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多是阳气不足。 比如说脚凉,下肢是跟肾关系密切。人有二火,一是肾火,又叫相火,火衰不能暖脚的就发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手脚发凉、小便清长。在中医来说就是肾阳虚。 但现代有一些年轻人,生气了,暴怒了,手脚就发凉,是肝气不舒(气滞,阳气不能通到四肢末端,又叫阳郁)也会发凉,但用了柴胡疏肝散,偶尔一次还好,用得多就累,用点桂枝汤反而舒服,说明阳郁的少,阳虚的多。 还有一些是手术后、生产后血虚引起的手脚凉、心慌,气血不足也会发凉,但用了归脾芄,还是觉得凉,再加点肉桂就好多了,是什么原因呢?这就要说到人的另一火,是心火,又叫心阳,如果气血虚,心主血脉。 加上温阳的肉桂,温振心阳,心脏力量强大了,泵出能力足了,那么血才能到手脚末端,所以血虚兼有阳虚,太常见了。温振心阳还有一个好处,火可以生土,心阳可以助脾阳消化,那么转化气血的效率是不是提高了? 所以有些朋友看了我的科普,少吃寒饮,平时用点肉桂粉,结果面色红润了,气血充足了,想明白这个道理,就是知道阳气的重要性了。 还有背凉的,有人整个背部发凉,背是督脉所主的部分,一身表阳所在,比如感冒后背部发凉,颈项僵硬,是表面风寒犯表,会想到用葛根汤处理。用麻黄、葛根、桂枝来发散表寒,就不凉了。 但有些人,不是感冒也背凉,特别是晚上,老感觉背部凉嗖嗖,要知道内里不足了,外面就顾不了上,其实就是阳气不足,那么你多晒太阳,艾灸,多穿一条背心就感觉舒服一点,这就是寒者温之,严重的用四逆汤、附子汤,有寒湿的用独活寄生汤,益肝肾,补阳气。 还有些朋友,头发凉,风一遇过,就开始打喷嚏,头为诸阳之会,阳气皆能上聚于头,要靠脾气之升清。督脉为一身阳脉之海,但督脉有赖于肾火的温煦,所以长期的头凉,多是督脉虚寒,清阳不升的原因,那么用温脾益肾,升清气的办法,就能解决了。 我遇到一个患者,背部一个巴掌大的地方凉,然后跟我说吃不下饭,喜欢喝很热的开水,不然就容易拉肚子,消化不好,胃胀泛酸,睡眠很差,心慌短气没办法平躺,用了苓桂术甘汤好一点。 但背部和脚还是发凉,我就上方的基础上再加上温肾助阳的巴戟天、干姜、细辛、牡蛎,结果一个多月,现在背不凉了,也不需要多穿衣服,更不需要喝很热的开水。这就是扶阳的作用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