱,大量的不良商家打着“孤品”的名义卖废衣、旧衣,造成了消费者对这个行业的不信任。与此同时,这个行业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销量有时候并不取决于价格的高低,有些成功的孤品直播间背后有深厚的货源深度。

“部分孤品直播间直接标注二手,这种算是比较诚实的。我希望商家不要以尾单、断码等名义把二手衣服按照新衣卖给消费者,至少是需要说明的。”席女士称,最怕商家销售一些经过处理但不达标的衣物,造成对人体的损害。

二手旧衣的回收利用处理得当可成为重要资源,处理不当则会成为环境公害。据了解,回收的衣服中可以二次销售的数量约占回收总量的35%。

中国旧货业协会衣服延用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膺鸿曾表示,目前二手服装市场“乱象丛生,恶性竞争”,原因在于其流通确实存在着二手服装溯源困难,处理过程难透明,售后责任难划分,监管部门的监管依据缺失等诸多问题。


 
中国旧货协会公开征集参与制定二手货品国家标准单位。

针对这种以二手充新品的现象,中国旧货业协会在3月7日启动了《二手货品质鉴定通则》等2项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将对现有标准的进一步完善,从商品品质鉴定到商户经营管理,都将有更加明确、具体的规范和要求。标准征求意见稿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

“孤品直播间”本质还是基于稳定的货源与电商销售模式。除了规范货源市场,对电商平台的规范也十分重要。据了解,想要在电商平台上开设一个孤品直播间的门槛并不高,进行实名认证和营业执照即可。营业执照代办在相关网络平台只需10—100元不等,除此之外根据网店类型与商品不同,经营者只需交付500元至2000元不等的保证金。

《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商平台对入驻商家的审核和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对未尽义务的行为,也规定了处罚措施。针对行业乱象,安志军律师认为平台方至少需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加强入口审核,平台要依法对入驻商家提交的身份、地址、联系方式、行政许可等真实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验更新。二是完善平台规则。要着眼杜绝商家欺诈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角度,进一步完善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明确进入和退出平台、商品和服务质量保障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对平台内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实施警示、暂停或者终止服务等措施的,同时及时公示并建立黑名单,对相关行为人的再次入驻平台进行限制或禁止。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刘雪云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

责编:张利娟

编审:赵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