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父亲,赤裸上身,嘴里叼着烟,单脚踩在凳子上,苦口婆心地教育女儿:开车到工厂,停下车后空调都舍不得吹,只能跑别人仓库里睡一小会儿,就热醒了。36度的高温下,中暑了都没舍得休息,就怕你以后像我这样。”而小姑娘则摆弄着眼前的奥数资料,一脸委屈,眼泪盈满眼眶。“不善表达的他,很少对孩子说这么多话,他不怕吃苦,只是不想他的孩子跟他吃一样的苦。”父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孩子努力读书,避免走父辈走过的路,吃父辈吃过的苦。小小年纪,就需要共情父母的痛苦,稍微放松一点儿,就会无比愧疚;所谓愧疚式教育,是指父母通过诉苦、示弱甚至自虐的方式,情感绑架孩子,让孩子感到愧疚,从而达到让孩子听话、控制孩子的目的。所幸,这一代深受“愧疚式教育”荼毒的孩子长大后,没有习惯性地“拿来主义”,而是开始反思:“把生活的不如意转嫁当他们听到父母这样的表述,内心会不自主升腾出一种罪恶感:且不说不生孩子,父母是否真的会过上更轻松、质量更好的生活。从父母决定生育一个孩子开始,给予得当的照顾和该有的培养,是为人父母最基本的责任。将本属于自己的责任推卸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是造成父母痛苦的根源,这本身就是一种暴力。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小小年纪,就背负了不属于自己的压力。豆瓣高分台剧《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里,就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这位妈妈,在女儿考了第一名后,她的第一反应不是夸奖和鼓励。女儿周末去上补习班,她在给女儿拿计程车费时,也不忘“叮嘱”一句:“这些钱都是我省吃俭用来的,好好读书,不然就是不孝。”“你也不想想你爸妈是什么身份的人,你爸是系主任,我好歹也是留美博士。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会逐渐远离“学习”本来的乐趣。“都是因为我,才造成父母如今的困境。如果没有我,他们应该会过得更好吧。”父母总以为,只要让孩子感到愧疚,就可以无视自己的需求,去服从父母的意愿。“为什么父母总要让孩子感觉:生养孩子是一种投资,是一种价值交换,也是一种养老保障。所以,他们会乐此不疲地炮制愧疚的孩子,等孩子可以独立赚钱时,再理所应当地以“牺牲者”的名义,要求孩子满足自己的要求。莉莉很不解,旧的冰箱还能用,冰箱这东西又不需要经常换。邻居家的新冰箱特别好用,我们又活不了几年了,想用一下科技新品。如果莉莉工资过万,也无可厚非,但是莉莉才刚毕业,工资也只有3000多元。而她自己为了省钱,房子租在城市的偏僻郊区,每天都要起个大早,坐很久的地铁来上班,晚上回家已是深夜。想换个电脑提升工作效率,存了几个月,钱还没有存够。可每当莉莉想要诉说自己的难处时,父母总是会搬出那一套说辞:“我们年轻的时候,起早贪黑,啥活都干,才供你念完大学,你现在就这样对待我们吗?”莉莉无言以对,只好把卡里存了好久的1860元转了过去。“你想要表面的顺从为了让效果更煽情,校方偷偷把孩子们的父母请了过来,并当场画上老年妆。当孩子看到父母满头银发、老年斑遍布的模样,瞬间泪眼滂沱。有的学校还会让孩子通过磕头、洗脚、下跪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在这种被营造的催泪氛围中,即使之前心中有再多不满,孩子们也会被集体洗脑,认为父母都是为了自己,才会变得如此苍老。等回到现实生活中,当父母的要求违背自己的意愿时,自我意识较强的小孩,依旧是该顶嘴顶嘴,该叛逆叛逆。愧疚式教育的影响往往是滞后的,甚至会带来很大的反噬。让原本温柔的性子,变得极端化,要不十分叛逆,要不极度自卑。家里条件不好,要好好学习,不然怎么对得起父母的付出。所以,她一路走来从来没有任性过,总是谨小慎微地活着。凡事都没有主见,总是委屈自己的感受,去迎合、讨好别人。很久之后她才明白,造成这种性格的成因,正是父母的“愧疚式教育”。“但我不可能重新长大一回,所以只能下意识地远离。”实际上,“愧疚式教育”之所以如此盛行,一个根本原因是:任何时候,只要父母搬出那一套说辞,就能立马让一个孩子安静下来,内心歉疚,听从父母的任何要求。看起来确实是这样,但正因如此,它的危害才被“忽略”了。结果要么制造出一个痛苦的“服从傀儡”,要么制造一个冷漠的“受伤灵魂”。如果你曾受到“愧疚式教育”的影响,希望你可以意识到:确实,父母养育你很不容易,但你要试着找到那个“边界感”。你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报答她们,但千万别把他们生活的所有不幸都“归因”在自己身上。你不需要委屈自己去不断地讨好父母,去承接他们所有的期待和要求。更不要把这种“讨好”,辐射到所有你遇到的人,包括你的恋人,你的领导,你的同事。很多老一辈的父母,之所以会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愧疚式教育”,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没有被正确爱过,他们也是被这样教育长大的。教育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父母用心地倾听,合理地引导,持续地陪伴。所以,希望在你可以理解父母局限的同时,将“愧疚式教育”的影响,在自己身上切断。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对于很多成人世界的规则都不熟悉。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帮助孩子找到犯错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孩子改掉毛病。而不是只是一味指责,否则下一次,孩子还会在同样的地方栽跟头。不要以为孩子没有情绪,他们只是难以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发现到孩子的情绪不适,尊重并予以重视,并且找到办法解决。身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便是承担属于自己的压力,将生活的艰难扛在肩上。管住自己的倾诉欲,不要向孩子倾诉你的不易,孩子本不该承受那份艰难的。而是发自内心付出,而是低谷时的温暖,更是坚定的托举。点个【在看】,愿所有人都能识别爱,发出爱,接收爱。 ▍来源:十点读书,十点读书签约作者。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