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卖盒、瓶装水正在摧毁我们!最新研究:6 成患者颈动脉中存在微塑料,死亡风险倍增

 826271992 2024-03-19 发布于福建
热点聚焦

为您专业评析

图片

塑料无处不在,普天之下没有净土。

3月7日,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NEJM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in Atheroma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已浸入人类动脉中,增加心脏病、中风、死亡等严重风险。与没有在动脉中检测到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人相比,检测到的人,在未来34个月的随访中,发生心脏病、中风、全因死亡的风险高4.53倍。

这项研究首次证实了微塑料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

图片

微塑料,被定义为长度小于5毫米的微小塑料碎片,来自于各种塑料制品的分解,如塑料袋、外卖盒、塑料瓶、包装材料等。而纳米塑料(Nanoplastics) ,则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微塑料,尺寸在1μm以下,体积小到可以穿过细胞膜。

在这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257名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通过热解-气相色谱-质谱、稳定同位素分析和电子显微镜分析评估了切除的颈动脉斑块样本中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分析了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对心肌梗死、中风或全因死亡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150名(58.4%)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测出聚乙烯塑料颗粒,每毫克平均含21.7μg;在31名患者(12.1%)斑块中检测出聚氯乙烯,每毫克平均含5.2μg。在显微镜下,作者观察到脂肪斑块中的巨噬细胞和组织内存在着锯齿状边缘的塑料碎片,同时这些微塑料还会激发更高的炎症水平,微塑料数量越多,与干扰素-18、干扰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分子水平越高具有联系。

在平均34个月的随访期间,在斑块中检测到塑料的患者中,150名(20%)中有30名出现了心脏病、中风或全因死亡,而在107名斑块中未检测到塑料的患者中,仅有8名(7.5%)出现了心脏病、中风或全因死亡。

分析发现,与没有在动脉中检测到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人相比,斑块中含有塑料碎片的人发生心脏病、中风或全因死亡的风险高4.53倍。

2022年《国际环境》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有四分之一的人类血液样本中聚苯乙烯微塑料的水平达到了1~4 μg/ml。这些循环系统中的微塑料会随时间进入各个器官中累积。其中一些体外模型显示,微塑料颗粒能够在大脑组织聚集并渗透,但这些微塑料进入大脑后是否会被神经元吸收,又影响了哪些生理过程仍是未知的。而在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中表明,微塑料不仅可以进入大脑,还会在神经元中与α-突触核蛋白(α-syn)相互作用,促进α-syn的原纤维形成和复制。这一生理变化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许多帕金森病患者大脑中都会出现α-syn的异常折叠和聚集。

无独有偶,2023年,维也纳医科大学等多院校联合开展的研究,证实——仅摄入后2小时,纳米塑料便会穿过血脑屏障(BBB)抵达大脑。

由于人们不断地吃外卖、喝咖啡、瓶装饮料,微塑料源源不断地被摄入进人体内。加拿大的Kieran D. Cox教授和他的团队以美国人饮食为基础,根据食物消费种类以及不同种类食物所含有的微塑料数量,估算出——每人每年会吃掉5万个微塑料颗粒!如果算上悬浮在空气中、被呼吸吸入的微塑料,那么每人每年吃掉的微塑料颗粒数量在7.4万-12.1万之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月8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Rapid single-particle chemical imaging of nanoplastics by SRS microscopy '的研究论文。研究显示,每瓶1升装的瓶装水中,约含有24万个纳米和微塑料颗粒,其中90%是纳米塑料,10%是微塑料,这个数字比之前估计的高出100倍,可能对饮用者造成严重的健康风险。

按照重量计算的话,每人每周大约吃掉5g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

我们的生活正在被无处不在的塑料颗粒覆盖,没有净土。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少点外卖,少喝瓶装饮料。

·END·
 

图片

冷静 | 专业 

有温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