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是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期间,发生在辽西黑山、大虎山的国民党军队与解放军之间的一场战斗。 黑山以及大虎山以西到绕阳河是驻沈阳国民党军队主力第九兵团计划撤往营口的通道。为保证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迅速东进围歼国民党军队第九兵团的意图得以实现,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在黑山、大虎山一线建立防线,阻击并拖延了国民党军队第9兵团向营口撤退。为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第二阶段辽西会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放军方面,有人将辽沈战役中的黑山阻击战与塔山阻击战以及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并称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 在解放战争的烽火中,有著名的“三大阻击战”:它们分别是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与黑山阻击战,以及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其中,“黑山阻击战”由梁兴初率领的东野十纵打的 -------------- 黑山阻击战,2万解放军打垮11万国民党王牌军,创下战争奇迹!伊凡的战争2021-08-02 18:08 1948年深秋,东北野战军一支2万人的纵队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山丘,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猛烈攻击,苦苦支撑两天两夜,整个山坡布满尸体,两支军队狭路相逢,一个下令要从黑山杀过去,一个奉命拼死也要守住黑山,两军对垒,谁都无路可退,这便是整个辽沈战役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恶战——黑山阻击战。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国共内战全面爆发,中国东北地区逐渐成为国共两党军队争夺的焦点。辽沈战役爆发前,面对人数众多,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的步步紧逼,当时还是东北野战军前身的东北民主联军节节败退,一路退到松花江北岸。随着林彪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不断发展壮大,并于1947年开始组织有计划的攻势行动后,东北国民党军逐渐陷入被动局面。 自1948年3月冬季攻势后,60余万东北国民党军队被兵力已达70余万的新改编东北野战军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局势十分被动。 由于国民党高层担心会失去东北,在政治、军事、民心、士气等方面引起雪崩效应,无力改变被动的现状,在是撤或是守上一直举棋不定。直到1948年10月初,国民党统帅部才隐约察觉到,东北野战军有南下夺取连接关内,关外的陆上咽喉要地锦州的企图,对东北国民党军队形成关门打狗之势,这才开始有所动作。 国民党统帅部一面从华北调兵11个师,东进协防锦州,一面从沈阳抽调12个师、3个骑兵旅以及装甲车和火炮等部队,由廖耀湘率领西进锦州,企图以东西对攻解除锦州之围,辽沈战役由此拉开序幕。 由于东北野战军动作快,不等到国民党军队前来接应,仅用不到两天时间便攻下锦州,国民党内部一时间手足无措。蒋介石认为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取锦州,必然伤亡惨重,无力再战。 蒋介石力主东进兵团和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按原计划东西对进收复锦州。时任东北剿匪总司令的卫立煌认为锦州失守,廖耀湘的兵团再无西进的必要,应迅速回撤,否则会被共军包围消灭。
这个时候,廖耀湘正在不紧不慢地到处搜刮粮食运回沈阳,再到黑市上高价出售,忙着发战争财。 就这样,国民党内部在继续西进、回撤沈阳固守等问题上各打算盘,犹豫不定,空耗时间。这个时候,毛泽东和林彪等人经过仔细研究决定,确定攻打正处于辽西彰武、新立屯一带的廖耀湘西进兵团的作战计划,由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配属1纵3师进至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西进锦州,南退营口。第5第6纵队向彰武、新立屯一线前进,截断廖耀湘兵团退路。其余6个主力纵队、炮兵纵队主力以及617师立即结束休整,连夜急进,将廖耀湘兵团围歼于辽西。
辽西地形复杂,多山脉、河流、沼泽,仅靠一条南北宽20多公里的辽西走廊连接沈阳和锦州两个战略重镇。第10纵队负责阻击的黑山、大虎山是辽西走廊上的两个制高点,位于两条铁路和公路的交汇处,南北对峙,正好卡在这条狭长走廊的咽喉部位。 1948年10月20日,林彪下达歼击廖耀湘兵团的作战命令。10月21日,第10纵队经一夜急行军赶在拂晓前抵达黑山、大虎山地区。这个时候,廖耀湘兵团先头部队已进至黑山以北约20公里处,负责阻击黑山第10纵队,总计2万余人。廖耀湘兵团是国民党军队的王牌部队之一,有5个军,12个师,整整11万兵力。第10纵队的司令员叫梁兴初,他便是后来抗美援朝战争中大名鼎鼎的万岁军38军军长。
鉴于第10纵队的炮火兵力与对手相距甚远,梁兴初决定将纵队排呈一线配置,把战斗力最强的28师配置于黑山县城以北的正面防线,另外两个师分列在左右两翼,纵队炮兵部署在后方,配属给第10纵队的1纵3师被分在10纵侧后方作为配备队,配合作战的内蒙骑兵第1师位于防御前沿,负责东向警戒。 确定防御部署后,10纵各部立即进入指定区域,构筑工事,仅用一天时间便在前沿构筑了大量的活力点掩体和堑壕,精心布置梯次防御火力,采用一二线配置,配有足够的反冲击预备队。 相比于动作迅速的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等到廖耀湘下令攻打黑山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再加上廖耀湘将主力部队雪藏起来,让并不是最精锐的71军打头阵。由于71军行动迟缓,22日才抵达黑山,又花了一天时间侦查地形,到发起进攻的时候已经是23日,磨磨蹭蹭的国军正好给了10纵各部构筑防御部署充足的时间。 10月23日早晨,两军交锋,梁兴初所率的第10纵队像钉子一样钉在阵地上寸步不让,各部均在所属前沿阵地上顽强地和进攻的国民党军队反复拉锯。直到太阳落山,廖耀湘兵团只占领几个前沿警戒阵地,廖耀湘变更部署,决心于次日出动71军87师、91师、新6军169师、青年军207师第3旅从正面进攻第10纵队阵地,并派新22师向第10纵队东侧的大虎山方向迂回,配合正面主力攻下黑山。 很巧的是,23日晚,第10纵队的一个侦察连抓获了敌军71军87师的传令班长,截获其送往各团的作战命令,详细掌握了敌军的进攻计划。梁兴初立即调整部署,重点加强部署在黑山正面的28师的防御力量。 与此同时,林彪在了解黑山战况后,给第10纵队发来电报,命令梁兴初一定要加强决心,深入动员,一定要使敌人在我阵地前尸横遍野而毫无进展,只要守住黑山三天,西逃之敌必遭全歼。 第二天,国民党军队集中5个师的兵力,在5个炮兵团的火力支援下,同时向黑山、大虎山阵地发起全线猛攻,整个防线像火山爆发一样,枪炮声在几十公里的阵地上不断轰鸣。 国民党军队重点攻击黑山东北一侧,这里有一串海拔不高的丘陵,最前沿的是90、92、101号高地,由第10纵队28师84团2营防守。 这些高地皆是石头山,阵地上用装满泥土的麻袋草包堆起来的防御工事,很快被国民党军队的重炮摧毁殆尽。
2营指战员在无工事可依托的困难局面下与蜂拥而来的国民党青年军207师第3旅反复肉搏,所有阵地上到处都是拼弯的刺刀,砸碎的枪托,还有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战友尸体。2营辖下的6连原有130多人打到只剩下8个伤兵,卫生员自告奋勇继续指挥战斗,接连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某个高地上最后有5名战士抱着手榴弹冲向敌群,还有一个排在阵地上毫不退缩,与蜂拥而至的敌军血战到一兵一卒,最后全部同归于尽。 24日当天,双方战至傍晚,该营损失殆尽,92、90、101高地也相继失守。面对巨大的伤亡,梁兴初咬牙说道:“只要主力没有赶到,10纵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打剩一个团我当团长,打剩一个营我当营长,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就算10纵打到剩下一人也要打下去。” 随后,负责正面防守的28师师长贺庆积集中全师12门火炮掩护一个营加一个连的预备队实施反击,重新收复失地,恢复防御态势。位于28师两翼的两个师也顶住了国军发起的数次连续冲锋,牢牢守住阵地。 为了防止廖耀湘派部队从大虎山以南向第10纵队侧后方迂回,林彪于24日中午加派一个师进至大虎山以南组织防御,保障第10纵队的侧后安全。该师经过急行军,于当晚赶到指定地点,连夜构筑工事防御。 24日晚,梁兴初重新调整部署,以82团接替在正面一线苦苦坚守的84团,防守高家屯阵地,并减少一线兵力数量,其余兵力放在高地反斜面的堑壕里,以防高地上兵力过多遭到敌人炮火杀伤,同时让负责28师左翼的29师集中力量防守黑山城北一线,牵制敌人向28师方向进攻,负责右翼的30师防御地带尽量向北延伸,以适当缩短28师的防御正面。 24日傍晚,在得到空军关于《东北野战军主力正朝辽西急进》的报告后,廖耀湘决定,次日改由兵团各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新6军实施主攻,不惜一切代价攻下黑山、大虎山,掩护兵团主力经黑山、大虎山以东向营口撤退。 25日一早,大批国民党军队在强大的空地火力支援下猛攻第10纵队阵地。在101高地上,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终于抢下这个高地,但是,占领阵地的国民党军队已是强弩之末,加上后面部队被第10纵队的炮火阻断上不来。 经过近一小时拼杀,28师再次全线收复失地。战后人们发现,标高101米的101高地,竟被双方密集的炮火整整消去两米,变成99高地,光是直径在10米以上的弹坑有6000多个,仅101高地一处伤亡500余人,战事之激烈可见一斑。 最终,第10纵队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总算是顶住数倍于己的国民党精锐连续三天的猛攻,以4144人伤亡为代价,击毙国民党军8000人,俘虏6000多人,还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梁兴初率领的第10纵队以极大的代价顽强阻击敌军三天,为东北野战军主力全歼廖耀湘兵团做出极大的贡献,打出了整个辽沈战役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恶战,也是以少胜多的一场恶战,创下战争奇迹。
------------------- “黑山阻击战”是由梁兴初率领的东野十纵打的在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中,有三场战役因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被后人并称为“三大阻击战”,它们分别是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与黑山阻击战,以及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尽管塔山与徐东两场战役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但黑山阻击战却似乎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鲜为人知。今天,就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探寻这场战役背后的英勇传奇,以及那位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虎将——梁兴初。 黑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第二阶段的一场关键性战斗。当时,随着锦州的解放,东北野战军的首要任务便是歼灭滞留在辽西平原的廖耀湘西进兵团。为了阻止敌人从辽西平原逃窜至营口,进而通过海路撤离东北,东北野战军决定在辽西平原的黑山、大虎山一线构筑坚固防线,发起阻击战。这场战役的战略意义非同小可,它关乎着整个辽沈战役的胜败大局。 1948年10月20日,黑山阻击战正式打响。至10月26日完成对敌人的合围,这场战役历时五天五夜,其惨烈程度堪称解放战争中的罕见。在这场殊死搏斗中,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承担了主要的阻击任务。他们下辖第28师、第29师和第30师,兵力虽仅有四万多人,却要对抗兵力达十五万之众的廖耀湘西进兵团。兵力悬殊之大,可想而知。 然而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第十纵队的将士们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顽强的战斗力。他们在司令员梁兴初的率领下,坚守阵地,寸步不让,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梁兴初,这位江西吉安走出的铁血将军,以其刚悍善战的性格和出色的军事才能,赢得了“虎将”的美誉。在这场战役中,他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多次与敌人展开白刃肉搏战,展现了我军将士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 黑山阻击战的过程异常惨烈。敌人求生欲望极强,多次对我军防线发起猛烈的攻势。在激烈的战斗中,我军防线一度失守。然而,在梁兴初的指挥下,第十纵队将士们迅速发起反攻,夺回了阵地,将敌人牢牢地阻击在黑山和大虎山一线。他们的英勇奋战,为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迂回包抄、聚歼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说,正是这场黑山阻击战,奠定了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梁兴初继续率领部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先后参加了宜昌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战役,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更是率领第38军打出了我军的军威,立下了显赫功勋,使第38军赢得了“万岁军”的美誉。这位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将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忠诚和担当。 如今,当我们回首那段峥嵘岁月时,我们不禁为那些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自豪。而黑山阻击战和梁兴初将军的英勇事迹,更是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颂。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黑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是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期间,发生在辽西黑山、大虎山的国民党军队与解放军之间的一场战斗。 黑山以及大虎山以西到绕阳河是驻沈阳国民党军队主力第九兵团计划撤往营口的通道。为保证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迅速东进围歼国民党军队第九兵团的意图得以实现,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在黑山、大虎山一线建立防线,阻击并拖延了国民党军队第9兵团向营口撤退。为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第二阶段辽西会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面,有人将辽沈战役中的黑山阻击战与塔山阻击战以及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并称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 战斗背景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拉开序幕。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以下简称东北野战军)挥师南下,围攻锦州及其外围据点。10月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亲自布署,令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率领新一军、新三军、新六军、四十九军、五十二军、七十一军和二0七师第三旅,组成西进兵团(以下简称廖兵团)打通北宁路(今京沈线)增援锦州,与东北野战军进行决战。 10月8日廖兵团出新民,攻彰武,企图切断东北野战军的供给线,还其向北回师,以解锦州之围。东北野战军遂以第五、第六和第十纵队在彰武、新立屯一带设防,牵制廖兵团,仍用大部分兵力围攻锦州。 10月15日锦州解放。这时蒋介石认为东北野战军攻锦伤亡很多,“不经休整与补充则不能再战”,仍令廖兵团攻击前进,与据守葫芦岛的侯镜如兵团会合,重新占领锦州。 10月19日中共中央军班委员会发出电报,指示东北野战军在运动中全歼廖兵团。攻锦部队遂兵分三路秘密东返,同时3个师向西佯动,沿途筹集粮草,摆出大军即将进入关内的势态,迷惑敌军。 10月22日清晨,第十纵队奉命赶到黑山、大虎山一带,立即构筑工事,准备进行阻击。 战斗经过二十八师的阵地西起大白台子(今属胜利乡)东至高屯(今属镇安乡)。“101”高地是阵地的制高点,尖山子(今属胜利乡)和胡家窝堡(今胡家镇)为前哨警戒阵地。二十九师屯兵于拉拉屯(今属司屯乡)、营坊(今属镇安乡)一带。三十师在大虎山、四台子和青苔泡(均属大虎山乡)等地设防。10月23日上午9时,廖兵团先头部队先以飞机大炮狂轰滥炸,然后展开两营兵力扑向尖山子屯。在此屯担任警戒任务的二十八师八十二团七连战士连续打退敌人5次冲锋,坚持黄昏才撤离,为全纵队争得了一整天的准备时间。胡家窝堡前哨阵地也在当天被二0七师第三旅占领。10月24日晨6时,二0七师第三旅以3个营的兵力,猛攻高屯一带阵地。坚守在“101”、“92”高地和石头山的二十八师八十四团二营战士在工事大部分被毁的情况下,远凭机枪步枪,近靠刺刀手榴弹,连续打退敌人3次冲锋,击毙敌人200多名,激战多半日,终因寡不敌众,“92”高地和石头山在下午3时前后相继失守。 “101”高地上的二营四连和六连只剩下20多人。这时2个营敌人又冲杀上来。20多名人民战士以人在阵地在的大无畏精神,用密集手榴弹连续打退敌人4次冲锋,终因伤亡殆尽,“101”高地也失守了。二十八师师长贺庆积趁敌人立足未稳,立即组织全师的12门山炮向敌人猛轰,同时命令八十四团副团长兰芹带领八十二团一营和三营向“101”、“92”高地和石头山反攻。经过半个多小时激战,收复上述阵地。 这一天,廖耀湘已发觉攻克锦州的东北野战军正向黑山、大虎山赶来,侯镜如兵团在锦西塔山一带遭受阻击,未能前进一步,重占锦州已不可能。于是出动主力新一军、新六军向黑山、大虎山一带猛攻,以便掩护全兵团向营口撤退。因此,二十九师和三十师的阵地上也是杀声不绝,战斗很激烈。 廖耀湘这一意图立即被东北野战军首长察觉,于是命令第七、第八纵队向大虎山以南和以东挺进,切断敌军退路,命令第五、第六纵队直插半拉门以南地区,夹击敌军。 10月25日拂晓,廖兵团调集大部分重炮向高屯一带猛轰,10架飞机轮番低空扫射和轰炸;新六军一六九师代替已受重创的二〇七师第三旅,一次又一次地向“101”、“92”高地猛冲。在这里坚守阵地的八十二团二营战士(已同八十四团二营换防)连续打退敌人3次冲锋。 一六九师竟使卑鄙毒辣的手段:当坚守石头山的解放军战士同一六九师某连展开白刃战时,一六九师竟以炮火猛轰,使双方同归于尽。石头山失守了。 上午10时,“92”高地失守后,“101”高地三面受敌,形势十分严峻。一六九师每次以两营兵力,轮番发起波浪式冲锋。坚守在“101“高地的八十二团二营四连和六连在营长侯长禄的指挥下,沉着应战,连续打退敌人20多次进攻。下午2时,一六九师以重金收买的300多名敢死队冲上来又被打下去。接着一六九师使出最后一招:由国民党员和尉级军官组成效忠党国先锋队,数百人像羊群似的冲了上来。这时“101”高地上只有近百名解放军战士,子弹和手榴弹也不多。营长侯长禄指挥特等射手首先击毙敌军指挥官,然后集中火力射击,终于击退敌人这次进攻。下午4时,“101”高地终因人少弹尽而再次失守。 “101”高地的失守,严重威胁着二十八师全部阵地。师长贺庆积当即命令八十二团一营做好反攻准备。第十纵队首长考虑到二十八师伤亡较多,兵力不足,遂命令守卫在东边燎(今属镇安乡)的三十师八十九团二营前来增援。下午6时,八十二团、八十四团和八十九团二营(共计5个连)向“101”高地和“92”高地反攻,经过激战,将失守的阵地全部夺回。 在第十纵队与敌激战的同时,从锦州返回的第八纵队二十二师六十五团正在大虎山以西的赵家窝堡、王家窝堡(今属段家乡),阻击新六军二十二师六十五团。10月25日激战一天,歼敌350名。该团一营一连一排在排长刘振国带领下,与敌人展开白刃战。该排牺牲的14名烈士的刺刀上都沾满鲜血。战役结束,该排获得纵队司令部的嘉奖,被授予“英雄排”的光荣称号。 战斗结局10月26日拂晓,廖兵团大部分向营口、少部分向沈阳撤退。至此,黑山阻击战胜利结束,辽西会战开始。 东北野战军第七、第八和第九纵队自南向北,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十纵队由西向东,第五和第六纵队由北向南,猛打猛冲,将廖兵团分割包围,在黑山以东,半拉门以南,辽河以西、桑林子(台安县)以北的百里平原上,枪声、炮声和“缴枪不杀”的喊声不绝。廖兵团的指挥系统首先被打垮,各师、团、营、连之间很难联络,溃不成军,被遗弃的辎重到处可见。经过两昼夜激战,到10月28日,廖兵团全军覆没。廖耀湘、李涛(新六军军长)、郑庭笈(四十九军军长)、向风武(七十一军军长)等28名军师级将领被俘。11月2日沈阳解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万岁军军长梁兴初,黑山阻击战一战成名,却留下一个最大的遗憾 后世纪念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位于辽宁省黑山县城(黑山镇)北的一座山冈上,是为了纪念在解放战争期间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中光荣牺性的革命烈士而建。 陵园始建于1948年11月,1979年重修,1984年扩建,1986年又建成了占地约600平方米的黑山阻击战纪念馆。烈士陵园总占地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 陵园的正门门柱上镌刻有“功昭日月、气壮山河”的对联,陵园由纪念馆、墓群、纪念塔、花坛等几部分组成。园内苍松翠柏,庄严肃穆。陵园内安葬着751具革命烈士的忠骨,其中营职以上的烈士为单墓。当年指挥黑山阻击战的原东解十纵二十八师师长、后任沈阳军区顾问的贺庆积将军的遗骨也于1999年7月安葬在这里。基群前是一座13.5米高的白色烈士纪念塔和四座白色大理石纪念碑,碑上铭刻着在黑山阻击战中牺性的烈士名录及对烈士沉重哀思的悼词。塔上刻有罗荣桓元帅的亲笔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黑山阻击战烈士纪念塔黑山阻击战烈士纪念塔,于1948年11月建成,位于黑山县城北的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内,1979年10月进行了重修,1983年8月,被黑山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塔处在陵园的中轴线上,呈方形,塔座两层,塔高13.5米,顶部为一颗五角星,塔身正面阴刻楷书体“黑山阻击战烈士纪念塔”,背面携刻罗荣桓亲笔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2009年9月,黑山县政府在修缮烈士陵园时,加高了原有纪念塔,投入320万元新修建了烈士纪念碑。新建的纪念碑高19.48米,寓意黑山阻击战发生在1948年。纪念碑基座11级,寓意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始建于1948年11月。通道至广场中间有三步大台阶,寓意黑山阻击战历时3昼夜。碑身正面携刻着“黑山阻击战烈士纪念碑”10个金色的大字,碑身东面是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林彪的题词:“为人民解放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碑身西面是时任东北军区第一副政委罗荣桓的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碑身北面是时任东北军区参谋长刘亚楼的题词:“为革命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纪念碑基座的东、西、南三面,是反映当年黑山人民踊跃支援前线的浮雕,北面雕刻着黑山阻击战简介。纪念碑碑身、基座、台阶和周围栏杆均以汉白玉制成,肃穆庄严,雄伟壮观。 黑山阻击战纪念馆黑山阻击战纪念馆经过了老馆与新馆两次建设。1986年8月1日,在县城北部的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内,修建了黑山阻击战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建筑造型为民族风格,前廊外伸,顶部为橘黄色琉璃瓦装饰。馆内主要展示黑山阻击战的史实和当地人民群众支前的英雄事迹,黑山县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展馆陈列有刘亚楼题词:“为革命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黑山县县长云戒三题词:“为人民而战死永垂不朽”,中共黑山县委书记赵龙题词:“威镇辽西功在全国”。 2008年,重建新馆。黑山阻击战纪念馆新馆位于黑山县城东北4.5公里处,黑山阻击战主战场101高地西南侧420米,占地面积9154平方米。新馆的选址将战斗遗址与纪念馆融为一体。该馆建筑面积2279.4平方米,建筑主体高11米,长82.8米,宽21.6米,为两层框架钢穹顶结构建筑,顶部为半球形穹顶,从外形上看,是大写的“101”造型。一楼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二楼为办公区和功能区,面积879平方米,总投资1000多万元,于2008年10月25日,黑山阻击战胜利60周年之际竣工。
走近解放战争三大阻击战之——黑山阻击战纪念馆2020-07-15 18:40 _ | _ |
| _ | |
|
| 黑山阻击战是中国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期间,发生在辽西黑山、大虎山的国民党军队与东北人民解放军之间的一场战斗。1948年10月20日,辽沈战役第二阶段辽西会战开始,为保证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迅速东进围歼国军第9兵团的意图得以实现,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在黑山、大虎山一线建立防线,阻击并拖延了国军第9兵团向营口撤退。辽沈战役的关键在锦州,而黑山阻击战成功地阻截了廖耀湘兵团,对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辽西围歼战也在黑山打响,为以后的淮海和平津战役奠定了基础。为铭记革命历史,熔铸爱国情怀,黑山阻击战纪念馆于2008年奠基开工,2011年7月1日开始免费对外开放,这里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条精品路线之一、辽宁省党史教育基地、辽宁省第一批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2016年12月,黑山阻击战纪念馆和黑山阻击战“101”高地遗址融为一体,黑山阻击战“101”高地景区被锦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黑山阻击战纪念馆位于黑山县城东北4公里,“101”高地遗址的西南侧,孙屯东1.1公里处。纪念馆主体建筑长82米,宽21.6米,高11米,展览面积1572平方米,是一座集收藏、保护、展示、研究黑山阻击战战史于一体的对外开放的纪念馆,以多媒体数字半景画为主题,通过大量的照片、图片、文物、史料、景观复原等形式,全面、真实、准确、系统的再现了当年阻击战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 黑山阻击战“101”高地遗址是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的主战场,1963年9月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由文物部门发掘清理出来三道总长401米的战壕,总长191.5米的交通沟和22个战斗掩体,经过了多年的风沙掩埋,现在还依然保留着当年战场的原貌。 自2011年7月开放以来,年均接待参观人数在12万人左右,参观群体遍及国内外。黑山阻击战“101”高地景区的成立,为这块洒满红色印记的黑土地提高了知名度,更加突出了红色概念。这里已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观光旅游胜地,有效促进了红色旅游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融合,吸引着八方来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